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超声引导下PICC的临床应用探究

2023-12-08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超声引导下PICC的临床应用探究

作者:敖丽华 程林 纪艳青 殷彤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9期

【摘 要】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期在我国开始使用,现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超声引导下PICC其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低、置管舒适度高等优势。为此,本文对超声引导下PICC的临床应用探究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超声;PICC;临床应用;探究 1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概述 1.1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主要在表现以下四个方面:置管成功率高。PICC在穿刺方面的优势,其血管可见 容易、穿刺针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可缩短导管在血管内的长度、减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低。可优先选择异位率最低的右侧贵要静脉观测,可调整导管位置;置管舒适度高。可避免活动时导管牵拉感,从而降低引起患者主要不适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1.2 超声下PICC置管静脉的选择

PICC一般选择肘部的肘前浅静脉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对于无法经肘部静脉置管的患者,颈外静脉、腋静脉及下肢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也可作为PICC的置管途径。超声引导下PICC应首选贵要静脉,因贵要静脉位于肘前,操作范围较大,适合超声人员作实时监测,同时贵要静脉入路是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最小、并发症最少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气胸、血胸、空气栓塞以及神经损伤等的发生率。 1.3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备好物品,用超声探头探查上臂内侧静脉,以初步了解血管的状态、大致走向、位置、深度和直径等。穿刺者消毒穿刺部位,建立无菌区,以带有超声导电 糊的探头外罩无菌套,扎止血带,再次评估血管,选择适宜的位置进针,在超声屏幕直视下刺入血管,见血从针尾处流出,松开止血带,送导丝,撤针,扩皮,送插 管鞘,抽出导丝,送入导管至预定长度,撤出穿刺鞘,抽回血,脉冲式冲管,连接正压接头,固定导管,X线摄片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资料

本组160例病人,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最小的1岁3个月,最大的104岁。肿瘤病人136名,大部分有放化疗史。144 例患者在肘部都没有可触摸或者可视的血管,无法实现盲插。 2.2 材料 如表1所示。 2.4 讨论

2.4.1 穿刺部位的改变

PICC穿刺的部位,由肘窝上移到上臂,它不仅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还减少了导管受牵拉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减轻了过去在肘部弯曲部位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对长期的导管固定非常有利。150例从上臂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一周回访无机械性静脉发生。 2.4.2 解决了血管条件差患者的难题

肿瘤病人随着化疗次数、置管次数的增多,很多患者双臂肘窝都没有可触摸或者可视的血管,血管条件越来越差。用传统的PICC穿刺使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 (14G或者16G)盲穿越来越困难。而使用床旁血管超声和微插管鞘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在我们160例病人中144例患者在肘部都没有可触摸或者可 视的血管。 2.4.3 使用导针器使穿刺简单化

它能够指哪打哪,一针见血准确率高160例超声引导下MST 穿刺在导针器的指引下全部一针见血,10例失败的原因:1岁3个月、1岁7个月、5岁、9岁的4名儿童不配合,穿刺成功后上肢活动,送不进导丝而失败。 3 结论

由于其操作简单、风险性小、安全可靠、置管成功率高、且减少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而受到广大病员的一致好评[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静脉输液已不能满足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需要,PICC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临床静脉输液的需求,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PICC能够更直观、更精确的服务于患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李春天.彩色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5):110-111.

[2]高群英.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的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01):127-130.

[3]李建平,徐桂芝,武晓红,韩彦霞.PICC置管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104-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