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2024-04-03 来源:爱go旅游网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09T11:21:34.6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 作者: 李春艳

[导读] 评价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三种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乙肝病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

李春艳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宣威 655400)

【摘要】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三种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乙肝病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上述三种药物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并记录患者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治疗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三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B、C三组患者治疗后乙肝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2.5%、57.5%、35.00%,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均能帮助改善患者肝功能,但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的疗效更好,转阴率更高。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慢性乙肝病;肝功能;转阴率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81-01

乙型肝炎病毒是世界卫生组织纳入的一类致癌物,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病程超过半年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慢性乙肝病患者往往存在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危及患者生命[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而不同的药物疗效不同。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的核苷类药物对慢性乙肝病的治疗效果,以入住我院治疗的120例病例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慢性乙肝病患者均为2014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病例,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25~70岁,平均(47.35±12.07)岁;B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22~68岁,平均(45.88±10.24)岁;C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41.58±11.76)岁。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将患者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到无差异(P>0.05),可做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营养支持、保肝治疗等对症处理[2]。A组患者给予600mg替比夫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70028)口服治疗,按照1次/d,连续服药4个月。B组患者给予0.5mg恩替卡韦(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65)口服,按照1次/d,连续服用4个月。C组患者给予100mg拉米夫定(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78)口服,按照1次/d,连续服用4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偶联法测量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的情况;同时采用PCR法检测HBV-DNA,观察患者乙肝病毒转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作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作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三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

2.2 三组患者转阴率比较

A、B、C三组患者治疗后乙肝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2.5%(25/40)、57.5%(23/40)、35.00%(14/40),C组显著低于A、B两组,(χ2AC=6.0538,χ2BC=4.0729),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但乙肝病的发生与免疫应答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早期感染HBV病毒时因机体免疫清除机制,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而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完全免疫耐受,HBV病毒突变逃避免疫清除机制导致慢性乙肝的发生。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阻断疾病进展、控制传染等抗病毒治疗[3]。

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是临床上常见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首先,替比夫定可选择性抑制HBV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吸收后被转化为活性较强的三磷酸盐形式,在体内与HBV-DNA底物相关酶竞争,从而抑制其增殖、扩散。恩替卡韦是抗乙肝病毒的一线药物,该药与替比夫定的作用机制相似,但除了抑制HBV多聚酶的启动,还能阻断其逆转录,对HBV的抗病毒作用更强。拉米夫定是HBV-DNA逆转录酶抑制剂,吸收后以三磷酸盐的形式掺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其合成,但HBV病毒变异时对该药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不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三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这说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病毒,帮助清除病毒,抑制感染扩散,改善肝功能。而选择何种药物疗效最好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结果还得出,A、B、C三组患者治疗后乙肝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2.5%(25/40)、57.5%(23/40)、35.00%(14/40),C组

显著低于A、B两组,P<0.05。说明,相较于拉米夫定来说,使用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的疗效更加。这是因为,拉米夫定需要长期服用,疗程长,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头晕、乏力等多种不良反应;再加上该药对HBV病毒变异的敏感性低,长期治疗后会导致HBV多聚酶基因发生多位点变异,出现耐药性,更不利于治疗。

综上所述,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均能帮助改善患者肝功能,但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的疗效更好,转阴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喻慧铭,盛吉芳.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老年患者核苷类药物停药后的临床和病毒学复发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393-1395.

[2]贾莹,李璐,李晓光,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22):2308-2310. [3]叶小容,叶晓光.35例核苷经治慢性乙肝患者序贯PEG-IFNα治疗及护理观察[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6):739-741.

李春艳,女,(1970.10.01-),汉族,云南省宣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科临床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