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洛阳龙门石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2020-05-04 来源:爱go旅游网


洛阳龙门石窟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其居天下之中的良好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促使古代各朝统治者选择在此建都,因此,洛阳作为都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繁荣发展,其中龙门石窟就是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佛教中国化的象征。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北魏统治中心从塞北向中原转移的时期。之后,历代统治者在北魏开凿的龙门石窟基础上,进行了长达千余年的开凿,逐渐形成了绵延长度达1千米,大小洞窟2300余个,各类佛像10万余尊的庞大石窟群。特别是在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统治者的心理诉求与佛教发展达成一致,开启了佛教造像的高潮,这一点也可在佛像的艺术特征中窥见一二。那么,由此可见,龙门石窟的佛像雕刻经过了漫长历史的洗礼,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对于今天仍不可磨灭,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如今洛阳龙门石窟作为一处具有鲜明价值的景点,其发展建设与保护历年为国家所重视,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但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风行,各地区加紧对当地的资源开发,以吸引游客,然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使石窟雕像遭到了很大的损害。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龙门石窟文化遗产资源的分析,来探究对其保护的价值所在以及对其保护的策略。

一、石窟价值

龙门石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

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同时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 彩。如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而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其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二、石窟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力的破坏

降水对石灰岩岩体的经常性溶蚀;岩体风化进一步加重。一千五百年的风雨变化造成岩石自然风化,石窟周围大气环境变化,促使岩体风化速度加快。

(二)人类生产、生活对石窟的影响

(1)作为洛阳市南向主要出口的洛伊和洛临公路通过石窟区。每昼夜经过龙门公路大桥的各种车辆高超过10000辆次。1970年通车的焦枝铁路,龙门段隧道距石窟最近距离只有70米,1995年12月焦枝铁路复线洛阳至龙门段通车后,年运输量成倍增长,铁路

震动影响将会增大。年复一年的震动,已造成石窟雕刻品29次崩落。

(2)城镇和居民点的发展,在空间上蚕食石窟环境。龙门村距石窟最近距离只有400米,魏湾村距石窟最近距离300余米。

(3)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多种违章建筑和商业活动破坏\"伊阙\"风光和石窟文化环境。

\"中华龙宫\":纯游乐性建筑,距现状西山石窟南出口只有200米。破坏了龙门南口河滩平坦开阔的气氛,与石窟艺术风格也很不协调。

\"龙门购物中心\":商业性建筑,距现状西山石窟出入口只有200米,阻挡\"伊阙\"山光水色。

(4)工业废气、酸雨和烟雾加速石雕腐蚀风化,采石放炮也对石窟岩体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5)地下水位变化同时威胁着石窟安全。20余个岩溶泉受到影响,已有10口泉眼干涸。

(6)石窟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企事业单位性质与石窟保护区不协调。重点保护区内现有医院、疗养院、中学、饮料厂和部队生活区多处。建设控制地带内有工厂、采石场、煤窑、石灰窑、娱乐城、粮库、公墓和居民点多处。

三、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坚持原真性的原则。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存在着严重的失真性,

失去了当地的文化特色。而坚持原真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表演原真性、乐曲原真性、餐饮原真性、消费原真性、城市原真性、策展原真性等,对于龙门石窟旅游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体现石窟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因物制宜的展开工作。

(二)突出龙门石窟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坚持文物保护为主,其它各项建设为辅的原则,协调区内文物、交通、风景、旅游和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以保护规划为重点,加强保护措施,在扩大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同时,划定绝对保护区和地下安全保护区。

(四)以清理中心区文物景观空间环境为重点,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游览服务之间的矛盾,防止\"人工化\"趋势,创造历史文化遗址景观空间环境。

四、石窟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因此,对于龙门石窟的保护,如何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事实上,龙门石窟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破坏现象,对石窟的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龙门石窟文化遗产,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设人性化设施,以人文本,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如在卫生、交通方面,使游客能够在环境清洁,整齐有序中享受乐趣,游览交通设施器材完善也是极其重要的。另外要加强导游的人才培养及景区工作人员的数量,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二)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树立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理念。对于龙门石窟旅

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必须提升国家政府部门对于石窟保护开发的关注力度,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对龙门石窟珍贵的文化资源济宁破坏性开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安排,不断提高保护力度,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三)控制客流量,实现景区与游客的和谐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盛,龙门石窟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受到人们的热捧,游客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在带来及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对文化遗产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个景区都有其游客承载力,过度的游客数量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人们呼出的气体,乱扔的垃圾,拥堵的人群都都石窟雕像有巨大的损害,因此,平衡的游客数量和景区承载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

龙门石窟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历史的见证。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佛教在中国古代发展的进程,以及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其特点风格的变化,从而促进现代学者对我国古代佛教的研究。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极其重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