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堂吉诃德》幽默背后蕴含的残酷性和现实性

2022-05-02 来源:爱go旅游网
文学评论.57. 论《堂吉诃德》幽默背后蕴含的残酷性和现实性 尚 颖 (中南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410012) 摘要:《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佳作,但很多人只是把它当成了取笑逗乐的小说,认为其每一章都透露出愉快的坦 诚和率真的笑声,充满了快活和幽默。但是《堂吉诃德》更是一部反映当时西班牙人性残酷和社会现实的大百科全书,在幽默背后蕴藏着 更深刻的含义,也寄予着塞万提斯深切的人文情怀和新的人文观念。 关键词:《堂吉诃德》;幽默;残酷;现实;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7—0000—02 《堂吉诃德》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巨制,关于 其思想意义和文学内涵也引起后世的研究和争论,一般观点根据塞万提 他遇到了一个既富有又精明的绅士——堂安东尼欧,他做的第一件 事就是先让堂吉诃德卸下盔甲,穿着麂皮紧身到他家阳台上去亮相。因 斯的序言得出结论:认为“《堂吉诃德》作为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塑造 堂吉诃德这一形象讽刺了当时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否定了陈旧过时 的封建骑士制度”…。我们以为,作者在书中并不是在真正讽刺充当游 侠骑士的堂吉诃德,反而将讽刺的矛头对准了那些嘲笑戏弄堂吉诃德的 看客以及堂吉诃德带领我们走进的那个西班牙社会,从而展现了幽默背 后的残酷性和现实性,表现了塞万提斯在冷静沉思中重构人文主义的思 想内涵。 一、幽默幕后的残酷性 《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充满了欢笑和仁慈,不如说是充满 了变味的 幽默,一种略带残酷的幽默。当时在西班牙有一种说法:如果你看 到一个人突然捧腹大笑,假如他不是神经错乱的疯子,那么他就是在读 《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的某些举动言论确实让人忍俊不禁,但是如果细 细分析某些情节,相信很多人都会在笑声中生出一种悲哀。 “作者似乎是这样构思的:跟我来吧,没有教养的读者,因为你爱 看一只充了气的活狗像踢足球一样被人踢过来又踢过去;没有教养的读 者,因为你在礼拜天的上午,在到教堂去的路上或者做完礼拜之后回家 的路上,喜欢用手杖去捅戴上枷锁的无赖,或者朝着他吐唾沫;随我来 吧,没有教养的读者,想一想我会把我的滑稽可笑、脆弱易受伤害的主 人公,交到多么聪敏又残忍的人的手中” 2 ’。纳博科夫对这一残酷性 的分析很精妙,不仅书中嘲弄戏耍堂吉诃德的人充满了残酷性,如果书 外的读者在大笑之余没有思考,那么这样的读者也同样充满了残酷性, 塞万提斯通过这样的构思和描写,让我们在人性中反思残酷,在残酷中 反思人性。 堂吉诃德自封骑士,店主及其他旅客是在堂吉诃德疯癫举动影响下 无奈的配合和表演,但实际上却是自己取笑逗乐疯人的心理在起主导作 用。他们喜欢把别人的疯癫看成一种表演,把愚弄别人当成一种乐趣, 本身这种病态的心理就是一种残酷性的表现。 农民用皮带抽打男孩;赶骡子的人抽打堂吉诃德,就像在磨坊里打 麦子一样;旅行修道士的仆人一根根地拔桑丘的胡子,毫不留情地用脚 踢他。这些情景乍一看仿佛让我们笑得肚子都抽筋了。但这些骇人的放 纵场面,紧张的恐慌场面也显示出了旨在让人开心的折磨肉体的残酷 性。 第二部更把这种残酷展现在了精神领域,引人发笑的残酷性达到了 一个更高、更残暴的程度,而在肉体上的表现形式方面,它的残酷性则 跌入了一个更难以置信的粗暴新低谷。 最为典型的就是遇到公爵夫妇后的一系列事情。他们把堂吉诃德当 成了调味品,制造各种冒险经历以此调侃他。态度一本正经的女仆把态 度温顺的堂吉诃德的脸涂上肥皂开始,随后外出狩猎,迫使桑丘鞭打自 己解救杜尔西内娅;编造愁人女总管的故事,使堂吉诃德主仆骑上木马 出丑;桑丘出任总督,借口为了健康使其挨饿并使其最后落魄卸任;女 仆故意折磨堂吉诃德痴情的心,并使其被猫抓的到处伤痕・・・・・・ 在这座公爵宅邸里,堂吉诃德主仆就像两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猴子, 主人无聊的时候就把它们放出来玩弄,让他们展现种种丑态。捧腹大笑 的背后应该包含着人类文化心理中的种种劣根性,即用他人的看似好笑 的磨难来构筑自己快乐满足的大厦。但更为不幸的是,堂吉诃德走出这 个魔爪后,又走进了另一个受奴役的地方,他将继续充当给大家取乐的 工具,进一步让我们见证大笑背后的残酷。 作者简介:尚颖;中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本科生 此大人小孩就像看猴儿似的看堂吉诃德。随后还在其背后贴上写有“这 是堂吉诃德・台・拉・曼却”的羊皮纸,引起堂吉诃德同乡的一阵嘲 笑,同时还假装神秘地故弄玄虚,让堂吉诃德试验荒谬的人头法术。游 戏并没有到此结束,绅士的妻子也加入其中,开舞会要女友,用跳舞折 磨得堂吉诃德身体疲惫,用假意送请纠缠得堂吉诃德精神烦倦,而这些 贵妇人却把这古怪的疯人当做消遣。桑丘亦没有逃出这残酷的把戏,他 在船上被依次高举在空中,可怜的桑丘继被仍床单后又一次头晕眼黑, 气喘吁吁。这些折磨从肉体到精神的玩笑未免显示了富贵生活的无聊和 烦闷,文艺复兴正是提倡人文精神的时期,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 体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把他人受到的肉体和精神折磨当成自己生活 情趣的一部分,我们从中不免会产生某种变了味的“幽默”——残酷。 总之,一般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癫与高明,桑丘的滑稽与可笑都注定 是供给全世界娱乐的,但是这部书博得的是残酷性的笑,而在这些笑中 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残酷性,这种残酷性不仅表现在人物对疯癫堂吉 诃德的戏弄取笑中,也表现在看客漠视被戏弄者的精神和肉体而只关注 其滑稽可笑上。也许塞万提斯创作因读书入迷而精神错乱的老人和他浑 身发臭的扈从,正是要让他们成为人们揶揄嘲讽的对象,从而让人们在 大笑中审视人性中的某些残酷性。 =、欢乐背后的现实性 塞万提斯虽然着力刻画的是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人物形象,但在描 绘人物性格时他也运用现实主义笔触为我们描绘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生 活图景,刻画了不同阶层的人物,上至王宫贵族,下至贫苦百姓,从而 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让我们在疯癫背后感受到时代的现实性。 首先当时的西班牙正日渐走向衰微,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这点在文 本中多处体现。例如西班牙着力驱逐摩尔人,堂吉诃德在客店里遇到了 一个俘虏和摩尔姑娘索赖达,他们相爱至深,但是俘虏却担心能否在国 内为她找个角落容身;又如由于种族歧视,李果德一家被流放而四处逃 散,造成他与女儿骨肉分离的悲剧。诸多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当时西班 牙残暴的民族排外性,也可以窥探出西班牙文明的诸多弊端。 再次,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腐朽,贫富悬殊,阶 级分化,矛盾尖锐。塞万提斯善于透过西班牙富丽堂皇的外表,真切地 表现西班牙人民的生活实况。贵族生活极其无聊庸俗,所以才有闲情费 尽心思捉弄堂吉诃德,例如公爵夫妇为了满足自己取笑逗乐的心理.不 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造场景,打猎场面,制作服装,雇佣仆人,大 摆筵席・・・・・・而广大贫民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年轻人不得不 去参军,苦役犯备受折磨;李果德的女儿因民族流放,本已遭受与家人 分离的苦难,却又被国王觊觎美貌;富农卡麻丘婚礼场面豪华隆重,煮 熟的公牛、砂锅羊肉堆积如山,禽鸟野味数都数不清,上好的醇酒堆得 到处都是,白面包堆得像打麦场上的麦子;贵族公子堂・费南铎道德败 坏、见异思迁、用情不专,厌弃了少女若泰后又去抢夺好朋友的未婚妻 陆莘达,他的背信弃义行为,既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也没有遭到舆论谴 责。 总之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堂吉诃德的游历中通过形形色色的故事 和人物遭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当时提倡人欲,追求现世幸福, 但个人欲望的泛滥,也使得社会道德体系沦丧,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如 当时西班牙戏剧中胜利往往属于财神,而不是爱神;法院经常把没收的 低劣物品投放给囚犯使用等等,一系列作品中的现实 (上转第56页) .56.文学评论 种形而上的慰藉来解脱我们: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 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所以爱米丽并不仅仅是悲剧人物,她的 双重复仇突显出了作为个体的生命意志和生命激情。 借助于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深入到作品探知某些潜意识, 当我们用“原型”理论对艾米丽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人物背后深埋着 人类共同的经验,那就是极度的压抑会膨胀,是致命的。荣格的集体无 意识和原型理论让我们看清了艾米丽作为美国旧南方女性无奈的人生道 路,感受他她挣扎的心历路程,她在皈依上帝之前曾长期的痛苦和不 安,把她心灵中所关照的一切悲哀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一场风暴骤然 掀起,打来一阵滂沱的泪雨。 参考文献: 的南方旧道德。她知道自己是南方人心目中的灯塔,她的存在满足了杰 弗生镇上人们对旧贵族的景仰和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要求,她追求的爱情 也引起很多人的指责,现在,却被别人抛弃,她是绝不会再冒那么大的 风险了。就如:“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哲人们认为,在一个毫 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如同人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游戏,一旦一个人 觉得这场游戏过于艰难,有权利退场。”为了做南方淑女的典范,为了 做小镇人们精神的支柱,艾米丽宁愿杀死心爱的人,然后和死尸同床四 十年,也不愿再听到杰弗生镇上的人们的闲言碎语,她的这种极端的反 抗是对南方道德的彻底颠覆,也是对杰弗生小镇的集体无主义意识的彻 底颠覆。 这些种种不幸摧毁了她对生活的信念,使她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 造成人格分裂和扭曲,无法找到自己的精神皈依,最终走向毁灭,因为 “人一旦丧失了对生命的意义关联的虔诚,所有的界限一旦消失,人们 的心灵马上向魔鬼敞开”。这就是这位悲剧女性性格中体现出的原型意 象。 “她发现自己的生命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与其让暧昧的世界以让 人不能接受的方式赢,不如自己以绝对肯定的方式输。”唯有残忍般的 谋杀行为能成就她的愿望,艾米丽作为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一次次遭到 扼杀,她对情感的热情降到零点,超出了她心理承受的底线,最后酿成 这样令人惊叹的悲剧。 总之,艾米丽的一生是痛苦的、失败的,故事的结尾是死亡,一绺 长长的铁灰色头发显得非常凝重,死亡是艾米丽在实践自我意识的道路 上的那种决心,她就是一颗带刺的玫瑰,作为一个独立体,为了追求自 己的幸福,不屈不挠和镇上的集体对峙。艾米丽亲手杀死了她的情人, 可是几乎没有人因此而责备她,小镇上的居民更是表现出了一种敬畏。 福克纳将她个体的苦难和毁灭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时候,却产生了一种审 美快感。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写到:“每部真正的悲剧都用一 [1]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 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4 [4]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三联书店,2001 [5] 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6] 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0 [7] 季军良.浅论爱米丽的抗争精神[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8] 钟尹.传统与希望的斗争——对《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中人物的深层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8 [9] 李慧懿,徐勤良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继承《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主题蕴意解读[J].安徽文学,2010 (下接第57页)都体现了那个时代是一个恶人当道、好人遭殃的“可 恶时代”。 除了反映社会现实外,这种现实性还体现在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对 教育、文学、武职、翻译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如上部堂吉诃德对文武两 行发表的奇论;教长对小说的看法;神父对戏剧的看法;下部堂吉诃德 对诗歌的看法。此外还有随口的谈论,如说打仗受伤只有体面并不丢 脸,鄙夫不指地位卑微的人,王公贵人而没有知识都是凡夫俗子等等, 这些都是作者借书中人物之El表达自己对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看 法,也表现了塞万提斯的现实主义精神,他谈论的题目涉及社会文化各 个方面,在揭露黑暗之余也让我们欣赏了有见识的谈论,了解了当时的 些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作用,所以从此方面讲,《堂吉诃德》 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百科全书。 一三、人文意蕴的构建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逐渐认识到《堂吉诃德》不是简单 理解意义上的那种通过戏仿来达到逗乐取笑效果的讽刺小说,其幽默背 后还隐藏着深刻的残酷性和现实性,而作者所揭示的这种残酷性和呈现 给我们的现实性却蕴含着塞万提斯浓重的人文主义思想,让我们在残酷 的现实中重新构建人文意蕴。 与戏弄嘲讽堂吉诃德的那些人相比,堂吉诃德更具有正义感和公平 性,他身上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他一心要去申雪冤屈、救助苦难的 人,独力反抗强权阵营,虽然这些崇高的志愿在那个时代看似可笑;他 心固守骑士公平正义的规则,在角斗时从不耍阴谋诡计,遵守原则, 虽然这些固守在那个时期看似迂腐。同时堂吉诃德还有着不可动摇的信 一穷人的疾苦,要办事公正,执法仁慈,不要循私纳贿。 总之,在堂吉诃德头脑清醒时,他发表的真知灼见时时流露出人文 主义的意蕴。“堂吉诃德想建立的与其说是“骑士道”,不如说是《圣 经》中耶稣描绘的未日审判后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彼岸天国。这虽然 虚幻,却表达了人类最普遍、美好、崇高的理想。”… 如果说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人文主义者,那么桑丘・潘沙就是追 求现式幸福,肯定现实理想的欲望加智者的典范。在他当总督的短短十 天内,他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也坚守了公平正义 的原则。最可贵的是他当上总督后并没有利令智昏,沉迷富贵,还依然 保持自我的农民本色,他不爱慕虚荣,拒绝授予他的贵族头衔,桑丘虽 然在平时表现的世俗化、功利化,贪图吃喝享乐,但是他执政时的雷厉 风行,勤勉简朴与当时西班牙官场的浮华形成鲜明的对比,塞万提斯也 许正是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对人民深切同情的民主思想。 总之作者通过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人物的刻画完美诠释了人文主义 思想内涵,我们在见识了幽默背后的残酷,欢乐背后的现实后,也深刻 理解了塞万提斯重构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我们在贵族戏弄堂吉诃德的 残酷性中看到了人性弱点,在锈迹斑斑的现实中看到了西班牙社会的黑 暗腐朽,但我们更在两个疯癫与滑稽的人物身上看到了闪烁着光芒的人 文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 蒋承勇:《堂吉诃德》的多重讽刺视角与人文意蕴重构[J].外 国文学2001.4 仰,为了信仰的真理他不辞辛苦,不惜牺牲性命,人家把他当成疯子, 觉得他可笑,但那些整天无所事事,以戏弄堂吉诃德为乐的贵族富绅却 有着更可悲的一面,因为他们连追求和理想都丧失殆尽。堂吉诃德还追 求自由,把自由看成是无价的宝物;他还教导即将上任的桑丘,要关心 [2]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金绍禹译:《堂吉诃德》讲稿 [M].上海三联出版社,2O07.4 [3] [西班牙]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M].人民文学 出版社.200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