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方面的探讨

2020-08-15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方面的探讨

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自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做对此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一名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笔者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是倍加关注。

1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阶段,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对现代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家长们对小学生寄予极高的期望,这些实际上都是压在孩子们肩上的沉重负担。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原因。

1.1 现代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现代家庭结构,呈现出小规模的特点,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小学生放学后只能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无论城乡,孩子多由祖辈照顾,祖辈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可在心理上、感情上缺少交流。孩子们生活中缺少玩伴,情感上难有交流,在集体生活中就不免表现出自私、缺乏合作的精神,自主、自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1.2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对高学历的追求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家中的“独苗”,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越来越高。极典型的表现是家长相当看重孩子的分数:孩子拿了低分少不了要挨训,但即使拿了高分,回到家中还要被关照不要骄傲、要更努力之类的话,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家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出了家门、在学校就容易任性、放纵,出现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

1.3 一些小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

得益于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媒体传播的普及,当代小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普遍较高。有些孩子争相想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以得到同学赞赏和老师的肯定,这种想法无可厚非。然而他的表现欲望一旦得

不到满足,便会认为老师不重视他、不喜欢他,继而在课堂上故意讲话、吵闹。他们并非诚心捣乱,而只是习惯了众星捧月的他们耐挫能力弱,想此引起老师的注意。

1.4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2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具体的途径,例如班会课、讲故事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上述问题,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的特点,结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做法,笔者重点介绍两种方便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

2.1 比赛法

比赛法具有竞争意味,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比赛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游戏比赛,这种方法多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培养学生自立、自理等能力,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学习了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学生们学习小燕子勤于思考,做事情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然后组织比赛,让学生们把书本等物品装入书包,同桌间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课后让学生每天和自己比赛,记录自己整理书包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进步,同时可以请家长进行监督,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来能够增加亲子间的交流。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真诚地褒奖表现良好或有所进步的学生,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高,要引导他们认识到,比赛的意义不仅限于输赢,更应从中取长补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求得更大的进步。

还可以组织适合于高年级学生的比赛活动,如辩论比赛。例如学习《金钱的魔力》一文后,可顺势引申出相关主题至学生身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该不该将零花钱带到学校花?”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通过辩论的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但要善于引导和控制话题,不能让学生的辩论偏离中心;辩论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辩论对事不对人,避免出现情绪化;在比赛结束时,还要准确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2 表演法

表演法生动有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适用于各个年级。如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安排几名学生来表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外在行为,当感情融入于角色,学生便身临其境,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渴望表现自己的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情的展示自己;而在与他人的配合中,也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升,让向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协作的必要性和团队精神的魅力。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不能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表演,教师应对表演内容慎重筛选,以遴选出形式适合教学、内容值得推敲、格调积极向上发人深省的表演。

3 结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们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当不忘育人,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使健康的心理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2002.

[2] 皮连生,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整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