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应用解析

2022-01-01 来源:爱go旅游网
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应用

解析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找准切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过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互补共生、相得益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把幼儿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现状及问题、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重要性;教学策略 引言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本环节直接影响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准。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立足于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轨迹,积极实现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之间的有机融合。传统手工艺、民间游戏都是非常典型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有助于幼儿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主动。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性格塑造要求以及智力开发轨迹,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确保幼儿能够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自主感知不同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1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1)文化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教育学科也只有在文化背景的支撑下才能实现文化传承的工作。在幼儿课堂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课标改革的主要要求,更是文化长久发展的重要需求。幼儿教育自身就具备一定的文化元素,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不但要讲解文化知识,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结合,将文化作为幼儿课堂的支撑力量,促进文化教学的可持续长久发展。2)幼儿个体的发展需求,文化教学是幼儿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综合能力与核

心素养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教学更是幼儿个体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与幼儿相互结合,并主动探寻幼儿文化学习的兴趣点,提高幼儿的文化学习积极性,适应幼儿自身发展需求。

2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解析 2.1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课堂

在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学习内容的讲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地探究幼儿园教材资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幼儿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幼儿的眼界。例如,对幼儿进行“忠、礼、智、信、义、仁”等内容的学习,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在幼儿们的未来成长之中扮演着积极与正面的角色,使得幼儿成为有智、有才、有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文化,也可以为其开展更加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同样可以使幼儿借助小组的形式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依据学习内容,幼儿充分地认识古代先哲的思想,将这些思想进行规整,并开展游园活动,在参与、倾听的过程中提高幼儿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对文化的深度认知,在学习资源收集的过程之中,在探究学习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向幼儿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准备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将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成语接龙、讲故事、民间故事表演等小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向幼儿渗透我国的传统礼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场景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在实践中学会待人接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有多种多样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清明、端午、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一些关于节日风俗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和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这些风俗活动的意义,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和发扬。

2.3积极开展主题活动

为了确保传统文化的有效发扬以及传承,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主动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了解幼儿的个性化偏好,尽量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项目,这样便能更好地营造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很多幼儿的能动性得到有效地调动以及激发,能够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下主动爱上传统文化,积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感染。幼儿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了解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以及个性化发展要求,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确保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不同主题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对幼儿的吸引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幼儿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让幼儿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不同的主题游戏活动中,这一点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资源优化利用及配置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2.4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极为丰富,但主观思想的存在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幼儿语言领域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应该简单受限于集体教学的方式,还应主动落实多种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创新并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综合展现传统文化,从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幼儿教师可以在平常,让幼儿分享一下自己积累的,感兴趣的传统经典诗词或句子,以此来加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此外,幼儿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地方古建筑物等,从而,让幼儿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写对联、剪窗花、名著话剧表演等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幼儿的个人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2.5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

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以活动为抓手,将教育落实在实践活动中。如: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幼儿搜集相

关知识,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可以请当地的文化名人开展讲座,讲授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举办传统文化游园活动,让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组建书法、绘画、象棋、音乐、武术等幼儿社团,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在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结语

总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结合,不但可以赋予幼儿园教学全新的生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养与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程。所以,幼儿教师需要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文化历史等内容来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无形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与文化自信,让幼儿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雁.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15(06).

[2]王晓菊.幼儿园开展传统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究,2012(03).

[3]张坤恒.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J].幼儿学,2016(05). [4]刘金娣.幼儿教育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