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海涅曾说过:热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名⼈的⼩故事都有哪些呢?⼀起来看看吧。
名⼈爱国的励志⼩故事:鉴真传宝到⽇本
鉴真是唐代的⼀位⾼僧(学问很深的和尚)。他是扬州⼤明寺的住持,不但精通佛法,还努⼒钻研医学、建筑、⽂物、书法等⽅⾯的学问,受到⼈们的尊敬,远近闻名。
当时,我国的东邻⽇本正在发展时期,⾮常羡慕和崇尚中国的⽂化,派了许多⼈到唐朝留学。有两个⽇本僧⼈也到扬州向鉴真学习,并请求他派⼈到⽇本传授佛法。鉴真的弟⼦们听说去⽇本路途遥远⼜要渡过⼤海,都不愿意去。鉴真就决定⾃⼰去。但是他5次渡海都失败了,眼睛也失明了。他没有动摇,终于在65岁那年渡海,到了⽇本,被请到奈良东⼤寺。 ⽇本朝廷请鉴真主持授戒,连天皇、太上皇、皇太后也来让他授戒。鉴真不但传授佛法,主持佛事,还热⼼传播中国⽂化,按中国建筑风格兴建了唐招提寺;把中国的雕塑、书法、⽂字、语⾔传播给⽇本⼈。他还不顾年⽼失明,亲⾃⽤中医药为⽇本⼈治病,教他们制作⾖腐。⽇本⼈民⾄今尊鉴真是“⽇本⽂化的恩⼈”、“律宗太祖”、“医术之祖”、“圣僧”,连⾖腐房也奉他为始祖。他去世后,⽇本佛教徒为他建造了墓塔。
鉴真东渡⽇本,不但促进了⽇本⽂明的发展,也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强了。
名⼈爱国的励志⼩故事:郑和远航下西洋
明朝的时候,皇帝明成祖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决定派⼤型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带。这⽀船队的正使,就是⼈称三宝(保)太监的郑和。
郑和经过充分准备,在1420xx年,率领⽔⼿官兵、医⽣、⼯匠等两万多⼈,带着许多中国的特产出发了。他们的海船最⼤的长44丈、宽18丈,可以坐1000⼈,造船技巧⼗分⾼超,还⽤指南针定向。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独⼀⽆⼆的。各国见了这样⼤的船队,都佩服中国⼈的智慧和才能。
郑和在20xx年内,先后七次远航,到达了现在的东南亚各国、阿拉伯半岛,最远到了⾮洲的东海岸。他每到⼀地,都拜会当地的国王和⾸领,赠送礼品,表⽰友好,邀请他们访问中国。船队和当地⼈民进⾏贸易,互通有⽆,所以⼈们都把中国的海船叫“宝船”。
和西⽅有些探险家掠夺财物、抢夺奴⾪的作法不同,郑和远航是为了友谊和交往。他和各国⼈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精神抖擞,给⼈留下美好印象。现在的东南亚许多国家,还有以“三宝”命名的城市、港⼝和其他地名。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早的,为祖国赢得了友谊和荣誉。
名⼈爱国的励志⼩故事:詹天佑修铁路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批店铺⽣。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分聪明好学,⼜⽴志为国效⼒。后来他学习⼯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也只能当助⼿。
1920xx年,修建北京到张家⼝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程师。有⼈对他不放⼼,说他⾃不量⼒,说他胆⼤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常⼤的⼯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损失。外国⼈说中国⼯程师不⾏,我则由⾃⼰来办!”为了给中国⼈争⼝⽓,他把全部精⼒都投⼊进去,和⼯⼈们⼀起吃住在⼯地,细⼼勘探,⼤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设计施⼯的第⼀条铁路,极⼤地⿎舞了全国⼈民的志⽓。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程师的英国⼈也表⽰对他由衷敬佩。
名⼈爱国的励志⼩故事:少年也有殉国⼈
历史上,还有⼀些少年英雄为国牺牲。他们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古代的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少年叫汪踦。⼀次,鲁国受到外敌⼊侵,军队将⼠打了败仗,⼟⽓消沉。⾝为仆⼈的汪踦跟随主⼈⼀起跳上战车,⾼喊着杀敌的,冲向敌⼈。将⼠们见了,⼠⽓⼤振,⼜重新杀上战场,终于打退了敌⼈。⽽汪踦在战⽃中牺牲了。
近代史上,有⼀个不知名的少年,他的家乡旅顺在中⽇甲午战争中被⽇军占领,全城的⼤多数⼈被⽇寇杀害。这个少年决⼼为同胞报仇,就化装成⼩乞丐,混⼊敌营,把毒药放进⽔缸,毒死了许多敌⼈。他被敌⼈发觉抓住后说:“我就是来毒死你们的,并不想求⽣!”他倒在敌⼈的屠⼑下。
在⾰命战争年⽉,为国牺牲的少年更多了。河北完县的农村少年王璞是⼉童团长。1943年,⽇寇对根据地⼤扫荡,王璞和⼤⼈们被敌⼈围在空场上,四周架着机抢。敌⼈让他认出⼈群中谁是⼋路军,他坚决不认。敌⼈打他,他⾼喊:“宁为抗⽇死,不当亡国奴!”被敌⼈杀害。
还有刘胡兰。她15岁的时候,参加了⼈民的解放事业。敌⼈逮住了她,⽤铡⼑相威胁,逼她吐露真情。她却勇敢地⾛向了铡⼑,宁死不屈,把⽣命献给了祖国和⼈民。
名⼈爱国的励志⼩故事:苏武不辱使命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位官员。有⼀年,他作为汉朝的使⾂到北⽅匈奴⼈那⾥办事。不料,匈奴⼈违背诺⾔,不放苏武返回汉钥,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节就是污辱了使命,丢⼤汉朝的脸。我如果那样,还有什么脸见⼈!”匈奴⼈⽤⼑威胁他,他索性把脖⼦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吃雪,顽强地活着。匈奴⼈⼜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放⽺,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待⼀辈⼦。苏武没有忘记⾃⼰是汉朝的使⾂,代表着国家。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肯每天挖野菜,吃⽥⿏,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央求什么。⽽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份的“使节”(⼀根长棍,上⾯挂着穗⼦),他⼀直放在⾝边,放⽺的时候也拿在⼿中。天长⽇久,“使节”上的穗⼦都掉光了,他仍然紧握不放。
苏武在匈奴度过了19个年头,始终没有屈服,匈奴⼈只好放他回汉朝。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受到⼈们的尊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