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斌殷立汕
摘要:陕西西汉高速公路上高填土路基,高度达到30m左右,采用隧道弃渣填筑,难以压实,部分挡土墙及基础发生位移、沉降,出现裂纹,为此,采取压力注浆法进行高填方路基加固,使路基填料间空隙充实并固结,防止滑坡,起到了加固路基的作用,取得了成功经验,本文主要阐述高填方路基注浆技术和实践。
关键词:高填方压力注浆加固路基浆液
陕西省西汉高速公路第25L合同段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境内,标段中连接麻家山隧道的320米路基为高填方路段,由于施工现场狭小、取土困难,因此,采用了隧道开挖的弃碴和风化山坡土填筑,其密实度及承载力难以达到设计标准,为此,采取了压力注浆法加固高填土路基,以增强其密实度和整体强度,从而满足了路基承载力的要求。
一 高填方路基
1 规范规定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JTJ013—95)规定,公路路基填方高度,不允许超过20m。而连接麻家山隧道口路基段,填方高达到30m左右,根据我们多年的高填方路基施工的经验,不要说填方高度超过20m,就是超过10m的就用砂石填筑,同时采用压力水冲法、压实机械法进行压实。既是采取这样的措施,竣工通车之后,其下沉量还有超标的,所以说高填方下沉量的控制,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难题之一。该段治理堆积的高填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防止产生新的人为滑坡或自然滑坡。
2 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护设计
经过对洞口320米段路基填方边坡稳定性验算,可以认为当c值取15kPa、¢值取21,除洞口150米路段填方边坡稳定性较差外,其他路段填方边坡基本稳定,但安全储备不够。
鉴于以上分析,该段路基填方、边坡,均需进行加固处理,而且150米路基填方及边坡路段需进行重点加固以提高C值,使边坡稳定系数Fs达到1.20,符合规范要求,从而满足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要求。
二 高填方路基加固设计
1·加固设计原则
高填方路段注浆加固设计:纵向采取分段注浆,注浆选用钢插管,插入原地表以下2m。左线路段的路基,横向注浆范围,中线到距挡土墙侧已分层夯填处边缘;竖向加固深度为,原地面以下2m至地面以上4m范围。对于隧道口150米范围内的重点路段,其稳定性较差,填方体相对较厚,加深注浆深度,扩大横向范围。基于上述设计原则,注浆具体措施如下:
(1)在高填方、路基稳定性较差的路段,针对两端堆积体的类型和地质条件,采用相应的注浆措施,充填固结路基,以提高路基密实度。
(2)采取帷幕注浆措施,形成抗滑桩帷幕。为填充填方体空隙,选用可控性较好的普通水泥一水玻璃双浆液。选用可注性好的、经济合理的水泥粉煤灰浆作为主材。
(3)为防止注浆阻塞地下水流通道,避免路基一侧积水,保证路基及古滑坡稳定,在底部考虑预留渗水通道,帷幕及路基注浆深度,仅深入原地表以下,底部位于滑面以上。
(4)注浆采用后退式、分段静压注浆工艺,根据要求及地层变化,进行均匀充填及固结。
(5)为增强堆积体与原地表结合部位的稳定性,高路堤采取钢插管注浆,注浆范围为原地表与堆积体之间的界面。
(6)隧道口150米以外路段的高路堤堆积体,经稳定性验算属于稳定体,因此,该段的注浆的目的,主要提高其稳定性。
2·工程措施
(1)抗滑桩侧路基固结注浆,其注浆孔间距为2m,排距为1.8m,扩散半径为1.2m,浆材选用水泥粉煤灰浆,注浆深度以进入原地表以下2m为宜。
(2)帷幕及路基固结注浆,均采用竖直钻孔后,通过袖阀管注浆施工,以下2m为宜。
(3)使用¢42mm的钢管,在管壁上按梅花形式排列钻上溢浆孔,插入路堤边坡,被加压的浆液通过其孔向路基土中扩散。
3·效果检验
本区段注浆目的是为了增加路基及边坡填方体的密实度,故其效果主要以压实度来控制。为保证浆液有效扩散范围及填充密实度,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
(1)承压板试验
在注浆施工前后,我们分别进行承压板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评价注浆效果。
(2)钻孔取芯法.
注浆结束30天后,用钻机干钻采取岩芯,通过试验测定其密实度,并观察其浆液充填扩散情况。检验孔数量为总注浆钻孔数的1%。 .
(3)注浆量分析法
根据注浆量反算分析地层空隙充填程度,检验注浆固结后路基的密实度。填注浆采用分序次跳孔注浆的方式,即第一序次钻孔注浆间距较大,随后再加密进行钻孔注浆,以控制浆液扩散范围,保证注浆效果。
①由于注浆路段均为松散堆积体,空隙较大,注浆施工前,宜对填方体进行注浆试验,根据地层吸浆量选择较为合适的地层参数,以确保注浆充填密实度。
②施工中应通过现场试验及施工实际情况,对注浆参数及浆液配比作进一步调整及优化,确保注浆效果。
③施工中做好注浆记录,及时了解注浆压力和流量变化情况并绘制P-Q-t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注浆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注浆工艺流程
注浆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施工工艺,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三.注浆施工 1.注浆施工步骤
(1)注浆施工前应清整场地,使注浆工作便于实施。
(2)对钻孔及注浆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钻孔注浆正常进行。 (3)测量定位。按照设计孔位测量定位后,钻机就位。
(4)钻孔。按设计钻设注浆孔,钻孔过程中应作好钻探记录,及时反馈注浆施工中用以调整优化注浆参数。
(5)安设注浆管。按要求将PVC袖阀管下人孔内,并用粗砂进行封孔。 (6)注浆。PVC袖阀管从下至上开始分段注浆。 3.2注浆工艺要求
(1)由于注浆段均为松散堆积体,空隙较大,注浆施工时,根据填方体的注浆试验(可将开始阶段注浆作为参考试验),根据地层吸浆量,选择较为合适的地层参数,以确保注浆充填密实度。
(2)在注浆施工中,应通过现场试验及施工实际情况,对注浆参数及浆液配比作进一步调整及优化,确保注浆效果。
(3)注浆施工中做好注浆记录,及时了解注浆压力和流量变化情况,并绘制p-Q-t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注浆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注浆结束标准
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浆压力逐步升高至设计终压,且注浆量接近设计注浆量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3.施工注浆材料清单(表1)
施工注浆材料清单表 表1白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材料名称 水泥 粉煤灰 注浆泵 高压注浆胶管 活动扳手 钳子 铁锤 铁锹 拌浆桶 储浆桶 清洗桶 止浆系统 接头 规格型号 Po32.5R t KBY-50/70 Dg25-Pg16 m 把 把 把 把 0.1m3 0.1m3 0.1m3 个 1 个 2 个 1 个 4 个 4 根据现场情况加工 注浆高压胶管变接注浆芯管接头,需加工. 14 棉纱 用于注完浆后塞住管口 均为自制,可用废油桶加工 台 60 1/班 1/班 1/班 2/班 1 单位 t 数量 根据用量 根据用量 备 注
4.质量保证措施
(1)应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钻孔
钻孑孔位及角度偏差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若现场钻孔孔位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移位并进行计算确定参数,必要时应进行补孔。 (2)注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过期结块的水泥,必要时进行检验。
(3)浆液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配浆时最大误差为:水泥、水±5%。 (4)浆液搅拌应均匀,水泥浆搅拌时间为3~5分钟,未搅拌均匀或沉淀的浆液严禁使用。
(5)注浆过程中,时刻注意泵压和流量的变化,应以定量为主,结合压力,若工作场地漏浆,可采取封堵措施。如跑浆可通过调换浆液、调整浆液配比,缩短浆液凝胶时间,采用间歇注浆,达到控制注浆目的。
(6)注浆过程中保持注浆管路畅通,防止因管路堵塞而影响注浆结束标准的判断。
(7)严格按照后退式注浆设计的段长进行分段注浆,不得任意延长分段长度,必要时可进行重复注浆,以确保注浆质量。
(8)严格进行注浆效果检查评定,符合要求时才能结束注浆作业。当未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时,应进行补孔注浆。
5.安全保证措施
(1)注浆管路及连接件必须采用耐高压装置,当压力上升时,要防止管路连接部位爆裂伤人。
(2)注意机械使用、保养、维修,注意用电安全,经常进行检查杜绝漏电,并派专人操作和维修,非机电修理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设备。
(3)由于施工场地工作面多,应注意相互的干扰及存在的安全隐患。 (4)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衣具及防护眼罩。 6.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由于注浆路段地基构造的多变性与发育程度的不同,在注浆施工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各种施工质量中出现的通病,为此提出以下防治措施,见表2
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表2 可能产生 的质量隐患 1.择浆液 1.通过试验,选择适当 1.对水泥浆液,及配比不当; 浆液和配比; 如调整参数仍可注性 2.择注浆 2.适当加大压力; 差,改用水泥水玻璃浆 可注压力不当,浆液扩 3.浆液中加缓凝剂、流液; 性差 散半径小 动剂、加气剂、附加剂 2.局部扩散半径小时,增加注浆孔 产生原因 质量预控措施 补救措施 1.浆效果 1.调整注浆压力; 必要时在止浆处 不好,或在用套管 2.限制进浆量; 下套管,用水泥砂浆封 嵌入止浆时,套管3.间歇注浆; 住,重新打孔、注浆 冒浆 嵌入不好; 4.重新嵌套管或下止浆 2.灌浆压塞 力过大 串浆(浆液 从其他钻孔流 出) 1.加大第1次序孔间的 距离; 两孔边通性 2.适当延长相邻施工时好 间间隔; 3.用止浆塞于被串浆部 位土方2~3m处; 4.两相邻串浆孔同时灌浆 1.采用低压或自流灌 浆 1.灌注压浆; 在注浆范围的液过量流 力过大; 2.改用较浓浆液; 边缘及底部用水泥—失到 2.浆液过 3.加速凝剂; 水玻璃浆液,调整配非注浆部 稀; 位 3.泵量过大 4.间歇注浆; 比,甚至在几分钟到几 5.控制注浆施工程序,先封十分钟内凝固 闭外围及底层; 6.用泵量较小的泵
四.结束语
虽然注浆法处理路基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极少采用,但用其对山坡土、填软石路基以及高填方路基进行加固,对竣工后减少总的沉降量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大力推荐注浆法,使之在公路工程软基施工中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吴邦颖,张师德,陈绪禄等.《软土地基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7-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