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白专题

2024-05-04 来源:爱go旅游网
谪仙与狂客:李白专题训练 谪仙与狂客:李白专题训练

相关课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诵)《行路难》(背诵)《蜀道难》(背诵) 传记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颐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斐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①!”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②,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新唐书·卷二○二》) 【注释】①谪仙: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②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遁:隐藏 B.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擿:挑剔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 坐:因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知章见其文 问之人以穷其短

C.帝赐食,亲为调羹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3.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 )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⑤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征。

B.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思想。

D.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反叛而被判死刑,但因逢天下大赦被流放夜郎,后又被宋若思征召为参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4分)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鹜放不自修。(4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侠李白

(1)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2)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暑,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是没有第二人的。

(3)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笔。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此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将,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命名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无赖的游侠脾气也不是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4)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5)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

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沿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下子飞扬起来。 (6)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等生动了大唐山水。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的开篇从李白独特的性格特点着笔,以抒清的笔调,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孤独的人生之路。

B、李白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光阴者,百代之过客”、“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这些诗句都体现了“侠”对李白的影响。

C、作者重走西域之路,目的不只在于欣赏地方性的人文地理风貌,其用心更多的是探寻当年的西域文化给李白带来的影响。

D、文章通过脱靴的力士、捧墨的贵妃、不仰视权贵的鲁仲连与李白的对比,充分渲染了李白洒脱不羁、蔑视权贵的个性。

E、文章的结尾形象而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2.“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6分) 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3节,分条表述。(一共不超过12字)(6分)

4.文章在第五节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的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8分) 课内阅读

(一)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然后回答问题。 1、试分析“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在诗歌中的深意

2、简析第三句的表现手法。

(二)把下面这首诗补写完整,然后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 ,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1、这首诗充满了隐喻,诗人借乐府古题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望中仍怀有希望。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愿望的诗句是: ,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2、诗中有哪些典型动作细节描写?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三)把下面这首诗补写完整,然后回答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 ,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 。所守或匪亲,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1)尔来 (2)之 (3)何 (4)扪 (5)坐 (6)凋 (7)也 (8)胡为 (9)乎 (10)或 (11)匪 (12)咨嗟

2、结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部分,分析诗人描写蜀道的艺术手法。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⑴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1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明人谢榛称赞这首诗“妙在结语”,结合全诗,试作简析。(6分) (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5分)

(三)(2013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3小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⑴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⑵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⑶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诗歌的第一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对下文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永王东巡歌①[其二]李白

三川②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③。但用东山谢安石④,为君谈笑静胡沙。 【注释】①此诗是李白晚年在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幕府中的作品。②三川:黄河、洛水、伊水,比喻洛阳一带。③永嘉:西晋怀帝的年号。永嘉五年,匈奴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大肆杀伤抢掠,中原人纷纷向南逃避。④谢安石:东晋时代的谢安,字安石。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秦国君主率领百万大军从北方大举南侵。当时隐居在东山的谢安被任命为大都督,打败了敌人。

(1).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2). 全诗构思精巧,抑扬有致。对此,请简要分析。(5分)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临路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释】仲尼句:指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1.诗中大鹏的形象最早出于谁的什么文章?作者借此来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2.有人认为诗题中的“路”字应为“终”字,说这首诗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诗作内容加以分析。

【论述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他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李白乃以气夺人。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曹丕创作《典论·论文》时开始以气论文。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也运用了气的概念。气是指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是前人不敢想象的。自然界的许多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成为新的意象。海就是这样。自《诗经》开始,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并不多,写海而能写出海的气魄的,要推李白。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半壁见海日”这些诗句中,海与风、日相互配合,构成了一幅幅壮观的图画。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也不同于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唯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而欲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

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种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的求仙、饮酒也曲折地表现了这种精神。他厌恶世俗,向往仙境,想在仙境中求得自由。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等。

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根植于唐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也经常写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

(选自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可以统帅艺术技巧,使艺术技巧发挥更大的作用。

B.“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后又被引进文学理论。 C.“气”在我国出现很早,春秋时的《左传》就有了以气论文的记载。 D.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等都是“气”的重要内容。 2.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李白诗歌“气奇”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D.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诗歌以气取胜,但在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等艺术技巧方面他并不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

B.李白的诗歌具有一股豪迈之“气”,这和贯通中外、南北,充满自信的盛唐文化密不可分。 C.李白诗歌中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大鹏形象,是作者渴望直取卿相、建功立业的自身形象的象征。

D.李白的山水诗最为突出地表现了他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寄托在江河、峰峦之上。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尊重传统,不全盘否定,又勇于创新,不东施效颦,使李白的诗歌创作独树一帜。 B.在关于海的诗作中,李白能通过海与风、日的相互配合写出大海浩瀚壮观的气魄。 C.李白笔下的愁是强者之愁,充溢着浩然壮气,是李白诗歌“气壮”最为集中的体现。 D.一个时代的文化会对作者的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李白就深受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床前明月光”不需要别解 郑张尚芳

大家都欣赏白居易写诗提倡明白如话、老妪能解,而号为诗仙的李白也难得有这样一篇明白如话的诗篇。它的好处本在全诗就是篇大白话、自然亲切,因而妇孺都能传诵上口、千年不衰。可竟然有好些人不欣赏这一点,嫌它太白,要把它改的文一点,格律强一点,或用典多一点,以便配上心目中的诗仙标准。

因为此诗“明月”两次重复:“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这在古典诗歌格律里很犯忌,所以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就擅改成“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竟把两个“明”字全抹掉。如果改一个或可能是版本问题,改两个就说明是专针对“明月”重复来的,这太过分了,反而不可信了。况且时间虽早,改得却很拙劣,可说改得理致远隔、神韵全无。因为,如果

是“看月光”,“看”是主动的,则主观上已经明知那是月光,哪里还会有突然发现明晃晃月光时、“疑是地上霜” 的恍惚呢。“举头望明月”,应是夜半眺望天心明月,如果是“山月”,则是刚上山的初月或将下山的残月,平视可见,用不着“举头望”了;月在山头,时间上也当是黄昏或黎明,就不合“静夜思”的诗题了。所以那是妄人的乱改。

其实唐人做诗贵自然不太忌重复,陆游《老学庵续笔记》特欣赏 “杜少陵《曲江》诗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间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三联中叠用三‘花’字,而意不重复,又何好也!”连重视格律的诗圣杜甫也不避重复,更不该拿这来限制诗仙李白了。 为“床”在卧榻义外另寻别解更是热闹,冉休丹《李白〈静夜思〉别解》引了四说,着重引了把床改释作“胡床”(马扎一类),和“井床”(井架)两说,而更欣赏后者,认为坐在庭中的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床边看月,要比卧榻更合诗境。不过,首先“胡床、井床”并不能单说为“床”。再者,在庭中或井架四边,月光是普照的,怎么能分辨出前后,只说“床前”有月光呢?只有在指卧床时,因床后面有靠背屏风(可看古画中的床),月光可洒照床前,却不能照到屏风后,这才可解释“床前”两字。

其实要为“床”求别解,四说远没说完全。在潮州方言中,桌子也叫“床”,但是月光照桌前也不是个理。所以既然卧床是最浅白又最合理的,就不要再找别解了。

望月思乡,为古诗常题,不少诗人作过,那应是模拟古意的好诗题。骆冬青《乡愁与春望:从“静夜思”到“两个黄鹂”》也引了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冉文说李白此诗是化用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来的,其实那首燕歌行是写思夫的,李白诗更应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里头的床是挂着罗帷的,明显不是什么胡床马扎或井栏,曹诗的床也应同样,他们都说到皎皎明月对床的照洒,惹起诗人的不眠和徘徊。这些诗里都强调的是明月、是床、是不眠之夜的乡愁,没了卧床可怎么体现不眠呀。

所以,希望别给“床前明月光”找别解了,免得明月蒙尘、眠床缺失,硬把这首明白如话的好诗,因杂七杂八的别解变成了涩诗。 (2011.8《文史知识》)

5、下列属于作者对反对改动唐人诗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虽然“明月”二字重复,可它明白如话、自然亲切,千年传颂

B.“好些人”之所以要改动某些诗句,是因为它在古典诗歌格律里很犯忌,适当改动,会使

它符合格律。

C.如果改成“看月光”“看山月”,不但失去了蓦然发现明月时的惊疑,还失去了“静夜思”的韵致。

D.杜甫的《曲江》诗,三联中叠用三“花”字,而意不重复,说明唐人做诗贵自然不太忌重复。

6、下列对床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将““床前明月光””擅改成“床前看月光”,是因为床就是井床。

B.冉文引用四说,把床改释作“胡床”“井床”, 觉得坐在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架边看月角度更加有意境。

C.在潮州方言中,桌子也叫“床”, 只是,说月光照在桌前不符合情理。

D.“床”指卧床,因床后面有靠背屏风,月光可洒照床前,而不能照到屏风后。

7、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冉文的观点,对骆文的引文一笔带过。冉文不同意引用他说,着力在卧榻义之外另行解释。

B.无论是《静夜思》,抑或《曲江》,虽然诗中间有字的重复,但它自然亲切,妇孺能解,都不宜改变。

C.“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月光穿户,无床不眠。古人常常斜倚井架或者躺在床上望月怀乡。

D.文章虽然只是对由“床前明月光”而衍生的各种解读的解读,但也告诉我们唐人做诗重在

自然,解读要合乎情理。

《谪仙与狂客:李白专题训练》答案卷

【传记阅读】 1 ( ) 2( )( )4( 3 )

5 翻译:(1)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2

3 (1) ;(

4 。

【课内阅读】(一)默写:

1

2

(二)1

2)3) 。。 。 ;( 。 。

2

(三)1 (1)

(7) (8)

2

【课外阅读】(一)

(2)

(二)(1)

(2)(9)1) 3) (4) (10) (11)5) (6)(12) 。 (( (。。。(2) 。

(三)(1) (2)

(四)(1)

(2)

(3)

(五)(1)

(2)

(六)(1)

。 。 。 。 。 。

(2) 。

(七)(1)

(2)

【论述文阅读】(

1) (2)3) (4)5) (6)。 。 7) ( ( (

《谪仙与狂客:李白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传记阅读参考答案】1.A(“遁”应释为“逃走”)

2.C(C组前“为”,介词,引进省略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之”,可译为“给”、“替”;后“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A组两个“因”均为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译为“于是”、“就”。B组两个“其”均为代词,称代第三者,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D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 3.C(①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4.D(“因逢天下大赦被流放夜郎”有误,实际上是郭子仪请求用自己的官职赎的李白的罪。) 5.(1)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提示:“是子天才英特”是个判断句。“是子”即“这个青年”或“这个人”;“少益以学”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砺之”,又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以学”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聪慧出众;“益”,进一步、稍微的意思)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提示:“为……”表被动,构成被动句。“亲近”,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身边受宠的人”。“骜放”,指傲慢不驯。“自修”,即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逃回来,寄居在巴西部。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太白星。于是就用它来给李白取名,十岁时就通晓诗书。长大以后,隐居在岷山,曾被州郡摧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苏

赜提任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生英才,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雕琢,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之术,爱剑术,以“侠又”自任,看轻财物而乐于接济别人,后来又寄居任域,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徕山,每天饮沉醉。号称“竹演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到他的诗文,赞叹说:“你,是天上贬谪下凡的仙人啊!”并向唐玄宗举荐。唐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国家大事,李白献上一篇颂,皇上赏赐食物,并亲自替他调羹。皇上下令,让他在翰林院任职。李白还是和酒友在闹市喝得烂醉。皇上坐在沉香亭子赏景,心里有所感触,想要李白创作歌词,就把李白召进宫中,可是李白已经喝醉了,酒醉稍醒,取笔给他,即刻写成歌词,辞藻委婉绮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皇上非常喜爱他的诗才,多次设宴。李白曾经伺候皇上宴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高贵,认为这件事耻辱,就挑剔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皇上任命李白担任(重要)的官职,杨贵妃就毁谤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后来恳求回家,皇上就赏赐钱打发他回家。李白漫游四方,曾经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身穿宫廷的锦袍端坐在船中,旁若无人的样子。

安禄山贩叛后,永王李璘征召他为摹府属官。李璘起兵(不久被肃宗消灭),李白逃回彭泽;李璘兵败后,李白(受牵连)罪该判处死刑,当初,李白游历并州时,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救助他免受处罚,到这时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皇上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因事而被关进监牢,当时宋若思率顿吴兵三千人到河南去,经过寻阳,释放囚犯,并征召李白为参谋。不久,李白辞职,李冰阳傲当涂县令时,李白去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担任左拾遗的官职,但李白已经去世,时年六十多岁。

【实用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1.B D

2.“根”指的是故乡。(3分)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4分)

3.(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 (3)藐视权贵。(答对一点给2分) 4.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2分),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3分),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3分)。(可联系文章的主旨)

【课内阅读参考答案】(一)默写:

1、“杨花”飘忽不定,象征离家的游子。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客居他乡的担心。“子归”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二)1、怀才不遇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表达了作者希望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2、“停”“投”“拔”“顾”四个动作细节描写,揭示了李白内心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三)1、(1)从那时以来(2)用在主谓之间,消独(3)副词。多么(4)摸 (5)徒、空(6)使……凋谢(7)语助词,舒缓语气(8)为什么 (9)语助词,无义(10)假如,倘若(11)通“非”,不是(12)叹息

2、①点面结合的手法: “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 “青泥”四句写点。②通篇都有夸张手法的运用。 【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一)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二)(1)①“东流水”暗示酒肆面对长江,诗人将乘江船离去;②诗人将别意与江水比长短,融别意于江水,将愁情形象化;③结语以问句呈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意对即可)

(2)首句写景引出“香”,其实“柳花”本无所谓香,此“香”只为勾出下文的酒香而已,二三两句由景及人,引出因难以别离而尽觞的情形,最后将别意与流水比较,以诘问收结,情景交融。

(三)①(3分)B。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四)⑴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⑵(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⑶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五)(1)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2)诗歌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诗人形象。运用了①动作行为描写:痛饮高歌;②运用了典故,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③仰天大笑”,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1)“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混乱局面。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后效力的情况。或:李白赞颂永王东征,表明自己的雄心抱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

(七) 1. 诗中大鹏的形象最早出于庄子《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是说大鹏展翅高飞,震动八方;飞到半空,翅膀摧折,无力飞翔。诗人以大鹏自况,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2. 同意。诗的前两句,写自己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中间两句,写自己得罪朝中人,以致于梦幻破面;最后两句感叹自己人活一生无知音的悲哀。全诗表达了李白对自己一生回顾,流露出其对人生无比眷念,惋惜慨叹未能才尽其用。而有如此感慨一般是人到暮年将到尽头的时候,所以诗题中的“路”字应为“终”字。 【论述文阅读参考答案】(一)1.C 2.A 3.B 4.C

(二)5、B(项说的是“好些人”的观点。) 6、D (A错在“床就是井床”。 B原文否定了“胡床”“井床”的表述。C只是另举别解的不合理。)7、C (“常常斜倚井架或者躺在床上”,把两种对立的观点指向一处,说法笼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