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语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234

2023-09-18 来源:爱go旅游网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

一、单选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鲁迅所言\"文学的自学时代\"是指( )。 A. 殷周之前 B. 战国至西汉 C. 先秦

D. 东汉到隋,即\"八代\"

答:D V:131、9666、2906

2.属于“文以载道”说代表人物的是( )。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柳开 D. 苏轼 答:C

3.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 B. 提出了道统说

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 答:A

4.骈文正式成体是在( ) A. 西晋 B. 东汉 C. 西汉 D. 魏 答:A

5.对苏轼文统观认识有误的是 ( )。 A. 开始注重文的一面,开文统之论 B. 反对道统说

C. 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 D. 大胆地宣言为文而文 答:A

6.对柳宗元生平认识有误的是 ( )

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官至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B. 柳宗元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态度严谨,五经之外,先秦诸子也都下过工夫。 C. 在经学史上,敢于疑古,敢于创新 D. 致力于倡导宋儒所谓的道学 答:D

7.《清波杂志》记载:\"譬如城市间,种种物有之,欲致而为我用,有一物焉,曰钱。得钱,则物皆为我用。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大抵论文,以意为主。\"这一转变可用( )的话来评价:\"在苏轼的艺术思想中,有一种从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探讨艺术家的气质为中心的倾向。\" A. 鲁迅 B. 郭沫若 C. 钱钟书 D. 沈从文 答:C

8.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答:A

9.最早提出骈文的是( )。 A. 刘勰 B. 韩愈 C. 柳宗元 D. 庾信 答:C

10.文笔之分中,下列不能称之为“笔”的作品是( ) A. 诗 B. 奏 C. 铭 D. 诔 答:A

二、判断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朱熹指出:韩退之议论正,规模阔大,然不如柳子厚较精密。 答:正确

2.曾巩在人物描写方面善于用简,如《孙适墓志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答:正确

3.在元和之际散体文风行时,骈体文几近绝迹,官方的制、诏、状、牒都不用骈体。

4.苏轼在《日喻》一文中阐明了“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的道理,在这里“道”即孔孟之道。 5.“唐宋古文研究”这门课中,古文即是指唐代的散体文,也即是宋代以来形成的散文观念,

而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散文。

6.韩文在唐朝并不很被人认同,真正推尊韩愈,是由柳开开始的。

7.韩愈古文的“高”是指其古文创作的闳中肆外、气势逼人的高古之风。

8.韩愈首先提出知言养气的问题。

9.苏轼死后,其诗文才广为流传。

10.从文学思想的过程看,从散到骈,是一种重文学自身的艺术特点、特别是抒情特点,重视文学艺术形式的文学思想取代重功利文学思想的过程。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2

一、单选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 )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A. 李定 B. 王安石 C. 陈师道 D. 司马光

2.唐初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文学标准“合其两长”的人是( )。 A. 唐太宗 B. 魏征 C. 颜师古 D. 陈子昂

3.不是唐代古文运动衰落的原因的是( )。

A. 古文运动缺乏来自上层的支持,发起人多名位不振 B. 观念革新不彻底,受颂美观念影响 C. 韩柳古文走向奇怪艰涩产生不良影响 D. 骈文扩大了题材内容,发展了技巧

4.以下不属于散文用典特点的是( ) A. 采用白描句式

B. 一句一典,必须严加雕琢剪裁

C. 或列举数典,不必为了对偶、平仄而炼词铸句

D. 可详举一典,不限字数,亦不须另取一事与之对称

5.以下不是韩柳对古文运动的贡献的( ) A. 把现实中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中

B. 彻底摒弃六朝骈文,从根本上进行文风的革新 C. 汲取各家之长,丰富了古文的表现力

D. 对前代的吸收不只局限在先秦两汉,只局限在儒家而是广收博取

6.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

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 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 D. 提倡“常”、“自然”“简”、“易”

7.隋朝王通《文中子》一书模拟( )形式 A. 《孟子》 B. 《论语》 C. 《左传》 D. 《汉书》

8.李商隐对骈文的影响不包括 ( )

A. 他的骈文大多为律化的骈文,自名为四六

B. 使骈文体制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具有明显的文体意味

C. 句式有固定的字数,韵律有平仄的相间,使骈文严整之中又有柔和的美感 D. 骈文创作风格特征不因其内容不同而不同。

9.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 ) A. 扩大了题材内容

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 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

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

10.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道法孔孟 B. 文以载道 C. 文必与道俱 D. 尊孔排老

二、判断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古文运动衰落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来自上层的支持,其主张不可能得到实施。

2.李商隐的骈文创作其内容虽然不同,但是显示出的风格特征却如出一辙。

3.宋初古文大都是皇甫一脉,所以柳开、穆修之文都不免偏于僻涩,至宋祁尤甚。

4.韩愈《答李翊书》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体现了散文具有“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的特点。

5.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可分为史家记事与私家著述两大类。

6.欧阳修提出了“文与道俱”、“道胜文至”的主张,这与韩愈的主张是不同的。

7.韩愈标举道统,排除了佛老杨朱之道,继承并发展了两汉经学以后发展起来的儒术。

8.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思想直接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9.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说的是唐初至中宗为沿袭六朝文风之期,约八九十年。

10.两汉之际,文章仍是散行为主,文以立意为宗。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3

一、单选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春秋辞令”是指下列那本书的语言特点的( ) A. 《春秋》 B. 《战国策》 C. 《国语》 D. 《左传》

2.属于曾巩史籍代表作的是( )。 A. 《越州赵公救灾记》 B. 《战国策目录序》 C. 《序越州鉴湖图》 D. 《孙适墓志铭》

3.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 A. 文句长 B. 用奇重字 C. 文风奇崛

D. 用平常轻虚字

4.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的是 ( )。 A. 《国语》 B. 《墨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5.自田锡始到( ),始注重文的一面,开文统之论。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柳开 D. 欧阳修

6.唐初修类书与文学相关的目的是为了( ) A. 骈丽徘偶文章之用 B. 学习行文技巧 C. 革新骈俪文风 D. 研习散文之用

7.以下不能反映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是( )。

A. 批评时人“述三皇之大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 B. 推崇雅颂、排斥风骚的思想

C. 要求“知明古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D. 劝导人们正视民间疾苦和时政之弊,将文学兴讽、怨剌的职能置于首位

8.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 A. 通过生活实践获得对“道”进行认识

B. 求物之妙,了然于心即是作者能够得事物之要 C. 道与学均积之于平时,至临文之际,随时可以得来 D. 了然于口与手则是“工”的境界

9.对韩愈生平认识有误的是( )

A.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后人称为韩吏部,死谥文公,称韩文公 B. 他以文章为工具,试图通过排斥异端来达到建立新型儒学道统的目的 C. 韩愈说他写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 D. 他敢于抗颜为师,奖掖后进,选拔人才

10.对韩愈古文文风及古文理论认识有误的是( )。 A. 道要“真”,不能掺入佛、道的思想 B. 文要“纯”,要去其陈、伪、杂

C. 主张宗经,师法古人就是要有独创性 D. 思想正统,从不求新求奇

二、判断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古文发展后来由实用转到纯文学技巧的追求上,开始了后人所称的文学的自觉时代。

2.苏绰、李谔改革文风的目的,一在教化,一在政治,一开始便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一下子就反到了骈体文的要害上,所以取得了成功。

3.先秦诸子散文中不乏偶句,但偶句的出现,往往是在必须强调的地方,显然出于实用目的。

4.先秦、西汉还多是单音词,到了唐代就变成\"无语不复\",六朝是一个关键。主要表现在提练口语和组合新词上。其次是句子的扩展。

5.散文发展到韩柳,其突出贡献也就是说使得他们的古文成为文学散文范式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作古文时把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

6.八代之文并非一无可取,在学术思想上,在文章体裁上,在写作方法上,都有不可磨灭之处。

7.从东汉到隋这个时期是“文章之衰”。原因是文章逐渐雅化。

8.柳开对韩愈极为推崇,早年自名肩愈,字绍先。

9.苏轼在唐宋古文运动中便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于他反对道统说,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是古文运动的一次重大变化。

10.宋初承五代文风,轻淫侈靡,华而不实,追求声律。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4

一、单选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古文作为新文体的概念是 ( )提出的。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刘勰

2.不是古文衰落与骈文复兴的原因的是( ) A. 观念革新不彻底 B. 古文走向奇怪艰涩 C. 完全排斥骈文可取之处 D. 散文仍局限在应用文中

3.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 B. 无韵律之拘束

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 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

4.( )提出的文以贯道的主张在中唐以后相当流行。 A. 宇文泰 B. 苏绰 C. 王通 D. 李谔

5.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 ( ) 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

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 C. 受骈文的影响

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

6.( )提出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A. 刘勰 B. 王通 C. 白居易 D. 李华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出自苏轼( )。 A.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B. 《超然台记》 C. 《前赤壁赋》 D. 《日喻》

8.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

A.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 B.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 C.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 D.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

9.昭明《文选》选班氏之文独多,其原因是( )。 A. 两汉时以能文为本,《汉书》之文,颇多骈辞丽句 B. 两汉之际,文章仍是散行为主 C. 《史记》行文用语,多用奇句单行 D. 这一时期的古文多以能文为本

10.认识到不是文章决定治乱,道德才是根本,提出了文章教化说的是( )。 A. 萧颖士 B. 梁肃 C. 柳冕 D. 独孤及

二、判断题 (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 ) 1.柳宗元“志于道”与韩的好奇不同。

2.韩愈的“道”与柳冕的“发乎性情,系乎国风”的教化伦常的君子之道相同,都已经“道学化”。

3.“文以载道”说作为儒家的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刘勰和王通。

4.韩愈《祭十二郎文》纯用散文笔法,不仅打破了六朝以来“述哀之文,定以用韵为宜”的固定格套,是散文史上的一个创制。

5.欧阳修还写了《新五代史》、《新唐书》,他行文利求简洁,减去了史书中的文学意味,还

原了史书的本色。

6.穆修则晚于杨亿,是以反西昆体的面目出现。

7.“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出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8.柳宗元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

9.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强调为文要“旨趣之博大”,不要“词采之蔚然”。

10.王通同李谔一样,都是站在官方的立场批判骈俪文风志于复古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