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姜堰二中学校简史

2021-11-24 来源:爱go旅游网
学校简史

引言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具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江苏省教委核准的“老完中”之一。

七秩春秋,学校几经沧桑、几度升格,几易校名、几迁校址,终于在泰县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茁壮成长。

1941年秋,在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栾长明同志领导下,即筹划创办“育英中学”。校址在今顾高镇西北五华里处的千佛寺。这是泰县人民政府办的第一所中学。翌年春,人民政府任命徐观伯为校长,并聘请苏中参议长朱履先先生为董事长(朱履先系黄桥人,社会贤达,教育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军、政要员中不少人是他的学生。是时学校并无董事会组织,只是藉其名为掩护)。

1943年春,苏中三分区专署决定改“泰县私立育英中学”为“泰县第二中学”,建立泰县二中校务委员会。由县长栾长明、汪海粟、张岳侯分别担任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主任。任命泰县参议长徐观伯为校长、顾建中为副校长兼校党支部书记。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学校发展较快。至1945年,有学生五百多人,共设四个科,十个班级。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军、政战线和生产战线培养、输送了很多人才。

学校中的不少师生冲破日、伪反动势力的统治、封锁来到游击战根据地这所革命学校顽强地学习、战斗、生活着。日、伪、顽军队对我根据地频繁地清乡、扫荡,学校采取办分校、游击方式教学,一面与敌人周旋,一面教学。1947年初夏,国民党军队在蒋垛、运粮、芦庄等地筑下据点碉堡,学校教育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根据上级指示:学校停办,部分师生北撤、部分师生原地坚持、部分师生派往敌后做地下工作。

解放以后,经济建设的高潮伴随而来的是文化建设高潮。为适应这种形势,多种办学形式出现了。1958年,经泰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在香店巷初中补习班的基础上创办了“泰县民办姜堰初级中学”。是年招收初一新生三个班。地址在姜堰镇西街都天庙内。主管部门为姜堰镇人民政府。开始由泰县机关干部学校教导主任黄宸主持工作。以后担任校长的分别为鞠英、张鹤山。1962年,县政府任命张金宝为校长。是年,学校经上级批准招收高中班。

“文革期间”学校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建立“泰县民办姜堰镇初级中学革命委员会”。是年,姜堰镇农业中学并入本校。1972年秋,招收两个高中班。1974年4月经泰县人民政府同意更名为“泰县姜堰镇第二中学革命委员会”,由民办初中升格为公办完中。

1974年,学校迁址至通扬东路北侧。1980年县政府任命田旭初为校长。至1983年,学校发展初具规模(高中12个班,初中18个班)。1983年8月30日,经泰县人民政府批准,本校升格为县属中学,9月任命陈祥雨为校长,田旭初为党支部书记。

1

学校升格以后,其基建规模不断扩大,班级数不断增多(高中18个班级,初中15个班级),并新建了理化大楼、学生宿舍、食堂、会议厅、演示厅,设施基本齐全。校风、教风严谨,合格率、升学率逐年提高,校誉鹊起。自1986年起,学校连年被评为县、市文明单位。

1992年,学校“喜事成双”。经中共泰县县委领导同志关心,多方征求意见,几经论证,最后县政府发文:“泰县姜堰二中”更名为“泰县第二中学”,承续“老二中”校史,并聘请徐观伯为学校名誉校长。由于学校四周受狭,无法扩展。经县政府批准,另选校址,新建校舍,为进一步发展新二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选址于通扬运河南侧,商周遗址的天目山畔的长沟村。新校区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和泰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共同设计。1993年秋季开学前,一座布局合理,结构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学校卓然崛起,至此,新校区与学生、教师生活区、工厂区连成一片,共占地一百多亩。秋学期开学,全校搬迁到新校。

1993年学校申报省重点,这在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但二中师生上下一心,全力以赴,1995年顺利升格为江苏省重点高中。

2000年,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姜堰二中成功晋级国家级示范高中,2003年转为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到2007年,学校业绩更为突出,仅录取东南大学的就有25人之多。2008年,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本真教育:高中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课题历时4年,于2012年顺利结题,出版了教育专著,课题同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优秀课题奖,2013年课题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

2013年,学校新教学楼和综合楼建设顺利开工。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编制办、江苏省教育厅同意,姜堰二中正式起用“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校名,这一年刚好是姜堰二中七十华诞,学校再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可谓四喜临门,举校同庆。

经过70年发展,江苏省姜堰二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有着66个班级,4000多师生员工的省内外知名学校,是“全省办得最好的‘第二中学’之一” 。全校师生员工,生于斯,学于斯,教于斯,励精图治,共同谱写教学、教育新篇章。

校史分上下篇。上篇写解放前的老二中;下篇写解放后的新二中。

2

上篇 在敌后根据地办学 第一章 占领教育阵地,创办学校

第一节 导 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如皋、泰兴、靖江县城相继沦陷。盘踞于此的势力有日、汪军队;韩德勤所部;李明扬、李长江所部及姜、曲、海的税警团陈泰运所部。兵燹频仍,捐税如毛。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学校教育停顿,广大青年求知无门。

1940年,新四军挥戈东进,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是年,泰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迅速发展的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大批军政建设和生产建设人才。但由于该地区还只是刚刚解放,敌、伪、顽各种政治势力交织在一起,青年学生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对象。毛主席明确指出:“要兴起文武两条战线去战胜敌人。”因此,地方急需创办一所中学,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基地。泰县文教科长陈堃同志、科员芦坚同志与顾高小学校长顾经锟、教师缪万选商量筹建办校事宜。翌年秋,泰县县长栾长明与泰兴县长杜干全商定,将徐观伯同志从泰兴二中调来育英中学主持创办事宜。1942年春,学校正式开学。这是泰县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学校命名:考虑到当时的形势,特别是一些人的“正统”观念较强,用隐蔽一点的名称,迷惑敌人,掩护学校师生。故校牌上名曰“私立育英中学”。含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或谓“培育英才”之意也。

学校地点:为了能和国民党及顽、伪控制下的“霍庄省立职业中学”等顽、伪学校竞争,又考虑到能在当时的游击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当时财政经济尚有困难,决定先借用顾高镇西北约有五华里远的千佛寺作为校舍。当时的千佛寺处在敌伪包围之中,东南十五里之外是蒋垛据点,驻扎伪25师孔瑞五的伪军;西北25里处有张甸据点,南面的黄桥、严徐庄,北面的姜堰均有敌、伪重兵据守,学校环境险恶。好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曾在这里打过土豪,群众基础很好,顾高这地方又是泰县、泰兴县搭界之地,土地贫瘠,人民生活穷苦,只有地主富人有文化,穷人上不起学,广大农民巴望自己的子弟有文化。政府决定在此办学,人民群众积极性很高。

学校办学方针与培养目标:遵照当时民主政府确定的中等学校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走“抗大”式办学道路,“站稳抗日民主立场,贯彻学用一致的精神”,以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为根本方针,使中学生在毕业后,均能忠于民族、忠于人民,且能有服务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生源:学生来源多半是地方知识青年和年轻的私塾先生,少部分是邻县热血青年,甚至敌占区的不少青年冲破封锁线来此就读。学生中有走读生,也有寄宿生。

师资:教师由校长聘任。根据政治态度、工作能力、资历等条件在根据地内吸收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并通过关系从敌占区学校里聘来一些政治进步的知识分子担任教师。这些教师为了抗日,为了革命,不顾个人安危。甘愿放弃原来的优裕生活到二中任教。

学校经费:从筹办起,所需经费全部由抗日民主政府发给。教职员工的薪粮和学生补助,全是发公粮,办公费也是发公粮。收取学生的讲义费全部用于印发教材。对各项经费实行民主管理,基本做到月结、月审、月报、月清。(经费支出具体标准附后)

学校行政机构:校务委员会,这是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栾长明、汪海粟、张岳侯等几位县长分别任过校务委员会主任,经常亲临学校指导工作;为了提高学校声誉,特地聘请苏中参议长朱履先先生担任校董事长。校长室、教务处、生活指导部、总务处分别负责学校各项具体事务。

1943年春,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经苏中三分区专署(辖靖江、泰兴、

3

泰县)决定,将“私立育英中学”改为“泰县第二中学”并任命当时泰县参议长徐观伯为泰县第二中学校长,顾建中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由李承烈担任党支部书记(生活指导部主任)。1944年4月,因形势紧张,学校一分为三:本部仍在桥梓头,一部分迁到雅周区鸭儿湾,一部分迁到梅垛乡三周村。七月形势好转,师生仍都回到桥梓头本部。是年秋,徐观伯调任泰县一中校长,陈名世任二中校长。1945年秋,陈名士私自离校去敌占区,学校领导工作由副校长顾建中全面负责。1946年秋徐观伯又调回二中继续任校长。

第二节 班级设置

抗战胜利前夕,学校发展到四个科,共十个班级,学生近五百人。四个科是:普通中学科、乡村师范科、测绘科、生产建设科(纺织班);九个班级是:初一两个班,乡师两个班;初二、初三、高一、纺织、测绘各一个班。

(一)普通班:学校从开办之日起,就设有普通班,培养党的干部和根据地建设人才,开设中学全部课程,学习年限初、高中均是三年。但当党和政府需要人才时,亦不受年限限制,随时变通处理,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各人能力,安排适当工作。

该班为全校最多班级。高中一个班三十人左右,初中每班少则三十多人,多则五、六十人。学生总数约三百人。

(二)简师班:学校在1942年、1943年先后办了两期简师班,主要培训小学教师。1942年第一期由封懋功、鞠昭贵同志负责,学生20多人。1942年第二期由顾维之和陆志三老师负责,学生约有四十名。招生时要求学生要具备初中程度,录取后再学习一年,也有的是学习半年。学生来源多半是地方知识青年和年轻的私塾先生。入学后享受全部伙食待遇。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政治、历史、地理、音乐和教育学等(教育学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行政管理等内容)。教科书是由教师自选教材,印发讲义。该班计办了两期,后因开办乡师班,至1943年底结束。 (三)乡师班:

1943年下半年,为适应新的教学情况,增设了两个乡村师范班(简称“乡师班”),谓之“乡抗”、“乡建”。即区分甲、乙班的意思。乡师班负责人是袁履祥、朱风翌老师,学生共约七十名。招生要求严格。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进校,享受全部伙食待遇,每人每天三斤小麦三斤草。

乡师班学习年限为三年,培养教师和干部。这两个班一直开办到1945年下半年,其中有半数学生由老师带领于1944年三、四月间合并到“三联师”(即三分区联合师范)。

(四)纺织班

1943年期间,根据地面临敌人封锁处境困难,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翌年春,在泰县县长汪海粟的关心下,经徐观伯和李朗庵两校负责人商定,将怀德职中合并到泰县二中而增设了纺织班。

该班学制是三年,第一年学文化,后两年学专业。负责人是李朗庵和顾经锟老师。学生约有四十人。开设课程除常规文化知识课以外,由卢雨仪老师讲授印染专业课,还聘请染织师傅周荣广,指导染织生产。该班先后添置了二十多台土布机、纺纱车和印染设备,生产军需民用品。学生到毕业时,基本上能掌握纺织方面的专业技术,并能学到一套生产管理技能。该班办到1945年下半年,学生视工作需要分配工作。

(五)测绘班

1944年秋,为适应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和苏中教育会议关于新学制的要求,根据上级指示,增设一个测绘班。由顾经锟、缪万选二同志负责,招收一些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进行培训,学习期限预定为三年,使学生获得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一般工程的施工方法。

学习期间,学校逐步添置了水平仪、平板仪、经纬仪、流速仪等测量仪器。师生经常

4

到野外观察测量,进行实习。

测绘班培养了四十多名学生,学习两年以后,1945年,八、九月份上级领导又将他们调到苏中公学再培训一年,然后将所有学生分配到各部门,从事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 (六)童干班

四十年代初期,新四军东进后,苏北解放区先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儿童团组织在各区、乡、村纷纷建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站岗放哨,盘查路条,“打狗防奸”等反清乡、反扫荡活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团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干部后备力量,学校接受了地方党组织的委托,于1944年秋,开设儿童团干部训练班。由附近各区、乡组织选调一部分儿童团干部参加短期培训,还抽调了部分在校学生骨干加强童干班。这个班的负责人是钱炳之老师。参加学习的共有五、六十人。教学内容,除了学习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而外,主要学习政治理论,如《根据地建设》、《目前形势的发展和抗日统一战线》等材料。学习方法是集中上课分组讨论,另外还和其他班级同学一道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各区乡做儿童团工作。

(七)劳动组合班

为了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加强农村互助合作人才的培养与提高,四五年春,学校开办了劳动组合班,属短期培训性质,学员近三十人。大多是各区介绍来的基层骨干人员,另外还从普通班抽出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充实该班。该班只办了一期,结业后哪里来哪里去。

第三节 教学工作

根据地开辟初期,不能马上建立起一套新的学制和课程。教材也来不及编写、印发,所以暂时沿用了某些旧的学制和课程。即使如此学校本着“教育服务于战争,教育服务于社会,教育服务于生产实际”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与劳动、课本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有变通、有创新,均为上级首肯。 (一)学制

根据旧制,中等教育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但学校根据抗日战争对干部和各种人才的需要,亦经常不受年限限制,按照实际需要,再结合学员的能力,提前分配工作,例如“普通班”学员不受年限限制,随时变通处理,再如“测绘班”学员学习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上级又调至“苏中公学”培训一年。

1944年,苏中教育会议制定的《新学制修正草案》,文中规定新学制分乡学、区学、县学、专门学校、大学等层次机构。根据这个规定,泰县第二中学基本具备了“县学”的一切条件。

(二)课程设置

各班除开设普通中学的课程以外,还根据培养对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普通班的课程有政常、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等;乡师班,除上述中学普通课程外,另设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等;简师班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政常、动物、植物、地理、心理学、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性很强的纺织班,除开设常规文化知识课外,还设有印染专业,聘请社会上老师傅指导染织生产。测绘班除设中学普通课程外,着重学习平面测量、绘图、力学、材料学、道路工程学、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电力基础知识及水文观测等。

(三)教材来源

敌人的封锁使学校无法买到书,凡是学习材料均是自己编写,自己刻,自己印,包括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自然、政治常识等。每次讲课,由老师将印好的讲义分给大家。例如,语文课除选用有关基础知识和发扬民族气节的篇章外,还大量翻印了新华社广播的

5

社论以及解放区的《江海报》、《江潮报》等报刊上的文章,政治性、思想性都很强。体育老师还自制了不少木枪、手榴弹给学生练习,以适应战争环境。音乐课则大教大唱抗日救亡歌曲。数理化教材是由许渭祥老师编写的,地理是由缪万选老师编写的。 (四)教学方法

(1)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建校初期基本上沿用“道尔顿制”。1944年秋,为贯彻苏中教育会议精神,学校运用“新学制”的方法,要求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俗称填鸭式)。知识课除由教师按课本系统讲授外,并辅以适当的讨论;政常课除按教材进行教学外,有时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在进行抗日前途教育时,就围绕真抗日的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青年应该跟谁走等问题展开讨论。课堂上气氛异常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很好。 (2)课内课外相结合

为了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采用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学期开展三至四次校外社会活动,由各年级的级任老师负责带领学生到乡到村,进行宣传教育,配合做中心工作。如1942年秋,全校师生全部出发到申俞、张佛、顾高、芦庄、申洋等五个乡,帮助征收公粮、搞二五减租、填土地证,办冬学识字班。为了不影响学习,有些活动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星期天和假期进行的。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由于敌人经常下乡“扫荡”,环境险恶。学校教学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一有敌情,十分钟之内,由老师带队,全校师生就立即撤离学校,转移到安全地带,以班级为单位分散,隐蔽教学,当时称“游击教学”。树林里、竹园里、沟坎里、车棚里均上过课。

(五)教学制度:学校严格执行三八作风,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制订了具体的校规校纪,奖惩分明。

第二章 坚持党的领导,走“抗大”之路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一)发展情况 学校开创初期,在师生中就有党的活动。1943年初正式建立党支部,直属县委领导(当时属泰兴县委领导)。这个期间党的组织基础还比较薄弱,全校师生中,只有党员七、八名,并且分布不均匀。乡师班里党员较多,普通科、生建科相对较少。根据当时“学运”形势发展的要求,上级党委确定,二中党组织建设的原则与任务是:认真巩固,提高乡师科的党员素质,努力做好普通科、生建科的发展工作。

入党手续是:党组织发现苗子,派党员经常接触,启发教育,后由个人提出入党要求,秘密入党,然后填表报县批准,介绍人二至三人,一般候补期为3—6个月,入党时举行入党宣誓。由于重视发展工作,党支部坚持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主要看现实表现。根据是否爱国,是否赞成团结抗日,是否拥护共产党,是否团结同学等条件。做了大量细致培养教育工作,陆续发展了几批党员,党员人数先后总计达到五十名以上,使党群比例从开办初期百分之三左右,增至百分之十五左右。这些党员都发挥了榜样作用,加强了党支部对学校的领导工作。

1943年,学校党支部书记是李承烈同志,以后分别是顾建中,刘韧同志担任。 (二)活动情况

学校开办初期,由于当时处于紧张的敌后环境,党的组织没有公开,对外名称是生活指导部。党的活动方式也极为隐蔽。一般情况下不以党组织出面。党支委与小组长,小组长与党员之间,只准发生纵的关系,各班级、小组、党员之间,不允许发生横的关系。党的小组会议也是秘密召开。一般三个党员编为一个小组。

建校初期,没有定期的党内生活制度,除了有特殊需要召开小组会外,党员回报思想

6

情况,交流校内思想动态,进行思想教育多采取个别谈话方式。在个别接触中提供些诸如《怎样做共产党员》等小册子,给党员阅读,通过党员团结教育师生。后来,党的活动逐步趋向制度化。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也是每月召开一次,参加人员主要是小组长。 (三)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在学校里发挥了核心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学工作。战争年代,敌情紧张,变化很快,党支部总是配合学校领导,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创办初期,带领师生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参加建校、迁校活动。有了敌情及时组织师生隐蔽到竹园、沟坎等处坚持上课。1946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苏北解放区的扫荡,党支部根据形势特点,经上级党委同意,迅速组织分散工作,按同学们居住地点划分战区教学。以党员为骨干,担任战区学习组长,及时传达支部意见,同时也迅速反映师生思想动态,这些都是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

(2)加强思想教育。党支部经常结合斗争形势,联系师生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前途教育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除了请上级首长给师生作报告外,还不定期地组织师生进行专题讨论。如“真抗日的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为什么还要和他讲统一战线”等等。讨论规模从一个班到全校集中,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扣帽子,不揪辫子,政治气氛十分活跃。

党支部还重视对党员加强革命气节教育,要求党员坚贞不屈。即使被捕,决不背叛革命。1946年秋,还曾报经上级党委同意,召开师生大会,对一、二个向敌人妥协的学生的丑恶思想和错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揭露和批判,并把他们从学校中开除出去。这些活动都有效地增强了师生明辨是非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师生思想政治觉悟。

(3)开展对敌斗争。鉴于学校四面都被敌伪据点包围,敌人经常下乡扫荡。因此,党支部经常组织师生配合民主政府,跟军民一道,对敌伪展开斗争。1942年,学校开学的一天,蒋垛伪军就到学校前庄申俞乡扫荡。学校领导、党员骨干立即带领全校师生配合地方军民,打退敌人。1943年下半年,敌人为了破坏二中,曾派来特务进行潜伏活动。党支部觉察这一情况以后,经过慎重研究,派周友智同志打入敌人内部,及时掌握了敌情,很快破获了学校里国民党的“抗盟”及“三青团”组织,取得了对敌斗争的胜利。

1947年3月会剿期间,党支部组织师生参加了反“清乡”、反“扫荡”。后因情况紧张,为了迎接更残酷的斗争,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全体党员进行分散活动。兵分三路,其中一部分同志留在地方坚持打埋伏,隐蔽到敌占区做地下工作,例如绘地形图、散发宣传标语,了解敌情等。

(4)参加社会实践。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团员骨干,带领广大师生到实际工作中去经受锻炼,配合中心任务,开展各项活动。如欢送参军、办冬学、搞文娱宣传等。1944年4月份,蒋垛区政府从学校抽调了二十余名党团员骨干,参加了改造乡政权工作,到官垛去推行“三三制”政权。这些工作,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师生的革命才干。

第二节 青年学生组织

在党支部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学校中的青年学生组织得到了发展。

(一)中国新民民主义青年解放团(简称“青解团”) (1)“青解团”建立简况

“青解团”是我党直接领导下的地方性青年群众组织(由于当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为团结、教育和吸收广大知识青年投入抗日战争,1943年在中共苏中地委的直接关怀下,由“地青委”直接领导,创建了地区性的(包括三分区所管辖的如(皋)、泰(兴)、泰(县)、靖(江)四县)青年解放团。

1943年12月,在校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二中青年解放团分团,当时团员十多人。

7

1944年春开学以后,因敌情紧张,学校采取了分散教学的办法,分为东南(鸭儿湾)、西南(校本部)、西北(三周庄)三个学区,团的组织也相应的作了改变,每个学区建立了一个分团部。这个时期团的发展工作较快。到1944年9月,全校团员已发展到八十余人。

青年团入团手续比较严密,入团需填写申请书,有介绍人,经团委批准举行入团仪式。团员要每月过一次团的组织生活,按月交纳团费。“青解团”还有正式的“团章”、“团歌”。团章的内容分为四章,条款有二十多条。团的宗旨很明确。大意是:志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献身青年解放事业。为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团歌是汪普庆老师作曲,总团长周伯藩同志填词。

“青解团”组织当时处于半公开状态,团的负责人身分是公开的,团员身分不完全公开,团内过组织生活不公开,有些活动则公开,并邀请和吸收部分要求进步的学生参加。如1946年1月,泰县“青解团”支团在姜堰召开泰县青年联合代表大会。学校青年团干部、团员、学生,以及文娱骨干分子都去参加了大会。 (2)“青解团”活动简况:

加强思想教育。根据青分委的指示,分团注意配合学校党支部,向青年学生灌输革命理论,启发和提高他们抗日救国的革命觉悟。具体说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

a.通过学习《团章》,进行革命大目标的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党的奋斗目标,团的宗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团员反复学习的主要内容。经过教育,一般团员都能做到个人服从组织、“把青春献与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组织观念较强。

b.通过学习《新人生观》、《国际歌》歌词,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当时,这一学习对学生思想影响较深。许多团员、青年都能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正确处理生与死的关系。

c.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纪念活动,向团员、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例如在纪念“一二九”时,成立“青解团”,借此教育青年继承和发扬当年北平学生抗日爱国精神。在纪念“七一”党的生日时,就请地方党组织负责同志做党史报告,教育学生了解党,热爱党,做党的好儿女,献身党的事业。

做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分团委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a)开展读书演讲竞赛——发动青年学生投入读革命书籍的学习竞赛(当时称“学竞”运动)。读书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青年修养等方面。对学生影响较深并为大家所爱读的书籍为《大众哲学》、《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新人生观》、《回忆与感想》等小册子。曾在几个班级举行过演讲竞赛会,由学生讲心得,谈体会。对演讲优良者奖发几本书籍,以资鼓励。

(b)开展追求真理竞赛——定期举行思想、生活漫谈会,组织讨论,允许辩论,以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同学中存在的湖涂观点,不加帽子,不做结论,命名为追求真理的竞赛。通过漫谈讨论,互相帮助,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觉悟。

(二)青年抗敌协会(简称“青抗会”)

在当时蒋垛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1942年4月,在千佛寺的西厢内召开了以育英中学(泰县二中前身)学生为主的成立大会,与会代表有一百多人。会上区委书记周泽作了报告。青抗会主任兼任组织委员为俞杨显同志;宣传委员为俞玉强同志;总务委员为俞玉朗同志。

“青抗会”宗旨。拥护抗日民主政府,积极宣传抗日民主政府的政策、法令,团结广大青年反伪化,积极投身各项抗日活动。

“青抗会”的活动情况。主要是站岗、放哨、进行抗日宣传。如贴标语、散传单、演

8

话剧、组织歌咏、演讲、捐献、优待军烈属等。

(三)学生会

学生会在学校开办后就建立起来了。这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通过这一组织更好地教育学生团结一致,尊师爱校,保证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同时培养党、团后备力量,为建立党、团支部准备条件。

1942年春,开学后,泰县二中第一期学生会建立。选举金宣城为学生会主席。

学生会始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政治宣传和抗日救国活动。每周以班级为主,举行学习心得会、生活会和小型文娱会等。组织各种节日活动,并根据需要,积极参加校外各项活动。

第三节 一切为了抗战

二中创办初期,日伪反动势力不但从军事上围剿,从文化教育上扼杀而且从经济上封锁。抗日根据地军民财政困难,生活艰难。二中师生的口号是:“节省每一个铜板,支援战争”、师生自觉掀起“自己动手,生产自救”的运动。

学校备有几部改良小纺车和毛巾织机,由技术人员传授纺纱、经漂、染织知识并指导实际操作。师生利用下午课余时间纺纱。随着纺纱蓬的转动,一缕缕均匀的细纱从手指缝连续不断绕向纱轴。第二道工序是把纺好的纱经过漂、染、梳、经加工后,再装上织布机,布、毛巾就织出来了。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喜悦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二中学生织毛巾的消息很快传遍附近乡村,群众纷纷前来围观,他们感到非常新鲜,赞声不绝于耳。数日之后,附近村庄农民仿制的小纺车相继出现。二中师生织出的毛巾有全白色的,也有带红蓝条色的。这些价廉物美的产品,除一部分供军需外,也供应本校师生和当地群众,同时还经常拿到顾高镇销售。

是年秋,由二中师生发起,办起一个生产合作社,叫战文合作社(抗战时期文化用品合作社)。本校师生征集股金,也有数百农户投股入社。成立大会那天,四乡八邻的群众均来参加。二中师生还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合作社有章程,还选出领导机构。这是当时我县根据地最早办起的生产供销组织之一。这也是反对敌人经济封锁的有力措施。

根据对军政人才的需求,学校相适应地设置有关专业。四十年代初期,新四军东进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随着农会、民兵、妇抗会等组织的建立,儿童团组织也似雨后春笋地在各区、乡、村建立起来了。

泰县二中接受了地方党组织的委托,于1944秋开设儿童团干部训练班。由附近各区、乡、村选调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儿童团干部的战斗素质。

此外,普通班、测绘班,许多学员参了军,在军队中发挥专业作用。

泰县二中师生在紧张学习的同时,还要与日伪军队展开殊死斗争。他们经常与军民一道晚上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挖抗日壕(即挖深沟)。做到乡乡、村村相通,供地方军队打击敌人,军民安全撤离之用。敌人扫荡时,便同群众一道“跑反”;敌人窜走后,便同群众一道生活、学习、慰劳子弟兵,宣传减租减息的意义,开展文艺宣传,大唱革命歌曲,如《青年解放团之歌》、《敌后进行曲》、《延安两枝花》、《纪念新四军八周年歌》等。扭秧歌,教冬学,个个虎虎生气,革命情绪高涨。这些实际工作,既加强了地方政权建设,又锻炼和提高了师生的战斗才干。

1943年冬,敌伪加强对根据地的“清乡”、“扫荡”。为防止敌人在千佛寺一带筑下碉堡,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师生齐动手,将古庙绝大多数房屋拆除,粉碎了敌人在千佛寺筑据点的阴谋。

1944年4月份,蒋垛区政府从二中抽调了二十余名党员骨干参加改造乡政权工作,到官垛去推行“三三制”政权。师生们与群众同甘共苦,食宿在群众家里,同群众打成一片,

9

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战斗。搞土地改革工作,搞统战工作,配合征收公粮,填粮册。配合地方做好保卫工作,帮助搞新乡制,废除保甲制,配合各村各组登记选民。

敌人的经济封锁,难不倒根据地军民,二中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开荒种粮、种菜。“只要多种菜,不怕年成坏”,做到蔬菜自给,渡过难关。

二中师生不但与公开的敌人战斗,也善于与暗藏在内部的敌人战斗。1943年下半年,敌人为了破坏二中,曾派特务钻进学校活动。学校领导及时掌握敌情,采取有力措施,派周友智同志打入敌人内部,很快破获了国民党的“抗盟”、“三青团”、“抗日救国军”等组织企图在学校建立反动组织的计划,清除了隐患。

第四节敌后坚持“游击”教学

1942年以后,日伪反动势力疯狂地加紧对抗日根据地“清乡”、“扫荡”,学校教育处在动荡之中。为适应这种形势,教学的方式也不断变化: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自备活动小凳,讲义夹当课桌。一有敌情,十分钟之内,由老师带队,全校师生就立即撤离学校,一转移到安全地带,在树林里、竹园里、车棚内,群众家中,隐蔽教学。②自动作业与传导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是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采取的方式。群众把这种教学方式统称之为“游击”教学。

1943年秋,苏中行署召开了中等教育会议。徐观伯、顾经锟等同志参加了会议。回校后,他们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并且就党的教育方针、学校领导权、学校改革等几个重要问题组织了认真的讨论和贯彻。学校教育工作在时间紧张、环境动荡之中作出了战略性的调整,走出了办学新路,从而使学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到“三联师”去

苏中教育会议后不久,三分区地委和专署决定成立三分区联合师范学校(简称“三联师”)。为了迎接更残酷的斗争,校方根据地方政府的指示,决定大部分同学配合当地军民进行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在斗争中进行分散教学。乡师两个班约半数学生则由陆志三、袁履祥二位老师带领,于1944年3—4月间,转移到较为偏僻的水网地区宝应县射阳区一带,参加三分区联合师范学校学习。当时邻近数县转移到三分区联合师范的师生员工有近千人之众,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的长途跋涉都先后安全抵达射阳区。二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次转移,真似临战式的拉练,对每一个同学都是一场严峻的锻炼和考验。

(二)分成几个学区

1944年4月,日伪军队“清乡”频繁,校方决定分散教学以缩小目标。当时“兵分三路”:一部分留在本部,一部分迁到东南鸭儿湾(今海安县雅周区),一部分迁到西北三周庄(今梅垛乡)。

(三)学生要求参战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投降,抗战胜利了,师生情绪都很高昂。为了充实各级党、政、军部门的力量,有部分学生提前毕业,有的调进部队,有的调到地方。测绘班学生也在这时由顾经锟老师带队,调到了苏中公学。

(四)办分校,扩大施教区

为适应群众要求,除以桥梓头为当时的本部外,接着又在泰州附近的白马庙和大伦庄附近的曹家埭办起了分校。

(1)曹埭分校简况

1946年春天,学校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在离运粮、蒋垛、白米、曲塘敌人据点较远的曹家埭办一所二中分校,以分散教学,减小目标。

当时分校负责人先是顾兰陵同志,后是钱炳之同志。教师有顾维之、黄介之、缪万选、

10

曹达等。许夕伍、朱锦楼管总务后勤工作。党员有肖玉根、许夕伍、曹善盂、朱锦楼等。肖玉根同志任分校生活指导员,曹善根同志任分校学生会会长。

分校学生有一百多人。分为初一、初二、初三三个班级。借彭高小学几间教室和部分课桌凳上课。

当时师生生活极其艰苦,自己动手种粮、种菜。虽然吃的是杂粮,还是吃得饱饱的,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师生除了上课、学习外,还经常配合地方政府的各项政治运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宣讲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写标语、演节目,搞得热火朝天。一旦发现敌情,师生就分成若干小组转移到野外沟头内、竹园里坚持上课。同时派人站岗放哨。尽管形势紧张,条件很差,教师都是认真教、学生也是认真学,教学成绩显著。

(2)白马分校简况

白马分校于1943年下半年开办的,时间约一年多。当年办了两个班,一在白马庙内,另一个班办在竹林村一个小庙内,都是普通初中班,学生约有八十人。负责人张茂志,教师有钱忠、钱子厚、李醉白等。

办学目的:一是为了掩护部分同志到那里养病,二是扩大教育面,争取那里的青年,培养抗日救国干部。开设的课程跟本部是一样的。教师的待遇吃公粮,学生也有补助粮,教师在群众家里代伙,学生自己烧饭。

分校北面有汪伪、税警团,因此,也是在斗争中坚持教学。上课时派学生放哨,一发现敌情,立即分散转移。情况紧张时,白天不可能教学,便利用晚上借在群众家里教课学习。

冬闲时师生参加办冬学,教群众识字,宣传抗日形势,鼓舞群众斗志,树立抗日必胜的信心。

分校办的时间虽然不长,也为政府培养了不少干部。现在那一带不少乡干,都是当年白马分校的学生。

(3)姜堰分校简况

日寇宣布投降以后,姜堰一度解放。1945年底,在校长的领导下,校部派严服群、华寿卿二位老师筹办姜堰分校。地点在王公祠,已有七名学生报名入学,后因泰州方向的敌情紧张,未能开班上课。

(五)东迁走马岭

1946年夏季,国民党反动派向我疯狂进攻,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敌人在黄桥、张甸和南新街等地筑了据点,距离桥梓头都很近,学校教学工作又转入“游击”教学状态。不久,学校就迁到顾高以东现在仲院村的走马岭一带。校址设在许钜金、许钜璜家中,无固定教室。有时在田埂、路边、大树下教学。敌人来了就“跑反”、就分散,与敌人周旋,捉迷藏。由于战争环境日渐恶化,不能继续坚持上课。学校领导根据县委指示把全校师生组织起来,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学习战区。每个战区配备骨干力量加强具体领导。

徐观伯校长经常深入到各战区学习小组看望,并以“水浒”中的故事激励同学们,鼓舞大家斗志,增强大家抗敌的决心。

(六)战略转移

1947年初,根据战略上的需要,大军北上。上级决定二中的教职工转移。对有条件到敌占区坚持的部分教师就发给路费,要求他们暂时转移,保存实力,待反攻形势到来时回来,千万不得做反共、反人民的事情。王正、肖玉根等党员同志和区委一道留下来坚持斗争,其余同志一律北撤。十一月份,北撤的教职工全部随分区机关行动,但没有过得了敌人的封锁线。

于是,师生们便参加南线斗争报告团,徐观伯和靖江中学校长任团长。以后报告团又改名为中学教师联合会,徐观伯任负责人。后来,大部分教职工先后到达“台北”(今大

11

丰县境内),参加新建的一分区干部学校工作。接近解放期间,教师们都成为接管城市中等学校的骨干。

附工资标准(小麦 Kg) 工友:60Kg—80Kg 职员:80Kg—125Kg 教师:100Kg—200Kg

奖学金分三等: 甲等:30Kg 乙等:20Kg 丙等:l0Kg

下篇人民与政府办学

第一章:简介

“泰县第二中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泰县县城——姜堰镇东北郊。北濒通扬运河,夹岸林木,郁郁葱葱;西接商周遗址天目山畔,“发思古之幽情”;东临姜官路……朝南校门前是北环路,与西边振兴路相交绕学校围墙而过,交通方便。 学校分四区:教学区、操场区、教工生活区、校办工厂区。

学校教学区是1992年迁址所在地域。设计单位为东南大学吸取多校优点,多方论证,一次性设计。所有建筑,展示出现代化的绰约丰采:风格新颖别致,布局错落有序,廊腰缦回,线条清新流畅,结构严谨匀称,格调典雅质朴。校内矗立、高耸的钟楼上书写“姜堰第二中学”六个遒劲金色隶体大字系书法家魏之祯手笔。教学区内分高、初中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图书楼,气魄雄伟。大礼堂、大阶梯教室、展览室、音乐室、风雨操场,镶嵌其间,区域内绿草如茵,林木葱茏,花圃、盆景辉映,色彩缤纷。隔河东向是学校操场区和教工生活区、校办工厂区。操场区内有四百米跑道的田径场,篮球、排球、足球竞赛场、高低杠、沙坑等,体育设施齐全。

“姜堰第二中学”原系解放前抗日战争期间民主政府办的第一所中学,解放后再获新生而且颇具规模。1992年,江苏省教委列其为江苏省“老完中”之一。学校领导坚持从严治校,教师工作勤奋刻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学校不断开拓前进。改革举措不断深化与完善。在竞争机制激励下,全校教职员出现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校办工厂办得火红。

1985年,1986年,1990年,1991年连续被扬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1991年,江苏教委授予学校“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颁发奖匾一块、荣誉证书一册。

全校师生员工积极进取,蓬勃向上,一个“奋发、团结、求实、创新、守纪”的校风逐步形成。近年来,全校学生成绩合格率和初、高中升学率都居全县同类学校的前列。根据现有资料统计1981年到1992年学生录取高校情况: .

本科790人,大专652人,电大、自费大学、代培本科、大专生171人,中专(高)203人。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到1991年学校初中毕业生近5000人,高中毕业生高于5000人。

12

校办工厂是泰县文教战线上的一枝独秀。现有固定资产总额407万元,占地13200m2,厂房面积达4700m2,1992年产值达800万元,从1987年到1992年六年间为学校积累资金101万元,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福利,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奉献、进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这就是泰县二中精神与品格的深刻内涵。学校奋斗的总目标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师福利,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争创省模范学校。

第二章 学校沿革

第一节 姜堰民办初级中学

(1957年--1974年)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学习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城市、乡村小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当时,小学毕业生人数猛增,中学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升学的需要。社会上的初中补习班,应运而生。泰县人民委员会根据1957年春江苏省教育行政扩大会议“应该积极提倡民办教育事业”的精神,协助姜堰镇人民委员会在原有两个初中补习班(即钱玉珍、黄伯光补习班)的基础上,筹建“泰县姜堰镇民办初级中学”。学校设址在当时的机关学校内(即原都天庙,今姜堰镇卫生院所在位置)。

是年秋,在两个初中补习班的基础上补足五个班的学生。另外,又新招三个初中班,共计八个班,学生三百多人,课程设置与普通公办中学相同。学制三年,缴纳学费与公办中学相同,专职教师九人。其中有大专肄业以上水平的五人。学校的领导工作由泰县职校教导主任黄宸同志负责。1958年4月5日,泰县人民委员会批复姜堰镇人民委员会,以文件形式批准建校,学校命名为“泰县姜堰镇民办初级中学”。旋即任命鞠英同志为学校校长。

1962年8月,经县政府批准,学校招收高一新生一个班,人数59名。1965年我校第一届普通中学高中生毕业。录取高等院校的有顾桂生(天津化工学院)、沙国富(南京农学院)、田甫(云南外语学院)、唐宏林(东北钢铁学院)、霍忠友(新华通讯社)。1960年,学校120名初中毕业生录取中专、高中的人数近80名,升学率为65%以上。

到“文革”期间,先后任我校校长的有张鹤山同志(1958 — 1962)、张金宝同志(1962 — 1968)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教学工作有教导处具体抓。下设政语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理化教研组,其余学科统归“综合组”。学校除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外,还经常参加县办姜堰中学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外语教学方面的活动频繁。学校重视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劳卫制”,也是泰县体委首批验收合格的单位。

学校师生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活动较多。学军方面:每天早晨要军训。人武部派专人教练。人武部政委印玉堂经常临场指导,张校长经常到场检查。发放真枪实弹进行严格操作、训练。人武部教导营营长感叹地说:“比在军队训练还强”。此外,还经常开展军事拉练活动(主要到王石、红旗农场)。由于军训有成绩,县人武部嘉奖我校为“优秀集体”。

学农方面:学校有生产基地20亩(位于辅机厂大门南侧)。耕田、种地,田间管理,收获均为师生动手,蔬菜生产自给。1959年上半年,学校种植玉米试验田一亩,品种为金皇后,实行单株密植法4000棵/亩,进行科学管理,及时施肥,人工授粉,产量达1000斤/亩,泰县科委派人来校总结经验。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开学办学”的形式。请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来校忆苦思甜;请有经验的农民讲农知课,请有技术的工人讲解“三机一泵”的原理、操作技能、修理知识。“走出去”农忙期间,师生参加农业生产。由生产队分配农活。有时,老师分到农村与农民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如1963年,教师分到梁徐公社沿河生产队。《江苏教育》发表文章,介绍经验。认为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好形式。

13

学工方面:除到工厂参加劳动实践外,学校有学工基地粉笔厂、小五金厂(位于通扬东路76号),生产的粉笔除供应本县外,还销售外县,到1976年移交给西桥小学生产。

1959年秋,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集体”(民中与农中同为一种范畴)。学校校长张鹤山出席了会议。

1966年5月,全国规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兴起,势头甚猛,很快席卷我校。在大气候的影响下,师生纷纷建立起群众的造反组织。如“1921年”红卫兵、“旌旗”红卫兵、“东方红”红卫兵等。矛头指向所谓“党内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继而打派仗[以后和社会上两派挂钩,主要分成对立的两派:即“八一”红卫兵(简称“八派”或“好派”),红铁军(简称“铁派”或“P派”)、“破四旧”、“全国规模大串连”、“戴高帽游斗”,进而杀向社会闹革命]。学校的教学工作陷于停顿瘫痪状态。直到一九六八年,毛主席“要复课闹革命”的指示发表以后,师生才陆续回校,但是学校仍是混乱状态,即使上课也是“一场辩论”或者师生之间“打语录仗”。因此,“工宣队”、“军代表”进驻学校。是年八月,泰县军管会决定“姜堰镇农业中学”、“泰县职校”合并于我校。同月,泰县军管会批准我校成立“泰县姜堰镇民办初级中学革命委员会”,彭公旺同志任代主任,黄荫鹏同志任副主任,姜堰镇人武干事吴茂贤同志兼副主任(未到职)。

文革期间,学校教师参加的社会活动,社会上反响较深刻:一是与“姜堰镇清管所挂钩”,每天早晨教师们为居民清除生活拉圾。据说,这样“可以改造教师的世界观”;二是文艺宣传队搞得较为出色,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学校党组织隶属于姜堰镇泰县橡胶厂支部。工会、团的组织隶属于姜堰镇。学生会组织健全。有学生会主席、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组织委员、体育委员。

1972年春,我校恢复招收高中两个班,学制为“二年制”。春季始业(1969年始—1974年止)。教材为江苏省编写的。至此,我校班级规模达13个班级(高中、初中均实行“二·二制”)即初一年级两个班,初二年级七个班,高一高二年级各两个班。由于教室不够,高中部教室设在通扬路北侧,新的学校在加紧建设中。1974年4月,上级批准我校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并决定迁移校址至通扬东路北侧。原来学校校址让给姜堰镇卫生院。

第二节 泰县姜堰二中(1974—1992)

1974年初,通扬东路新校址上十二个教室的大楼和相应的办公室、生活用房建成,搬迁条件具备,暑假期搬迁完毕。

嗣后,学校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校出现勃勃生机。1983年8月,泰县人民政府决定我校为县属中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办学方式的改革不断的深化,校办工业不断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中的事业在改革大潮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84年起,学校设33个班级(高中18个班,初中15个班,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195人,学校占地47亩。),学校基建速度加快,3号教学大楼、4号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资料室、体育器材室、学生食堂、宿舍相继建成。与此同时,扩大运动场地,绿化校园环境(根据统计,绿化覆盖率达26.86%)。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得到添置与更新。学桌备全备足。理化、生物实验室有各种教学仪器200多种,各类实验药品、标本、挂图等100多种,另有彩电、放像机、收录机、电脑等一大批电教仪器。图书室、阅览室、教学资料室有报刊、杂志70多种,各类藏书万余册。

学生来源:初中生在姜堰镇按规定划地区招生。高中招生是在姜堰中学,中专学校优

14

先录取的前提下,有四个高中班面向姜堰镇,有两个班面向农村(除去张甸区、溱潼两个区)择优录取。

1978年,国家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学校工作拨乱反正。“双基”教学得到加强(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校根据学生素质较差,中、差生较多的实际,提出“教学起点放低一点,坡度放小一点,速度放慢一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教学以课堂为主,课堂上以课本为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讲清基本概念,揭示内在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常检查、善补救,拔尖补差,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继之,针对学生对课本知识“学得死”的实际,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规定在试题中能力题、分析题有一定的比例。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988年,学校认真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实行教育转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加强;把升学教育变为素质教育;高中不再按文、理科分班。按国家规定开全、开足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学校把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当作学校的基础工程来抓。学校着重抓“三风”建设。1983年提出建设“富有理想,学有创见,文明礼貌,艰苦朴素的校风;热爱学生,献身教学,刻苦钻研,言传身教的教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风。”1991年对“三风”建设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教风:文明、严谨、科学、生动;学风:勤奋、踏实、多思、进取。学校坚持政治学习制度,要求老师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自尊、自爱、自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谅解、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保持高尚情操。为此,学校制定《教职工奖惩条例》,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的考核。对待学生,首先切实加强政治课的学习,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文明礼貌”、“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道德、讲卫生)、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等活动。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三好生的评选办法》,通过上述一系列教育,成绩显著。1985年、1986年学校连续两年被扬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1991年被评为扬州市中小学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执行两个暂行规定,认真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做到精心安排好每堂课,提高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切实抓好课间操、素质操和眼保健操。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活动一小时。每年春、秋举行两次运动会,全校97%的学生体育锻炼达标,校田径队在县级比赛中多次夺魁,男、女篮在扬州市中学生比赛中获得冠军。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开设卫生讲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定期视力检查和体检,填好健康卡。学校、班级实行卫生包干责任制,做到日查周评。1985—1990年,学校连续被评为市卫生先进单位、市绿化合格单位。

学校的活力在于改革。1988年,学校推出《学校管理改革方案》。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改革人事制度,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改革后勤管理制度,实行承包制度,把竞争体制引进学校。1990年,学校管理体制作了调整,建立初中部、高中部管理委员会,增设“泰县姜堰二中教科室”、“泰县姜堰二中勤工俭学办公室”。各部门在校长室领导下分工管理本部门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工作质量评估制,改进奖金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学校校办工厂是在70年代的小五金加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7年利润由每年4万上升到10多万元,1988年达21万元,以后逐年上升,最高达百万元。校办厂现有机械厂、印刷厂、制本厂、电器厂、商业经营部,计“三厂一部”,固定资产600多万元,占地面积20亩,厂房3700m2,利润百万元。校办工厂的发展和壮大,为全校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了基地,也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1990年,我校办企业被授予“扬州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91年,江苏省教委授予我校“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的称号。

15

1992年,有两件事对学校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一、泰县人民政府发文确定我校更名为“泰县第二中学”,承续“老二中”校史。 “泰县老二中”是抗日战争时期泰县地区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岁月里闻名于苏中广大地区。

解放后,广大群众以及“老二中”校友要求泰县地区有一所中学承续其校名、校史。为此,泰县县委、县政府于1984年主持召开“老二中”在姜部分师生座谈会。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一致通过了《泰县“老二中”师生座谈会纪要》。是年五月,上海市原泰县二中师生举行座谈会,与会代表畅谈当年的革命豪情与艰难历程、光辉业绩。一致通过了《老二中在沪师生座谈纪要》,并成立了“老二中资料征集小组”。

1992年3月,泰县党史工委在我校主持召开关于泰县第二中学校史承续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成员有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宣传部、县志办、文教局、姜堰二中有关负责同志。与会代表经过认真研讨。一致认为:泰县第二中学的革命传统应该发扬,校史应该及早确定一所学校承续,这样既有利于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又有利于振兴泰县经济。最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县属姜堰二中承续为宜,由文教局报经县政府批准。

二、《泰县人民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务会议纪要》充分肯定了《关于姜堰二中校址转让县粮食局的请示报告》,确认双方的意向是正确的,切实可行的。

姜堰二中校址(学校本部)无发展余地,校园环境与标准化学校要求差距很大。需迁址重新规划建校,才有利于学校达标。

第三节 姜堰市第二中学(1992—2013)

16

17

18

19

20

资料:

泰县一中、三中、四中简介

泰县第一中学:前身为私立仲源中学。1940年秋为泰兴市古溪人汪左伯、汪亦彭所创建。以汪氏家族在古溪定居的第一代祖先的名字“仲源”为校名。古溪沦陷后迁至泰县丁许庄(今为海安县所辖)。1943年,根据苏中三分区专署命名为“泰县第一中学”。

泰县第三中学:前身为私立通学桥中学。1940年为海南的陈名世、何叔戴所创。1943年根据苏中三分区专署命名为“泰县第三中学”。

泰县第四中学:前身为私立鞠劬中学,1941年秋为王家垛人王叙卿、王仰洁所创建。“鞠劬”为王家垛王姓的始祖之名。(“鞠劬”者,含有养育、劬劳之意也。)1943年,根据苏中三分区专署命名为“泰县第四中学”。

1945秋,如皋、海南、曲塘、姜堰等地相继解放,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苏中三分区专员公署决定:“泰县三中”、“泰县四中”合并到“泰县一中”,即今之“海安县迮庄中学”。

注:苏中三分区,时辖靖江、泰兴、泰县(包括海安)泰州。

道尔顿学制(The Dalton Plan):一种教学计划。美国柏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女士创立。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道尔顿中学(The Dalton High Sch001)得名。其内容:以学生自由活动为原则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Laboratory)其中陈列参考用书及实验仪器等。学生可自由入内,共同学习。教师只立于辅导地位。每学期功课由各科老师详密拟定。按月制定进程大纲、让学生签订契约,自行学习。日程表及周表由学生逐次记录,唯成绩由老师记录。此制一度盛行世界尤英国为最,我国自1922年始采用。柏女士于1925年来华演讲2个月。

21

泰县第二中学大事记

泰县第二中学大事记

1941年

1、秋天,泰县县政府委派县教育科科长陈堃、科员芦坚与顾高小学校长顾经昆、教师缪万选等人筹办学校,拟定了办学宗旨、组织招生、招聘教师事宜,由顾经昆任校务主任,主持筹建学校的全面工作。

2、深秋,泰县县长栾长明与泰兴县县长杜干泉商定,将徐观伯同志从泰兴县二中调来泰县,分到“私立育英中学”(根据当时形势和一些人的“正统”观念,为便于开展工作,故定名为“私立育英中学”,实为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第一所中学)主持工作。

1942年

3、春天,泰县“私立育英中学”筹备就绪,在蒋垛区张佛乡(今顾高镇)千佛寺诞生,开学时有初一、初二、简师三个班。徐观伯同志任校长,顾经昆任校务主任(协助徐校长工作,并负责姜堰学校教务工作),泰县县长栾长明任校务委员会主任,聘请苏中参议长朱履先任董事长。

4、春天“私立育英中学”开学第一天,日伪军到申俞乡“扫荡”,校长徐观伯带领师生借农具作武器,大造声势,配合区队和民兵打退敌人。

5、春天,开学后不久,“私立育英中学”学生会建立,并选举金宣城为学生会主席。 6、4月,蒋垛区委在千佛寺召开了以“私立育英中学”学生为主体、有部分校外青年参加的“青年抗战协会”成立大会。会上区委书记周泽同志作了报告,大会通过了《青年抗战协会会章》,并选举俞扬显同志任主任。会后委员们作了组织分工:俞扬显兼组织委员;俞玉强为宣传委员,俞玉朗为总务委员。

7、10月25日,泰县第一届参政会(后称参议会)在雅周区孙庄小学正式成立。“私立育英中学”校长徐观伯同志当选为泰县参议长。

1943年

8、下半年“私立育英中学”在白马庙开设分校,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一个班。由白马小学教师张慕志任分校主任,教师有李醉白、钱忠等同志。

9、2月,泰县县政府抽调“私立育英中学”简师班学生仲平、孔硕、孔化、金宣城、俞玉伯、殷忠山、孔道、曹德进等参加泰县社教工作团,分配到区乡搞宣传,反伪化、搞减租、斗恶霸、破拆和挖抗日沟等政治活动。

10、年初,“私立育英中学”正式建立了党支部,隶属泰县县委。当时学生中有党员七八人,大部分党员集中在乡师科。

11、春天,苏中三分区专署决定,将“私立育英中学”改名为“泰县第二中学”。任命徐观伯同志继续任校长。

12、暑假,泰县第二中学、泰兴北乡师、霍职中三校,对外以“工作队”名义举办党训班,由汪普庆同志组织学习文件,动员学生参军参干,经过学习动员,一批学生参加党政军部门工作。

13、秋天,原设在大安头的“私立怀德职业中学”合并到泰县第二中学,从此,泰县

22

第二中学增设了纺织科。

14、下半年,上级任命顾建中同志为泰县第二中学副校长,仍兼教务主任、党支部书记。

15、12月9日,泰县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解放团”(简称:“青解团”)。泰县青解团编为六支团,泰县第二中学青解团编为第六支团第二分团。

16、寒假,泰县第二中学学生参加了县组织的冬季工作团,分到县政府驻地周围各区乡活动。主要活动是以文娱形式宣传新乡制、拥军优属、抗日救国的道理,很受群众欢迎。 17、冬天,敌伪加紧对根据地扫荡。为防止敌人在千佛寺建筑据点,泰县第二中学根据上级决定,将千佛寺古庙绝大部分房屋拆除,把校址迁到该庙以西二里的桥梓头。在那里重砌了八个教室、三间办公室、一个厨房。自此泰县第二中学总部就设在该地。

1944年

18、三四月间,在反“清乡”、反“扫荡”斗争中,泰县第二中学两个乡师班约半数学生,由陆志三、袁履祥两位教师带领转移到宝应县射阳区的“三联师”继续学习。留下来的师生化整为零分散教学,一部分迁到梅垛乡三周村,一部分迁到今海安县雅周区鸭儿湾,一部分仍在总部桥梓头坚持学习。

19、4月,蒋垛区政府从泰县第二中学抽调学生印大钧等二十余名党团员骨干参加改造乡政权工作,在官垛推行“三三制”政权。

20、秋天,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儿童团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培养干部后备力量,泰县第二中学受地方政府的委托,举办了一期儿童干部训练班。参加学习的有五六十人。学习内容除文化基础知识外,主要学习政治理论、边区建设等。班负责人是钱炳之老师。

21、9月,泰县第二中学三个学区(即总部、雅周区鸭儿湾、梅垛乡三周村)都建起了“青解团”分部,当时团员发展到八十多人。

22、秋天,徐观伯校长调任泰县第一中学校长,陈名世调来泰县第二中学任校长。 23、11月,泰县第二中学根据苏中教育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始按《新学制修正草案》的要求向“县学”转变。把学校分成职业、童干、乡师、普通中学四部。各部课程除时事政治、文化课外,职业部设劳动组合、生产合作、纺织技术、珠算等,准备转变为县学的生产建设科;乡师部设新学制研究、群众教育、成人教学法等,准备训练冬学教师人才;童干部设民主建设、生产建设、武装知识、儿童团业务等;普通中学部,仍维持原设课程,但适当减少教学时数,增加群众教育等课程,使其能协助办理冬学。

1945年

24、春天,泰县第二中学为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培养农村互助合作人才,举办了一期“劳动组合短训班。”

25、春天,苏中三分区专员刘伯厚到泰县第二中学视察,视察后向全校师生作了形势报告,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26、农历7月22日《江潮报》第409期报道说:本月9日蒋垛区顾高镇、申俞乡一带忽然发现大批蝗虫。区政府派人前往动员群众扑灭。泰县第二中学学生积极参加扑灭工作,每天黎明就去田头扑打蝗虫,每次都要装两三麻袋蝗虫回校。

27、秋天,泰县第二中学校长陈名世私自去敌占区。学校领导工作由副校长顾建中同志全面负责。

28、8月,日寇宣布投降。泰县第二中学根据上级决定,让一部分学生提前毕业。有的学生去部队,有的学生去地方党政部门,充实军政力量。测绘班在这个时期由顾经昆教师带队,转到苏中公学继续深造。

23

29、年底,校长派严服群、华寿卿两位教师筹办泰县第二中学姜堰分校。地址当时定在王公祠。已有七名学生报了名,后因泰州方面的敌情紧张,未能开学上课。

1946年

30、1月,青解团泰县支团在姜堰召开泰县青年联合代表大会。泰县第二中学党支部派青解团干部、学生党员以及文娱骨干分子王世俊、鲍锡庆、肖玉根、王政、殷渊、葛广裕、葛志儒、许成君、顾振遐等十多人参加了大会。

31、春天,泰县第二中学,根据上级指示,在离敌据点较远的曹埭开办分校,先后由顾兰陵、钱炳之老师负责。曹埭分校有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一个班,学生总数近一百人。

32、5月,国民党军队向我解放区大举进犯,为便于坚持教学,泰县第二中学由桥梓头东迁到现仲院乡的走马岭一带。每班由一二名教师带领在田埂路边或大树下坚持教学,没有固定地址,敌人来了就跑反。

33、秋天,徐观伯同志从泰县第一中学调回泰县第二中学,继续任校长。

34、秋天,三分区政委许家屯在走马岭给泰县第二中学师生讲斗争前途的形势报告,阐述了“我必胜,敌必败”的道理。学生们颇受教育。

35、秋天,泰县第二中学党支部对全体党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党员坚持革命气节。

36、10月,战争形势日趋紧张,泰县第二中学根据形势发展,决定化整为零,按学生居住地点,划分东南西北四个战区教学。每个战区均配备骨干力量,加强具体领导。校长经常深入各战区学习小组看望,并以“水浒”中的故事激励学生,鼓舞大家的斗志,增强抗敌的决心。

37、年底,泰县第二中学学生王世俊被敌捕去,敌对其严刑拷打,王世俊坚贞不屈,后我军反击,王世俊获救。校长徐观伯曾赋诗一首题为“乐有此门生”,加以赞许。

38、十二月,蒋垛区在顾家佴召开控诉国民党“清乡”、“扫荡”罪行大会。泰县第二中学师生参加了大会。校长徐观伯在会上讲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形势,鼓舞大家斗志,动员干部、群众武装起来,保卫胜利果实。

1947年

39、农历正月28日,泰县第二中学工友王富庆为学校到蒋垛区提粮,在回校途中,至走马岭被敌人合围,他随即将身上携带的一千多斤粮证及其他证件埋藏到沟坎上一棵大树下。被捕以后,敌人用“铁牛耕地”等惨无人道的酷刑将他活活推残致死。壮烈牺牲时他年仅二十五岁。

40、2月22日,泰县第二中学学生王政(当时我主力部队已北撤,该同志留下坚持游击斗争)和泰县第一中学学生王子泉接受泰县县委书记周伯藩的指示,各带短枪去姜堰、运粮河方向侦察敌人扫荡情况,走到前官垛东首,不幸被敌捕去,在敌人面前昂首挺胸,坚贞不屈,在顾高庄光荣牺牲。

41、3月,敌人“会剿”期间,泰县第二中学组织师生参加反“清乡”、反“扫荡”斗争。后根据战略需要,大军北上,上级决定泰县第二中学师生分散转移,隐蔽活动,坚持斗争,学校停办。

42、年底(又说48年1月18日),泰县第二中学学生肖玉根(当时他担任坚持游击斗争的泰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在和其他三、四位同志在王石钱家舍开秘密会议商讨斗争对策时,不幸被国民党特工队逮捕,后被带到姜堰南林寺。敌人对他严刑拷打,逼迫他交出地下党组织情况,他坚贞不屈,守口如瓶。第二天大雪纷飞,敌人把他五花大绑,身上剥得只剩衬衣,押到姜堰西桥河南枪杀。肖玉根同志英勇就义,时年仅二十四岁。

24

1957年

43、春夏间,泰县人民委员会根据省教育行政扩大会议提出的精神,积极提倡民办教育事业的要求,协助姜堰镇人民委员会在原有两个初中补习班(即钱玉贞补习班、黄伯光补习班)的基础上,筹建起泰县姜堰镇民办初级中学。校址在职校(即原都天庙——现姜堰镇卫生院)。学校招收初中学生八个班三百多人,课程设置与普通中学相同。专职教师九人,其中有大专肄业以上水平的五人。学校领导工作由职校教导主任黄宸同志负责。

1958年

44、4月5日,泰县人民委员会以文教中(58)字第一号文批复姜堰镇人民委员会,根据“群众办学,勤俭办学”方针,经研究同意将补习班改为民办初级中学,命名为“泰县姜堰民办初级中学”。

45、4月,泰县人民委员会调鞠英同志来校担任校长。

46、8月,泰县人民委员会将校长鞠英同志调出。另派张鹤山同志来校任校长。在九月初,姜堰镇人委组建姜堰民中领导班子,调祝松林同志任教导主任,丁川同志任总务负责人,黄安同志任团支部书记,黄伯光任会计。

1959年

47、6月,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时特别强调阶级斗争和爱国主义教育。6月泰州县委在省泰中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张鹤山同志代表学校在会上介绍了“强化学生政治思想的工作经验”,并印发了书面材料。

1960年

48、秋天,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农业中学(民办中学)先进集体,张鹤山校长代表学校出席了“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议”。省人委发给先进单位奖状一张。

49、下半年,泰州县人民委员会派黄伯琪同志来校任副校长。

1961年

50、3月,泰州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免去张鹤山同志校长职务,调出另有任用。

1962年

51、2月18日,泰县人民委员会派张金宝同志来校任校长,副校长黄伯琪同志调出。

52、8月,经县安排,我校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一个班,学生人数为五十九名。

1965年

53、7月,我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中有部份同学报考大学。经国家考试挑选,顾桂生、沙国富、田浦、唐红林、霍忠友等五名学生被高等学校录取。

1966年

54、9月,文化大革命在学校里开展起来,学生纷纷成立群众组织,学校开始停课。

1969年

55、春天,根据上级指示,学校复课,恢复招收初一新生。

56、8月,泰县军管会决定:姜堰镇农业中学、泰县职校合并到泰县姜堰镇民办初级中学。

25

57、8月16日,经多方协商,县军管会批准成立“泰县姜堰镇民办初级中学革命委员会” 。彭公旺同志任革委会代主任。姜堰镇人武干事吴茂贤同志兼任副主任,但未到职。

1972年

58、春季,我校恢复招收高中班两个班,当时学制为两年。

1974年

59、4月,我校经上级批准,改名为“泰县姜堰镇第二中学”并启用“泰县姜堰镇第二中学革命委员会”新印章。

60、夏秋间,我校通扬东路新校前排西教学楼十二个教室及部分办公用房建成,学校进行搬迁。

6l、9月25日,中共姜堰镇委员会泰姜(74)字第15号批复,同意建立“中共泰县姜堰镇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由张金宝、彭公旺、申炳权等三同志组成,并由张金宝同志任支部书记。

1976年

62、12月,县派费铭源同志来校任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

63、7月,我校革委会副主任费铭源同志调出。

1979年

64、8月,我校取消革命委员会,改为校长负责制。上级任命彭公旺同志为代校长,黄荫鹏同志为副校长。校名改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

1980年

65、9月20日,姜堰镇介绍田旭初同志来我校任校长。

1981年

66、2月21日,泰县文教局、泰县卫生局联合发文批准我校建立医务室。

67、3月26日,泰县县委组织部以(81)泰委组(组)10号通知,决定由田旭初同志任中共泰县姜堰二中支部委员会书记,同时免去张金宝同志中共泰县姜堰二中支部委员会书记职务。

68、5月15日,中共泰县姜堰镇委员会以泰姜(81)委组字第8101号文批复,同意中共泰县姜堰二中支部委员会改选结果,由田旭初任支部书记,彭公旺任宣传委员,徐泽兰任组织委员。

69、10月19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文发(1981)46号通知决定任命王和、储正堂同志为我校教导处副主任。

70、10月21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文发(1981)47号通知决定任命姜志荣同志为我校总务处副主任。

1983年

71、2月8日,中共泰县姜堰镇委员会以(83)委组字第04号文批复,同意中共泰县姜堰二中支部委员会由田旭初、彭公旺、王静娣三同志组成,田旭初同志任支部书记,彭公旺同志任宣传委员,王静娣同志任组织委员。

72、3月,在学校工作计划中第一次提出树好“三风”。即:富有理想、学有创见、

26

文明礼貌、艰苦朴素的校风;热爱学生、献身教育、刻苦钻研、言传身教的教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风。

73、3月24日,共青团泰县姜堰镇委员会以(83)团姜字第1号文批复,同意由吴跃、王宏、唐亮、邓杰、冷亚璇、韩丽清、殷凯东、仲锋、张顺平组成共青团泰县姜堰二中总支委员会,由吴跃同志任总支书记。

74、3月30日,泰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我校黄显宇同志由县科普作协推荐为先进个人,出席了表彰大会。

75、5月20日,中共泰县姜堰镇委员会、泰县姜堰镇人民政府以姜委发(83)25号文决定表彰全镇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校被表彰为先进集体,我校翟步芳、曹曙珍、刘锦珍三同志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76、7月6日,泰县文教局、泰县教育工会以泰教工(1983)13号文联合表彰“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个人。我校受表彰的教师有钱芳、盛宏两同志。

77、8月29日,姜堰镇人民政府以泰姜调字第0004810号通知,决定调我校副校长彭公旺同志去报到,另行分配工作。

78、8月30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发(1983)133号文批复泰县文教局: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经研究同意将泰县姜堰第二中学由镇属中学改为县属中学。

79、9月16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人(1983)130号文决定,任命陈祥雨同志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校长,免去田旭初同志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校长职务。

80、10月19 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发(1983)152号决定,表彰全县文教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校受表彰的先进个人有丁雨官、钱兆荣、苏汇、丁家林、孙玉明、仲林生、王根山、张舜虹、孙桂萍、王洪钧、丁克信。

8l、11月4月,共青团泰县委员会以(83)团泰发58号文决定:同意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委员会,新团委会建立后,即与原领导单位姜堰镇团委脱离。 82、12月2日,中共泰县委员会组织部以(1983)泰委组(组)31号文决定,增补陈祥雨同志为中共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委员。

83、12月23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人(1983)158号文决定:钱兆荣同志任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副校长。

1984年

84、1月21日,泰县文教局党组以泰文发(1984)8号文决定表彰文教系统县直单位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我校支部党员王静娣、钱兆荣被表彰为优秀党员。

85、1月24日,共青团泰县委员会以(84)团泰发6号文批复,同意由吴跃、叶新、董健、殷凯东、葛恒荣、缪斌、蒋梅、陈蓉、张敏等九同志组成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泰县姜堰第二中学第一届委员会,并由吴跃同志任书记,叶新同志任副书记。

86、2月24日,中共泰县委员会以泰委发(1984)11号文决定表彰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我校党支部党员王静娣被表彰为优秀党员。

87、3月2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文发(1984)25号文决定免去彭公旺同志泰县姜堰二中副校长职务。

88、3月14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文发(1984)27号文决定任命仲林生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教导主任,王洪钧、丁雨官两同志为副教导主任。

89、9月11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文发(1984)81号文决定任命夏桂复同志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总务主任。

90、10月16日,中共泰县委员会、泰县人民政府以泰委发(1984)59号文决定表彰文教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被表彰为先进集体。我校盛宏、丁雨官、

27

全民、徐进、王洪钧、王根山、王静娣、丁克钧、仲林生、阮雁华、宗孟大、翟顺德、黄显宇、陈蓉、石春生、董健、朱孝华、姜志荣、苏汇、陈震林、邓坚等二十一位同志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91、12月18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文发(1984)11号文决定任命张舜虹同志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副总务主任兼标牌电器厂厂长。

1985年

92、2月9日,中共泰县文教局委员会以泰文委发(1985)2号文决定表彰县直文教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受表彰的优秀党员中有我校王静娣、宋继娟、钱兆荣三位同志。

93、4月18日,扬州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以扬文明(1985)2号文决定表彰1984年度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我校是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之一。 94、10月7日,共青团泰县委员会以团泰发(1985)44号文批复,同意增补王宏、张亚云两同志为共青团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委员会委员,并由王宏同志任团委副书记。

95、10月10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文发(1985)81号文批复:同意我校设政教处,任命丁雨官同志为政教处主任,免去其副教导主任职务;任命王静娣、吉宏根同志为政教处副主任,免去吉宏根同志副教导主任职务。

1986年

96、1月4日,中共泰县文教局委员会以泰文委发 (1986)l号文决定表彰县直文教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我校党支部是受表彰的先进党支部之一。我校党支部的宋继娟、丁雨官被表彰为优秀党员。

97、2月26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发(1986)15号文决定表彰1985年度城镇绿化先进单位。我校被列为表彰的绿化先进单位之一。

98、3月7日,中共泰县委员会以泰委发(1986)10号文决定表彰l 985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我校党支部是受表彰的先进党支部之一,我校党支部的宋继娟是受表彰的优秀党员之一。

99、4月4日,扬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扬爱卫(1986)3号文决定命名185个文明卫生单位。我校是命名为“文明卫生单位”的单位之一。

100、8月22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发(1986)94号文决定表彰城镇“创三优”竞赛优胜单位。我校是受表彰的城镇“创三优”优胜单位之一。

101、9月28日,中共泰县委员会以泰委组(1986)171 号文决定:由陈祥雨同志任中共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书记,由田旭初同志任中共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巡视员,免去其中共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书记职务。

102、9月28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教人(1986)79号文决定任命黄荫鹏同志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协理员,免去其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副校长职务。

103、10月20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86)444号文批复同意我校在后排现有教学楼西侧翻建教学楼和厕所800平方米,经费12万元。

104、12月2日,共青团泰县委员会以团泰发(1986)61号文批复,同意由王宏、石宏明、赵靖、彭莉、张亚云、董健、何益明、周志坚、刘金龙等九位同志组成共产主义青年团泰县姜堰第二中学第二届委员会,并由王宏同志任副书记(主持工作),彭莉同志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105、12月,我校王洪钧同志历史教学论文获得扬州市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三等奖。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与扬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联合颁发给他奖状一纸。

1987年

28

106、1月15日,中共泰县文教局委员会以泰文教委 (1987)3号文决定表彰县直文教单位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我校党支部仲林生同志是受表彰的优秀党员之一,并被授予优秀党员证书、奖品予以鼓励。

107、1月15日,我校(87)人字第l号任命通知书决定任命总务处副主任王宝庆同志为我校校办厂主要负责人,任命吴晔、谢少华两同志为我校校办厂副厂长;免去张舜虹同志校办厂厂长职务。

108、2月23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发(1987)28号文决定命名1986年度文明单位。我校是文教系统1986年度文明单位之一。

109、3月2日,泰县妇女联合会、泰县总工会联合决定表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成绩显著的先进个人。我校教师阮雁华同志是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之一。

110、3月7日,我校治保委员会副主任黄琪昌被列为泰县公安局表彰的县直单位先进保卫干部之一。

111、4月3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教人(1987)18号文决定任命仲林生同志为我校副校长。

112、5月14日,扬州市人民政府以扬政发(1987)110号文决定命名1986年度文明单位。我校继续被命名为1986年度文明单位之一。

113、6月24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87)364号文批复同意我校建立“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小卖部”,主营文化用品、五金、电器和日用杂品,兼营食品(含糖烟酒)、食盐、酱货,经营方式为零售,性质为文教系统校办集体。

114、9月21日,我校以(1987)人字第一号通知决定任命朱孝华同志为我校教务处主任。

115、10月7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教人(1987)78号文决定任命田云同志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协理员。

116、11月30日,泰县文教局、泰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以泰教发(1987)105号文决定表彰先进“达标”单位和先进体育教师。我校体育教师翟顺德、杨森林是受表彰的先进体育教师。

117、11月22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87)762号文同意我校为新建教学辅助用房700平方米而征用为民组计划外菜地二亩。

1988年

118、2月23日,中共泰县文教局委员会决定表彰县直文教系统1987年度先进支部、优秀党员。我校支部的陈祥雨、丁雨官两同志被表彰为优秀党员。

119、3月4日,泰县人民政府泰政发(1988)34号文决定命名1987年度文明单位。我校被命名为文明单位。

120、3月16日,我校召开“教书育人,为振兴经济服务”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县长王忠裕、人大老主任孙佩藩、副县长王加祥及各有关单位领导人。

12l、5月31日,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决定任命王静娣同志为办公室主任。

122、6月14日,中共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决定提拔王宏同志为共青团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委员会书记。

123、10月1日,中共泰县委员会以泰委组(1988)225号文决定:黄荫鹏同志任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巡视员。

124、10月9日,苏中八校(启东东南中学、海门麒麟中学、如皋石庄中学、海安李堡中学、靖江生祠中学、泰兴黄桥中学、泰县姜堰二中)联谊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125、10月10日,我校决定任命朱久华同志为总务处副主任,列王宝庆同志之后。

29

126、10月10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政职改(1988)229号文通知,任命陈祥雨、仲林生、孟子寿、赵震、朱孝志、朱怀风、朱大佳、单兆麟、丁华、朱孝华、杜小云、朱新道等十二名教师为中学高级教师。

127、10月17日,泰县人民政府泰政人(1988)47号文明确泰县姜堰第二中学等三所完中为正局级单位。

128、10月24日,高邮县平胜中学四十二名教师由该校领导带队来我校进行教学研究交流。我校初中各学科全部开放,让来宾任意听课。

129、11月20日至26日,我校开展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

130、12月3日,我校关于学校管理改革方案公布实行。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校办企业承包制。

131、12月,我校男子篮球队参加扬州市“新星杯”中学生篮球赛,荣获冠军奖杯。 132、12月23日,中共泰县委员会以泰委组(1988)268号文决定明确: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巡视员田旭初同志为正局职级,田云同志任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副局级巡视员。

1989年

133、1月23日,中共泰县文教局委员会(1989)2号文批复,同意改选后的中共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由陈祥雨、仲林生、王静娣、钱兆荣、朱孝华五同志组成,由陈祥雨同志任支部书记。

134、2月,我校初二(1)中队在1988年江苏省中学少先队创造性活动“风华杯”竞赛中,荣获优秀活动奖,受到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少工部表扬。

135、2月22日,共青团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委员会召开了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代表们听取了1986年以来第二届团委会工作总结报告和学校钱兆荣副校长的讲话,协商并选举了新一届团委委员。会后团委委员又召开了第一次全委会,作了分工,由王宏同志任书记,夏阳同志任副书记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136、2月27日,经泰县文教局、泰县公安局同意,我校保卫干部黄琪昌同志为县直单位先进保卫干部。

137、3月14日,泰兴县元竹乡教育参观团来我校参观。

138、3月25日,仪征市二中教师来我校参观、听课、交流教学经验。

139、3月31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政发(1989)49号文决定表彰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我校教师张江宁、丁鸿儒两同志受到表彰。

140、4月9日,泰县文教局通知:我校田旭初同志经扬州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退)。

14l、8月29日,泰县计划委员会泰计(1989)369号文件批复,同意我校所报泰县建筑设计室为我校理化楼所设计的89025号设计施工图纸组织实施,建筑面积1491.5平方米,预算造价52万元。

142、9月,国家教委、人事部、教育工会表彰陈祥雨同志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发给证书一份,奖章一枚。

143、9月5日,泰县人事局、泰县文教局、泰县教育工会以泰教发(1989)140号文决定表彰1989优秀教育工作者。我校葛恒荣、仲林生、朱久华、阮雁华、王静娣、朱孝华等六位同志受到表彰。

144、9月23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人(1989)43号文决定免去钱兆荣同志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副校长职务。

145、9月30日,为加强学校教育工会领导力量,经中共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讨论,提名苏汇同志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教育工会副主席。

146、10月15日,经学校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任命陈祥雨同志为泰县制本厂厂长高级助

30

理。

147、10月23日,泰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以泰职改高字(1989)5号文通知,我校盛宏同志经扬州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148、11月6日,校长室决定任命谢少华为总务处副主任,列朱久华同志之后。

1990年

149、1月6日,共青团泰县委员会以团泰发(1990)3号文决定表彰1989年度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校团委受表彰为先进团委,王宏同志受表彰为先进团干。

150、3月15日,《泰县工作》第八期刊登了我校工作经验。题为《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151、3月21日,我校治保委员会副主任黄琪昌,被县公安局评为1989年县直单位治保先进工作者。

152、3月24日,扬州市教育局以扬教字(90)第52号文决定表彰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是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之一,并获得奖匾一面。

153、3月29日,学校召开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交流会。交流的中心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王洪钧、陈中华等九人重点发言后,陈校长作了总结讲话。

154、3月30日,仲林生副校长带领朱新道、王山林、孟太、姜立东、李虎山、李宏喜、范朝文、仇金林、陈中华、钱慧龙等同志去海门麒麟中学参加八校联谊教研活动。

155、4月2日,我校团委在县烈士陵园举行以“继承先烈遗志 重温入团誓言”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泰县县委副书记陈明、分管教育的县政府副县长王加祥以及县政协、县人武部、县文教局、团县委的领导都莅临现场指导。陈平副书记还讲了话。泰县广播电视台、泰县文教局电教馆作了现场录音录像采访。

156、5月14日,我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157、6月8日,经泰县文教局报请泰县县委、泰县县政府批准,陈祥雨同志工作成绩显著,晋升一级工资。

158、9月,我校研究决定设教务一处(高中部)、教务二处(初中部),分别管理初中、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

159、9月26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教发(1990)109号文决定表彰全县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是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之一。

160、10月10日,我校举办理化实验楼落成典礼,参加落成典礼的有县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王加祥、泰县人大老主任孙佩藩和文教组刘化龙、县文教局副局长汪美金、县政协以及各局各兄弟学校来宾五十多人。孙佩藩、王加祥两同志为落成典礼剪了彩。 16l、11月2日,泰县文教局在我校召开了校办工业现场会。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王加祥、泰县文教局副局长王靖、泰县经委副主任刘志明和全县18所完中校长、厂长出席了会议。我校介绍了办厂经验。

162、12月8日,我校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开展“教学五认真”活动实施意见。12月10日,我校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议,进一步讨论开展“教学五认真”评选活动方案。

163、12月26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发(1990)167号文表彰奖励县首届创造发明竞赛成果的决定中,我校教师李念民制作的“牛顿第二定律演示仪”获二等奖。

164、12月,我校黄志生同志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个人。扬州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发给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1991年

165、1月1日,经县文教局批准,我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如下改革:

31

一、原政教处、教导处暂停行使职能,成立“泰县姜堰二中教导一处(高中部)”、“泰县姜堰二中教导二处(初中部)”,分别管理学校高中部和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增设“泰县姜堰二中教研室”、“泰县姜堰二中勤工俭学办公室”。 以上管理机构,从1991年1月1日起启用新公章。

166、1月5日,县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广播操比赛。来我校参加检查评比的人员有扬州市体委学校科科长杨燕旦、泰县体委主任俞建国、副主任吴宝年、县体育场副场长张华明、泰县文教局教研室副主任王允、县文教局电教中心张光跃等。检查评比结果为一等奖,获锦旗一面。

167、2月20日,经校长室研究决定,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由下列七位同志组成。

组长:丁雨官

成员:夏桂复、王洪钧、钱芳、王宏、夏阳、陆正建 与此同时,建立了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仲林生

组员:孟子寿、王秀兰

168、4月11日,陆正建、段仁培、翟步芳、马元洗四同志被评选为县优秀班主任,并出席了县文教局召开的优秀班主任会议。陆正建同志在会上作了班主任工作经验汇报交流。

169、4月18日,泰县公安局以泰公党字(1991)3号文决定表彰1990年度公安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校黄琪昌是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之一。

170、4月29日,本校高二(4)郑网林、高三(6)张春惠被团县委评为优秀团支书,于海燕被团县委评为县“十佳青年学生”,他们均获团县委表彰。

171、5月1日,我校勤工俭学办公室召开全校各厂职工大会,表彰了1990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172、5月,我校勤工俭学工作做出优异成绩,被江苏省教委评为省先进集体,并获得奖状一面、荣誉证书一册。

173、5月,共青团扬州市委员会评定姜堰二中教工团支部为先进团支部。

174、5月4日,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表彰了田蓓等226名学生为校“三好生”。校团委表彰了顾云等23名团干部为“优秀团干”,王俊等22名团员为“优秀团员”,曹红梅等11名少先队干部为“优秀少先队干部”,孔雪萍等10名少先队员为“优秀少先队员”。

175、5月17日,县政协文教工作组来我校视察学生体育达标情况。县政协副主席刘爱邦、景明章,县体委副主任吴宝年,县体育场副场长张华明,县文教局副局长王靖,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建华及县政协文教工作组的同志参加了这次视察活动。工作组在一天的视察活动中首先听取了学校有关同志的汇报,随后对部分班级学生进行抽测,最后作了小结,肯定了成绩,提出了改进建议。

176、9月1日,我校以泰二中发(1991)第9号文任命丁家林同志为勤工俭学办公室副主任;任命陈志宏同志为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助理,免去其保卫科科长职务;任命陈跃同志为学校保卫科副科长,主持保卫科工作;任命黄琪昌同志为学校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学校调解委员会工作。

177、9月,我校副校长仲林生同志被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人事局、江苏省教育工会评为1991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奖章一枚、证书一份(编号:91011)。 178、9月,我校王秀兰、陆正健两同志因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泰县人民政府表彰,各获荣誉证书一份。 179、9月18日,我校以泰二中发(1991)第10号文任命孟子寿同志为教务处副主任,主持教务处工作;任命朱孝志、陈中华、王秀兰三同志为教务处副主任;任命王洪钧同志

32

为政教处副主任,主持政教处工作,免去其教务处副主任职务;任命陆正建同志为政教处副主任;任命段仁培同志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室工作;任命卢开明同志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任命朱久华同志为总务处副主任,主持总务处工作;任命王宝庆同志为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免去其总务处副主任职务。

180、9月19日,我校以泰二中发(1991)11号文决定学校职能部门设置为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勤工俭学办公室、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室。

181、9月27日,兴化市教育局领导、各区勤工俭学办公室负责人、各校办厂厂长等53人来我校参观校办工业。

182、10月,泰县人民政府9月29日以泰政人(1991)49号文任命丁雨官同志为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副校长。

183、10月15日,张家港市暨阳中学领导带领高中教师二十多人来我校听课,交流教学经验。我校开课的教师有高三(1)政治王山林、高三(6)语文苏汇、高三(3)数学石志存、高三(2)物理王俊鹏、高三(3)化学葛恒荣、高三(5)历史钱厚林、高三(5)地理钱慧龙、高三(2)英语段仁培、高三(1)生物李鸿喜。丁雨官副校长向客人介绍了学校情况。

184、10月20日,我校女子篮球队参加1991年泰县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第一名。泰县文教局、泰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发给奖旗一面。

185、10月22日,扬州市电视台在晚上扬州新闻栏目中播放了我校“关心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新闻专稿。

186、10月29日,天津日报在外地新闻版刊登了我校“业务上放手、生活上关心,让青年教师挑大梁”的专题报道。 187、10月30日,经扬州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陈志宏、朱秀凤、夏桂复具备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扬州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分别发给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188、11月6日,泰县总工会以泰工组(1991)29号文件批复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工会,同意由钱芳、苏汇、阮雁华、陈志宏、徐兆生、宋洪钧、黄葆愚七同志组成泰县姜堰第二中学工会委员会,由钱芳同志任主席,苏汇同志任副主席。同意由谢少华、盛宏、邱美才三同志组成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谢少华同志任主任。

189、11月24日,江苏省广播电台在早晨七时的本省新闻栏目中报道了我校关心培养青年教师的内容。

190、11月25日,县文教局视导组在教育股副股长赵文元、教研室副主任王允两同志领导下到我校视导,主要视导了初中部的教学情况。

191、12月17日,扬州市电视台在晚上的扬州新闻栏目中报道了我校认真抓勤工俭学,每年盈利有30%上缴学校,为学校新建实验楼、师生宿舍、食堂以及添置教学设备作出了很大支持,为学生开展劳动技术课教学提供了基地等情况。

192、12月18日,我校各年级组分别召开了由学生干部主持的主题班会,进行思想教育,县委宣传部、县文教局、团县委负责同志来校观看了活动。

193、12月21日至23日,学校为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组织了一次评课、讲课活动。我校开课的青年教师有肖林元(高二数学)、石志存(高一数学)、张桂(高二英语)、薛德芳(高一英语)、魏玉平(高三英语)、凌立群(高三政治)、王山林(高三政治)。请来参加评讲的专家学者有无锡市一中特级教师季雨青、省泰州中学特级教师叶风梧、省扬州中学特级教师张乃达、扬州市五中特级教师袁桐、姜堰中学特级教师陈凯、泰兴黄桥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严崇德、姜堰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夏天林、靖江中学高级教师宗式仲以及扬州教育学院院长徐星祥、扬州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杨恒昌、扬州市教科所高级教师数学教研员许钧等。这次评讲活动,对提高我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很有益处。

33

194、我校初三(5)学生杨杰由辅导教师王琼带领,在省扬州中学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江苏省首届初中英语听、读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1992年

195、元月,我校初三学生参加县局组织的歌咏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初三(3)获班级第一名,奖电子琴一架。

196、3月2日,泰县文教局局长李有昆陪同扬州市教育局督导组来我校督导。

197、3月10日,泰县党史工委在我校会议室召开有关泰县第二中学校史承续问题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县委副书记谢书敏、县政府副县长王加祥、县政协副主席杨震甲、县文教局局长李有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潘国良、县志办副主任洪维太、二中校长陈祥雨,会议由党史工委主任杨世芳主持。大家经讨论一致认为:泰县第二中学的革命传统应该发扬,校史应及早确定一所学校承续,它有利于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兴泰县经济。同时与会同志认为由我校承续比较适宜。最后谢书敏同志作了小结发言。为慎重起见,上述意见由党史工委发函告知泰县第二中学的校友,征求他们意见,如大家赞同,即按规定由县文教局报经县政府批准。

198、3月11日,泰县文教局副局长王靖、教育股股长王君婉陪同江都县文教局局长率领的各完中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访问团来我校访问,交流办学经验。

199、3月13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教发(1992)27号文表彰1991年通讯报道工作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校是受表彰的九个先进集体之一。

200、3月15日,仪征市二中教师代表团来我校访问、交流教学经验。

201、3月20日,扬州电视台在晚上新闻节目中播发我校校长陈祥雨重视培养青年教师和抓校办工业等方面的先进事迹。

202、3月24日,我校副校长丁雨官、工会主席钱芳率领王宏、凌立群等十四名教师去南京晓庄师范,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203、3月30日,泰县文教局教研室在我校召开初三语文复习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全县各中学初三语文教研组长听了我校王秀兰、钱普喜两同志上的语文复习示范课,交流了复习课教学的意见。

204、4月4日,我校政教处组织部分师生代表去南京雨花台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05、4月7日,海南省澄迈县金江中学教导处王道纪主任经泰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派来我校进行两个月教育考察。

206、4月7日,我校政教处组织全体非毕业班师生去泰县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凭吊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07、4月10日,我校教务处副主任孟子寿、王秀兰带领凌华余、陆正健等九位教师去无锡市一中听课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回校后组织听吉冬林教师的“思维教学”课,分组开展评课活动,交流去无锡一中学习体会。

208、4月16日,就我校现校园转让给泰县粮食局并另建新校园召开论证会。出席论证会的有县政府副县长夏泽民、尹刚、县文教局副局长汪美金、财务股长王庆锦,县粮食局孙局长以及县计委、城建局的有关同志。我校陈祥雨校长、朱久华副主任也参加了论证会。

209、4月16日,《扬州日报》发表《唯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改革新思考》一文。文中谈及我校校办工厂的成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210、4月20日,我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表彰了张劲羽等214名学生为“三好学生”,钱程等33名学生干部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分别发给奖状和奖品以资鼓励。

34

211、4月,我校初中学生陈宗在1992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发给“获奖证书”一份。

212、5月5日,中共泰县文教局委员会以泰文教委(1992)5号文件表彰优秀党员,我校党员曹曙珍、王宝庆受到表彰。

213、5月23日,苏中九校联谊,在我校召开高三政治课教学研讨会。各校高三政治教师在我校听了课,和我校政治教师进行了交流。

214、5月26日,泰县人民政府以泰政发(1992)98号文批复泰县文教局,为继承“泰县第二中学”的传统,更好地发挥校史教育功能,同意我校更名为“泰县第二中学”。嗣后,学校召开了编写校史筹备工作会议,讨论校史编写工作意见,并决定成立校史编写领导小组。

组长:徐观伯

副组长:曹德进、陈祥雨

组员:俞扬显、蒋毓秀、鲍嗣富、张峰

215、5月30日,泰县县长范德富在县计委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县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务会议,其中研究了我校现校址转让给泰县粮食局问题。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一设想是积极可行的,应该加以肯定。

216、6月1日,我校以泰二中发(1992)第005号函告各有关单位,启用“泰县第二中学”新校章。

217、6月8日,泰县人民政府以(1992)泰政人聘字005号聘书聘请徐观伯同志任我校名誉校长。

218、6月10日,泰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夏泽民在泰县粮食局会议室召开了关于我校校址转让泰县粮食局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会后县长办公会又进行研究,并以(1992)泰政会字第18号文发了纪要,纪要认为我校校址转让给泰县粮食局建设粮食贸易大厦,发展综合经营,有利发展商品经济,搞活粮食市场;我校另辟新址重建,有利于我校按照规范要求重新规划建设改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纪要同时明确了转让校址、重建新校舍和粮食贸易大厦的指导原则、协调小组的职责和任务等。

219、6月12、13日,参加九校联谊的各校高三历史教师在我校召开教学研讨会。除了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外,还邀请了南菁中学两位历史教师和扬州市历史教学学会的同志前来指导。

220、6月23日,我校和泰县粮食局本着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共同协商决定:我校将座落在通扬东路84号校园内所有房地产有偿转让给泰县粮食局(面积为23.118亩,其中实际使用面积为20.778亩,建筑面积为5915.7平方米),人事转让费450万元,另为泰县县政府代垫35万元(共计485万元)。

221、6月,我校初中学生陆叶在全国第二届初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荣获三等奖。 孙新成在全国第二届初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赛区荣获全国三等奖,省二等奖。

222、7月10日,我校以泰二中发(92)第002号文请求批准我校为“老完中”,享受“老完中”待遇的报告,送经县文教局、市教育局审批同意并转省教委。

223、7月13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92)557号文批复,同意我校新建扬州市动力机厂一分厂,性质为联办集体,单独核算,由扬州市动力机械厂与泰县机械配件厂联合经营。其投资和分成比例按双方协议执行。

224、7月31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92)641号文批复,同意我校迁建教学用房7000平方米,经费280万元。

225、8月1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92)613号文批复,同意我校“泰县振华水洗服装厂”更名为“泰县振华机具绳缆厂”,生产绳缆、网带、液压件等产品。

35

226、8月7日,我校领导研究决定任命王宝庆同志为“泰县振华机具绳缆厂厂长”,任命胡兴章同志为“泰县振华机具绳缆厂副厂长”。

227、8月12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92)728号文批复,同意我校建立“泰县振华金属机电物资公司”,主营金属材料、机械配件、五金机电、化工原料兼营燃料、橡胶制品。

228、8月24日,江苏省广播电台在新闻栏目播出我校校长陈祥雨经历九年奋发努力,把一所乱、差、穷的普通中学办成一所全省一流的中学,走出了一条自强自立办好普通中 学的新路的先进事迹。

229、9月1日,我校领导研究决定任命王宝庆同志为“泰县振华金属机电物资公司”经理,薛阿喜同志为副经理。

230、9月8日,我校根据江苏省教委“关于改革和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的意见”,实施“二、一”分段。高三分流而筹办的高三机械班举行开学典礼,应邀参加典礼的有泰县县委宣传部长陈祝生,泰县粮食局局长章士桢,和机械班挂钩的单位扬州市动力机厂、泰县粮食机械厂、我校机械配件厂的代表。

231、9月,江苏省电视台、扬州电视台在晚上新闻栏目中,报道了我校校长陈祥雨抓校办工业,发展校园经济,为办好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的先进事迹。

232、9月28日,我校领导研究决定任命吴晔同志为“扬州动力机厂一分厂”厂长。 233、10月7日,靖江县生祠中学教师代表团在该校校长带领下来我校访问,交流教学经验。

234、10月7日,《扬州日报》在本市新闻栏目,以“‘明星’的升起”为题,报道了我校校长陈祥雨九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把一所乱、差、穷的普通中学办成全省一流“明星”学校的先进事迹。

235、10月8日,我校副校长丁雨官根据上级通知参加省教委在新沂市召开的全省部分老完中校长会。

236、10月10日,扬州市西湖中学、江都县宜陵中学、泰县蔡官中学教师代表来我校交流初三、高三教学工作经验。

237、10月14日,《江苏教育报》在第二版刊登《校园企业家——记泰县第二中学校长陈祥雨》这篇报导,主要内容为:陈校长大胆选聘办厂能人,知人善任,让厂长真正拥有经营决策权力以充分施展才能;他亲自和厂长做社会调查,做厂长顾问,使校办企业越办越好,利润逐年上升,近几年来为学校提供100多万元办学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又和台商合资办起了“扬州京达印刷纸品有限公司”,争取产品出口。

238、10月25日,我校新校址动工砌围墙。

239、10月,我校学生篮球队,参加全县中学生篮球比赛,分别获得女子组第一名,男子组第四名,各获锦旗一面。

240、11月19日,我校以泰二中发(92)第19号通知,决定任命朱孝志同志为“泰县振华汽车运输公司”经理。

241、11月24日,泰县土地管理局以泰政土管(1992)建字第159号文批复同意我校迁建教学用房10000平方米,征用姜堰镇公园村为民组土地28.15亩。

242、11月28日,江苏省广播电台在农村节目中,播发了《校园企业家——记泰县二中校长陈祥雨》这一节目。

243、12月2日,《江苏教育报》在第三版刊载了我校陈祥雨校长写的《目标——培养一流的青年教师队伍》一文,介绍了我校如何引导青年教师“立志、修身、精业”的经验。

244、12月24日,泰县土地管理局以泰政土管(1992)建字212号文批复,同意我校修建操场21800平方米,征用姜堰乡园北组耕地29.835亩、非耕地3.06亩(合计32.895

36

亩),安置该组劳力30人,征地费626772.92元。

245、12月,我校教科室副主任卢开明撰写数学学术论文,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能力研究所编辑部、教学苗圃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初等数学学术论文交流活动中被评选审定为一等奖,并获得荣誉证书一份。

1993年

246、1月30日,我校以泰二中发(93)第1号文通知,任命姚永嘉同志为勤工俭学办公室副主任,兼泰县振华机具绳缆厂厂长、泰县曙光标牌厂厂长;免去王宝庆同志泰县振华机具绳缆厂厂长、泰县曙光标牌厂厂长职务。

247、1月30日,我校以泰二中发(93)第2号文通知,任命谢树仁同志为总务处副主任。

248、2月9日,学校在理化楼召开勤工俭学表彰会。大会表彰制本厂财务管理部、检验组、糊壳组,机械配件厂生产科、摇臂车间、财会科,标牌厂标牌车间,晨光印刷厂复印部为先进集体;表扬陈文伯、薛国安、刘世琴、钱忠等60名职工为先进个人。 249、2月10日,泰县文教局发出书面通知,公布了93年元旦初中学生文艺调演结果。我校参演“在北京的金山上” 舞蹈获三等奖。

250、2月28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教发(1993)49号文决定表彰1992年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我校被表彰为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先进单位,获得奖金500元、奖匾一面。 251、3月1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政发(1993)31号文决定表彰优秀教师。我校教师董健、凌华余、钱德春、肖林元获得表彰。

252、3月8日,我校钱芳老师在1992年度女职工工作中成绩显著,被扬州市总工会评为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并获得荣誉证书。

253、3月9日,学校任命丁雨官同志为“泰县曙光电器厂”厂长,任命吴向洋同志、钱小平同志为“泰县曙光电器厂”副厂长。

254、3月11日,共青团泰县第二中学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团代会。会议主要议程,一是总结上届团委会工作,二是选举产生第四届团委委员。经选举产生董健、夏阳、王立翔、凌立群、程桂玲、周广明、刘玉、钱忠东、王春玲等九名委员。接着召开了第一次团委会,选举董健同志为团委书记,夏阳、王立翔两同志为团委副书记,并报上级审批。

255、3月20日,学校以泰二中发(1993)第2号文通知,任命谢树仁同志为“泰县曙光标牌厂”厂长,任命钱忠同志为“泰县曙光精细化工厂”厂长,任命薛阿喜同志为“泰县振华金属机电物资公司”经理。

256、3月25日,中国共产党泰县委员会以泰委发(1993)16号文件决定表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校黄琪昌是先进个人之一。

257、4月2日,泰县文教局以泰教发(1993)56号文通知“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获奖名单。我校获组织奖,夏阳同志获辅导奖,初二(2)黄小琴获一等奖,初二(4)王静获二等奖,初一(5)黄嘉路等五人获鼓励奖。

258、4月20日,中共泰县文教局委员会以泰文教委(1993)4号文批复,同意王宝庆同志任中共泰县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副书记(股级)。

259、5月3日,学校召开师生大会,表彰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员。受表彰的三好学生有王萍、陈文兰等213名。受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有刘玉、陈真等35名。受表彰的优秀团员有张燕、曹萍等47名。受表彰的优秀团干有陆军、丁俊等23名。

260、6月初,泰县第二中学校史经多方征集资料,编写完稿。编写人员有殷伯荣、张峰,审稿人为副校长丁雨官。

261、6月21日,经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我校原“泰县机械配件厂”更名为“扬州市扬子机械厂”,提高了工厂的名气。

37

262、6月26日,泰县总工会以泰工组(1993)39号文批复,同意增选王宏同志为泰县第二中学工会委员会委员、工会副主席,免去苏汇同志泰县第二中学工会副主席职务。 263、8月,中国共产党扬州市委员会、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泰县第二中学1991—1992年度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发给荣誉证书一本、奖牌一面。

264、8月30日,我校以泰二中发(1993)8号文通知:任命帅进寿同志为泰县振华汽车运输公司经理,免去朱孝志同志泰县振华汽车运输公司经理职务。

265、9月6日,泰县人民政府,泰政发(1993)150号文,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决定中,我校教师朱久华、卢开明获表彰。

266、10月10日,我校以泰二中发(1993)0010号通知:决定免去闻春耕泰县制本厂厂长职务,由该厂副厂长王振苏主持该厂工作。

267、10月22日,泰县教育局通知:我校教师薛宜之、段仁培、王洪钧、殷伯荣、丁克钧五人,经江苏省扬州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已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268、11月1日:我校召开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详情见校庆志)

269、11月6日,泰县计划委员会以泰计(1993)1023号文批复:同意我校新建“泰县华龙电子电器厂”生产电子电器、光电仪器、汽车及摩托车零件,性质属校办集体,由我校管理。

270、11月11日,我校以泰二中发(1993)第12号通知:决定任命王桂民同志为“泰县华龙电子电器厂”厂长。

271、12月12日,我校教工歌咏队,参加泰县教育工会主办“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合唱比赛,获一等奖、荣誉奖状一面、奖金500元。

38

五秩校庆志

泰县第二中学五秩校庆志

1992年,泰县人民政府先后批准原“姜堰二中”沿用“泰县第二中学”校名,同意学校迁址,重新规划建校。两件喜事,振奋全校师生员工。根据广大校友、学校师生员工的意愿,领导决定1993年11月1日为“泰县二中五秩校庆日”,决定撰写《泰县二中校史》,并向广大校友、师生员工征集文物资料为建立“校史展览室”之用。1993年暑假前后,学校两次召开筹备工作会议,部署并具体落实,诸如成立校史展览室、举办校庆庆典活动等有关事宜。

(一)

《泰县第二中学校史》(送审稿)于1993年6月脱稿(撰稿人:殷伯荣、张峰),暑假付梓,共印36本,分别送交中共泰县县委、县政府、文教局、党史办、县志办、宣传部、学校历届校长及党支部书记、《二中校史》编委成员及有关校友进行审稿。嗣后学校陆续收到上述人员的反馈信息,并于11月1日下午召开了老校友座谈会进一步征求了与会者的意见。

(二)

江苏省泰县第二中学校庆启事,刊登于1993年6月3日《新华日报》第六、七版中缝。其内容为:“我校定于今年十一月一日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欢迎广大校友回校忆旧叙新。凡我校(含1942年至1947年校址设于千佛寺的私立育英中学、泰县二中、解放后的姜堰民中、姜堰二中)教职员工、历届初、高中毕业生,乡师、简师、纺织科学生,见报后望来函联系。请写明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在学校工作(学习)时间、职务、毕业年月,现在工作(学习)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如有成果发明、作品论文、照片资料、诗词书画作品、捐赠等请函寄母校并请互相转告。校址:姜堰镇通扬东路84号 邮编:225500电话:05243—212440联系人:张峰 殷伯荣 泰县第二中学校庆办”

(三)

《泰县第二中学校歌》于1993年10月问世,歌题为“永恒的光荣”。其歌词是:“抗日烽火烈焰熊熊,铸成我们泰县二中。抗日烽火烈焰熊熊,铸成我们二中永恒的光荣。铸成我们二中永恒的光荣。奋发、团结、求实、创新,人才辈出争奉献,事业火样红。通扬河畔,天目山东,崛起二中蓝图恢宏,崛起二中蓝图恢宏。四个一流,道远任重,教书育人勤开拓,未来展新容。四个一流,道远任重,教书育人勤开拓,未来展新容”。 作者为我校语文教师王阿金,谱曲为南京艺术学院作曲教研室主任乔惟进。

(四)

纪念章:呈正菱形,绿底金边。图案正中以新校舍的钟楼这一标志性建筑物的造型为主体,其上用罗马数字“V”和“x”与“二中”二字构成红色火炬,两旁配有“1943”“1993”字样,下方用“泰县二中”点出校名。这象征着学校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五十年来,学校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设计人为我校教师朱新道。

(五)

纪念册:扉页是我校高大建筑物——钟楼的造型,背页是“校园新姿”的大幅照片。主体部分有两大内容:

(一) 校史简介:

39

泰县二中于1943年由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办,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后因战事停办。解放后,学校几度迁址,几易其名。1983年升为县属完中。1992年起沿用“泰县第二中学”校名。

1993年10月,学校搬迁至新通扬河畔。目前,学校共占地120亩,其中新校舍占地63亩,建有现代气派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行政楼、宿舍楼和4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全校有教职工250人,其中高级教师22名,一级教师64名,青年教师占教学人员的75%以上,有35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近10年学校培养了高初中合格毕业生8000多名,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000多人。校办企业有机械厂、印刷厂、制本厂等五厂三公司,年产值超1000万元,利润超百万元。

学校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86年起学校连年被评为扬州市文明单位,92年受省教委表彰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校长陈祥雨、副校长仲林生分别被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表彰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如今,泰县二中正朝着创四个一流的目标奋进。

(二)彩照:

选取学校教学、教研、教改、理化实验、工厂实习、军训、体育运动、文艺活动、智力竞赛、升旗仪式等镜头,有获得省市级奖杯、奖状的彩照。

主编:丁雨官 摄影:刘炳松陈跃 美工制作:黄存玉

(六)

《泰县第二中学校史展览室》于1993年暑假建立编委会。成员有丁雨官、陆正建、殷伯荣、朱新道、王兴来。

校史展览室主体内容有沿革、开拓、硕果三大块,有《前言》《为五十校庆题词》《结束语》等。

《前言》中写道:

泰县第二中学建于1942年春,始名为“育英中学”。翌年春,苏中三分区专署命名为“泰县第二中学”。这是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解放后,为适应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校经历了“姜堰民办中学”“姜堰二中”的发展时期,1983年升格为县属中学。1992年,学校“喜事成双”:泰县人民政府决定“姜堰二中”更名为“泰县第二中学”承续其校史;同意学校迁址,重新规划建校。

在中共泰县县委、县政府的直接关心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各单位的热情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符合国家标准,展示现代化绰约风采的新二中卓然崛起。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日

为校庆五十周年题词的有:周泽(原省委副书记)、戴为然(原江苏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徐观伯(原泰县第二中学第一任校长)、李维(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陆荫(原省轻工厅厅长)、陆余文(泰县县委书记)、袁平波(扬州市纪委书记)、丁怀忠(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书敏(泰县人民政府县长)等。

校史展览室主体部分:

(一)“沿革”部分:着重展示泰县二中的历史发展。在介绍了历任校长、党支部书记介绍的历史包括三个时期:

①“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其中有老二中光荣诞生的历史见证——千佛寺旁银杏树的巨幅照片,有桥梓头分校校舍示意图和部分文物复影件。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其中有“姜堰民中”遗址——都天庙门楼照片,有“姜堰二中”位于通扬东路84号北侧的校门和教学大楼等照片。

③“在改革大潮中腾飞”。其中有迁址后新校全貌大幅照片。

(二)“开拓”部分:着重介绍二中教育、教学、教改的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里设有“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学教研,相得益彰”、“文体活动,

40

丰富多彩”、“勤工俭学,聚财育人”、“职工活动”等五个专题。

(三)“硕果”部分:着重介绍二中优秀教师业绩,介绍二中学生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的贡献。

①介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陈祥雨: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展“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在教育、教学、教改、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建设、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②“成绩·新的起点·荣誉·前进动力”的标题下介绍了省市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仲林生:1978——1981年扬州市教研室特约教研员,1991年度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这里也展示了“县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县表彰的优秀班主任”的名单与照片。

③在“桃李园”中,有粟裕大将赠予老二中校友鞠开同志的巨幅照片,并有粟裕同志的亲笔题词;有校友戴干云的理论著作;有校友华成珍(1988年作品获全国“神龙杯优秀奖、近几年来作品编入《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二十世纪中华书法篆刻集粹》、《国际现代书法集》)的书法。

④1983年——1993年,高考、高中、中专录取人数统计图表。 《结束语》内容是:

奉献、进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这就是泰县二中精神与品格的深刻内涵。“视成绩为起点、荣誉为动力”的全体师生员工正豪情满怀地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奋斗总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方针,创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师福利,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争创省模范学校”而辛勤耕耘,而奋力拚搏。 泰县二中人,用美丽的人生,铸造时代的辉煌。 参观后,请留下宝贵的意见。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日

展览室陈列的实物有奖杯、奖牌、奖匾、奖状、锦旗,还有校办厂——机械厂、制本厂的拳头产品,有老校友赠予的书籍、论文等。

《泰县二中校史展览室》设计人员陆正健、朱新道、王兴来。文字说明人殷伯荣。

参观后主要人员留言有: 徐观伯:罗塘花放、曲江流长 华成珍:勤奋乃成功之本

戴为然:孜孜以求、乐育群英

(七)

1993年10月20日《江苏教育报》在第三版全版报道了泰县第二中学的教学成果。通版套红标题是“五秩奋斗教书育人结硕果,十年改革求实创新争一流”,全面报道了学校改革十年间,在教育、教学、教研、后勤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其主要内容有:①《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署名,校长陈祥雨)。作者首先列举十年来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建设成就的具体数据,接着分析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摸清校情、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然后指出具体做法:抓校风建设、抓常规管理、抓政治思想教育、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抓学校的科学管理(即在新形势下,完善竞争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②《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竞争上岗,优教优酬带来喜人变化》(署名,副校长丁雨官)。文章谈到:从1986年起,学校加大改革力度,鼓励竞争择优上岗,科学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优化组合,强调协作,考核单科质量与整体效益并重;所谓“质”应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突出教学合格率、达标率、优秀率三个重点;同时学校为鼓励教师多作贡献多出成果,还设立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教学、科研等多种单项奖,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奖励分配制度,为学校教育工作,注入新

41

的活力。其他文章还有《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初中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教研活动成为推动教学工作的“火车头”》《搭台子,压担子,拔尖子·二中青年教师唱主角挑大梁》《高三分流班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转变观点,注意实效·泰县二中面向社会开展德育工作》《一所学校八个厂,一年一幢新楼房·二中校办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百万元》《立足普及,着眼提高·泰县二中体育工作成绩斐然》《“包”字进后勤》。在这个版面上还配有四幅照片。

(八)

1993年11月1日,泰县第二中学五十周年校庆活动暨新校舍落成典礼分别在泰县工人文化宫和学校新校舍内隆重举行。

这天,是久雨初霁的晴好天气,风和日丽,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二中新校园、工人文化宫、泰县县政府二招装饰一新,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门前无数彩旗,迎风飘扬。横幅标语上写着:“热烈庆祝泰县第二中学建校五十周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凌空的大型氢气球上挂着大幅标语:“热烈庆祝泰县第二中学建校五十周年”“发扬二中光荣传统,争创模范学校”。立牌上写着:“热烈欢迎各位来宾莅临指导”“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致敬!”会场门前站着礼迎人员。会场的主席台上布有会标,会徽和红旗。来自上海、北京、南京、扬州、苏州的贵宾、校友,各友好单位、兄弟学校的代表以及本校师生代表1000多人陆续进场。会场上洋溢着欢声笑语。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中共泰县县委、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主要负责同志及老领导。他们是:陆余文、蒋书敏、谢树敏、丁怀忠、孙佩藩、周开海、叶茂华以及老二中校长、校友徐观伯、印伯伦、印大钧,还有省市有关方面的特邀代表吕秉寿(南师大副书记)、郑万钟(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李友昆(泰县文教局局长)等人。

上午8时整,会议主持人,学校副校长丁雨官宣布会议开始。鞭炮齐鸣,军乐高奏。接着丁校长宣读领导、贵宾校友、祝贺单位的名单,宣读殷渊、戴为然、李维、鞠开、省教委的贺电、贺信。

学生献词后,兄弟学校代表、校友代表、友好单位代表致贺词。嗣后,陈祥雨校长代表学校作了长篇讲话。他首先回顾学校的发展历史与光荣传统,着重介绍了改革十年来的校风、校貌的建设与变化,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校办工业的喜人成绩以及今后的奋斗目标。已届耄耋之年的名誉校长徐观伯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郑万钟、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姚新中处长也先后讲了话。他们首先代表市府、省府对我校五秩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校发扬革命传统,勇于开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对今后争创一流学校,提出了热切的希望。中共泰县县委副书记谢树敏代表县委、县府、县人大、县政协对大会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肯定了二中在贯彻党的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兴办校办企业等方面的成绩,并提出了几点要求,指引今后努力的方向。

大会始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会议结束后,众人观赏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师生员工在校庆活动时演出的文艺节目有:教工大合唱《永恒的光荣》(校歌)、《太行山上》、《老师颂》,学生集体舞蹈《送伞》、《浏阳河》,武术表演《猴棍》,健美操;男生独唱、女声独唱、男女二重唱,钢琴独奏、笛子独奏、唢呐独奏等节目。

下午,代表们驱车到达学校本部。新校舍内所有甬道、走廊旁边摆满了数千盆花卉、盆景。全校师生员工夹道欢迎。鞭炮声惊天动地,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形成了沸腾的海洋。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校史展览室。接着新校区召开了有50人参加的座谈会。会后,校友及贵宾流连于新校舍各建筑群之中,再睹新校丰采。阳台各种花卉怒放,红旗猎猎,彩灯璀璨。高耸的学校钟楼上,“泰县第二中学”六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校友们相继在钟楼南侧的广场上摄影留念。

42

晚上,贵宾和代表们下榻的泰县县政府第二招待所设宴招待,友好融洽的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泰县第二中学五十周年校庆活动,受到中共泰县县委的高度重视与关心。为此,县委还建立了指导小组。

组长:陈祝生 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成员:李有昆 县教育局局长

张国华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张逸群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周益隆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田 沂 县政府接待办公室主任 黄 健 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陈祥雨 泰县二中校长 组员:丁雨官 泰县二中副校长

仲林生 泰县二中副校长

出席校庆的各级领导名单

省政府办公厅副处长:姚新中 扬州市教育局

郑万钟(局长) 胡明(副局长)

李孟星 陈科 曹科(女) 单庆朝(科长)

泰县县委:陆余文(县委书记) 孙佩藩(原县委书记) 谢树敏(县副书记)

县政府:蒋书敏(县长) 王加祥(副县长) 尹刚(副县长) 泰县人大:丁怀忠(主任) 沈银铖(教科文工委) 泰县政协:丁昌贵 汪美金 宣传部:陈祝生(部长) 组织部:陈俊骠(部长) 省电视台:陆群 小葛 小李 省电台:朱容康

出席庆典的老校友名单

俞扬显、彭公旺、鲍嗣富、费铭元、缪万选、鞠英、戴干云、陈清泉、印伯伦、钱渭泉、钱夕堂、华成珍、印大钧、吴荃君、王世俊、顾银龙、蒋琪生、周亚明、刘韧、徐观伯、钱兆荣、张鹤山、丛星源、王景峰、陆幸荣

参加校庆典礼的来宾名单

泰兴 口岸中学:徐维玺校长 南京 南师大:吕炳寿 党委副书记

43

王长思 团委书记 陈松涛 总支副书记

李乐群 招办主任

靖江 生祠中学:陆传培等四人

泰州 太西乡工业公司自配三厂:颜明富、任万如、马国良 泰县

文通局:卢义广局长 地工局:刘银山

文化局:鲍夕义局长 赵寿章老局长 工商局:卫文德局长 供电局:鲍树勤副局长 劳动局:于永兰副局长 粮食局:章士祯局长 物资局:戚德惠副局长 党史工委:杨世芳主任 县经委:丁其林主任 民政局:丁玉和副局长 县计委:陈兆喜副主任 县志办:洪惟泰副主任 建工局:孙志远 王宝详 设计院:蒋淦明 陈德生

姜堰镇党委政府:王祥珍副书记

桂德毅教办主任

梁徐乡党委:何峰副书记 官庄乡政府;李春银、邱六红 沈高镇:冯永风

姜堰乡政府:孙淑军 马长余(人大主席团主席) 王石乡政府:钱夕余 寺巷乡政府:周振堂 大泗乡政府:沈维寿

张沐镇:杭行、杭春发、朱宝根 溱潼镇镇政府:方巧红 溱潼乡政府:王天成

兴泰乡:谢劲柏 黄生(书记) 泰县工业学校:郭庭源校长 姜堰中学:茅宝荣副校长 梁徐中学:徐俊如校长

溱潼中学:王琳副校长 施仁华副校长 李节之等 姜堰五中:苏遵 朱成理 白马中学:高书休 姜堰四中:彭公旺校长 实验小学:王锡茂校长 示范幼儿园:李有华副园长 大泗中学:于吟菊副校长 陈庄中学:钱兆荣校长

44

姜堰三中:丁玉堂主任 蒋垛中学:宋廷玉主任 东桥中心小学:张正康校长 梁徐中心小学:张瑞斌校长 教师进修学校:刁自强校长

张甸中学:钱文林副校长 许月平 泰州师范:顾 克 寺巷中学:吴有仁校长 泰县农行:孙 影主任 泰县建行:宋继鹏

泰县工行:黄湖 张世平 陆幸荣 泰县工商行:钱忠来、杭友余 泰县劳动服务公司:秦世德等三人 泰县闸管所:徐立康 刘荣贵 振兴物资供销公司:膝友华 泰县钢瓶厂:刘筱才

新华书店:费铭元 石长安 苏北砂轮厂:王祯福

泰县分析仪器二厂:许松林 苏北汽修厂:张新农等二人 鲍徐型材厂:詹玉国

野徐台钳厂:石宝亮厂长 周德才书记 华城公司:丁加龙 华城建安公司:黄顺林

王石建筑公司:包存炳 陈生和 泰县二航公司:缪顺林 市政公司:凌昌明 王瑛 泰县制本厂:黄云清

泰县水机厂:唐学道 陆志远 工艺美术厂:陈后明 朱忠银 泰县柴油机厂:刘亚平

泰县建筑装潢工程公司:刘和 娄庄先进砖瓦厂:孙原树 大泗工业公司:陈炳佳 泰县友谊工贸公司:张经理 泰县钢窗厂:张进忠 梁徐建筑公司:杨春宏 姜堰镇文化站:王景峰站长 泰县日用杂品总公司:谷春元

泰县兽药厂:常爱萍厂长 丁素玲主任

江苏西西灶具厂:陈伟民厂长 顾立根主任 公元村:许忠维村长 自来水公司:谢泰生经理

扬州动力机厂:黄志昌等四人 泰县电机厂:张言主任 袁同官

45

振业物资公司:膝友华经理

泰县船用泵厂:丁杰副厂长 沈信厂长 泰县磁性材料厂:钱夕顺、常广明科长 泰县物资回收公司:卫茂祥等三人 纺机厂:施红业 陈网根 亚太集团:吉

泰县建材设备厂:吴根宝 华成公司:陈鹏

泰县潜水泵厂:张桂成主任

泰县园林建筑公司:林悦美经理 石坚主任 泰县洪林轴瓦厂:夏科长

姜堰乡园北村:王昌旺 肖会计 校庆赞助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姜堰下坝粮库 泰县兽药厂 官庄工艺美术厂 电分析仪器厂 县劳动就业管理处 泰县寺方工业局 江苏西西燃料用具厂

扬州市广陵科技物资协作中心

泰县电机厂 泰县三机厂

苏中制药厂 泰县古典园林建筑公司 姜堰镇人民政府 泰县农业干部学校 泰县教育局 泰县建筑设备厂 泰兴市口岸中学 泰县建筑处 泰县华城建安公司 泰县蒋垛中学 泰县振业物资公司 陈庄中学 泰县装潢公司 泰县日用杂品总公司 娄庄先进砖瓦厂 靖江生祠中学 大泗工业公司 泰县新华书店 泰县闸管所 泰县沈高镇人民政府 泰县钢瓶厂 泰县农行信用联社 兴泰人民政府 泰县教师进修学校 梁徐乡人民政府 泰县物资加收公司 泰县实验幼儿园 泰县纺织机械配件厂 泰县建筑工程局 太宇磁性材料厂 泰县传动机械厂 溱潼镇人民政府 苏州砂轮厂 官庄乡人民政府 姜堰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王石乡建筑公司 泰县二航公司 泰县市政公司 泰县水机厂 张沐镇政府 蒋垛潜水泵厂 溱潼乡人民政府 洪林轴瓦厂 泰县保险公司 泰县计委 泰县毛纺织实业公司 泰县城建局 泰县房屋开发公司 官庄钢窗厂 泰县自行车三厂 泰县烟草公司 野徐台钳厂

46

重要文件摘抄

重要文件摘抄

泰县人民委员会 文教中(58)第1号

姜堰镇人民委员会:

你镇转来姜堰初中补习班请求将补习班改为民办初级中学的报告收悉。

根据“群众办学、勤俭办学”方针的精神,经本会研究决定同意将补习班改为民办初级中学,命名为“泰县姜堰镇民办初级中学”。特此批复,希即遵照。

一九五八年四月五日

泰县人民政府文件 泰政发[1983]133号

关于同意将泰县姜堰第二中学

改为县属中学的批复

文教局:

你局关于将姜堰第二中学由镇属中学调整为县属中学的请示报告收悉。

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经研究,同意将泰县姜堰第二中学由镇属中学改为县属中学。 此复。

泰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三年八月三十日

抄送: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县编委、人事局、

姜堰镇人民政府、县属各中学

英烈传

47

泰县人民政府文件 泰政发[1992]98号

泰县人民政府

关于同意“泰县姜堰第二中学” 更名为“泰县第二中学”的批复

泰县文教局:

你局泰教发[1992]65号请示收悉。

为继承原“泰县第二中学”的传统,更好地发挥校史的教育功能,经研究,同意“泰县姜堰第二中学”更名为“泰县第二中学”。

泰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l、凌元瓒

凌元瓒,泰县顾高镇西芦村人,生于1911年,1936年毕业于界首乡村师范,先后在姜堰慈惠小学、前官小学任教,1942年春受聘到泰县第二中学任教。

凌元瓒同志在二中工作期间,能坚持抗日民主立场,和同学打成一片,有了敌情就领着学生分散教学。他留给人的印象是:一不计较待遇多少,二不计较工作苦甜,三不计较名誉地位。

1943年秋至1946年底,因革命工作需要,凌元瓒同志先后被调任蒋垛区财粮助理、民政助理、泰县民政科科员等职。1947年春,国民党的区长缪士耕、张甸镇长丁荣发都曾派人拉拢他投敌,但他严词痛斥,始终站在革命立场上。

1947年2月25日,由于坏人告密,国民党还乡团深夜窜到芦庄,凌元瓒同志不幸被捕。当时敌人搜查到他身上的抗币,污蔑他用“匪币”,凌元瓒同志立即驳斥敌人说:“你们用的才是匪币,我们用的是抗币。”敌人耍尽花招,凌元瓒同志坚贞不屈。凶残的敌人在回运粮据点途中下了毒手,凌元瓒同志壮烈牺牲。

2、王政

王政,又名王宝庆,泰县顾高镇王野村人,生于1923年。1943年秋,王政小学毕业后,考取泰县第二中学,1944年被学校党支部吸收入党。

王政同志曾任二中职员兼管图书。1946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解放区,二中分为几个学区。王政同志在走马岭学区,承担二中织布厂的生产和经营管理。

1947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惨无人道的“三月会剿”,我主力部队北撤。王政同志留下坚持游击斗争,后与县委组织部王子泉同志取得联系,转为做地下联络工作。

1947年2月22日清晨,王政和王子泉两同志在家吃过早饭,身带短枪,向姜堰、运粮河方向去侦察敌人扫荡情况,刚走到前官垛东首,即发现了敌人。他们二人急转弯,沿着芦庄港东向南跑。这时敌人分数路紧追,王政衣服一脱游向河西,把短枪暗暗沉下水底。过河后,王政刚跑到一户群众家中,敌人就已追到他跟前,握着装有刺刀的枪对准他的胸膛,咆哮道:“妈的,你是共匪,不许动!”随即将他绑起来带走。押到高庄后,敌人中有土顽还乡团认识王政,他自知隐瞒不了身份。当敌人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员时,王政昂首挺胸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敌人又问:“你们有多少共产党员?”王政说:“不晓得!”敌人再问:“织布厂的工具机器藏在哪里?”王政高声喝道:“不晓得就是不晓得!”恼

48

羞成怒的敌人眼看从王政身上捞不到什么东西,就将他拖到北道河边枪杀了。 3、肖玉根

肖玉根,泰县王石乡东官垛人,生于1924年,少年时在本村小学毕业后,考取泰县第二中学。

肖玉根同志在二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委员。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政府的各项中心活动,例如建立新乡制、办冬学、演文娱、挖抗日壕等。

1946年下半年,自卫战争开始,学校分散教学。学校分派肖玉根同志负责东北学区,兼教政常课。他积极组织二三十名同学学习、宣传,或分散,或集中,经常与校总部取得联系。后因敌情紧张,一部分党员被派往敌占区做地下工作,肖玉根同志和一部分党员留下坚持斗争,肖玉根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47年敌人“三月会剿”期间,肖玉根同志任泰县警卫团政治处姜堰地下工作者,曾化装为商人到敌占区活动,直到年底。

1948年1月18日晚,肖玉根等三、四位同志在王石乡钱家舍开秘密会议,商讨斗争对策,因失密被捕。敌人在他身上搜到策反信(当时策化敌自卫队拖枪反正叫策反),随即将他带到姜堰南林寺严刑拷打,逼他交出姜堰地下党组织情况。肖玉根同志坚贞不屈,拒不交代。敌人从他嘴里什么情况也未得到。第二天大雪纷飞,天气严寒,肖玉根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剥去棉衣,五花大绑,押送到姜堰西桥河南枪杀,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4、王富庆

王富庆,小名王二,泰县顾高镇高家佴人,1928年出生,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在人家帮工。1943年,王富庆同志已十六岁。当时泰县第二中学处在发展时期,需要工勤人员。他经地方干部推荐,来到学校当工勤员。到校后无论是跟领导同志出差,还是为学校提公粮,还是送信传递情报,他都当着战斗任务一样积极去完成。他本来不识字,经过刻苦学习,也能读读《江潮报》,写写信,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1947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他为学校到蒋垛区政府提粮回校,走至后走马岭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突然从四面合围过来。他混在群众中过沟涉水,跑到葛家佴后面一个垛子上。眼看无法走脱,他急中生智,将身边一千多斤粮证及其他证件藏到沟坎上的一棵大树下面,并嘱托同行的群众姚二:“如果我被敌人抓去,万一不幸,待敌人走后,请你带领我家人将所藏粮证等物取出送交校方……”话音未了,敌人凶神恶煞地把受围的群众赶到庄西头一座土地庙前的大树下。敌人见他身穿条衣褂裤(当时二中纺织班织的布),认定他是共产党人,先把他从人群中拉出,用枪托揣、棍棒打、刺刀戳,说他是干部,要他交出我方情况。他坚决回答:“不知道!”后来敌人又耍花招利诱,他仍然回答:“不知道!”敌人见无法从他嘴里得到任何一点情况,对他下了毒手,先是吊打,后是上踩棍,再后就是绑在牛后面拖,直至将他蹂躏致死。王富庆同志在就义前还断断续续的骂道:“看你们这伙狗强盗能疯狂几时,人民一定要消灭你们的,革命一定能胜利……”灭绝人性的敌人在他断气之后,还用刺刀在他身上乱戳。王富庆同志为了保守我方机密,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