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现有耕地总面积236.61万亩,其中水田174.89万亩,旱地61.7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305亩。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特色、生态、高效”的农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六大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强农惠民“五大工程”,农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产业特色日趋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十大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40万亩以上,总产超过90万吨;生猪存栏85.13万头,畜牧总产值30亿元;蔬菜播种面积93.11万亩,产值24.19亿元;水果面积60多万亩,产值10.2亿元;茶叶面积21万亩,产值4.08亿元;水产品产量63万吨,产值39.98亿元;笋竹70多万亩,年产值6亿元;花卉苗木2.5万亩,产值3亿元。全市拥有19个中国“特产之乡”、2个省级特色产业强市(乐清为水产养殖强市、瑞安为蔬菜产业强市)、14个省级特色产业强乡强镇。全市已发展各种休闲观光农业基地100多处,发展“农家乐”1000多个,其中上规模的有瓯海白云山农业观光园、五美锦园、洞头渔家乐休闲基地等。 (二)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18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2家。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7.3亿元,总产值达61.8亿元,建立基地454万亩,带动农户83.7万户。有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约2000家,带动农户30多万户。全市有种植大户2.5万户,经营耕地面积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有水产和畜牧养殖大户1.5万户。近三年我市工商企业累计投入农业产业化资金达60多亿元。其中,投入种养业的8.4亿元,约占14%;投资农产品加工的23.5亿元,约占39%;投资农产品市场建设的4.8亿元,约占8%;投资其他农业项目的2.9亿元,约占5%。
(三)品牌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市现有农产品注册商标4378枚,创出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3枚,浙江省名牌产品23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9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2枚,温州名牌产品39个,温州知名商标39枚。瓯海、龙湾丁岙杨梅、瑞安东魁杨梅、苍南四季柚、永嘉早香柚分别获全省十大精品杨梅和十大名牌柑桔称号。2004年、2006年、2008年三次成功举办了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连续八届举办了温州早茶节,进一步打响了温州农业品牌。 (四)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力以赴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免疫密度均达到100%。通过连续几年实施“食无忧”工程、“放心农产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安全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近几年蔬菜、畜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6%以上。全市已制定农业标准规范300多个,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1个、面积达90万亩。已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76个、绿色农产品69个、有机农产品52个。建立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3个,基地和企业的检测点逐步完善。
(五)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积极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全市累计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4500多处,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52处,受益农户40万户。利用沼气技术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对500多家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治理。以地力水平偏低的标准农田、旱(园)地及存在土壤障碍因子的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大力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推行“精、准”施药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近年来,亩均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减幅达20%以上。
(六)管理服务得到加强。加强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市场监管,开展“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建立健全农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全国首创了农资单位身份证制度,并在全市1446家小农资企业中全面推行。率先开展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我市被列为全国试点市,我局和乐清、平阳、永嘉农业
局分别获得了农业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村级财务管理三级联网工程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大力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市、县、乡农民信箱联络站全部建立,行政村联络点建成率达98%,用户达22万户。
2010年6月1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