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说课稿(部编
本四年级下册)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囊萤映雪》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克服家境贫寒,利用萤火照亮,勤学苦读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4.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
统一。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先辈发奋读书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难读的句子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在讨论中也让学生发现了朗读的问题,为后面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学习《囊萤夜读》
1.资料补充,课件展示车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注意时代背景,初步知道故事发生在晋朝。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结合课文注释,想一想课文大意。
3.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鼓励学生回答) 4.逐句讲解句子意思,疏通课文大意。
课文大意: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到白天看书学习。
5.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6.学生提问,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教师进行讲解。 7.再读课文,思考:从车胤用萤火虫作灯看书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感受车胤的勤奋好学。
师总结: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我们今天的条件比起车胤来说要好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勤奋学习。
8.归纳主旨:本文讲述了车胤年幼的时候用袋子装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 (四)学习《铁杵成针》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理解的字查字典学习。
2.让学生结合注释,尝试自己翻译课文句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是否翻译得准确。
3.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鼓励为主),带领学生逐句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课文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
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4.课件展示李白的资料和课文相关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提问:你觉得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靠的是什么?这对李白有什么启发?(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师小结: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6.让学生谈一谈学完本文对自己的启发。
7.归纳主旨:本文讲述了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打算半途而废,这时候受到一个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启发,回去继续完成自己学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次板书力求串起故事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中心,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课文呈现的道理。 22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家境贫寒没有灯油恭勤不倦 以萤为灯夜以继日博学多通
铁杵成针
(太白)读书山中逢老媪磨铁杵感其意 (未成、弃去)(欲作针)(还卒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