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思考

2021-05-30 来源:爱go旅游网


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思考

摘要:金融学是各高校的核心专业之一,也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型于一体的热门专业。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金融学课程应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追求改革和创新。本文将在互联网背景下探析金融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一引言

中国当下处在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崛起,让金融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除了教授学生宏观金融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微观金融方面的教学,应该加大量化金融、数理分析以及建模软件等方面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现代金融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的金融人才,有在学术界做研究的金融学者,还有在金融机构工作的银行家、基金管理人、证券投资家等。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全方位的金融人才,不仅能够从宏观方面分析金融市场,还应该注重微观金融,如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等,对高校金融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金融专业既要培养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这就需要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所改革与创新。金融专业的发展需跟随学科前沿,学生在本科阶段必须夯实基础,包括数理基础、外语基础与方法论基础[1]。新时期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实践教学,将金融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高校金融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2]。国

外已有研究表明,在许多金融课程中,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继续发展下去,越来越多的讲师擅长使用更为先进的课堂技术。目前,基于在线课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课程使用传统的面对面形式,而教学材料、学生作业等使用在线形式[3]。对于金融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较为普遍,但是金融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二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21世纪以来,中国的金融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强大,在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对各高校金融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解,本文将对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作如下思考。

(一)设置数理基础课程

常言道,没有扎实数理基础的人在金融实践中是盲目的。高层次的金融人才应该在掌握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金融学理论知识以及处理金融问题的工具课程,如投资学、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等。除此之外,还应学习更多的数理课程,如统计学、随机过程等,以便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尤其对投资组合以及金融衍生品定价等的学习离不开随机过程及统计学这些学科。对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更深刻理解金融理论的意义与思想,更能增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将金融课程微观化,真正从金融机构的需求出发,培养符合实际金融市场需求的人才。所以,在未来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力度开设投资学、金融计量学、金融衍生工具等量化金融类的课程,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新型金融人才。

(二)设置金融科技类课程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类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金融科技类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科技的风险类型和监管体系,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技术与知识。所以高校金融科技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强化金融科技知识,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发数据挖掘、信用评估、封信评价等相应的课程体系[4]。目前,已经有高校(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设立金融科技专业,此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区别于普通的金融学专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另一类为金融科技类课程,包括金融数学、计算机技术、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等。在金融学基本课程的基础上,掌握金融科技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大数据金融、区块链技术、互联网投资理财等。

(三)设置编程语言课程

在互联网时代,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挖掘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正确决策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当下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主流的金融专业课程之外,应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Eviews、Stata、R、Matlab、Python等,其中R和Python是数据挖掘中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另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开设金融实验课,把编程语言的教学作为金融实验课,在量化金融的课程中增加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金融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设置具有创新性与前沿性的课程,国内各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顺应时代潮流,适应金融专业的发展方向,开展金融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注重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金融创新能力是高层次金融人才所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金融市场复杂而多变,充满着多种不确定性,要求金融人才善于在复杂的环境通过利用自身经验及理论知识获取利润,金融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金融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宏观金融教学,及时了解宏观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另一方面重视微观金融教学,能够利用统计学、计量分析等知识处理金融市场中复杂的问题。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适应新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知识,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金融动态的具有敏锐洞察力的金融人才。

(二)注重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

当下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金融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衍生出了金融科技,近几年金融科技备受青睐,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除了常规操作需要信息技术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对金融问题进行建模的人才。另外,对金融问题进行建模时,要面对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千奇百怪,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教授学生数据挖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得重要信息。可见,这些技能对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快速收集金融领域的信息,如股票信息、基金信息等,并处理这些信息,让大众能够快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三)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金融专业主要培养满足金融市场实践能力需求的人才,在教学中,也应该加大实

践教学比重,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结合自身经验,金融专业开设的投资银行学、金融衍生工具、货币银行学等金融专业课程与金融科技课程都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以《投资银行学》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会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实地带领学生参观证券公司,去证券公司真实的感受投资银行的职能,了解投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以及投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职能部门。更重要的,在专业课程的计划中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在金融实验室指导学生体验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与金融业务的实际运行状况;运用课程所学知识,撰写金融实务部门的研究报告;加大教学案例的比重,教师应该精心编写案例集,保证每年的教学中有30%的新编案例,加大互联网金融案例的比重,支付宝、P2P、区块链等的发展已经为金融业带来很大的冲击[5];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第二金融课堂,邀请业内专家来校讲课,将自身所参与的真实案例分享给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给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提供帮助。

四结论

为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金融专业的大学生,高等学校需要重视金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数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加大案例教学比重,增强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创新能力。

作者:翟嘉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经济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