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比较文学的学派

2021-03-14 来源:爱go旅游网
浅析比较文学的学派 摘要: 英文摘要: 关键词: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比较文学学派的形成实际上是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各有异议引起的。比较文学的学派形成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其中每一个学派的形成都代表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次新开拓,都标志着比较文学向更高深的层次发展。

一、法国学派

(一) 法国学派的形成

法国里昂大学于1896年正式开设了比较文学讲座。巴登斯贝格是法国学派形成期的领袖人物。他学术视野开阔,文史知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他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注重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文学接受的事实。他主张在研究中对文学关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实际存在的相互影响,具有明显的法国传统的实证主义遗风。

(二) 法国学派的成熟

巴登斯贝格和阿扎尔等法国比较文学学者,以他们出色的研究成果为形成期的法国学派奠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把不同国家的文学和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视为研究重点。承其余绪的比较文学家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理论观点的人。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强调各国文学间的相互影响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且科学地勾画出这种影响的经过路线,即影响的放送者、传递者和接受者。研究或考察“经过路线”本身,自然需要收集具某种共性的材料,并针对这些材料进地整理归纳,分析推理。从放送者的角度看,可能研究作家、作品、文体或一国文学在国外所产生的影响。从接受者的角度分析,主要探讨作家和作品的各种源流,即追根溯源,探寻作家作品接受了哪些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如果处于传递者的位置,则主要研究某种影响是通过什么样的媒介成分或媒介手段产生的。梵.第根始终将是“影响”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并系统阐述了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从而确定了以影响研究著称的法国学派在经较文学界的地位。他的著作《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一书重点研究了各国民族文学的思想、观念、观点的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分析了人和环境之间的关联,浪漫主义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等等,是比较文学 总体文学研究的成果。

(三)法国学派的新发展

卡雷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时期的法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法国比较文学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强调“精神关系”与“事实联系”的思想基于他在实际研究中所采用的“实证主义”方法,这是法国学派的主要传统之一,在卡雷笔下进一步地明确与强调。

(四)法国学者最新研究动态 艾金伯勒是法国当代作家,也是法国当代比较文学界的权威之一。其主要的比较文学理论著作有《比较不是理由》。书中的导言部分批评了比较文学中的狭隘地方主义、沙文主义及政治干扰等倾向,提出了“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的观点,主张将民族文学视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看做相互依赖的整体,以世界文学的总体观点看待各民族文学及其相互关系,把世界文学视为能促进人们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团结进步的文化事业。第二部分“紧要的问题”,讨论了由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扩大而产生的比较文学在书目索引的编制、翻译、工作语言等方面的问题,主张将比较文学的教学、研究集中起来,协调进行。第三部分“比较文学的目的,方法,规划”,指出了比较文学以“事实联系”为依据的实证主义观点存在的偏颇,公允地批评了法国学派只注意文学作品的外部联系,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文学内在规律等倾向,勾勒出更为广阔和更注重文

学性的比较文学的研究规划。

布吕奈尔认为国际文学交流的研究应在比较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研究各国文学历史上的成就、现状及相互影响。在国际文学交流的命题下,研究把各种思想,各种文学种类,各种主题、形象,整部作品或片断,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民族的载体。

二、美国学派

法国学派的观点催生了美国学派的形成和成熟。 (一) 美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沙克福德在美国首开比较文学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比较方法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大相径庭,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快的捷径,“以获得所有的文学发展的一般法则”。

另一位先驱式学者盖莱在1894年7月致《日晷》杂志社的信中,倡议建立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指出:每个成员都应该致力于文学中他所熟悉的一个类型或一种运动的研究,这样,只要有文学类型式运动存在的地方,其进化和特点就可以被观察,记录下来。 (二) 比较文学学科的确立

1899年,美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系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任系主任是哈佛大学文学士伍德贝利。值得提及的是伍德贝利曾撰文申述他的学术主张,虽然他认为此研究的方法论是属于“一个民族文学范围的”比较研究,但作为这一学科研究的主要领域,他指出“渊源——主题——形式——环境——和艺术上的平行类似”。

钱德勒认为,比较文学应该研究“主题——典型——环境——渊源——影响和弥漫”,这些观点实质是马旭和伍德贝利观点的混合与继承,在形成美国比较文学传统方面有一定的贡献。他还提出研究文学时要注意“时代或运动,尽力找寻其发生的规律”,还要研究美学问题,要探索各民族“文学成长的规律”等。他的观点过于宽泛,国为文学研究一方面要与美学撞击,另一方面要与自然科学遭遇,在当时条件下不利于比较文学学术的发展。当然客观上为后继学者拓宽了思路,这也被后来的比较文学的发展所证实。

(三) 美国比较文学的振兴

1926年,坎贝尔发表的题为《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文章,颇有代表性。他指出,“比较文学”这个术语之所以激起不少人感情上的波动,原国在于“那些浅薄的业余艺术爱好者狂热地推崇它”,希图从中得到“一条理解,鉴赏现代一切重要文学的坦途和捷径”。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里斯蒂是振兴美国比较文学的一员骁将,他为巩固比较文学的学术地位、确立美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从一种文学现象中研究文学是不够的,只研究文学现象本体也缺乏学术生命力,只有将文学放在它所描绘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文学本体才显得厚重。

弗里德里希是使美国比较文学走向世界的急先锋。一方面,他将门派繁多、局面混乱的美国比较文学改造成生气勃勃、富于创新的学科,成立并巩固了“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另一方面,他又走向世界,充任比较文学这个世界的使节,促进美国与外界在比较文学研究上的联系与交流。

在比较文学的学科史上,美国学派的出现实属必然。它的理论建树和研究实践,已得到后世比较文学界同人的认同。

参考文献

《比较文学通论》作者 孟昭毅 南开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