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

2024-06-15 来源:爱go旅游网
江西省202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有五个大题,32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12分)

填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或按要求填空。(12分,每空1分)

1.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2. ,天涯若比邻。

3.山随平野尽, 。 月下飞天镜, 。 4.风烟俱净, 。

5. ,西北望,射天狼。

6.《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7.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

8.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你可以用古诗中的两句来勉励他:“ , 。” 二、(18分)

(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1题.(6分)

【甲】 【乙】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2分)

10.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2分)

11.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7题.(12分)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 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 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③

布衣, 徒行于路。王献 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

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⑤

善.,琛名曰口辩,每 服缜简诣。

【注: 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②刘王献(huá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 ③芒

(juē):草鞋. (

④《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 ⑤萧琛:南朝人. 】 1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闻 沛 国 刘王献 聚 众 讲 说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少: ⑵从: ⑶善:

14.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 性格.(2分) 15.选出对画线句子” 王献 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 刘王献 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 刘王献 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C. 刘王献 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D. 刘王献 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 】 16.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 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2分)

17.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2分)

三.(3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5分)

心中的芦苇 张弛

①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

苦物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 摇动 摇曳),蓬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

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

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在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斯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在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

苦.

⑤ 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

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王的不归路,他抽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

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

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在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

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 (消失 弥散 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西雨和茸茸的芦花织在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直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 人是孱弱②

的,就像一要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

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要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有删改)

【注:①荆轲:战国末刺客.因刺秦王赢政未遂被杀. ②孱(chán)弱:瘦弱,软弱.】 1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⑴瘠.土( ) ⑵涟漪.

( ) 19.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2分)

A 处: B处

20.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2分)

21.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4分)

⑴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⑵人只不过是一要挟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22.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2分)

23.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

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24-29题.(15分)

生物入侵者

梅涛

①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

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

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

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⑤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⑥ 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24.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归咎:

⑵束手无策: 25.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什么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2分) 26.“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 (2分) 27.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2分)

28.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3分)

五、(50分)

32.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 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 人或事。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③文中不 2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再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的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材料(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酋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2):2022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四、30.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4分)

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发展的和协统一,①它要求人们在发展中讲求经济效率、追求社会公平、关注生态平衡,最终达到人类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缘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理论,它已超越单纯的环境保护。②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形成起来,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⑴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修改。(2分)

改为 改为

⑵文中有两处病句,请逐一修改。(2分)

①句应改为:

②句应改为:

31.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6分)

⑴请给漫画拟一个标题。(2分)

⑵请简介漫画的内容。(2分)

⑶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想。(2分)

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50分)

江西省202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不耻下问 2、海内存知己

3、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 4、天山共色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切合题意即可) 二、

(一)古诗: 9、惜,爱

10、意思合理即可。例如:[甲]诗运用拟人写出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的情景。[乙]诗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之无际和荷花之红艳,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11、言之成理即可。 (二)

12、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 13、年少 跟从 好

14、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朴实 15、D

16、因为范缜表现非常优秀与别人不一样而学习非常勤奋,刘献感到很惊奇。 17、言之有理即可。 三、 (一) 18、

19、A处:摇曳 B处:弥散

20、(1)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2)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21、(1)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虽处恶劣环境,但却能保持超然独立的品性和气节。(2分;如答到芦苇的生存环境、淡泊、独立、自由、坚强等切合题意的要点,且语言组织通顺的可酌情给分)

(2)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却是有思想的,坚韧的(2分;如果用文中的\"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这一句回答也给分) 22、\"我\"在大学时代对芦苇的感悟(认识、理解等)。

23、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作者赞美心中的芦苇就是赞美心中的理想。 (二)

24、(1)归罪 (2)比喻没有办法。

25、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6、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

27、\"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 28、①生动形象 ②准确; 举例略

29、能联系材料和选文,谈出自己对外来生物物种迁移的认识,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四

(1)协 改为 谐 求 改为 究

(2)它要求人们在发展中讲求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平衡、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的全面发展

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3)略 五、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