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2021-08-26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6卷2017年第3期 6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I 0PMENT Vo1|36 No.3 Jun.2017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王 萍,刘 敏,刘慧娣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为评价单元,基于昂普理论,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 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方面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并以ArcGIS 10.0叠加分析将单项测评结果综合为总评价值。结果表 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必须与有形的物质景观结合;手工艺、民俗和表演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 重要性远高于其他类;在微观层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较高的地区仅有1个市区、5个县,等级列前 5位的地区只占22.2%;在区域层面,中部和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远高于北部地区,且上党、晋商、河东文化 区和省边界附近的传统聚落集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突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潜力;昂普理论;山西省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17)03—0092—07 中图分类号:F590 0 引言 遗产旅游是世界旅游主题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e hefit— 法 。 等;各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专家 、游客¨¨或利益 相关者 (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的主观评分,不适用 于对大量评价对象打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非遗 旅游吸引力和地区开发条件两部分,主观判断指标占绝 对多数。以引用较多的评价体系 为例,主要指标有非 遗资源价值(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科学考察)、非遗影响 力(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非遗开发潜力(稀缺度、规 age,ICH),以促进各国重视保护多元的、富有生机的无 形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本土精神 文化的重要象征,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非遗根植于地 方自然、历史、文化,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于人们的日 常生产生活之中,以“日常生产生活(1iving)”的状态传 达着祖辈的智慧……。正是因为具有“日常生产生活” 的地域文化差异,非遗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新动力。非遗 模和集中度、完整度)、非遗生态敏感度(非遗传承、普 及、稳定状况)、地区开发条件(交通条件、地域组合、客 源市场、景观组合)。 相对于某地是否适合发展非遗旅游,更突出的问题 是如何从较大尺度空间中识别出适合发展非遗旅游的 微观空间单元。实际中发展旅游业多以市、县行政区为 主要基本单元。因此,本研究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市 区和97个县级地区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从区域非遗资 源富集程度、非遗与空间载体综合景观、投资环境3个 旅游化对于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积极作用十分明 显¨ 。但是,非遗过度商业开发也受到学术界批评 , 冯骥才认为不应使用“开发”这个词语,因为“开发”的目 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非遗精神、文化的传承 。已有 研究基本认可旅游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积极影响。 国外人类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领域学者主要从 非遗旅游与保护视角研究 。2008年以来国内非遗旅 游评价学术文献在研究对象和空间尺度、建模方法 和指标数据来源、指标体系方面都比较相似。研究对象 多侧重于单一对象,包括单项、单类或某一市、县、地区; 空间尺度虽有县、市、省、多省,但分析时均将其视作一 个评价单元。建模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多层次灰 方面选取11项客观指标,分析单因子评价结果的区域 差异;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并 采用ArcGIS 10.0叠加分析将单因子评价结果综合为总 评价值,从而揭示山西各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地区非遗资 源旅游利用潜力和影响因子的地区差异。 1评价模型 以判断微观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重点为衡量区域 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潜力,选择昂普理论(re— source.market product,RMP) 作为研究基础。根据昂 色评价 、模糊评价法 、ASEB栅格分析¨ 、因子分析 收稿Et期:2016—07-25;修回日期:2017—04—25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041060—1);山西省高 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330) 普分析的理论,旅游资源(R)分为核心资源(尺 :旅游 吸引物)和外围资源(尺 :区域旅游配套设施);因 核心 品质和属性的差异,资源(R)一产品(P)转化关系分成三 作者简介:王萍(1981一),女,山西太原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 事经济地理、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E—mail)tywangl00@sina. COrn。 类:①尺核心非常优质,R转化为优势P较易(如桂林山 水),即R-P共生型;②R榜心品位较低,R需巨额投资才 能提升为优质P,即R—P提升型;③R 、为无形文化 通信作者:刘敏(1965一),女,山西晋中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硕士,主要从事地域文化、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E—mail)lium— in2279812@163.corn 第3期 王萍,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93· (R无形),R无形须与有形实体(尺有形)结合形成P,如红色革 较高、收益不确定等特点,因而非遗与非遗旅游关系还 命精神与革命根据地共同组成红色旅游;或者非旅游功 属于R—P提升型。因此,从R-P关系来看,衡量区域非 能实体(Pj}旅游,如三峡大坝)新增加旅游功能成为旅游 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由内而外分为3个层次。①重点 地(P旅游),这两种亚类R无形+R有形一P伴生型和P非旅游一P 分析 中的核心吸引物(R核l[ ),即区域拥有非遗资源的 伴生型均属于R-P伴生型。非遗是无形文化,非遗旅游 富集程度;②分析无形的非遗(尺无形)与所依托的有形空 的发展需要有形载体,所以属于R—P伴生型。而且,非 间载体(R有形)的综合景观;③分析 中的外围资源 遗由传承人(团体)世代传承,且具有单一规模小、分散 (R ),即本地旅游投融资环境。据此建立区域非物质 分布、资源培育和再生时间成本较高、产权难确定、投资 文化遗产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Tab.1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 in the regional level 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说明 0.099 6 M=M1+M2。式中:Ml,M2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的数量 . 非遗多样性 ( 势 。种)s 0.035 9 . 望 鎏 靠磊 另竺 :¨= 十 。式中: , 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种类的数量 0.059 0 S。:3A+2B+C。式中:』4,B,C分别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数量 区 n234 1 S2=D/2+3E/365+F/2。式中:D, ,,分别为手工艺、民俗节庆和表演类别的数量 域 富集程度 ;1;r薹 ^班: : 匀。厘 ;2 =非 传统聚落数量Ⅳ(个)o_20 6 NN名镇、1+Nz+N家3+N4遗 文化国级历。 凇 Ⅳ3 嚣 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历史 旅 “有 : 人文景区优势度s O.065 9 sl=5a+4b+3c。式中:n,b,c分别为5A,4A,3A级人文景区的数量 游 利 盐 翼丢 日 自然景区优势度s2 0.034 7 s2=5d+4e+玑式中:d,e 分别为5A,4A,3A级自然景区的数量 用 非遗集聚区与 . 非遗集聚区在建成区集聚、近建成区集聚、其他乡镇集聚及无明显集中分别赋值3, 潜 城镇建成区关系 2,1,0 力 投资能力(万元) 0.081 6 人均GDP R#bN: 亿元  ̄040 第三产业增力眦投融资环境 交通条件 ot=Stt=5t ̄+4  ̄+4t省道的数 2+3t3+2c4十 。式中 式中.f1’c2, ,b' ,如分别为航至站点、铁路站点、两速公路、为航空 铁路站点、古速燎 .。2o 4 国道、1.1 区域非遗资源富集程度 载体(R有形)有传统聚落、人文景区、自然景区、现代城镇 本地非遗资源(R削 )是非遗旅游的基础。参考非 4种。原真性保存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统城 遗旅游评价和遗产旅游文献 “ ,本研究提出,区域 镇、古村落、街区与活态的非遗结合,如时空穿梭般地展 非遗富集程度与区内非遗数量、种类多样性、知名度、类 现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的传统文化景观Ⅲ ,这些 别优势度正相关。绝大多数单项非遗项目规模很小,一 传统聚落不仅建筑古老,手工业时代的匠人技艺以及邻 家剪纸作坊、一场传统戏剧表演、一个古老传说等都不 里街巷的生活风貌更增添了旅游吸引力。山西不少人 足以产生较强旅游吸引力,但是非遗数量多且集中分布 文景区开发时已经将非遗与其结合,如永济普救寺与张 的地方,如传统文化民俗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 生和崔莺莺故事、晋祠博物馆与晋祠水母娘娘传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却有较高旅游吸引力。再者,非 遥古城与平遥漆器工艺品。自然景区与民问文学类非 遗种类多样性 越丰富,级别优势度越高 的地区,对 遗结合也较常见,如赵氏孤儿传说与盂县藏山风景区、 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强。日本经验 表明,受旅游者欢 介子推传说与绵山风景区。可见,非遗资源旅游利用与 迎的是手工艺类、民俗节庆类和表演类非遗,而不是所 旅游城镇村、人文景区、自然景区已经密不可分。而且 有类别。各国非遗分类标准不同。我国非遗有民间文 展现本土文化的非遗手工艺商品或含有非遗元素的表 学,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 演,如平遥漆器和《又见平遥》舞台实景剧,也促成了旅 蹈,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曲艺和民俗10个大 游地景观差异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者满意度。此 类。中日对照来看,类别优势度中的手工艺类对应我国 外,应用ArcGIS 10.0分析山西非遗点的集聚特征,非遗 非遗类别的第8类传统技艺,民俗节庆类对应第10类 集聚于城镇建成区、建成区附近1~2 km。城镇是人口 民俗,表演类对应第2,3,4类;各类非遗适合旅游利用 集中区,有较好的交通和客源条件,如果城镇有传世的 的时间范围不同,以此作为其权重,即适游期 ,依照我 传统建筑街区、历史文化古迹或老字号店铺,特别是区 国主要旅游旺季时间段4一lO月来估计,手工艺类和表 域中心城市如果有技艺技能类非遗集聚,就有发展非遗 演类的适游期为1/2(6个月/12个月);每项民俗节庆活 文化创意旅游(如上海莫干山路50号M50)和非遗主题 动粗略以3天计,民俗节庆类的适游期为3天/365天。 公园(如深圳民俗村)的有利条件。 1.2区域非遗空间载体综合景观 1.3区域非遗旅游业投融资环境 观赏景观是游客的首要旅游需求,无形的非遗 大多数旅游者旅游的目的不仅是观赏非遗旅游吸 (R无形)必须与有形景观(R有形)载体结合。非遗的空间 引物,还要求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以微观空间单元来考 ·94·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36卷 量, 外围主要指区域旅游服务设施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 区域旅游服务设施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 分别选取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 作为代表。由 于缺少山西省大部分市区和县域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 易。二级指标中,非遗类别优势度权重最高(0.234 1), 代表手工艺、民俗、表演类非遗存量与其旅游化利用潜 力关系密切程度远大于其他类非遗;传统聚落、现代城 镇及近郊区的权重次之,分别为0.204 6,0.123 4,非遗资 源旅游化利用的优势区位有明显偏好,倾向于具有一定 空间规模的物质文化遗产地城镇或村落和人口集中的 现代城镇。 以第三产业增加值表示旅游服务水平。交通条件综合 考虑了区域航空站点、铁路站点、高等级公路数量。区 域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善与本地经济社 会环境直接相关。本地经济社会环境选取本地投资能 力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前者由于缺少县域投资方面统 计数据,以人均GDP替代,后者已经被选为旅游服务的 2评价单元和数据来源 根据2006--2009年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山西省共有非遗80 042项 …。按申报地统计,自2005 主要因子,故此处舍去。 1.4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潜力评价体系转 化为层次结构模型的决策目标、中问层要素、方案层 年先后有四批次山西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共167项和省 级非遗项目509项。 2.1评价单元 旅游目的地空间单元区划主要有旅游景区和行政 区两种。我国国家一省一市一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的基本 空间单元是县级。一方面非遗多以点状分布,且已经转 化为旅游产品的项目较少,划定非遗景区范围困难;另 一要素。邀请课题组成员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共 10人,分别对同一层级指标两两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判 断。应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 10.3” 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表1),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 矩阵的CR=0.000 3<1,指标权重通过检验。计算结果 表明:一级指标中 棱I『、和R有形重要性一样,均为0.43,非 方面从较大尺度区域探寻适合发展非遗旅游的较小 区域,缺少县级以下行政区的统计资料。本研究以县级 地区和地级市市区作为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的 基本空间单元,包括11个地级市市区和97个县级地区, 遗资源旅游化利用必须有物质景观载体;R外用的重要性 相对较低,经与专家座谈了解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非遗如 何转化为旅游产品仍是难题,旅游服务设施改善相对容 共108个单元(表2)。 表2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潜力评价对象 Tab.2 Objects of the evaluation on IHT in Shanxi Province 地级市 _卜 地级市市区 下辖县和县级市 太原市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 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 大同市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 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匠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 平定县、盂县 大同阳泉阳泉市区(城区、矿区、郊区) 长治长治市区(城区、郊区) 晋城晋城市区(城区) 朔州朔州市区(朔城区) 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县 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县 平鲁区、山刚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 晋中晋中市区(愉次区) 运城运城市区(盐湖区) 忻卅f忻州市区(忻府区) 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灭 县、原平市 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占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水和县、 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偻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几县、孝义市、汾阳市 临汾吕梁临汾市区(尧都区) 吕梁市区(离市区) 2.2数据来源 第一至四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含三批次补充 4A,5A级自然和3A,4A,5A级人文景区名单从国家旅 游局官网收集。 名录)、数量、种类、级别等信息来源于国家文化部、山西 省文化厅官方网站。同一项目名称有多个申报地的按 3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 3.1单因素评价分级 因各指标的量纲不同,根据各单因素指标数值按非 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潜力单因子分级标准(表3)确 申报地分解成多个项目。遍布全省的非遗项目如晋剧 等不参与分析和制图。山西省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 传统村落,各县市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空间位 置信息,依据《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集》和Google Earth。人口、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山西统 计年鉴2016}。山西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中 国传统村落名单来源于国家建设部官网。山西省3A, 定其等级值,以等级值作为评价单元各指标评价值。指 标等级划分为7个不等距区间,是由于少数县非遗数量 为0,相应指标分值为0,而太原市区分值远高于其他区 域。应用ArcGIS 10.0软件将11项单因素指标分级评价 第3 l 萍,等:Ili 竹II:-物质义化遗J 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95· 结果输Ⅲ为栅格 ( l,图2,图3) 项fI。②各地非遗种类普遍较丰富,82%的评价单元非 3.1.1非遗资源富集祥度(R 、 ) 【 lJ ,肯:11:遗资源 遗多样性评价等级为3级及以上;仍有南强北弱态势, 赋非常丰富,优质资源集聚分布于中部太原 地、南部 … 省与陕西省、河南省交界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非遗 临汾盆地和东南部上党地区, 倒“V”格 ;东部太行 种类最为丰富。③级别优势度区域差异较明 ,高级别 LI J、阿部吕梁1Ij沿线地区相刈 较少(图1)。 ①:11-=遗数城 地 (4级及以上)集中于2个市区和l1个县级地区,包 多的地 呈3个组团,中部的“久原 一人 县一 括人原市区、运城市区、平遥县、太符县、阳城县、泽州 遥县”、南部的“新绛县一侯马市一曲沃县一翼城县一襄 、寝汾县、襄垣县、高平市、万荣县、新绛县、稷山县、翼 汾县一万荣县一运城市区”和东南郭的“I;H城县一泽州 城 。④类别优势显著地区(4级及以上)有太原市区、 县一高平n ”,北部地区则明显偏少。火镇县、岢岚县、 大M市 2个地级市市区和阳城县、泽州县、嶷汾县、嶷 方山县、娄烦县、阳曲县、石楼县没有国家级和竹级非遗 垣县、高平市、汾阳市、侯马市7个县级地区. (a)非遗数量 (b)非遗多样性 (c)非遗级别优势度 (d)非遗类别优势度 图l 山西非遗资源富集程度 Fig.1 Value of ICH in Shanxi Province 3.1.2非遗空间载体综合景 (R )。人文景 、r1然 物质文化遗产叠加特征明 ;|{】部和东南部传统聚落 景区和传统聚落3类旅游型空问载体区域筹 }JI】{【I!.,‘ 。晰度较大,中部和南部也是非遗资源密集区(图2)。① 非遗结合利用潜力更大。世界级佛教 地五台I 化f- 历 文化城镇集聚于中、南部靠近省界地带,有晋两临 北,北部和中部地 人文景 空间载体突H 5,圳彳r 县一离石区沿黄占村落群, 东平定县古村落群币¨晋东 宗教音乐类非遗;中部晋商文化人文景区集r}】分 , j l柯 城县一洋州县一沁水县一高平巾古村落群,和…t部 (b)人文景【噩优势度 (c)自然景区优势度 (d)非遣集聚区与建成区关系 图2 山西非遗空间载体综合景观 Fig.2 Landscape of spatial support ICH in Shanxi Province ·96·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36卷 非主要经济区平遥县和灵石县的古城、晋商大院群。② 区非遗的比重不高。 3.1.3非遗旅游投融资环境(兄川 )。山西非遗集中的 人文景区以宗教建筑、晋商大院为主,主要分布在晋北 大同县、浑源县、代县、五台县、朔州市区和中部太原市 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I 、灵石县、孝义市、汾阳 市、离石区、交城县,晋东南仪仃阳城县和高平市,晋南 仅有万荣县一运城市区一水济f 一芮城县。③自然景 区分散分布于山西主要山脉女【1五台山、芦芽山、藏山、太 行山大峡谷、五老峰等,黄河风景区如碛[]和壶口瀑布。 但是自然景区所在地大多不是非遗集中分布区,其与非 县级地区经济毖础薄弱,市 与县级地区服务业水平整 体差异大,县级服务业整体弱,少数边界县和山区县交 通环境滞后(【 3)。①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地区人均 GDP差异较大,非遗分布集中的县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较低,但人均GDP较高地区 煤炭主产区较吻合。② 第三产业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明显,太原市 区、晋中市区、大 市区、朔州市区、阳泉市区、长治市 区、晋城市区、运城市区服务业基础普遍高于县级地区。 ③地区交通条件差异不大,但少数偏远地区如河曲县、 浑源县、曲沃县、临猗县、安泽县、长子县至今仍无铁路 站点或高等级公路。 遗联合作用有限。④山西省34个地区非遗集聚区在城 镇建成区,40个非遗集聚区近建成区,8个集聚于建成 区外其他乡镇,23个分散分布,6个无国家级和省级非 遗。山西非遗最普遍的空间载体是城镇建成区,偏远山 图3山西非遗旅游投融资环境 Fig.3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ICH in Shanxi Province 3.2综合旅游潜力评价分级 应用ArcGIS 10.0栅格叠加分析,将各单因子评价 结果和权蘑值综合,计算Il【i两地级市市 和县级地区非 遗旅游利朋潜力总评价值,总评价值在0~5之问,从高 到低分成l0个等距区间,即I~X级,以此得到108个 评价单元旅游利用潜力总评价值的等级值(图4)。 3.2.1 潜力较高地区仅六席,适合发展地区约占20%。 ①位列I,Ⅱ,Ⅲ级的仅有1个市区、5个县。非遗资源 旅游利用潜力最高的是太原I}丁 和阳城县。太原市区 非遗61项,远高于其他县市, f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区位 优势,发展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 。阳城县、泽州县和 尚甲市依托晋东南古村落集聚优势,适合发展古村落原 文化,卜态 非遗旅游。平遥 城是llI阿省知名度最高 的人文旅游景JX之一,应提升定位为 商文化保护和传 承地,将 遥占城整体建设成为文化牛态博物馆。②较 适合发展非遗旅游地区(Ⅳ~V级)有5个市l3个县, f l6.7%。依据空问载体来看,大同市区、平定县、沁水 县、柳十小县 发展古城古村型非遗旅游;太谷县、祁县、 灵 县重点发展晋商大院型非遗旅游;阳泉市区、运城 市 、朔州市区、孝义市、长治『 区适合发展城镇集中型 图4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潜力评价结果 Fig.4 Evaluation result of IHT in Shanxi Province 第3期 王萍,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利用潜力评价 ·97· 非遗旅游;有人文景区支持的,如永济市也可依托景区 增加非遗旅游活动。③Ⅵ~Ⅷ级潜力较弱地区有5个 市60个县,占55.6%。这些地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资源 数量小于10项,或缺少历史文化景观载体,或地理位置 偏远,但若能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仍具有一定的非遗旅 游利用潜力。包括有人文景区支持的非遗旅游地,如五 台山所在地五台县、绵山和王家大院所在地介休市;古 城古村落型非遗旅游地,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代县; 传统民俗节庆非遗旅游地,如晋中市区、河曲县;传统手 工艺特色非遗旅游,如广灵县剪纸、清徐县陈醋和葡萄 酒等。④Ⅸ一X级不适合发展非遗旅游的l8个县没有 或极少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如天镇县、娄烦县、石 楼县、方山县、岢岚县。 3.2.2上党、晋商、河东文化区和与邻省边界传统聚落 集中区非遗旅游潜力高。山西省中部和南部非遗旅游 利用潜力远高于北部地区,特别是晋东南“阳城县一泽 州县一高平市一沁水县”、中部“太原市区一太谷县一祁 县一平遥县~孝义市一灵石县”、晋南“新绛县一襄汾 县一翼城县一万荣县一运城市区一永济市”集中连片区 域,分别是上党文化、晋商文化、河东文化发源地,也是 传统工艺类、传统美术类和传统医药类非遗主要分布 地,而且晋中地区晋商旅游、运城地区关公文化旅游知 名度较高,这些地区可恢复传统技艺技能的生产,发展 非遗产业园、非遗文创园和非遗专题文艺村(街区)。山 西省“省界”拥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较好的历 史文化城镇和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有“时空差异”的历 史感,很适合发展原文化生态村镇(街区)型非遗旅游, 主要地区有晋东“阳泉市区一平定县”古村落,晋北大同 市区、代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城镇,晋西“临县一柳林县” 沿黄古村落和晋东南“阳城县一泽州县”古村落。 4结论 以昂普理论判定,无形的非遗旅游化利用必须与有 形的物质景观结合。评价模型显示,手工艺、民俗节庆 和表演类非遗旅游利用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类;非遗的 主要空间载体是传统城、镇、村和现代城镇建成区。在 微观层面,山西非遗旅游潜力最高的3个等级仅有1个 市区和5个县,较适合发展的前五等级地区只占二成; 依照所依托空间载体差异,各地非遗旅游可差异化定 位,如非遗文创、原文化生态城镇村、与人文景区结合 等。在区域层面,山西中部和南部非遗旅游潜力远高于 北部地区,且上党、晋商、河东文化区和省边界附近的传 统聚落集中区非遗旅游潜力突出。此外,从空间视角分 析非遗资源旅游利用潜力更侧重于区位条件的综合判 断,关于非遗旅游内在发展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立中.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与启示—— 基于近20年ATR、TM文献的考察[J].世界地理研究, 2014,23(4):136—147. [2] 李致伟.通过日本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探讨 日本经验[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123—127. [3] 雷蓉,胡北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 16. [4]新华网.冯骥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轻“保护”重“开 发”[EB/OL].(2014-03—09)[2016—10-06].http:// news.xinhuanet.corn/polities/2014—03/09/e一1 19678734.htm. [5] 苏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9):72—77. [6] 尹华光,彭小舟,于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23(6):101—106. [7]李烨,王庆生,李志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 评价——以天津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 (5):88—93. [8] 顾金孚,王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 系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9):793-795. [9] 朱资,叶新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 究——以惠安女聚集地为例[J].旅游论坛,2015(2): 89-94. [10] 代凌枝,代合治,赵汝磊.基于AHP法的潍坊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 研究,2011,23(1):64-70. [1 1] 朱叶,高源,喻晓玲.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 发价值研究——基于ASEB栅格分析[J].资源开发 与市场,2015,31(10):1264-1267. [12] 尹乐,李建梅,周亮广.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皖东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 开发,2013,32(5):163-166,176. [13]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 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20(1):103—110. [14] 贺小荣,谭志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的评价 与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139—144. [15]孙业红,成升魁,钟林生,等.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 源潜力评价——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资源科学, 2010,32(6):1026—1034. [16] 陈炜,陈能幸.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 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构建[J].社会科学家, 2011(10):83—86. [17] 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 会科学家,2016(2):7-9. [18] 曲凌雁,林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 [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91—96. [19] 牛强.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14:74—95. [20] 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地图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5:41— 21 5 ·98·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36卷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Wang Ping,Liu Min,Liu Huidi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Jinzhong 030619,China) Abstract:The cuhural heritage is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tourist destinations,inclounding intangible cuhur· al heritage.The evaluation of in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 was from the number,species and visibilit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landscape of tangible cuhural heritage and local investment situation.It’s found that the in- 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 was connected with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urthermore,by ArcGIS 10.0 it showed that the urban area of Taiyuan,Yangcheng County,Jincheng Zezhou County,Jinzhong Pingyao County etc,highly con— centrated on traditional villages,traditional streets,were highest in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intangible cul— tural heritage in Shanxi Province.And the IHT potential on the southern&the central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north,especially at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nearby border.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otenti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resource-market—product; Shanxi Province l'' ,, ’'',l'l' ''’ l,'l ',' ’ll'’,l ,l,lIP',l’,',l','l,'’,,l,l,',,,’,,l',l','’’,,l'lll,''’l', (上接第81页) [21]夏保林,任斌.河南省现代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战略分 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46—50. [22] 薛华培.基于区域背景的南通城镇体系与空间发展战 略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2,19(5):30—35. [23] 刘桂禄.兰州市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规划构想[J].地球 科学进展,2004,19(2):321—324.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4):64—68. [27]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 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9,18(2):172—178. [28]林涛,孙婷婷.长江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与城镇体 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6): 43—51. [29]杜秀荣,唐建军.中国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 版社,20o4. [24] 王发曾,张改素,丁志伟,等.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空 间组织[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2):153—168. 『25] 石培基,刘海龙,李快满.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 构及其分形——以酒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 27(6):918—921. [3O] 张竟竞,郭志富.县域尺度的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空 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9):36—42. [31]张改素,丁志伟,胥亚男,等.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 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47—51. 『26] 卢明珠,尹发能.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研究 Study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Zhu Lingling ,Guo Zhifu ,Zhang Jingjing ,Li Zhiguo ,He Zhen (1.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 China:2.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Zhongyuan University f o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Firstlv,using 1 26 prefecture—level or county—level cities and countie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hasic unit 0f analysis,adopt the theory of urban density method and fractal to explai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urban densitv.distributi0n centers and other gathering directivity of urban system in Henan.Secondly,from the five re— gional level of Henan Province,using unbalanced index,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rban ar ea t0 expl0I℃the 0ptimization regulation of land, industrial, economic,demographic and other factors; Finally, combining the Bew urbanization,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other development chanc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advan— cing space,put forwar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which include scientific planning urban system,reasonably read— justing spatial layout,playing area own advantages,promoting the“three”coordinated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towns construction,etc. Key words:urban system;spatial distribution;regional differences;space optimization;Henan Provin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