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说法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因此两汉时期纸并不是唯一的文书用品;只有C项表述全面,故选择C项。
答案:C
2.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连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推动了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
3.(2015年长春模拟)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请分析“齐民”的意思是( )
A.统治者
B.南方人民
1
C.平民百姓 D.农学家
解析:《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专著。结合材料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关心人民疾苦”,可以判断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A、D两项不符合材料“关心人民疾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故B项排除。
答案:C
4.研读下表(根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年 公元1001—1500年 公元1501—1840年 科技发明 件 45 45 67 472 件 28 32 38 19 中国 百分比 62% 71% 57% 4% 世界其他国家 件 17 13 29 453 百分比 38% 29% 4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C.②③
B.①④ D.①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而根据表格可知这个时期中国科技发明依然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地方,排除②;明清时期中国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因为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而发展迟缓,排除③。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5.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 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
B.词走向衰落 D.词走向世俗化
解析:根据题干中所涉及的时间“南宋后期”可知,词的发展方向是“诗化”“雅化”,讲究格律,广大市民不愿听也听不懂,它不能适应人民生活需要,也就必然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词发展到新的高峰不能从材料当中得出,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的文学形式,C项错误;世俗化与“雅化”不符合,D项错误。
答案:B
6.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
2
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解析:材料中“而使元剧之作”反映了杂剧发展的时代背景。元朝时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来抒发情怀,导致杂剧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进行判断,A、B、D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
答案:C
7.(2015年济宁模拟)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另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
A.科学技术 C.佛道文化
B.市井文化 D.外来文化
解析:根据材料中“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如宋代风俗画、宋词、话本、戏曲、瓦子等,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
8.(2015年南昌模拟)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解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征,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答案:B
9.下图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史称《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3
A.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解析:从图片信息看,魏碑书法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故选C项。图片材料信息仅涉及造像题记等信息,无法体现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和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的内容,故排除A、B两项;D项属于中国画的特点,与图片信息不符。
答案:C
10.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 )
解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是文人画的典型特征,而文人画的创始人就是王维,故B项正确;A项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仕女图,故排除;C项不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排除;D项为典型的花鸟画,同样不能体现材料所言特点,排除。
答案:B
11.(2015年大庆一模)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C.北宋
B.唐朝 D.清朝
解析:宋代由于农工商贸易的发展和士大夫阶层的进一步壮大,各种绘画形式繁荣,
4
自成体系并彼此间影响、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这一融合渗透过程需要一种宽松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故C项正确。迄今已发现的秦代绘画中仅有宫殿壁画遗存,此外,士大夫绘画产生于唐朝,尚未形成体系,故A、B、D三项不正确。同时清朝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不宽松。
答案:C
12.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袍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 C.说书
B.戏曲 D.绘画
解析:根据题干情境可知,所叙述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的虚拟化特点,它突破了舞台的限制,使舞台的时间、空间被充分、灵活地运用,充满了艺术的广阔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没有这种表现形式,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
——王意如《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
材料二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界非遗传承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古籍线装书生产基地……雕版线装图书以其高雅的品位和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越来越得到读者的喜爱。广陵古籍刻印社早已成为国内线装书生产的“龙头”,生产的线装书得到“国书”的美誉。
——《扬州晚报》(2011年10月4日)
材料三 科学史课程主要包含三方面的知识内容:一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知识;二是体现学科发展进程的知识,其中有与学科发展背景相关联的知识;三是体现学科精神的知识。科学发展进程中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情感、态度和意识,就是科学史内容的学科精神。学科发展成果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认识常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历史发展实践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只有那些可以表达人类对真理的理解和追求的精神成果才是永存的。
——姚锦祥《近代科学史教学重点与策略》
(1)材料一中李约瑟提出“四大发明”的概念,请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历史意义。(6
5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扬州注意传承雕版印刷术的现实价值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三,列举宋元时期能够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知识”。这一时期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今天可以从古代科技发展中传承的“学科精神”有哪些?(8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的影响。第(1)题注意设问的限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回答。第(2)题可根据材料二中“世界非遗传承单位”“高雅的品位和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等信息作答。第(3)题的第一问注意设问限制“宋元时期”;第二问注意设问限制“经济因素”;第三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争取抗战胜利。(6分) (2)品位高雅,具有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6分) (3)成果: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科精神:在生产中注重实践经验总结;勇于探索和创新。(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硕鼠》
材料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离骚》
材料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材料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请把材料所反映的诗歌按不同的风格归类,并说明各自的风格特点。(8分) (2)材料二、四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8分)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反映的时期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地位如何?(4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种文学的风格特征。第(2)题,屈原与杜甫不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但是二者都对所处的时代寄予深深的忧虑,对劳苦百姓寄予深深的同情。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各文学流派的阶段特征。
答案:(1)材料一、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现实社会为题材,深沉、悲壮、凝重。
6
材料二、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夸张、想象丰富、个性张扬等。(8分)
(2)相同之处: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因:屈原、杜甫所处时代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作者都对统治者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8分)
(3)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奠基时期。材料三、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4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