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长陪读现象的思考

2024-08-13 来源:爱go旅游网


社会学院 2007211437

叶 菲

中、小学生家长“陪读”现象

-------社会学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澄清现如今的家长“陪读”到底在“陪什么”。其次,分析了“陪读”现象如此盛行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来自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客观原因则来自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来自社会、学校、家庭这三大原因。然后对“陪读”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一一陈述,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运用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社会角色失调综合社会分层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主要以新加坡的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连续剧《小孩不笨》中的家庭和本人自己的经历为例。

关键词:“陪读”, “陪读”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 社会原因, 学校原因, 家庭原因, 正功能, 负功能, 社会化, 角色冲突, 社会分层

正文:

第一部分 “陪读”陪什么?

很多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陪读”到底“陪”什么,是陪孩子做作业,陪孩子上学,还是陪孩子生活?

一位白领母亲认为小孩要从小抓起,因此,从小孩开始上学起就准备矢志不渝地当好

“陪读” 。可是半个月下来,这位年轻的母亲犯愁了:书本上的内容虽然比较容易,可是,不管你说多少遍,儿子还是不能真正掌握,到底采取怎样的方式,才方便孩子的接受呢?而且,儿子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听话,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一会儿摸这个,一会儿找那个,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一顿训斥后安静下来了,却变得胆怯麻木了,为什么只知道摇头,要不就是大哭起来。这位母亲表示:“如果陪读就是管功课,我很担心这会使儿子产生的过分的依赖。”据了解,很多家长希望通过陪读来监督、帮助孩子完成作业,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万个的不放心,担心作业做错了,写字不工整,担心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

新加坡的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连续剧《小孩不笨》中的三个男主角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这三个男主角都是小学生,来自三个不同的家庭。但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却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他们要认真学习,先是考上优秀班,然后是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不光是他们三个的父母是这样的要求,其他学生的父母的想法也是惊人的一致,正如电视里的主角—Terry所想:“难道所有的妈妈都是一个妈妈生的吗?”所有在新加坡这所学校上学的学生的家长都一致地认为,没有文凭会让人家看不起,每个学生都要拿到五个C,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事业,车子,现金,信用卡和公寓等等,否则,他们的未来将是一片茫然!

《小孩不笨》的主题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我觉得很值得我们的家长去思考,不仅仅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谁不希望自己是聪明的人,谁不希望什么都100分,谁会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谁会愿意听到“你真的好笨”·我们不会心灰意冷,我们会给自己掌声,我不是你想象地笨,我也有我自己的门,其实你不是不能只是你肯不肯,给自己一次机会,因为我们都是有用的人!”

对于“陪读”现象在这部电视中最明显地就表现在一个叫国兵的男孩身上。国兵的成绩不好,考试的成绩只有很少的几十分,因而只能被分到差班。她的母亲起初认为孩子还

这么小,没有必要抓那么紧,但是,在一次与同事交谈中,她发现同事的孩子成绩都比自己的儿子要好,但是他们的父母仍然在想着给孩子买什么辅导资料、上什么补习班。这样,国兵的母亲就开始为儿子的成绩担忧了,认为自己以前只顾着工作,忽视了对儿子学习上的监督。于是,国兵的妈妈开始每天晚上陪着国兵做家庭作业,做辅导资料,希望通过这些训练儿子能进入好一点的班级,总之一定不能呆在现在这个差班了。但是,不管妈妈怎么讲、怎么说,国兵就是不开窍,同样的题目讲很多遍还是模模糊糊的。国兵的妈妈为此很是烦躁,经过反复的思考,她为了有足够的时间监督儿子,决定放弃自己热爱的工作,做一个专职的“陪读”母亲。

我们现在的社会像国兵妈妈这样的家长也存在很多,她们不惜一切代价,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投入到“陪读”中,他们认为工作没了以后还可以重新找回,可是孩子的教育一旦错过最关键的时间就再也无法弥补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陪读”可以帮助孩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还有的的家长一边工作,一边“陪读”,工作的时候想着要给孩子买什么资料、上什么补习班,要买什么营养品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晚上和双休日更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真可谓是心力交瘁!

随着孩子年级的增加,当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家长们对课本、作业慢慢地变的无能无力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思考着另外的方式来“陪读”,定期到学校找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考试比学生本人还要重视,于是在生活上给孩子提供最舒适、最适宜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在他们心目中最有利的环境。这种情况本人是深有体会的,我自己高三一年也是母亲陪读过来的,我自己起初并不想母亲过来,觉得太麻烦了,万一“陪读”了一年却考不到让父母满意的学校,到那时会很惭愧的。可是,父母在听了其他同学的父母都准备“陪读”后,也坚持着要在学校旁边租房子,照顾我到高考结束。在我的父母想来,高三一年是关键的一年,再怎么辛苦也又有一年,如果能够为孩子消除一切后顾之忧,专心迎战高考还是值得的。据我本人的观察和了解,我的同学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希望为孩

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尤其是饮食上,才坚持“陪读”的。

第二部分 “陪读”的原因

我认为,陪读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主客观的原因。这些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 “陪读”产生的主观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学生独立能力差,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不知所措,只知道跟父母求救,没有一点自主能力。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身子女,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事事都成了问题。

其次,学生缺乏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不强,很容易受外界不良习气的影响,沉湎于网吧、游戏机室、吸烟、打架、斗殴、早恋而难以自拔。

然后,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读书、学习并没有多大用处,有些人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照样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甚至比那些高学历的人工资还要挣的多,因此,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对课本知识毫无兴趣。这些情况让每一位家长都很担心,为了孩子,家长“陪读”不得不实行。

(二) “陪读”产生的客观原因

第一, 社会原因

面对社会竞争日益增强的局面,以及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严格选拔,家长们毅然选择

了陪读这一条道路。当今社会,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成为学生和家长梦想;分数仍然是作为评价优等生和差生的唯一标准;再加上大部分用人单位的门槛也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式水涨船高··种种原因叠加起来,为“陪读”现象的日益加剧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客观环境。

第二, 学校原因

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宿舍管理,部分学生晚上溜出宿舍上网,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察觉;宿舍关灯后,仍有学生不安分,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休息。

学校食堂的伙食存在问题,不能为学生提高充足的营养,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没有什么胃口,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对于那些顽劣不堪、缺乏自觉性、在班级里捣蛋的学生,老师无可奈何,只能任其所为,这样,父母不得不加强对孩子的监督,而最有效的监督就是“陪读”了。

第三, 家庭原因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好、考上好的大学,孩子才有出路,否则,就只能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了。因此,家长不惜付出一切也要为孩子创造他们所认为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很多家长都会明确地跟孩子说:“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搞好学习,其他什么事都不要你操心。”就这样,父母包揽了孩子的一切,“陪读”也就应运而生了。

第三部分 “陪读”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

1. 家长通过陪读就可以为子女节省出宝贵的学习、休息时间,通过为其提供可口的饭菜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了父母陪读,就像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一样,不但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孩子也不必为一些生活琐事分心劳神。

2. 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在孩子最需要关怀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出现。

3. 陪读可以给考生一个踏实、放心的感觉,使其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对于复习成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4. 陪读还会让考生在心中产生一种感激之情,看到父母为了自己如此奉献,心中的感激就会化为动力。

负功能:

1. 家长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全了,对学习有没有帮助很难说,孩子却肯定有了惰性,还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就会缺乏责任感。

2. 家长陪读还可能与学校的教育产生悖逆。因为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而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则会与此矛盾,影响孩子成长。

3. 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那些家离学校远的,陪读就要租房子,而所租的房子一般都比学校宿舍的价格贵得多。这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4. 陪读需要父母中至少一个时刻陪着,这样势必会影响他(她)的工作,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不惜舍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去专职陪读。

5. 有的同学肯定会因此担心中考或是高考考不好,对不起在这儿陪读的父母,在心中形成无形的压力。对于那些临近中考、高考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本来就很大,如果再加上这份心理压力,就会让他们觉得很累很累。

在此,我想说,虽然“陪读”也有其有利之处,但是其弊是大于利的。无疑,陪读的父母是伟大的,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孩子不需要陪读仍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是不是教育上的失误才导致了今天的陪读?而且,在为孩子铺就求学之路的同时,荒芜了自己的人生,这同样是一种悲哀。学习难道仅仅是学书本上的知识吗?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家长陪读,就犹如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使得孩子难以了解生活的艰辛,一旦离开父母就难以自立。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了。至于责任感或生存能力,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滋长出来。殊不知,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是需要循序渐进培养的,而陪读式的家庭教育只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不仅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父母把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包揽下来,会让孩子形成错误认识。况且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阶段的孩子非常渴望独立,父母陪读往往会使他们处于心理冲突和矛盾中,影响成长。

第四部分 “陪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一)人的社会化

概括地说,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学生要完成社会化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就必须凭借自身的能力,适应社会,促进人格的发展。家长们在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中,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真正的主导者应该是孩子本身,否则,孩子的社会化将很难完成,即使能够完成,也是一个畸形的社会化,孩子终究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从文化的角度看,社会化的实质是文化的内化,学生只有真正了解文化、吸收文化,才能使文化内化。如果一切都由父母操办,学习需要父母监督,生活需要父母照顾,那么,这些学生将会失去很多与优秀文化、精髓文化碰撞的机会,自然而然对社会的了解就会淡化,继而很难适应社会。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孩子失去了生活中的磨练、失去自我独立的能力,被“陪读”孩子无法了解他人的想法,更加不懂得如何培养自己、提升自己,不懂得如何按照社会上其他人的社会期待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老鹰训练鹰雏飞行,都是狠心地将它推下鹰巢,小鹰雏恐惧地奋力张开翅膀才不会被摔死在悬崖上。而恰恰是张开翅膀的瞬间,小鹰雏体验到了飞翔的快乐。“陪读”的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从一个生物人进化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或许你们应该学学老鹰的做法!

有些家长陪读,是因为他们担心孩子会玩疯,不好好学习,甚至有可能变坏。这种担

心不无道理,但我们不妨平等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一些有益的引导。孩子能够明辨是非,自然就能抵御来自周围的不良诱惑,心无旁鹜地学习。我想这才是抓住了根本。

(二)社会角色失调

家长“陪读”易造成孩子产生角色冲突和角色不清的不良影响。角色冲突表现在角色内的冲突上。

孩子在上学期间扮演着多种角色,如孩子与父母、孩子与祖父母、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同学等等,不同的角色对孩子的角色期望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学校老师要求学生寄宿学校,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可是家长却不允许孩子寄宿学校,要“陪读”,这样,孩子同时扮演着子女和学生的角色,两种角色对其要求是对立的,孩子很容易困惑,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这种角色间的冲突对尚处于身心发展的孩子来说是不利的,容易给孩子未来的角色判断造成不利的影响,即角色不清的现象。

(三)社会分层促进“陪读”的发展(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家长们之所以不惜一切“陪读”,追根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帕累托的精英理论将人分为四种:执政精英、非执政精英、执政阶层中的庸才、庸常之辈。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成为第一类人。家里条件不好的家长希望通过培养孩子能够翻身,很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家中的小孩天赋较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晋升到社会阶梯的上层。反过来,那些家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如果孩子天生平庸,也有可能跌落到社会的下层,他们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有这样的下场,自然要费尽心思培养孩子。

社会低层的人想往上走,社会上层的人想保持这样的优势,因而社会竞争加剧,家长

们采用“陪读”这样一种方式来帮助孩子争取社会上层的地位。

参考文献:

《对郊区重点中学陪读现象的调查与分析》(百度网)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五章、第六章,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The face of increasing social competition situation and social high-quality talent strictly selected, parents read along with these children.he took to the road. Today's society, college, the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have a popular professional dreams of students ; letting the scores as the evaluation is still the only winners but have poor health standards; plus most of the employers with the critical threshold is also forms of employment rising in tandem. a variety of reasons together, and to \"read along\" phenomenon of growing with a more \"favorable\" objective environment.

Oer a lot of social and internal reason,some parents stands on the side of studying with their children .First of all, poor students to encounter a small problem at a loss, just know that to ask their parents for help, with no autonomy. Most children are now single child, she always lives with a \"clothing to hand, rice to mouth\" day. without parents, they become a problem in everything.

Second, the lack of non-student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good and evil, self-restraint and control is not strong, child is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outside bad habits, indulges in Internet cafes, game rooms, smoking, fighting, fighting, puppy love and unable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Then, many students think that reading, learning, and of little use, and some middle school, high school graduates can still find a good job, even highly educated people than those who earn more should pay, so they do not have a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s, learning attitude is not correct, no interest on textbook knowledge. These cases let parent is worried for the children,.parents, \"read along\" have implement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