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精选5篇)
什么是“十大关系”?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1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
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本国经验,再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开始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的束缚,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提出的新思想、新方针,迈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重读这篇重要著作,仍能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2
我们小组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选择了对这篇毛主席写的《论十大关系》进行品读,读完深有感触。这部著作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要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就必须了解《论十大关系》发表时的社会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此时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农业大国。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在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所以照搬苏联模式是不合理的。因此,从1955年2月开始,毛泽东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听取了中央各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了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的问题。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正式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就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同时,文章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均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这个报告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6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具有时效性的,也是富有生命力的。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处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新的矛盾,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论十大关系》的研读,我们组对党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3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于1956年4月25日发表。这篇文章,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近60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的这次讲话对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作用,足见其影响之深远。这次通过品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结合教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品读经典,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团体,足见其思想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结合我国实际,综合理论研究,细细品味其中深意,了解其时代背景,理解其科学内涵,借鉴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为处理这些问题奠定好思想理论基础,不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
在1956年初,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已有一定经验,也逐步了解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毛泽东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的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
该讲话主要讲了十个问题,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感悟:
文章中提到,要注重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在当时的条件下,要以重工业为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同时要适当加大农业、轻工业的比例,从长远看,可以更好地提供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的增加资金积累,使重工业的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科学地定位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这一论述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宝库。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分析了工业布局结构的不合理性,指出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地,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在新的和平时期,对沿海工业采取积极态度;新的工业大部分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渐趋于平衡,使其趋向利于备战,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尤其是轻工业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我国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也完美地证明了文章中 “战争短时间内打不起来” 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点,在这一问题上指出:适当降低军政费用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来支持国防建设,加强国防,即在保证国防力量的基础上先加强经济建设以促进国防建设。
在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上,不能只顾一头,必须注重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调整工人工资,缩小收入差距、发挥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决工人的劳动和生活中的问题;各生产单位要有适当的独立性,增强其机动性;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处理好国家和农民的关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增加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总体上提出了科学的统筹兼顾的方针政策,就
是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巩固中央统一领导,扩大地方权力,提高地方独立性;注重地方利益,发挥地方积极性,从全国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互助互让。辩证地论述了中央与地方的统一与独立的关系。
在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绝对不能搞大汉族主义,要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注重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对这一关系的阐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路径:反对大汉族主义,以清除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错误倾向;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等。发展到现在,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思考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把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发展视为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在处理党和非党的关系上,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方针政策,与其他党派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机构庞大,精简党政机构,统一战线,调动民主党派积极性,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在处理革命的关系上,不能一味强调杀,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种矛盾转化思想无疑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要善于运用矛盾转化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将现阶段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增强可依靠力量,为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在处理是非关系上,党内外均要要分清是非,而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等,一要看,二要帮,要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指出:一起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习,但必须有分析和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要学普遍真理的东西,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分析了当时中国存在的两条也是有点的缺点,提出我们要一直学习。对这一关系的处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人类文明的科学态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向一切民族和国家学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文化方面还是社会关系方面,都强调了要以团结、统筹兼顾的方针,妥善处理十大关系,以构建和谐。毛主席的全面性思维与其高深的哲学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要坚持在对立中求平衡,通过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处理存在的问题。正如文章所讲,这十种关系,也都是矛盾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它们,并要准备好,以面对并解决过程中遇到的新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4
《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指导性意义,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石。整篇文章“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它奠定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基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运用唯物史观对发展问题做出的新的实践探索和新的理论概括。
今天在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统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既要搞好物质文明
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要搞好政治文明建设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论十大关系》是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思想起点和理论来源,其中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关系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供了雏形。细细品读这篇经典之作,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意义十分重大。
与中国现在的发展相联系,可以看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发展经济,解决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更广泛群众的利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它也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初理论和政策基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们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细细品读,这些思想在文章中大多有所体现。文章中还就如何进一步调动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进行了具体阐述,体现了毛泽东一贯坚持的“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如今依然要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急,才能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从讲话的背景和内容来看,毛泽东包括党内其他主要领导同志都是从苏联模式的缺点、错误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出《论十大关系》的。其关键点集中在两个方面: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属于苏联模式弊端的范畴,因而两者关系不在毛泽东批判、借鉴的范围内,也就没有被写入其中,但整篇文章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与方法等,对权衡二者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及相应的战略,同样可以看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意义。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我们要调整三个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区域的竞争互补关系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建立健全创新激励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深化“引进来”战略,加快“走出去”战略。以上种种,无不受到《论十大关系》思想内容的影响,足见该文章在我国各个方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中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其中的一些错误,但这种“否定”是“肯定”基础上进行的,不是“彻底否定”、“不加辩证否定”,而是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辩证的分析。品读这一经典之作,了解了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的背景资料和艰辛过程,同时领会到其中思维方式,并借鉴和发扬其优点,从不足之处吸取经验,告诫自己远离片面批判的思维,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 客观评价我们的过去,以苏为鉴,以史为鉴,独立自主,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论十大关系》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它并未因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褪色,依然光彩夺目,显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我们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共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5
今日学习寇北辰先生的《论企业十大关系》,我个人感觉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集团公司领导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深深感到了领导的良苦用心,给了我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在此对集团领导表示深深的谢意!
一个企业能够很好的发展,与它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密切结合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引用寇北辰先生的原话说是:无论企业内部多么强大,都不能弥补因忽视外部环境的而带来的损失。反之,在优越的环境中,企业自身问题重重,也无法抓住机遇,获得长久发展。
寇北辰先生在文章中用五行管理学的方式列举了十种企业中存在的关系。以下我逐条加以感悟介绍。
一、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这里寇北辰先生用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来比喻:在南方健康成长的植物被移植到北方以后就死亡了,是因为人们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的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各自的企业理念及经营方式。而凡是效益好一些的企业,其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关系定会处理的非常融洽。
二、整体与部分。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优先考虑企业整体战略、整体利益,才能保障局部利益的实现;反之,企业若能始终保障局部利益,就能使企业上下一心,谋得更长远的发展。
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这个我不是特别的理解。但是我觉得,要想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双赢,就必须得处理好二的关系,而要妥善处理二者关系,必须同时规范和平衡责权利的划分。
四、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里又是用一个例子形象地写出了二者的关系:企业就是一艘船,管理者是船长,被管理者是船员,只有彼此考虑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共同努力,通力合作这艘船才能扬帆远行。所以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应该共同配合协作,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五、集权与分权。合理的权力划分在较长时期内能够保持稳定的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保障企业的顺利运转。而企业在组织时是采取哪种方式?又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六、轻重缓急。在这些事情中,有的事关全局极其重要,有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有的需要长期操作,有的需要马上处理。必须合理协调,统筹处理,才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不会浪费。
七、企业人才与企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没有人才,就无法研究更先进的技术,就无法实施更高效的管理,就无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好的人才能为公司做出更多更好的业绩。
八、企业财力与企业发展。财力水平与企业是相匹配的。若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企业风险就会增大;若有太多的闲置资金不去利用,也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连锁效应。
九、企业文化与企业效能。这里将两者的关系概括的一目了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这些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企业效率,增加企业效益,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增强企业效能。反之,如果效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必然不会持续得长久。
十、企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无论哪种组织都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做事方法、心理活动和工作态度。倘若这两者的关系处理的不融洽,多米诺效应必将多次光顾。
以上为此次深刻学习后我的感触。它们缺一不可,它们彼此矛盾而又统一着。一个好
的企业必定会在这个方向大加力度,必定会充分利用组织协调各种关系。因为只有用最合适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协调与平衡各种关系,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做强做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