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通关宝典-全科讲义 (1)

2024-01-13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通关宝典 目录 宋代部分/1 金元部分/34 明代部分/43 清代部分/54 宋代部分 [单选]王禹偁《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用了以乐景反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哀乐相生,情感益显浓郁。 [单选]王禹偁《待漏院记》先由“勤”立说,引出待漏院,由待漏院转出“思”字,又由“思”字切入,描写贤、奸两类宰相的不同表现,最后以“慎”字作结,点明文章主旨。 [单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以凄清的秋天为背景,描写了一场难分难舍却又迫不得已的离别。词中既有离别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的伤感,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被作者反复渲染。 [论述]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的艺术特色。 (l)词的情景关系处理十分融合。词从一开始就将“伤离别”的凄苦感情置于“冷落清秋节”的气氛中,情景自然融合。上片结句以景收束,既暗示前程的迷茫与分别的深愁,又使词情从“无语凝噎”的凄绝转为“千里烟波”的悠长.有张有弛,伸缩自如。至于下片“杨柳岸”的虚景描写.更是充满“伤离别”的凄婉情致,已成千古绝唱。 (2)此词以铺叙为主,以白描见长。无论是勾勒环境、摹绘景物,还是描写人物的情态、动作,刻画人物心理,都十分生动传神。 (3)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渲染离愁,抒发感情。如采用点染之法,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乃就上两句意染之。”又如借转折来表情达意的手法.词的上片,一般认为是半句一转的手法:方骤雨,马上初歇;方帐饮,紧接说无绪;刚留恋,又兰舟催发,如此等等,在不断的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单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是一首怀人之作,通过描写萧疏凄凉的秋景,抒发对远方故人的怀念,感情低婉而深挚。“望处”二字为全篇的结构关键,由其关联景与情、今与昔、离与合,并浑然融为一体。 [单选]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是一首描写乡思旅愁的词。 [单选]张先,字子野,有《张子野词》。因善于用“影”字而出名.有“张三影”的雅 称。其《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词,伤春为该词的主旨。 [单选]晏殊,字同叔,有《珠玉词》。其《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首深秋怀人之 作,作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绘和对主人公形象的

刻画,表达了离别相思的凄苦以及对所爱 之人的深深思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因被王国维喻为做学问 的第一种境界而尤其出名。 [单选、多选]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宜城)人。宣州古称宛陵,故世称宛 陵先生。工于诗,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者之一。强调诗骚传统,反对浮艳空洞的诗风, 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追求深远闲淡的诗风。与苏舜钦齐名,并称“苏梅”。有《宛陵 先生集》。其《汝坟贫女》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采用写实的手法,揭露官吏胡作非为给普通

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单选]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其《戏答元珍》一诗作于欧阳修 避贬之后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令任上,表现其政治上受到打击后的迷茫惆怅,以及贬居荒凉山城的寂寞与乡思。 [论述]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的艺术特色。 (1)此词暗用典故,富于联想。上片前三句描画行者所见的春天景色,是写实,但三组景色暗含典故,引人联想。写梅,使人联想到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故事;写草薰风暖,无疑与江淹《别赋》的句子相关;写柳,则与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联系。三者全部与离别相关联。 (2)此词描写春天明媚的景色,抒发的却是离恨别愁,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具体 地说,起首三句是描画江南春天优美而融和的景象,“摇征辔”三字一转,抒发离愁。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之深。“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化实为虚,设喻巧妙。古人写愁的名句很多,这两句的特点是扣住春天景象,将离愁的渐远渐无穷与春水的迢迢不断相联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采用翻进一层的写法。在思妇的视野里,春山已经够远,而行人还在春山之外。句子递进层深,进一步突现思妇的离愁之深。 [单选]《梅圣俞诗集序》是欧阳修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序。从文章结构看,“穷而后工”四字为一篇之主,统领全文。 [简答]欧阳修《秋声赋》一文从多方面描写秋声的特点。 作者为突出秋威,从多方面描写秋声:先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第一段中的风雨声、金属撞击声、人马行走声等,都能引起读者的听觉联想;其次从视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童子外出探看一段,用树影晃动的视觉衬托“声在树间”的秋

声,十分巧妙;再次是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如第二段中选择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加以摹写,极力渲染秋气的肃杀寂寥,由此烘托秋声。 [简答]欧阳修《朋党论》一文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作者在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时,扣住道和利、真和伪进行对比论证;在论及君王的态度时,从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和亡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将道理说得十分透彻。 [单选]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是一封求见信,也是一篇优秀的文艺评论。 [单选]曾巩《<战国策目录>序》一文主要的议论特点是有破有立,正反相形,也就是正面论述与有针对性的批驳紧密结合。 [单选、多选]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为文讲究实用,散文笔锋犀利,说理深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也多有佳作。有《临川先生文集》。其《明妃曲》是一首咏史诗,由王昭君推想到历朝宫中女子寂寞凄凉的共同命运,通过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揭示了更为深刻隽永的人生悲剧主题。 [简答]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一词的题旨。 这首词以六朝盛衰为抒情背景,通过对六朝君主追逐繁华、相继上演一出出荒淫误国悲剧的历史沉思,针砭时事,警诫当朝吸取历史教训,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怀。 [简答]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一词意境阔大高远、笔法灵活多变的特色。 这首词意境阔大高远,内涵丰富,这得之于作者豪迈深沉的胸襟怀抱,以及多处借用前人诗句,自然融入本篇意境。写景方面摆脱平面铺叙,注意视角和层次的转换变化,从宏观写到细部,从静态写到动态,从近景写到远景,笔法显得灵活多变。 [简答]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一文的艺术特点。

善用精炼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欧阳修一生的成就,是本文着力之处。祭文多采用四言韵文体,而本文用纯散文体写成,显得很有气势,所以古人称赞此文“一气浑脱,短长高下皆宜”(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四)。全文句式长短、声调高下富于变化,又运骈人散,穿插一些两两相对的偶句;含有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说理富于感性色彩。 [单选]晏戏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词主要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实写虚,通过具 体

景物表现内心幽隐情愫。 [单选、多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诗词、散文、书 法、绘画都有很高成就。其散文纵横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消新雄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以豪放消旷风格为特色,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开后世豪放派先路。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简答]苏轼《荔枝叹》一诗的主旨。 作者晚年在岭南初尝荔枝美味而作此诗。诗歌描述了汉唐时期向朝廷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露了当朝为满足权贵的穷奢极欲,各地官吏纷纷进贡名产的弊政。这首诗将评判历史与揭露现实相结合,表现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期盼良政的愿望。 [简答]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的结构特点。 此词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结构上以“梦”贯串全篇。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十年”写死别之久,“干里”写相距又远,但仍盼相逢,引起入梦。下片写梦中与妻子相逢,写得情真意切,恍若生聚。“料得”以下三句,写梦醒后的哀思。 [简答、论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以白描取胜的特色。 这首词无论写景、记事还是抒情,均以白描取胜。或描绘自己饱经沧桑的容貌,见出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或选取日常生活场景,是夫妻恩爱十年的艺术再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属细节特写,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丰富情感内容。末两句化景物为情思,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无尽思念。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词作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思致绵长。 [单选]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黄州:今湖北黄冈。这首词善用比兴,言在此而意在彼。 [单选]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是一首怀古词,此词运用“借宾定主”的艺术手法,在艺术风格上,豪放与清旷兼而有之。 [简答]苏轼《前赤壁赋》一文的主旨。 此文从泛游大江之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之悲,再复归于精神解脱的愉悦,在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意义何在”这样一个哲理命题,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力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简答]苏轼《前赤壁赋》用主客问答手法表现内心矛盾斗争的创造性构思。 文章在展开情绪和心理变化时,继承了赋家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之间的一难一解、相互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斗

争的两个方面: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这一表现内心挣扎的艺术构思,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创造。 [简答]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相统一的艺术特点。 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空灵澄澈,丹青难描,但其意义决不限于模山范水,而是因景生情,借景寓理。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启遗世独立的遐想,或触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使本文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单选]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作者历叙韩愈一生的文章和功业,既慨叹其坎坷

遭遇,又赞颂其政绩和气节,终归本于善养浩然之气。文末的歌词,是一首七言古诗。 [单选]苏轼《答谢民师书》一文虽是书信体,但可以看成是苏轼的一篇文论。文章的重 点是阐述自己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 [简答、论述]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的艺术特色。 (1)全文以“养气”一意贯串首尾。开头直截了当提出“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下引孟子、司马迁之文章证之;接着着重讲增广见闻、交游豪杰对养气的重要性,再落实到自己以未能一见韩琦为憾,自然道出求见之意。 (2)构思上有言在彼而意在此的特点,为求见而写信,却宕开一笔,从养气找到突破口,这就是“立言在彼”;再从养气谈到增广阅历,从增广阅历谈到求见太尉,层层推进.落到实处,这就是“注意在此”。 (3)本文立意高远,但并不狂傲自负,表达尽量纡徐婉曲。如表达求见太尉之意,说“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言辞恳切,委婉得体。 [单选、多选]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强调“无一字无来处”,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词与秦观齐名,并称“秦七黄九”。书法列宋四大家之一。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简答]黄庭坚《登快阁》一诗写景抒情围绕“快”字生发的构思特点。 全诗围绕快阁的“快”字生发。首联入题,从登阁的时间和

心境写起,表明为求快意,故寻快事,登快阁,其中隐禽厌倦官务的情绪。颔联绘景,承上“晚晴”二字写登快阁所见,从景物中求得快意。颈联抒情,说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浇愁.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尾联述志,诗人面对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 [简答]黄庭坚《登快阁》一诗用典、炼字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本诗在用典、炼字等方面颇见功力。“天远大”、“月分明”,从杜甫和谢朓诗句脱化而来,意境逼真,对仗精粹,点活了眼前之景,也传达出作者的胸襟怀抱;“朱弦”、“青眼”,不仅用班贴切,而且善敷色彩。五、六两句属对严整,又糅进七言歌行句法,以“已为”与“聊因”相连缀、呼应,使得气势流转,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方东树《昭昧詹言》),显出情致的跌宕变化。 [单选]黄庭坚《寄黄幾复》是一首七言律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历来传诵的名联,被赞为“奇语”。 [单选]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尤工词,辞情兼胜,颇多感伤,为婉约派代表词人,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有《淮海词》。其《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善用象征,托景寓意,使词作含蕴深厚。 [简答]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以议论入词的特点。 古人忌以议论入词,此词却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说理熔为一炉。全词以情景为辅弼,以议论点明题旨。上片写牛郎、织女相会,从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写起,借景传情,接着出以“金风玉露”两句议论,赞颂了相会之珍贵、爱情之圣洁。下片写离别,两情依依,骤又分离,继“柔情似水”的即景设喻之后,本可沿“忍顾鹊桥归路”的情绪抒写临别凄伤,然而作者却凭空转折,奔进而出“两情”两句惊人之语,揭示了人间爱情的真谛,使人耳目一新,此结语也就成为全篇格调高亢的点睛之笔。 [简答]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运用的象征手法。 全词用象征手法,以天上双星,暗喻人间男女。“弄巧”写织女手艺精巧,“传恨”写流星传递情愫,“暗度”写牛郎、织女踽踽夜行,“忍顾”写两人一步三顾,都描绘出人的神貌,充满人的情意。此词意境深婉,富有理趣,淡语而有兴味。 [单选]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其词风格多样,词采绮丽.音律谐美。有《东山词》

(又名《东山寓声乐府》)。 [简答]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结句

的妙处。 此词结句最为人称道,第一,从字面看,烟草、风絮、梅雨,为江南春天最常见,也是十分典型之景物,信手拈来.造语自然.不假雕琢;第二,作者所赋为闲愁,闲愁是无形之心理感受.实在不可捉摸.一旦用这三种比喻性意象,闲愁便显得具体可感,仿佛具有广度、密度和长度;第三,作者运用了博喻手法,将三种景物复合起来比喻闲愁,也十分新奇。 [单选]贺铸《鹧鸪天》(重过阀门万事非)是一首悼亡词。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是将生者与死者合写,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在表现手法上,此词将赋与比、 兴结合,三者参酌使用,丰富了情感表现的手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单选]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周邦彦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风格缜密典丽, 长调善于铺叙,讲究格律,为北宋婉约派大家,时誉颇高。有《片玉集》(又名《清真集》)。 [论述]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一词长于铺叙、时空转换的特色。 这是一首长调.当年柳永的长调就以铺叙著称,常落人“今一昔一今”的平铺直叙模式。周邦彦此词也以铺叙见长,但作者讲究时空转换,将当前送别情景与缅怀往事穿插安排,显得曲折多变,有人称之为“曲叙”。如开头四句实写眼前景色,但“长亭路”三句就转为虚写此为历来送行之处,这是时间上的跳跃。第二段以“闲寻”一句过渡,“酒趁哀弦”两句实写当前别筵境况,“愁一箭”以下数句转为替行者设想。又是虚写行者在别后孤舟远行的景象,无限怅惘,这是空间上的跳跃。第三段“凄恻”在情感脉络上结上递下,“渐别浦”三句又将思绪拉回当前,空间转换到别后之渡口情景,时间折回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即所谓前事。全篇收纵自如、虚实交错,笔法腾挪有致,情感隽永有味。 [单选]《六丑》(正单衣试酒)是周邦彦咏物词的代表作。词题“蔷薇谢后作”,咏物即以咏怀,词中借蔷微花在暮春凋谢的形象,寄托着作者深沉的身世飘零之感。 [单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为婉约派大家,前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则侧重表现身世之感与故国之思,风格清新自然。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影响颇大。有《漱玉词》。 [简答]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一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写元宵,将昔盛而今衰、物是而人非,作为贯串全篇的意脉。词人选择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意象,两相对衬,既着力突出了自甘孤寂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时也借这种盛衰、哀乐的对比深化了主题。全词语言似信

手拈来,平淡家常几近口语,古人称为“以寻常语度入音律”,通俗不伤雅致,浅易更显深情,由此可见李清照词的锤炼功夫。 [简答]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运用叠字的艺术效果。 清照此词是压卷之作,最为人称道的是开首运用十四个叠字,如珠玉落盘,声情并茂,人谓“创意出奇”(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六)。“寻寻觅觅”写若有所失引起之动作,“冷冷清清”写独居孤凄之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难以排遣之悲愁心情,已然愁绪满纸。因非刻意造作,而是从肺腑流出。所以后人模仿,鲜能及之。 [单选]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其诗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被列为江西派“三宗” 之一,后期诗风接近杜甫,也能词。有《简斋集》、《无住词》。其《伤春》是一苜七言律诗。 [简答]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一词的语言风格。 此词的语言风格疏快明亮,浑成自然,似乎不假雕饰。“香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等名句,古人认为真是自然而然,但也有称之为“奇丽”的。因自然是从雕琢中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才是含蓄有味的自然,对此可细加品味。 [简答]张元斡《贺新郎》(梦绕神州路)一词的艺术特点。 这首词读来慷慨激昂、掷地有金石声,且因作者善于使事用典,故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同时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如“昆仑”喻国运,“黄流”喻南侵,“狐兔”喻金兵,义兼比兴,使作品含蓄有致,避免直露。

[单选]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 广阔,充满抗金爱国激情,风格多样,以豪迈雄放为主。早年受江西派影响,后自成一家。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其《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是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集中表 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自我形象十分突出。 [简答]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一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对比。从作者自己的角度看,壮岁的豪迈与而今的衰颓,是一层对比,报国的壮心与自己的年老,又是一层对比。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看,则陆游向往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朝廷君臣大多不思进取的现实,也是一层暗藏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取向特别突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简答]陆游《沈园》(二首)所运用的表现技巧。 在表现技巧方面,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借景

言情的手法,用在沈园所见所闻的景物上,如斜阳、画角、池台、小桥、春水.勾起对其人的回忆,“惊鸿照影”句展现了唐琬的美丽形象,“哀”、“伤心”等使景物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第二首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用自然景物。柳老不吹绵”的无情,反衬作者对唐琬的一往情深,强调即使行将就木但感情仍至死不渝。 [单选]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一首言志词,主要用对比手法抒写情志。 [单选]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诗集》。 [简答]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所选两首的语言特色。 语言通俗而形象鲜明,是这些诗的共同特色。如第一首“土膏欲动”两句描绘春天的生气蓬勃景象,“鞭笋过墙”更是传神的细节描写;第二首写农民的辛苦枯瘦,用“血指流丹鬼质枯”形容,形象触目惊心,“近来湖面亦收租”一句,用语平易通俗,但讽刺犀利。 [单选、多选]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提倡“活法”,自辟蹊径,取材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风格清新通俗,世称“诫斋体”。有《诚斋集》。 [简答]杨万里《初入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一诗反衬手法的运用。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主要运用反衬手法来抒情。一、二两句写河上景象,船的“背驰”(不相干)与水的“交涉”(分不开),是一种明显的反衬关系。三、四两句专写河上鸥鹭,水鸟可以“无拘管”、“自在飞”,跨越南北界线,人却不能自由往来,这是暗中反衬,须从言外得知其感慨。 [单选]《<诗集传>序》是朱熹为其著作《诗集传》写的序。全文采用问答式,以一问一答来展开议论,自然分出段落.文章的结构也相应呈现为对话式,显得深入浅出,条理井然。 [单选]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其词气势豪迈,上继东坡,下开稼轩,为豪放派重要词人。有《于湖先生长短句》。 [简答]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一词物境与心境相融合的艺术特点。 在词中,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展现出空灵晶莹的奇妙境界。词的上片侧重描绘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洞庭湖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着重表现超拔高洁、处变不惊的心境。“尽挹西江”三句极尽想象之能事,写来气概豪纵,笔墨淋漓,把全篇感情推向了高潮。 [单选、多选]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 人,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风格悲壮激烈,但又变化多样,为苏轼 之后的豪放词代表作家,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其《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是一首中秋咏月词,这首词想象奇特丰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论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中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此词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而且融贯全篇,花草零落、美人迟暮,构成总体上的象征性

意境,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内心的怨愤。上片的风雨送春是借物起兴,用残春景象象征抗金形势的动荡多变、前景难料,以及抗金人士试图力挽颓势而徒劳无益;下片的美人失宠是托古喻今,暗喻自己被谗失意的政治遭遇,抒发了抱负成空却无可告诉的怨恨。最后的斜阳烟柳景象,也象征南宋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政局。此词沉郁顿挫,笔敛委曲,梁启超评其“问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 [简答]辛弃疾《贺新郎》(老大那堪说)一词的艺术特色。 稼轩善于用典,这首词同样如此。如陈登、孟遵、伯乐、郭隗、祖逖、女娲等典故,因多数是人们熟知的典故,用意义十分贴切,用来抒情时并无晦涩窒碍之感,多个典故连用,意思几经曲折,反觉笔力千钧,气势如虹。《贺新郎》这个词调,押的是仄韵,而此首用人声字押韵,情调比较激壮磊落;全词句式是奇句多于偶句,节奏就显得跌宕多变,这与这首 词作为英雄的“不平之呜”,是十分契合的。 [简答]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一词在写景方面主观化的表现特点。 在写景方面,此词不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善于传达其精神风貌。作者把强烈的主观感情投射到自然景物上断,山水仿佛具有丫人的见解、修养、胸襟、学问。这就是王同维所说的“有我之境”,其特点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这种主观化的方法:一是借助于奇特贴切的比喻;二是通过运用比拟,发挥其奇思妙想,如写群山,接连用人的风度仪态,比拟山峰的种种美感特征。这其实也可以看作作者人格之美的写照。 [单选]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全词采取前后对比的手法。前面的火树银花、香车宝马、欢声笑语等热闹场景,与“灯火阑珊”的幽寂形成强烈反差,刹那间都化成了对这位美人处境的陪衬。 [单选]陈亮,字同甫,学者称

龙川先生。所作政论纵横犀利,词风豪放,近辛弃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其《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是一首送别词,以议论入词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单选]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一词以戏谑调笑的口吻,借婉拒稼轩的邀请,表达了文人间交往的豪迈意气,和游赏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词的取材和写法都十分新颖。 [单选、多选]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精通音律,工诗词、书法。为诗初学黄庭坚,作《诗说》,论诗甚精。词更著名.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高稚.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与张炎并称“姜张”。有词 集《白石道人歌曲》。 [简答]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感慨今昔、曲折见意”的总体特点。 词人为“感慨今昔”,精心选择了两类意象。一类写“昔”,即历史意象,一类写“今”,即现实意象。历史意象用来描写往昔扬州繁华风貌,多处化用杜牧诗句入词境;现实意象用来表现今日游览的见闻感受。对今日扬州的描绘,无不以历史上的繁华作为依托;对昔日繁华的向往,又与词人此番游览扬州的体验密切相关。换言之,写“今”时寓有“昔”,写“昔”时寓有“今”,历史与现实两幅画面重叠映现,从中可读出言外不尽之意。 [单选]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一词在即景怀古之中,流露了潇洒出尘的隐逸情怀。 词用虚写笔法,呈现清空意境。作者还移情于物,用拟人手法表现景物的神韵。 【论述】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一词章法精粹、组织严密的特点。 此词章法精粹,组织严密。上片起笔点“愁”,这是全词情感基调,以下所咏,处处皆含愁意,一线贯注。次句写蟋蟀鸣声,两句用虚字“先自”、“更闻”呼应,词意推进一层。“露湿”三句写闻蟋蟀声之处,此后都是人与物夹写,若重写各种听者的感受:“正思妇”四句写织妇听蟋蚌声;下片“西窗”句从户内过渡到户外,“为谁”两句写捣衣女听蟋蟀声,“候馆”三句,更推开至所有伤心人的听觉感受,可谓愁情远寄。“豳诗”句陡转,“笑篱落”两句“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人妙”(《白雨斋词话》卷二)。结句用侧

笔写蟋蟀声之愁昔,余意不尽。 [论述]姜羹《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一词

刻画精巧、不离不即的特点。 刻画精巧,又不离不即,是此词的显著特点。宋代词论家张炎论咏物词,认为应“所咏了然在日,且不留滞于物”(《词源》),就以这首词为标本。一方面,紧扣蟋蟀来写,如写其栖身环境,秋季的特征,形容蟋蟀声更是逼真传神,这些都可说明“所咏了然在目”。另一方面,作者又夹写“思妇”、“砧杵”、“候馆”、“离官”等人间种种班象,其事或各不同,但其愁苦情绪则一,确实“且不留滞于物”。这样有收有纵、不离不即,使愁情得以逐步推开,内涵益加深广。 [单选]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擅作咏物词,以刻画精巧见长,但不免纤弱。与姜夔 并称“姜史”。有《梅溪词》。 [论述]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一词的艺特色。 (1)此词体物精工,描写细腻,善于为事物对象传神写意。词中尤善于侧面衬托,通过对其他相关事物的描写来形容春雨,十分传神。作者还善于从题目烘染开去,兼写人事,如“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都是融情景于一篇的佳句。 (2)词中对句,最贵整炼工巧。作者十分讲究句法,口“临断岸”两句是对偶句,意境优美.凝练工致;同时,日上三下四句式,古人称为“折腰句”,与一般诗歌中的七言句节奏不同,有流动活泼的美感。 [单选]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其诗初受“永嘉四灵”影响,宗尚晚唐,为江湖派最大诗人,后转学陆游,多感慨时事之作。词受辛弃疾影响,喜用典故成语,但过于散文化。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简答]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一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体现了辛派豪放词人的共同特色:一是大量运用历史典故,用事达意,显得贴切而又曲折变化;二是就军国大事展开议论,发表政见,议论成分居多,语言也相应地具有散文化倾向。 [单选]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作词多登临咏物之作,音律协谐,字句工丽,善用典故,但过于朦胧晦涩,张炎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是南宋风雅词派中密丽一派的代表词人,与周邦彦并称“周吴”,得到清代常州词派的推崇。有《梦窗词》。其《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这首词真幻结合,富于想象。 [简答]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一词刻画人物的方法。 全词无一句正面刻画人物,却善于通过侧面描写塑造亡妾美好的形象。作者主要通过最具特征性的景物,曲折含蓄地写出人物的风神,如“一丝柳、一寸

柔情”,借春日弱柳写出女子的楚楚动人;“黄蜂”两句尤脍炙人口,所谓“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陈洵《海绡说词》),对作者而言是情深语痴,又写出了亡妾当年活泼可爱的形象。 [单选]周密《观潮》是一篇描写观看钱塘潮的散文小品,生动地再现了临安官民观潮的盛况。 [简答]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一词的艺术特色。 大量使用典故,是本篇的显著特色。这些典故的特点:一是全都与蝉的形象相关,如写蝉声、蝉翼、蝉形、蝉的饮食等;二是多与宫中情事关合,有南朝齐后魂化为蝉、魏文帝富人莫琼树制蝉鬓、魏明帝铜人流泪等,都指向作者内心的家国之恨。全篇借咏蝉构筑了一个具有政治寓意的有我之境,蝉的形象也着上了“都是凄凉意”的主观色彩。所以周济评论王沂孙词云:“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介存斋论词杂著》) [单选]文天祥《正气歌》一诗叙述了作者在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中,以古代忠贞之士为榜样,坚持民族气节,表现了大义凛然的精神风貌,永垂青史,令人崇仰。此诗采用对

比和排比的手法。 [论述]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一词结构上的特点。 此词重点在写孤雁之“孤”,结构上有“以意贯串”的特点。“楚江”三句写雁飞之处,“怅离群”已暗含“孤”字,点明全篇旨意。“自顾影”三句,写雁落之处,描绘惊散后孤栖情境,空阔之景衬托雁之“孤”。“写不成书”两句,言雁寄相思,“一点”关合“孤”字。“料因循”三句,由雁书联想及苏武情事来传其“孤”。换头“旅愁”句指雁也指人。“漫长门”两句再用长门、锦瑟两个典故渲染孤雁声之悲。“想伴侣”五句是想象之笔,是孤雁对远方伴侣的思念和期待,“未羞他”两句以双燕反结雁之“孤”。 [简答]谢翱《登西台恸哭记》一文的艺术特点。 “哭”字是全篇之眼。文中善于渲染环境气氛,如写初祭时“有云从西南来”的景象, 祭毕“雪作风凛”的天气,苍凉阴惨的景色对祭奠时的伤悼心情起了烘托作用。文中的细节描写也十分出色,祭奠时“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与其悲歌相应和,呈现了祭奠者的悲愤心情。 [单选]《错斩崔宁》选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宋本题作《错斩崔宁》。

金元部分 [单选、多选]元好问,字裕之,自号遗山山人,世称元遗山。工诗、词、散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论诗主张表现真情,提倡刚健质朴之风,又亲历战乱和流亡,所作诗情感真挚沉郁,风格苍莽悲壮。擅长七律,笔力雄劲,意象深远,论者称为“杜甫嗣响”。有《遗山先生集》。 [简答】元好问《岐阳》一诗下字用语的特色。 此诗下字用语精警凝重,恰当地表达了诗人深沉悲郁的感情。如开头两句中,“草不横”说明金兵毫无战功,“十年”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暗秦京”形容战争危害之烈。又如第五句“野蔓有情萦战骨”,既准确形容了白骨遍野的惨酷情景,又用反语揭示内心的沉痛,令人有惊心动魄之感。 [单选]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一诗和《岐阳》一样,都是元好问的“纪乱诗”。诗中用典极贴切。 [单选]邓牧《君道》一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擅用排比,多用反诘句式。 [单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白马解围)侧重塑造了白马将军杜确的形象。 [单选、多选]关汉卿,号已斋叟,为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其杂剧暴露抨击黑暗现实,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特别是表现普通妇女的苦难与抗争,同时也塑造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杂剧情节紧凑合理,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本色自然,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一生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十八种,以《窦娥冤》、《单刀会》最为著名。散曲现存小令五十余首、套曲十余套。 [论述]窦娥实现三桩誓愿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及其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窦娥发下的三桩哲愿:六月飞雪、血溅白练、亢旱三年,撼人心魄,使得刑场笼罩在“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的阴惨气氛之中,后来又一一得到实现,从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产生的感天动地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伸张正义的迫切要求。这一戏剧情节,使剧作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体现了剧作家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 [简答]窦娥的性格特征。 剧中塑造的窦娥是一个十分丰满的人物形象,她具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但又善良质朴,对亲人充满细致人微的关怀体贴之情,这从她为救婆婆挺身承担罪责,赴刑场之际仍设身处地为婆婆着想,以及在刑场上对婆婆一番令人心酸的叮嘱中得到了充分体

现。 [简答]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一是成功地运用了“赋”的手法,极力铺排,洋洋洒洒,令人目不暇接。二是句式多用排比,势如排山倒海,一气呵成,读罢使人感到淋漓痛快。三是语言老辣,毫无忌惮,嬉笑怒骂,皆成妙趣。 [单选]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一说关汉卿作)三种,《贩茶船》、《荚蓉亭》各存曲文一折。其中《西厢记》是他的代 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王实甫的杂剧擅长抒情,曲词清丽。 [论述]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心理描写对塑造莺莺形象的作用。 本折对莺莺的心理描绘极为细腻。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 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一一交织着对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别离的无限悲戚,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金榜题名、停妻再娶的婚姻悲剧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所体现出的灵魂纯净之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悲戚、不满、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莺莺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这一折中,她对获得功名明确表示鄙弃的态度,这与《董西厢·小亭送别》中莺莺表示“记取奴言语,必登高第,专听着伊家,好消好息;专等着伊家.宝冠霞帔”相比,可以看出,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形象.在珍视爱情、蔑视功名等方面显得更加突出。 [简答]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曲词的特点。 本折的曲词,既文采斐然,又不乏本色,两种风格自然协调,浅深浓淡恰到好处。如[滚绣球]颇具诗词的委婉,又体现出口语的爽利。[脱布衫]前两句写莺莺眼中的秋景,暗含诗词的笔致,后两句写莺莺眼中的张生,则是纯用口语的白描,而转换之间,不露痕迹,恰如天衣无缝。这样的戏剧语言,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案头、场上两皆相宜。 [单选、多选]马致远,号东篱,他有“曲状元”之誉,后世将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其中《黄粱梦》系合作)。《汉宫秋》为爱情名剧,其他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曲词清俊与豪放兼而有之。其散曲成就亦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曲二十三套。其《汉宫秋》(第三折)的曲辞具有

意境美、音律美。 [简答]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的语言风格。 作品的语言豪辣动宕,明爽流畅,快人快语,一泻无余。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得力于其中多处运用的鼎足对(三句对),对得工整自然,气势酣畅。其中有的还结合运用博喻(众多的比喻),反复设喻,增强了感情表达的力度。 [单选]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传世,为元人散曲流传下来为数极少的别集之一。多为寄傲林泉、参破世事之作,亦抒发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格调较高。其《[中吕]朱履曲》(警世)是一首小令。 [简答]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采用代言体形式的作用。 本篇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从一位熟知刘邦老底的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的种种情况,看似嘲笑乡民“有眼不识泰山”,其实这是障眼法,目的是便于肆无忌惮地表现对皇帝的大不敬。皇帝还乡的种种阔气排场,甚至被神化为“真龙天子”的皇帝本人,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全都失去了庄严的色彩,变得极其滑稽可笑,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单选]张可久,字小山。未写杂剧,致力于散曲创作,以清丽见长,亦有本色之作。有《小山乐府》,存小令八百多首,套曲九套,是传世作品最多的元散曲作家。其《[南吕]金 字经》(春晚)是一首伤春伤别的小令。

[单选】贯云石《[双调]殿前欢》(楚怀王)是一首凭吊屈原的小令。 [简答]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艺术上的特点。 这一套曲艺术上最引入注目的特点,就是不加任何粉饰的白描和鲜明的对比。作品对天灾的严重,粮食的匮乏,饥民的困苦,社会的混乱,都有十分生动细致的描绘;另一方面,对奸商的鬼蜮伎俩,官绅的勾结手段,也有毫不留情的揭露。[叨叨令]一曲以两组“有钱的”、“无钱的”反复对比,以下“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的感叹便从内心深处迸发而出。 [单选】刘因《观梅有感》是一首七言绝句。 [简答]赵孟頫《岳鄂王墓》一诗的主旨。 这首七律是瞻仰岳飞墓时所作,作者对宋金对峙的历史进行了反思,对岳飞蒙冤屈死表 示极为沉痛的哀悼,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恶果表示强烈愤恨和深深遗憾。 [单选]李孝光《大龙湫记》是一篇游记。 [单选]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铁笛道人。其诗时称

“铁崖体”,影响颇大,竹枝词饶有民歌风味。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其《题苏武牧羊图》是一首咏史题画诗,歌颂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单选]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诗词都很有名。诗风清丽俊逸,间有豪迈雄健之作,尤擅山水诗。有《雁门集》。 [单选]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著作除《琵琶记》外,尚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等。有辑本《柔克斋集》。 [论述]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一出中主要情节描写对塑造赵五娘形象的作用。 《糟糠自厌》是刻画赵五娘形象的一场重头戏。赵五娘吃糠,是在公婆年迈、丈夫不归、连年灾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舍此而外别无他途的一种必然选择。吃糠本已痛苦,被婆婆误解和埋怨是更深的痛苦,但所有这些痛苦赵五娘都独力担荷,毫无怨言。她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妇女善良纯朴、任劳任怨的美好品质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由于这种品质和精神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因此更显得真切动人。蔡婆开始对赵五娘存有误解,但一旦发现真情,便悔恨不已,悲恸而亡。蔡公则一再痛责自己不该催儿子上京赶考,致使媳妇受尽磨难。赵五娘一方面为蔡婆的猝死而悲痛欲绝,一方面又为“母死难留父”而充满忧虑。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农村习见的公媳、婆媳关系,更体现了赵五娘与公婆之间相互体贴、相互关怀的亲情,使赵五娘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血肉丰满。 明代部分 [单选]刘基,字伯温。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其散文较有现实批判性,尤其是讽刺小品文笔犀利,锋芒毕露,有较高成就。有《诚意伯文集》。 [简答]刘基《楚人养狙》一文在叙事中展开对话的特点。 这是一篇寓言,寓言体一般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手段,本文则在叙事中设辞问答,让小狙与众狙之间展开对话,小狙连发三个反诘,步步推理,在问答中展示众狙从浑噩到觉醒、从觉醒到反抗的过程,颇有说服力。也正是有了这些对话,后面所述众狙的反抗行动、狙公“卒馁而死”的结局才有必然性,也带上了讽刺色彩。 [单选]方孝孺《吴士》以“寓热于冷,以形传神”的手法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单选]王磐《古调蟾宫》(元宵)记叙元宵情景,反映了当时每况愈下的社会现实。处处对比,反衬出今不如昔的社会现状。 [单选】陈铎《水仙子》(瓦匠)是一首小令。此小令咏叹泥瓦匠的勤劳,指出只有靠勤 劳,生活才有保障。 [单选、多选]归有光,字熙

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归有光与唐顺之、 王慎中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其散文把日常生活

中的琐事引进严肃的“载道”之古文,给人以清新之感。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简答]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通过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寄托感情的特点。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此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把作者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于一棵枇杷树,移情于物,由对物的联想,引发对往事的伤怀和对妻子的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单选]冯惟敏《玉芙蓉》(喜雨)是一首小令,整首小令以“喜”为曲眼,借景抒情。 [单选]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别号仇池外史。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梁辰鱼从其学, 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浣纱记》,对昆腔发展传播产生重大影响。有《浣纱记》、《红线女》等。其《浣纱记》(泛湖)这出戏在唱腔、唱段上采用了南北合套的体式。 [单选]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复古运动,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较大影响。著述极丰,有《弇州山人四部稿》、《艺苑卮言》等。其《登太白楼》一诗舍弃了对李白事迹传说的具体吟咏,从空中落笔,以表现李白其人的风度、襟怀等精神气质。 [简答]宗臣《报刘一丈书》一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一是作者的刚正不阿、洁身自好和客者卑躬屈膝、阿谀逢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向权贵低头,不肯同流合污的可贵气节。二是客者与门者、权者的对比,揭示了所谓上下相孚,其实就是尔虞我诈,权钱交易。三是客者被召见前后,乞怜与骄人的对比。求见时他忍辱行贿,谄颜媚态,召见后他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前后判若两人。通过对比,所渭上下相孚的实质,昭然若揭。 [单选]李贽《又与焦弱侯》一文语言质朴简洁,夹叙夹议,亦庄亦谐。 [单选、多选]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与其兄宗道、弟

中道,同为晚明文坛“公安派”代表人物,时称“三袁”。袁宏道与李贽过从甚密,思想上受其影响较深,文学上竭力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强调文学作品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人冲淡风雅,爱游乐山水,流连风景。其散文大多描写七大夫的闲情逸趣,风格自然清新,在“三袁”中成就最高。有《袁中郎全集》。 [阅读理解]阅读钟惺《浣花溪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殃、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歼、如绿沈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1)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概写浣花溪秀丽多变的景色。 (2)“少陵”指谁? “少陵”指杜甫。 (3)解释下列词语。 窈然:幽深的样子。 委:原委,缘故。 [简答]张岱《柳敬亭说书》一文运用的欲扬先抑、侧面烘托的手法。 本文极言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篇幅虽短,却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其说书艺术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行文安排和一些艺术手法的运用。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却先说他外貌的丑陋,再以王月生作比来衬托其说书艺术非同一股。其次,文章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其他说书人反衬柳敬亭

说书艺术的高超。 [简答]陈子龙《小车行》一诗的艺术特色。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写得曲折有致。从一对夫妇外出逃荒时起先茫茫然,到希望得到食物的欣喜,再到叩门人室后的失望和悲哀,这一曲折遭遇和感情变化过程,反映了当时灾情的严承和普遍。而其命运最终如何,作者没有写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这首诗是作者仿乐府而作的新乐府。全诗语言古朴,乡土气息很浓,颇有汉乐府民歌的韵味。 [简答]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一文善于用典、散骈兼用的特点。 这封信虽为诀别之笔,但用典言事,深婉有致。如说父死为“严君见背”,说母慈为“推干就湿”等,既表明作者文学素养之高,又说明他赴死前方寸不乱、镇定自若。全文散骈兼用,散则舒卷自如,骈则回环有致,但都以短句为主,简练而又自然流畅。篇末先作散语, 渐次过渡,以韵文收尾,更有曲终言志之意,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单选]徐渭.字文清,又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

诗文书画俱精,还擅长戏曲创作与批评,其《南词叙录》是最早一部研究南戏的戏曲论著。有《徐文长集》、《樱桃馆集》等。其《狂鼓史渔阳三弄》取材于《三国演义》祢衡裸衣骂曹的故事,是作者有感于严嵩杀害沈镰之事而写的,表现出狂傲的反抗精神。 [论述]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节选)的艺术成就。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脉搏,展现层次的丰富性,是“惊梦”在艺术方面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出贵族少女矜持和娇羞的性格,作者着重刻画其春情难遣的寂寞和对环境的隐隐不满。来到园中之后,则着重刻画满园春色在女主人公内心激起的巨大波澜:惊诧、感慨、悲叹、幽怨,构成了丰富的心理内涵。这里有对自然和青春的热爱,有对春色的惊叹和对命运的感伤,也有对礼教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苦闷,作品写出了人物青春觉醒的心灵历程,在这一点上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成功的获得,还有赖于构思的严谨和描写的传神。作者的笔,透过人物欲藏又露的神态动作、主客交融的景物观照、回肠九曲的心灵告白等表现手段,把读者观众引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尤有特色。这部分的景物描写都是通过人物眼睛与人物当时的思绪来写出人物对景物的感受。景中情、情中景浑然一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部分曲词化用前人名句、成语也较多。如[乌夜啼]径用李煜词原句,[皂罗袍]化用了谢灵运、王勃等诗句,其可贵之处在于妙能点化,就好像字出已铸,华美秀丽,声情并茂。 [论述]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中杜十娘的形象。 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她渴望摆脱非人的生活处境,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追求人间真爱,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充满铜臭,她的希望注定要破灭,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怒沉百宝箱”正是杜十娘人生悲剧的象征。作者一方面描写了杜十娘的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一方面又表现了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的一面;其尤为动人之处,是被出卖时显示出的刚强坚定的性格,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尊严,对封建社会、市侩势力拼死反抗的精神。 [简答]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形象。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疾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

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明知自己受了冤屈,却自认是“罪囚”,他也没有意识到调他去草料场是一场新的阴谋,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他的忍让也有一定的限度,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只有拼个你死我活,以求绝处逢生。林冲的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改变了委曲求全的软弱性格,走上反抗的道路。所以,这段情节是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点。

[简答]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蒋干、曹操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周瑜年轻潇洒、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豪放自信,六次大笑最能见出其个性。蒋干是胸无城府而又自作聪明的无胆无谋者,他自以为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但不能随机应变,反而步步走进圈套。曹操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急躁奸诈,因急躁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 [单选]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著有《射阳先生存稿》、《西游记》。《西游记》是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之 一,该文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清代部分 [单选]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诗、词、文、曲均有造诣,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 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其诗取法盛唐及元、白诸家,各体皆工,尤擅长以七言歌行体记述明末清初时事,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又工词,早岁多绮艳清丽之作,中年以后则多悲壮侘傺之响。有《梅村家藏稿》。其《圆圆曲》是一首七言歌行体的叙事诗。 [简答]陈维崧《贺新郎》(吴苑春如绣)一词大量运用典故的作用。 词大量运用典故,含蓄深沉,具有较大的感情容量。无论叹今还是忆旧,典故的运用都巧妙自然,恰到好处,毫无掉书袋子的感觉。如上片收尾三句连用两典,既抒发自己人乍的凄凉,又关合江山易主的沉痛,十分自然。又如下片“华清风景”和“鹤发开元叟”两个典故切合苏昆生歌者身份,还融人物是人非的感伤,也极其巧妙。 [单选]《室语》是唐甄猛烈抨击封建君权的代表作。 [单选]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工诗词,作词主情致,长于

小令。风格清新婉丽,不事雕饰,颇多伤感情调,接近南唐李煜。有《通志堂集》、《饮水词》。其《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一词在写景上不事藻饰,纯用白描。其《金缕曲》(德也狂生耳)一词多处用典。 [单选]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他博采传闻,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聊斋诗文集》、《日用俗子》、《聊斋俚曲集》等。其《司文郎》一文采用了讽刺手法。 [简答]洪异《长生殿》(惊变)一出曲文的特点。 《长生殿》曲文融合了唐诗与元曲的特点,优美而有韵味,本出同样如此。如开头[北中吕粉蝶儿]的曲词,将秋天的清爽与景物的优美,通过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出来,其中的动词,如“添”、“减”、“脱”等,简洁传神而出境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又如[南扑灯蛾]的曲词描摹杨贵妃的醉态也惟妙惟肖,十分生动传神。 [论述]孔尚任《桃花扇》(余韵)中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三人的三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余韵》是《桃花扇》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情韵深厚,语言凝练,感伤气氛极其浓郁。主要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三人同在江边饮酒唱曲,通过唱词来感慨南明的兴亡。但三人的唱词义各有侧重:老赞礼所唱是[问苍天],主要描绘了世态的丑恶,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柳敬亭所唱是[秣陵秋],回顾了南明王朝权奸误国,英雄抗敌却无力回天的悲剧,浓缩了一部南明兴亡史,表达“临去秋波泪数行”的痛惜之情。苏昆生则把重游南京时过壁垒、吊孝陵、过长桥、吊秦淮等所见所感吟成[哀江南]套曲。三人唱腔虽然风格迥异,但都表达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具有丰厚的历史意蕴。 [论述]方苞《狱中杂记》一文的艺术特色。 此文纯是客观叙述描写,不轻易发表议论,但作者的感情通过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生动刻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显得更为深沉、冷隽。此文体现了城派散文的一特点。一是“言有序”,全文结构十分严密。文中所记事实头绪纷纭,在时间上既写了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事,

又写了康熙四十八年以前事;既写了狱中牢房,又写了狱外缉捕、办案、行刑等,但作者围绕清政府狱治腐败这一中心落笔,将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层次井然。二是语言朴实而雅洁,简练明畅,很能体现桐城派散文的风格与特色。 [单选]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石,精于书法, 号“六分半书”。又善诗文,主张为文当经世致用,直抒胸臆。其诗受晚明公安派影响,朴 实真率。有《郑板桥集》。其《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一文提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 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的新观点,体现出对农民的尊重和同情。 [阅读理解]阅读《板桥题画》(三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 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l)这段文字出自谁的作品? 这段文字出自郑燮的作品。 (2)该段文字论述了什么观点? 这段文字论述了文学艺术源于乍活而又需高于生活的重要命题。 (3)解释下列词语。 倏:疾速,忽地。 定则:一般法则,此处指从事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 [单选]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晚年自称文木老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著名,还著有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术山房诗文集》。其《马二先生游西湖》一文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为人善良真率,但又迂腐僵化、深受封建教条毒害的读书人形象,从而揭示了八股取士制度下知识分子狭隘庸陋的精神面貌。 [论述]曹雪芹《宝玉挨打》一文的艺术特色。 此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将众多人物置于同一事件中,通过人物的不同反应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贾政是封建卫道士,为了消除“弑君杀父”的后患,可以不顾父子亲情,死命下手,甚至要找绳索勒死宝玉;宝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鄙视仕途经济,虽惨遭毒打仍不思悔改;宝钗是为人大方、处事周全,却义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贵族少女;林黛玉则是心思细密,感情纯真,与宝玉有着相同叛逆心性的贵族少女。除此之外,贾母、王夫人、袭人等其他人物形象也个个活灵活现,生动形象。此文善于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王夫人哭宝玉时哭到了贾珠,这一细节很能反映人物的真实心理,说明王夫人救护宝玉既是母子的天然亲情,又有维护自己在贾府地位的因素。又如宝钗与黛玉都爱宝玉,但由于性格差异,两人探望宝玉时的举动也全然不同。至于宝玉在听得宝钗“大有深意”言语后的心理活动,以及听得黛玉假意规劝后的表白,更是活脱脱表现了一个叛逆

者的真实思想,表明这次“挨打”并没有使他有所悔改。 [单选、多选]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论诗主张抒 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考据说”,对当时及后世诗坛 影响很大,与赵翼、蒋世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子不语》、《随 园诗话》等。其《黄生借书说》一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单选]姚鼐,字姬传,一字梦毅,号惜抱。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 为文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而为一,又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字说。古文简洁深淳,风格典雅。所编《古文辞类纂》为著名古文选本,流传甚广,对清中 叶以后散文有很大影响。有《惜抱轩全集》等。其《袁随园君墓志铭》一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藏锋不露、纡徐委备。 [单选、多选]张维屏,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工诗文,亦善书法。曾与龚自珍、

林则徐、魏源等结“宜南诗社”。晚年隐居故里,专心著述。其诗激昂慷慨,意境宏大,富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张南山全集》。其《三 元里》是一首叙事诗。 [单选]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一诗以古为名,直面现实。 [单选]黄遵宪,字公度,号入境庐主人。黄遵宪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主张 “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其诗多反映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以及 外国新事物,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形式上往往不受传统格律束缚。有《入境庐诗草》、 《日本杂事诗》等。《哀旅顺》是黄遵宪最著名的爱国诗篇之一。 [简答]刘鹗《明湖边美人绝调》一文中对白妞演唱的多方面描写。 此文最为出色的地方是描写白妞的演唱。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白妞的歌声:第一是总体 勾画,多个层次地表现了白妞演唱的整个过程;第二是用大量比喻形容歌声的美妙与听众的感受,十分妥帖形象;第三是用梦湘先生的评论从侧面描写歌声之妙,突出其演唱效果。 [单选]李宝嘉《制台见洋人》一文采用漫画式的笔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运用了讽刺与夸张的艺术手法。此外,本文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在对比中深化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单选]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他先后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

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诗以旧风格反映新事物,多抒发反帝爱国的激情,表达改造社会的雄心;散文打破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纵笔挥洒,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曾风靡一时,号“新文体”。有《饮冰室合集》等。其《少年中国说》一文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了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