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育人功能研究
数学课堂中教师用扎实的数学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沉稳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育人导向功能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预先设计,它既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归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作为专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质量标准所作出的规定,它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是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把数学课程内容分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来展开。四个领域的不同数学内容体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联系。
三、数学课程结构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课程结构是联系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的纽带,是课程实施展开的载体。改革课程结构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张孝敏老师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来指导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课前收集、整理、交流百分数信息,从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突破了这一节课的难点。
四、数学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从学习的角度看,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的、辩证的。深入分析数学学习方式的育人功能,研究它们对学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恰当地选用方式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更好的发展。
五、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数学教学方式是构成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外在的教学行为,也包括内在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态度。老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数学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教与学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还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七、数学学习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评价不仅表现在单纯的“你真棒”“真不错”“你真聪明”等简单评语,更在于适时相机地把自己的情感准确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让学生把老师的期望看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教师不断的刺激、鼓励,目标会越来越近,并获得心理满足和上进的力量。
总之,教育教学需要时时思考,处处留心,只有不断积累教育经验,才能内化成教育智慧,形成自身的独特教学个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