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海绵城市又可以称作“水弹性城市”。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与建设都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提高城市功能管理能力,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城市韧性。海绵城市战略规划是目前城市规划中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战略,能有效解决城市问题综合症,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标签: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方法
引言
基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海绵城市理念得以提出与执行。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城市管理理念,在一成程度上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保证我国城市稳定发展与优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城市规划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控制模式,构建生态化、分散式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城市对水资源的全面控制,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1.1以实际出发为原则
对于每一个城市建设来讲,都有着属于自己地域和环境的特点,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需要依靠于城市建设的先天环境问题,在相关的规定中也明确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城市的经济状况、当地的水环境、雨水资源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1.2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原则
生态优先是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也就意味着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时刻以当地的生态问题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安全为重不仅仅意味着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在构建海绵城市的基础上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
2、基于海绵城市的现代化城市规划方法
2.1保护天然海绵体
由于现存的天然海绵林本身具有环保的价值,可以吸附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而城市当中的尾气排放现象越来越多,人口也比较密集,所以需要大量的天然海绵林进行吸收二氧化碳,来降低城市污染程度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所以就需要大力保护天然海绵林;具体的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不仅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污水排放,减少污染。
2.2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与水资源配置、城市防洪排涝、水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密切相关。在城市规划中要以生态保护为优先,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生态保护、水资源、水系布局、绿地系统、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中。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综合考虑不同用地的空间关系、建设主体、排水防涝要求等因素,将屋顶绿化率、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等低影响开发的设施要求纳入控规指标。
2.3城市道路
现如今城市道路越建越宽广、越建越气派、越建越坚实,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道路并不渗水,甚至严重阻碍雨水的排泄,造成城市内涝。因此城市道路在建设中应该注意完善下水道系统,牢固井盖安全,充分利用透水透气材料建设城市交通道路,减少旱涝灾害,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
2.4修复生态海绵体
城市中天然生态海绵体能够调节河水、净化污水,缓解旱涝灾害等,所以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修复城市海绵体对城市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凡是对地表径流量产生较大影响的生态斑块都可以被列入保护范围内。生态斑块可以分为:农业、森林、湿地、草地以及湖泊和城区景观建设等。城市生态海绵的保护和修复首先要划分禁建区、绿地区等,利用强制手段保护生态斑块,使城市维护自身调蓄能力;其次,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对绿地、水环境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管理,积极构建人工湿地,培育水生物种等;再次要构建生态廊道,包括由绿色植物组成的廊道和由河流、水渠组成的蓝道等,以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海绵体。
2.5注重源头管理和控制技术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城市降雨过程,利用区域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包含促渗技术、调蓄技术和截留技术等,其中截留技术主要是通过结构或材料,减缓降雨过程中形成的径流速度,然后增加雨水汇集面积,以便达到延缓径流的目的;比如绿色屋顶截留技术。促渗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地面结构和材料,使雨水渗透自身的空隙,从而使雨水下渗至地内部,从而起到很好的过滤、净化作用,比如绿色停车场建设等;调蓄技术主要是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径流,并对其实施净化,当雨水达到饱和的状态时排除市政雨水管网,并向干旱地区提供水资源,比如人工湿地和生态沟等。
3、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3.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加
强政府部门在其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合作;
3.2做好审批环节的监督,从根本上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监控;
3.3健全投入机制,海绵城市建设有很强的社会性、公益性和服务性,其建设和运营方式和传统市政规划有一定差异,必须重视投入机制的改革,倡导社会资本的参与合作,加强投资建设的合理性;
3.4实行奖励机制,要想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通过奖励机制推动城市建设项目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积极性,并在奖励机制基础上大面积的宣传、示范和推广,鼓励全社会参与;
4、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新兴的城市形态,也是新型城市理念,其发展顺应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发展观念,在未来将会进行更广泛地推广。无论是水系湿地还是绿地广场,亦或是城市道路、地块内部规划,这些都是海绵城市应具备的硬件设施。
参考文献
[1]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06:11-15.
[2]车伍,赵杨,李俊奇,王文亮,王建龙,王思思,宫永伟.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中國给水排水,2015,08:1-5.
[3]刘朝彪,吴相利.“海绵城市”构建规划实施策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4: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