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24-08-12
来源:爱go旅游网
20叭年第4期第26卷(总第106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7lc。lofH。beiUnil蛇rsityLPhik)sOphya,1dSocinlScietIce)%Z.26舳.4D盱.2001近代美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刘彤(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从南北战争到“二战”结束,是美国幼儿教育的奠基时期。欧洲的幼儿教育思想涌入美国,为美国形成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就美国幼儿教育思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初步研究。福禄倍尔、杜威、霍尔、蒙台梭刺等欧美教育家的幼儿教育理论是剖析的重点。关键词:美国;幼儿教育理论;欧美教育家TheDeveIopmentoftheAmericanInfantEducatiOnTheoriesL砌ToIlg(CollegeofEducation,l如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Abstr觚t:Inthispaper,someinfanteducationthe0一eSpreSented,includingFriedrichFroebel’s,johnI)ewey’andⅣI埘aⅣ【0nt瞪8。ri’s,etc.,whichtohavepI【髓otedthedeve:IoprnentofpracticeinAmericaninfanteducatiOnfieldandmade。。nt矗butionsKeydiStinctiveAmencaninfanteducationsyst锄.wo种凼:America;infanteducationtheories;deveIopment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叭)04一0081—07美国不仅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是幼儿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1995年统计,美国儿童的国幼儿教育的历史。从历史上看,美国早期的文化传统主要承袭欧洲,在殖民地时期尤其以英国的影响最重要。传统的观念认为,儿童的教养是每个家庭自己的事情。因此,“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头三分之一的时问内,美国没有幼儿教育”。到19世纪,先进的德国教育成为美国效法的榜样。在幼儿教育界,以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影响最大。因而,从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维特镇建立第一所福氏德语幼儿园起,直到20世纪初,不到100年的时间,美国的幼儿教育在吸取欧洲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精华的基础上,加上美国本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在研究美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发现,虽然中国与美国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近代美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许多和当入园率已高达98%(我国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35%)。幼儿教育的普及,早已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如何使幼儿教育的质量精益求精则是当今美国人所思考的问题。美国幼儿教育的发达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同时,也成为摆在我国幼儿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美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以“二战”作为分界线,“二战”之后是幼儿教育突飞猛进的时期。“二战”前的三、四十年代,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幼儿教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近代的发展恰恰为“二战”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选择近代,来初步探索这一段欧洲幼儿教育是如何影响美收稿日期:2000—09—25作者简介:刘彤(1968一),女,河北昌黎人,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留学以色列,现为美国东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国外幼儿教育的历史与现状。8l万方数据 代中国极为相似的特征。尤其是我国目前在幼儿教育探索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近代美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历史中找到类似的原型。而要把握美用,认为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尤其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幼儿园应在正确引导孩子从事各种活动中,为母亲们训练照管孩子的助手,并为其他幼儿教育机构培训幼儿教育工作国幼儿教育的精髓,就必须了解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理论。在美国,影响幼儿教育的理论并非一种,而是者。第三,幼儿园应当推广幼儿教育经验,介绍适合儿童的游戏或玩具。多种理论并存,就近代而言,欧洲福禄倍尔等人的影响最大。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理论界开始对前一阶段幼儿教育指导思想与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著名在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中,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例如,他在《人的教育》一书中开宗明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以及儿童研究运动的先锋霍尔等人为形成和发展具有美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创造性劳动,美国的幼儿教育理论不仅从完全照搬欧洲幼儿教育模式实现“美国化”,而且还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楷模。一、近代美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欧洲幼儿教育理论(一)福禄倍尔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对美国的影响福禄倍尔是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号称“幼儿教育之父”。他曾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并组织幼儿园教师的训练,大力倡导幼儿园运动,在幼儿教育史上开创了新的时代。他把毕生的精力与才华奉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园的发展和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卓绝的贡献,他所创立的幼儿园以及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福禄倍尔主张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这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条重要原则。他从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的观点出发,认为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由儿童个人的兴趣和愿望决定,并以儿童的个人力量为基础,而不应出自任何外来的刺激。在此基础上,他非常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福禄倍尔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主张为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他创办幼儿园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他设想的“新的机构(指幼儿园——作者注)作为一个对传统的教育权威形式的替代,并且要成为新一代公民的乐园”。他把幼儿园的目的和任务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幼儿园不仅要帮助那些无力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决看护孩子的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前儿童参加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活动,使其身心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为此,福禄倍尔特别重视游戏活动的作82万 方数据中;或在内部,即在精神中;或在两者的结合中,即在的、自觉的、因而是永恒的统一体为基础的。……这福禄倍尔曾于1840年亲自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动和思想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加上他本人的不懈努由于政治的原因,普鲁士教育部长下令禁止设立福禄的事业……当然,这是很痛心的,可是我们在自己的国家里所遭遇的困难是如此之多。”而在诸多国家中,国。福禄倍尔在他的有生之年就一再表示,正是因为的“美国化”描述为一种脱离德国来适应美国独特条义’’[9](P15引。19世纪中后叶,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被引于激发和推动存在于人身上的“神的本原”,即上帝精义地写道:“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条法则,无论在外部,即在自然生活中,都始终同样地明确与确定。……这条支配一切的法则必然以一个万能的、不言而喻的、富有生命个统一体就是上帝。”[10]【P1)由此可见,在他看来,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幼儿园——“德国幼儿园”。由于他创办幼儿园的活力,他很快就拥有了不少信徒。福禄倍尔式幼儿园在德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然而,1851年8月,倍尔式的幼儿园。当时,幼儿园活动家比洛女士曾这样写道:“我们必须争取在外国继续我们的工作,以使我们能从那里开辟一条道路来完成我们在德国未尽最成功地移植并发展了德国幼儿园思想的,当推美美国的社会精神与他的体系相一致,他才考虑到美国建立幼儿园。美国幼儿教育史家塞普柔常把幼儿园件的运动。在福禄倍尔幼儿园“美国化”的进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特征,削弱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和某些不合理的因素。人们称之为“新福禄倍尔主进美国,当时的美国有关人士认为,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除去一些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内容,如其“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目的在神等等。福禄倍尔的教育理论中有着许多可取的东西,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福禄倍尔关于尊重儿童,相信他们天性本善,并具有积极、能动的特性;强调给予儿童以自我表达和自由活动的重要性;注重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天性;重视儿童的社会合作精神等。19展。由此出发,蒙台梭利提倡实行儿童的“自我教育”,学校应当允许儿童自由地、自然地表现自己,给他们以“完全的自由”。她反对成人和传统教育对儿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教育理论在美国幼儿园占绝对统治地位,恩物和作业成为所有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手段。总的看来,当时,美国的福禄倍尔式幼儿园的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认为对个体发展重要);特殊童的过多干涉和指责,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蒙台梭利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走访欧美及印度等国,宣传和实践她的主张,影响较广,美国也受其影响,曾一度掀起蒙台梭利运动。游戏和儿歌(提高儿童学习);有符合意义也有操作价值的结构材料;在各种任务下的操作(特别是园艺)。这些活动被认为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有效途径。福禄倍尔式幼儿园里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主要通过儿童动手建造来进行。另外一个指导思想是借助游戏材料进行的积极的身体锻炼。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世纪末,福禄倍尔理论中的合理因素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而其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东西却被福禄倍尔正统派奉为至宝。恩物、作业等内容一成不变,趋向形式主义。幼儿教育逐渐脱离儿童发展、脱离社会生活的要求。随着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美国教育界出现了力图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例如:1877年,圣路易斯州教育厅长哈里斯提出对于1873年介绍到圣路易斯学校体系的福禄倍尔式幼儿园必须进行“美国化”,目的是为了满足美国儿童的需要。皮博迪的回答是:“我希望你明确表态,‘美国化’不意味着脱离福禄倍尔的原则。”福禄倍尔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幼儿园的“美国化”,是通过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及儿童研究运动来完成的,杜威和霍尔是值得特别提出的人物。在本文以后的内容中将有专门论述,此处不作赘述。(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美国的影响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创立了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撰写了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办国际训练班,为推动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自福禄倍尔时代以来在幼儿教育方面影响最大的人物,被称为“幼儿园的改革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把教育视为帮助儿童内在力量的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很强的天赋潜能,其身心是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完成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能违背儿童的本性。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发展其自然的力量,使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万 方数据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发展迅速,资本急剧集中,趋于垄断。为了适应这种政治经济的需要,要求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以发展生产,探讨新的科学技术。于是,在教育上就出现了以实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学派”。它深受统治阶级的重视与支持。蒙台梭利反对传统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主张自由教育,特别是她创办的“儿童之家”,使美国人感到很新鲜,前往参观、访问和学习的人很多,并受到政府部门的欢迎。1909年,全面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蒙台梭利方法》一书出版,此书很快流行于世界各地,在各国的幼儿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是推广蒙台梭利方法最有力的国家。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蒙台梭利方法》就发行了6版之多,一时成为最畅销的非小说书籍。美国著名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代表人物希尔女士对此种情况曾说:“……令人震惊的是一种对立的教育体系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种幼儿园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对立面是从罗马古都传人的。不幸的是唤起人们注意的呼声是以教育学史上罕见的煽动性的方法来发出的。”[7](P77)随后,蒙台梭利频繁访美,受到极大欢迎,美国也相继成立以蒙台梭利名字命名的学校、协会、讲习班,有些杂志还开辟了专栏来专门介绍蒙台梭利的工作。据统计,在美国采用蒙台梭利方法的学校一度达2000多所。此时,美国的蒙台梭利运动已达到了高潮。然而,这个热潮只持续了几年,在20年代后很快就衰退了。据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分析,其衰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点和美国当时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存在着一些分歧。在对智力发展的看法方面,20年代美国盛行“智力固定不变论”,反对对儿童施以早期教育,认为早期教育是徒劳无益的。而蒙台梭利则相信环境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主张早期教育。在对感官训练的看法方面,尽管蒙台梭利一再强调自由教育的价值,但美国人认为蒙台梭利强调系统的、形式的、通过特定的教具进行单独的感官83训练的做法,实际上并不符合“自由教育”的原则,而仍旧是机械的、呆板的和孤立的。杜威虽然很赞赏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主张,但也认为:“蒙台梭利学校的学生在物质方面似乎比美国教育家所办的学校的学生更优越些;但在思想方面却不及美国学校的学生利热,许多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开始认真检查自己的保育工作,对儿童和自由和自发性也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对儿童及其教育方法开始采取“探讨的态度”。3.促使人们重新探讨福禄倍尔关于儿童的一些观点。蒙台梭利提出和强调的“儿童的自由”和“儿童的自我教育”,使幼儿园的保教人员不得不重新探索福禄倍尔提倡的“儿童的自发性”以及“自由作业”的真正含义。另外,还启动很多大学和研究所或从心理了。他们可自由来往,自由作息,自由说话,自由移动,其目的是要获得关于各种事物的知识和行动所需要的技能,各人都在‘自行矫正’的材料上独自下功夫。然而儿童却没有创造的自由。他虽有选择所有器具的自由,却没有确定自己行动目的的自由,也不能按自己的计划去处置各种材料。”[8](P145’在对于刺激、反应和强化作用的看法方面,在对师生关系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看法方面,以及在对教育对象的看法等方面,蒙台梭利的观点与当时在美国流行的看法均有严重的分歧。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美国的蒙台梭利热潮到20年代便急速冷落下去。20年代中期在美国建立起来的私立蒙台梭利幼儿园,在三、四十年代,就基本停办或改变了体制。但是,“二战”以后它们又重新恢复了,有的完全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创建,有的则是这一体系的变种。当今多种幼儿教育理论并存的美国幼儿教育中,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总的看来,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学说在美国的命运是曲折的,因这方面不是本文考察的重点,不作过多介绍。这场蒙台梭利运动虽然短促,但它对美国幼儿教育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特别是促使人们去重新思考幼儿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问题。1.蒙台梭利的通俗易懂的宣传,引起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普遍重视。正如希尔在一次国际幼儿园联盟大会的报告中所说:“蒙台梭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修改了旧的标准,她为研究幼儿、从社会的无视之中拯救幼儿,动员了一支十字大军。她使幼儿教育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由于其语言简洁易懂,从来认为幼儿园不屑一顾的人们,也开始热心地学习她的理论。这一点是福禄倍尔所不及的。”[7](P79)2.促进幼儿园保教人员对其工作的深刻检查。蒙台梭利和蒙台梭利主义者批评说:“在幼儿园,幼儿得到的是强制性教育,而在蒙台梭利学校,幼儿是自己学习……让所有的儿童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学习那些千篇一律的内容,儿童连一点自由也没有,同时,也从未看到哪个幼儿园为儿童发展个性提供任何机会。”[7](P79’这些批评都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保教人员对其工作的深刻检查。于是通过蒙台梭84万 方数据探索和生理探索或从教育探索的角度设置多所托儿班和幼儿园。4.为弱智儿童接受教育提供良机。美国的社会舆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法”是针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设计的,只适用于环境不好的下级阶层儿童,与中上层家庭的儿童无关。更主要的是蒙台梭利所关心的是贫苦和智力落后的儿童教育,上层统治者对此是不会感兴趣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热潮大大促进了盲儿、病弱儿、智力低下儿、聋哑儿等残疾儿童幼儿教育的发展。二、“美国化”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教育界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这就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或随着欧洲大陆移民一起传来,或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来到美国。例如,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从“做”中学的观点;近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深信认识要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本性(这一观点后来成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核心口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儿童的自我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根本要素,并提倡教学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而且要重视直接观察;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和谐发展和多方面兴趣作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坚持儿童应有自由表达其本性的权利,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而不是指挥等,所有这些来自欧洲大陆的丰富的教育遗产,象一支发酵剂,“发酵了美国教育这块面团”【6J(P5l"。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前10年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阶段,其特点是一批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分别创办以改革旧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其中帕克及其昆西教学法、杜威及其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M·约翰逊及其有机教育学校影响最大。随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及其深入,在幼儿教育于游戏的一些观点,但是,批判福禄倍尔的理论缺乏科学依据。霍尔不同意福禄倍尔认为游戏是“神的本源”的象征形式,并认为这种观点是过时的和不科学的。他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实验,指出美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忽视儿童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他号召放宽严格的福禄倍尔的程序,赞成传授社会生活技能的游戏,主张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建立在实际活动之上,如家庭技能和自然研究,而不是建立在象征性的游戏之上。范围内,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应运而生。从19世纪末一直延伸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美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幼儿教育理论逐渐也走上了“美国化”的发展历程。战后,随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衰落,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也日益接近尾声,重视幼儿智力开发的做法逐渐在幼儿园中占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广和应用到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一)霍尔的贡献霍尔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他于1883年发表题为《儿童心理的内容》的研究论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出现的儿童研究运动的基石之一,并由此掀起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高潮。霍尔作为儿童研究运动的创始人,被人们誉为“儿童研究之父”。霍尔受达尔文主义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复演说。他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进程重演着祖先的进化过程,在其各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表现。教育的任务就是依据这种变化的特点,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善人种,促进进化。教育就是种族改善的最佳途径。在教育方法上,他认为游戏是复演祖先生活的最好方法,能引导儿童的本能健康地发展,是儿童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游戏的作用上,霍尔反对把游戏看作是未来生活的准备。他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在复演人类进化的历史。它实际上是种族祖先活动的重复,是遗传的原始本能的作用。儿童的游戏是本能的、无意识的,尽管有些原始本能在成熟之前已经消失,但许多原始本能用游戏形式继续起作用。霍尔认为,如果想了解种族祖先时代成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最好是看一看儿童的游戏。在霍尔看来,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最好的教育,既能锻炼人的躯体,又能锻炼人的头脑。通过游戏活动,能引导儿童的本能和冲动向健康的方面发展。霍尔强调说:“游戏因为由内在的遗传的冲动而起,在有机的联系各种本能上,是最好的一种方法。本能这类东西,若放置不管,就有倾向错误方向的危险;而欲引导之于善良的方向,就有赖于游戏之必要。”[5](P196)他提倡,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应给儿童提供最利于进行游戏活动的环境,并指导幼儿游戏。霍尔十分强调游戏在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赞同福禄倍尔关于儿童发展呈阶段性和关万 方数据尽管霍尔的理论有片面和不完善之处,但他的理论给当时的心理学界以巨大影响,不仅为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而且他所倡导的儿童研究运动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儿童教育观的变革以及20世纪前半期美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二)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对福禄倍尔理论的发展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号称“实用主义的巨人”。他继承和发展了美国哲学家皮尔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并把它具体应用到社会事务和教育领域中。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所实验学校,招收4一14岁的学生,不但进行小学教育的研究,还进行儿童早期教育的实验。在自身的实验基础上,杜威吸取和改造了前人的经验和主张,以实用主义哲学、改良社会学和生物化心理学作理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基本驳斥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体系,以“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取代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以儿童、活动、作业三中心取代传统教育的教师、课堂、课本三中心。“经验”是杜威教育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汇,也是他的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他认为:“教育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4](P243)他把经验看作是世界的基础,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即把求知的过程和知识看成一个东西,让儿童在主观与客观交互作用中获得经验。杜威将教育的本质归纳为三点,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从生物心理学论出发,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冲动、智慧等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反对外来压力式的教育。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角度,杜威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85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约,其中有些因素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因此“不可能用任何一种无所不包的体系或计划来发展完全的个性”[3](P294’。但是教育者只要充分尊重儿童身心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个性发展进程,并使之向着理想社会需要的方向生长。杜威为发展儿童个性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如尊重并利用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儿童自由,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等等。前的生活的体会。因此,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目前的生活溶为一体。为此,他又提出“教育即社会”的教育原则,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社会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从经验论的角度出发,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主张儿童通过大量的社会活动,经过不断的尝试,来获得社会经验、社会意识,把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结合起来。因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心原则。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非常庞大,除了上述内容外,如思维五步及教学五步等均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华所在。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很多一般的教育原理亦可适用于幼儿教育。此外,杜威还有不少论述是直接论及幼儿教育的,他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出发,提出了幼儿教育理论,这些理论既有对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的批判,又有对福禄倍尔幼儿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材威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之上,儿童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他本能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促使儿童本身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那么,儿童就不可能获得生长发展。人的本能与冲动是潜藏于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生来就有的能力,基本上是原封不动一代代传下去的。这些本能和冲动就是儿童教育最根本的基础。杜威强调指出,儿童身上潜藏着以下4种本能:语言和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在这4种本能中,杜威认为,最重要的是制作的本能。杜威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及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为个性,即个人特性,是指“人类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他认为以下因素可以制约儿童个性的形成:(1)儿童先天的本能,它是儿童心理发展及接受教育的基础。(2)遗传的和生理的因素,这是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3)社会及外界环境的交往及相互作用。(4)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在选择性、倾向性。总之,杜威在论述儿童心理发展及个性差异的形成问题时,考虑到了遗传、环境、教育、主体的内在矛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儿童个性的具体措施方面,杜威认为,因为儿童个性的形成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制86万 方数据杜威十分看重“作业”、“游戏”、“工作”在幼儿教关于幼儿是否应学习书写阅读的问题,杜威未绝2.杜威对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的批判杜威主要批判了福禄倍尔理论的神秘主义。如因而,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然而,应该指出的是,福向神秘的玄学”[1](P30)。他摒弃了福禄倍尔的“神以杜威对福禄倍尔有关游戏的观点的批判为例。中,杜威采用“做中学”的教育方法。以生活用具为材总之,将杜威与福禄倍尔的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育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对于游戏有一种天生的欲望,在低年级中最有用处”[8](P233)。在杜威看来,作业往往通过游戏来完成,或者说游戏以作业的形式表现。杜威的游戏观强调了游戏的教育功能及游戏内容和游戏活动的社会性,重视将游戏、工作合一,引导儿童从做中学。对反对幼儿进行文化学习,但强调要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而施教,反对超前的学习。前所述,福禄倍尔是一个泛神论者,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宗教观和泛神论观点出发,他对许多教育上的重大问题作了论述。尤其关于儿童发展、自动和游戏等主张,在~定程度上揭示了儿童教育的某些规律,禄倍尔教育理论有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杜威曾经批判福禄倍尔,说他“喜欢高谈智慧的系统,并且倾秘”,一再强调他的改革是一个对于儿童研究和关于课程的儿童发展的科学方法,摆脱了福禄倍尔理论的“神秘”色彩。杜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实验,肯定了福禄倍尔教育理论中关于儿童的自我活动和游戏以及社会参与等原则,指出“作业”、“游戏”、“工作”三者是有联系并在许多地方是含义相同的观点。但是他反对福禄倍尔教育理论的神秘色彩,并把焦点集中在幼儿园课程上,指责恩物和作业脱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在实验料,达到适应现实生活的目的。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不少差异。从理论基础来看,福禄倍尔是理想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本能的自然显露;杜威是实用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本能在社会交往中发展。从教育目标来看,福禄倍尔认为儿童的活动是为未来做准备,杜威认为是适应现实生前后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他在自己的实验基础上,选取改造了前人的经验与主张,以实用主义哲学、改良社会学和生物心理学作理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协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改造旧学校,以培养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能动脑动手,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此基础上而提出的“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理论,曾被活。从教育内容来看,福禄倍尔以各种作业为内容,以符合性的恩物为材料来传授宗教观念;杜威以现实生活为内容,以生活用具为材料来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从教育方法来看,福禄倍尔以教师为中心,杜威则以儿童为中心。3.杜威对福禄倍尔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杜威不仅批判了福禄倍尔幼儿教育理论中的不合理因素,而且,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坚持福禄倍尔的本能论。杜威认为心理素质由遗传得来。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是其本能的发展过程。基于此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适当的材料,以利于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在儿童的天赋本能如何发展问题上,杜威发展了福禄倍尔的“自然显露”的思想。不仅提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先天本能的,而且,还认识到这种相互作用逐步改变着环境。这种认识是一大进步。(2)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杜威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对福禄倍尔的观点有重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从重视观念的灌输发展到重视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从远离生活的内容发展到现实生活的具体经验。值得指出的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学说,在反对脱离社会现实和不顾儿童身心发育的旧教育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于具有发育完善大脑的人来说,通过听讲和读书等间接方法来获得身心发展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杜威所阐述的一般教育原理虽“不适用处理高级阶段和高深层次的教学工作”,但“如果仅就初级阶段和浅层次的教育改造而言,的确无可厚非”[2](P51们,是“适用”的。事实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应20世纪万 方数据世界各国幼教界借鉴、利用、发展,对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参考文献][1]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2]滕大春.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3]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单中惠,刘传德.外国幼儿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霍尔,李浩吾译.青年期的心理和教育[M].北京:世界书局,1929.[6]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M].(出版社、出版地不详),1947年英文版.[7](日本)梅根悟.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8]杜威著,未经农译.明日之学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9]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2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0]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姜文英]87近代美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刘彤
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1,26(4)
1.福禄倍尔;孙祖复 人的教育 19912.赵祥麟 外国教育家评传:第2卷 19923.杜威;未经农 明日之学校 19354.梅根悟 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 19875.布鲁巴克 教育问题史 1947
6.霍尔;李浩吾 青年期的心理和教育 19297.单中惠;刘传德 外国幼儿教育史 19978.赵祥麟;王承绪 杜威教育论著选 19819.滕大春 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 199810.滕大春 外国教育通史:第三卷 199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ebdxxb-zxsh200104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