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 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
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E.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虚实结合、以淡语写浓情。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语淡而情浓。
【答案】DE
【解析】D.“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E.“以哀景写哀情”错,应是以哀景写乐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
(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按照题干的要求先指出词的下
片表达的情感。然后具体分析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分析时要抓住诗句所写的景物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戏题牡丹
韩 愈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幸”字流露了作者担心、紧张的情绪,“何须”则带有劝告语气,呼应题中“戏题”二字,写了牡丹同开皆隐约,又写了它们的“斗轻盈”。
B.颔联就牡丹的性格做进一步描绘,“并作”仍强调同样的特征,同上联“同”“俱”相呼应,说明“斗轻盈”的不必要。
C.颈联写“双燕”轻轻掠过,却是没有心机的,一个“还”字点出了繁忙;“游蜂”
劳动经营,却是多情的,着一“正”字也表明忙碌。
D.尾联采用叙述手法,说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今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睛暂时明亮起来。
E.全诗既描绘了牡丹的娇艳,又抒发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前六句采用拟人手法,通过戏谑调侃的语气,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赏花画卷。
【答案】BE
【解析】B.“性格”应为“神态”。E.“娇艳”分析不正确,应是“婀娜多姿”。
(2)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侧面描写,颈联通过描绘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来表现牡丹的美,尾联通过写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来表现牡丹的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诗的主体对象是“牡丹”,其他的人(作者)和物(双燕、游蜂)的描写对主体对象起侧面衬托的作用。“双燕”“游蜂”作为牡丹的身外之物也频频关照、时时拂掠,侧面写出了牡丹花的姿态。尾联就很清楚地表露了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侧面表现牡丹之美。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上片开头三句,“欲减”而实未减衣,显出女主人公身体的病态症状,“不卷”说珠帘垂挂却不卷,那人却躲在闺房深处。
B.下片开头三句写闭锁深闺的重要原因,说春情缭乱恼煞人,于是借酒浇愁,宿酒而醒迟,酒醒后,整日只有一缕缕香烟相伴。
C.下片“飞燕”句构思巧妙,将恼怨发泄在飞燕身上,它耽误了夫君归家的回信,燕归人未归,真是怨奇而情深。
D.下片末句以“小屏风”之景结思夫君之情,采用实写深闺思妇神往西江路怀念夫君的方式,抒写了思妇的深切思念之情。
E.全词语言婉约清丽,情致柔和缠绵,造语却深婉空灵,意象迭起,意境蕴藉含蓄,细腻地传达了思妇内心复杂的情感起伏。
【答案】AD
【解析】A.“显出女主人公身体的病态症状”解读错误,应是“显出气候的变化无常”。D.“实写”分析错误,应该是“想象”。
(2)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下片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远人而产生的寂寞哀怨之情。她盼望春燕能带来远人的信息,然而燕归人不归的对比,使她只能对归燕产生埋怨。远人无信,她只能对着画屏想象远人的行程,通过虚写表现其深深的相思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下片首句写闺中情景,女主人公终日对着一缕缕袅袅香烟出神,心中苦闷至极。她的愁闷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恼破春情绪”径直说出她的愁。结尾两句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原来她是盼望着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又令她失望。一个“又”字,点明了失望之久。这里不说所惦记着的人没有捎信回来,却怪燕子忘了带信,构思巧妙。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惘,画屏上烟水茫茫,那条蜿蜒的水路,不正是当初心爱的人远去时所走的西江之路吗?这是通过虚写(想象)来表现相思之苦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清江道中
廖行之
客里春愁万斛量,随身抖擞一奚囊①。
了无池草入诗梦,粗有山花供酒狂。
半载飞蓬成底事,几钩新月误相望。
夕阳又傍空山宿,杜宇声中入异乡。
【注】①奚囊:贮诗之袋。李商隐《李贺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身在异乡,又是在春天这个季节,愁绪难以排遣,“万斛”是夸张的说法,写愁苦之多,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形象。
B.颔联对仗工整,说没有池塘春草能写进自己的诗歌之中,大略只有山上的野花可供饮酒助兴,借自然景物来表达感受。
C.颈联意象选择独特,“飞蓬”隐喻游子,飘飞在空中的蓬草与远行在外的客人类似,“新月”圆满,但游客孤身,起衬托作用。
D.尾联表达简洁,既写景又叙事,景的特点落在“空山”“杜宇声”上,所叙事情落在“宿”“入异乡”上。
E.这是一首羁旅诗,写清江道中的所见所闻所思,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有浓厚的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BE
【解析】B.“写进自己的诗歌之中”曲解诗意,应该是“进入自己的美梦”。E.“浓厚的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之情”于文无据。
(2)尾联为何写“杜宇声”?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杜宇即杜鹃,叫声哀怨动人,酷似人言“不如归去”。用杜鹃的叫声烘托自己入宿异乡的心境,以渲染凄苦悲凉的气氛,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写诗人自己现在又像之前一样,依傍空山留宿,在杜鹃的声声鸣叫中进入他乡,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用杜鹃的叫声烘托自己入宿异乡的心境,以渲染凄苦悲凉的气氛,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客 意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①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中忆二女
高 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注】①了了:了然,清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两首诗的标题都明白如话,“客意”指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客中忆二女”指诗人在旅途中思念家中的一双女儿。
B.元诗首句手法独特,孤身一人,已甚孤寂,偏偏又是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用一“孤”字来渲染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C.元诗第二句是写思绪茫茫,仿佛清清楚楚地看见了归家之途,思妇心情更深化了一层,渲染了诗人内心刻骨思念的愁绪。
D.高诗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想象着一双女儿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他们母亲为“我”缝制衣服。
E.元诗语言平易、朴素、明白晓畅,优美而不尚浮华;高诗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力求通畅,亲切动人。元诗比高诗语言更“平实”。
【答案】CE
【解析】C.“思妇”不正确,准确的说法是“思归”。E.“元诗比高诗语言更‘平实’”分析不正确,应该是“两首诗语言都很‘平实’,不相上下”。
(2)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中眺望等候父亲归来的情景,听到了他们在计算父亲的归期。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齐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和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为“我”缝制衣服的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元诗前一句是实写,雪天客居他乡,一盏青灯相伴,孤枕难眠。后三句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高诗第二句是实写,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其他三句是想象,为虚写,从“每忆”“料应”可以看出。所以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E.“别来”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态。全词情感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富有韵味。
【答案】CE
【解析】C.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E.“明快简洁”错误,应是“含蓄隽永”。
(2)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富有余味。词人此时设想,他已登上归船,正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其心境之凄凉,可以想见。他又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不说他的心中离情万种,而只是通过景物的渲染,调动读者的视觉或听觉,留下体会、品味的空间。使词含蓄隽永,意在言外,直接抒情,更富有感人的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