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

2020-06-07 来源:爱go旅游网


研究生社会(或工程)实践报告

姓 名 许剑 学 号 ********** 专 业 农业推广硕士 领 域 农村与区域发展 学 院 农学院 指导教师 何新华 教授 填写日期 2016年10月5日

一、实践时间、地点、目的、采取的方法 (一)调研时间 2016年元月至2016年6月 (二)地点 河池市宜州市 (三)目的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田阳县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田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采取的方法 先后采取座谈和深入现场实地走访镇村农户办法,详细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现状 二、实践报告内容(包括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或建议) 一、宜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宜州市是广西农业大县(市),已被列入广西西部开发区域县(市),全市辖7镇14乡,总耕地面积69.2万亩。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玉米、甘蔗、桑蚕、沙田柚等。

宜州已形成粮食、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五大生产基地,并且又已成为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西粮食自给工程县(市),是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

全市按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划分为五个农业经济区,即东部四个乡镇以生产优质粮为主,经济作物为辅;西部五个乡镇以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为主,林果为辅。南部七个乡镇以蔗桑为主,林果为辅;北部三个乡镇以林(竹)果、药材为主,旅游为辅;中部两个乡镇以蔬菜生产为主。

乡、镇农产品市场20个,年交易额12亿元,引导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协会13家,拥有会员2500名,辐射带动农户6万户。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80个,其中龙头企业8家,中介组织10个,专业市场2个,其他类型60个。目前,宜州市在区内外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15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各类产品销售的经纪人达5000多人,其中从事农产品流通经纪人3000多人,年销售农产品达102万吨,带动了该市及周

1

边县、市农户10万户,产业化规模的扩大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为了保障桑蚕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强营销、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急需要提高全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因此,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迫在眉捷,势在必行。 二、宜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途径

新型职业农民是近两年提出的新概念,在农民培育上,目前田阳县主要有四条途径: (一)市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民劳动力转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从2005年开始,农业局开展了以阳光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在2000人左右,到2015年培训农民18900人次。同时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推广,每年还开展速成技术培训5000人次左右。

(二)水果办每年开展水果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1000人次左右。 (三)社保局每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600人左右,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农广校中专每年开展职业知识教育2000人左右。 四、宜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意识强,各人自扫门前雪,各家顾各家生活。没有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认为农民本来就是“职业”农民,天生就是务农,不能从深层次理解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含义,

二是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我们对全市10个乡镇152个村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种地的都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且妇女人数居多,由于知识层次低,参与技能培训的热情不高,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普遍较低,推广新技术的难度很大,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对知识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很想在农业领域干一番事业,但苦于无人引导,知识缺乏,信息闭塞。

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存在弊端。首先,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任务下达较晚,基本上都是在下半年确定下达培训任务,培训单位再根据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对象、开展培训工作,明显已经错过了当年农作物生长管理的黄金时间;其次,村上领导重视不够,人员组织不理想,导致培训工作只能利用下雨天或农闲季节进行,使培训不能按农事需要及时跟进,出现了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上的不到位现象,从而影响了农作物当年的产量和收入。

2

四是师资力量薄弱。一是近10年来,该市严格控制单位进人,大中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学生不能进入单位,而单位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陆续退休,这使得农民培训的教师资源相对缺乏,职工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出现断层。二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有待提高。俗话说“三年荒个好秀才”,现在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毕业于八九十年代,并且经常忙于工作疏于学习,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急需更新专业知识。

五是教学手段落后。虽然在农民培训工作中使用了电脑,投影仪等先进设备但这只不过是代替了原来的黑板和粉笔而已。讲课主要停留在理论上,学员的动手能力差,培训效果得不到巩固。再者由于教学设备配备不足或资源不能共享,导致农民培训仍然停留在一般的说教上。

(二)解决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加快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群众宣传中央的各种惠农政策以及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农民种地务农的自信心,提高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的积极性。结合该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农民文化学校(夜校),为农民自学创造条件,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农业技能骨干和职业农民,积极鼓励、倡导农技人员下乡,开展特色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各种农业实践活动,深入实际帮助农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是留住年轻人。消除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嫌种地苦累,不愿种地的思想。一是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留住本村的年轻人,利用他们有知识,思想活的优点培养新型农民,积极引导他们创业,搞规模化经营,争取国家的政策鼓励、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大力调整结构让他们从农业生产中获利。二是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宣传,引导该市本土毕业的大学生回村发展农业。结合实际出台一切能吸引大学生回村发展的优厚条件,使他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回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农业产业,使身边的资源和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机结合,以此来带动其他农民造福家乡。

三是合理安排、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建议国家、省、市研究制定出台与新形势相对应的鼓励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相关政策,实现培训促创业,创业兴产业、产业促增收的目标。一是实行分层次、分产业的分类培训。区分不同培训对象、不同产业规模、不同产业类型实行分类施教。二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与课程,按照农作物生理生长特点,在关键管理技术环节开展培训,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深入结合,提高职业农

3

民的培训效果。三是实行集中学习、实践考察、跟踪指导相结合的分段培训。四是建立健全培训老师和学员的挂钩联系制度。培训老师由农业局在全系统中抽调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和校县合作专家团队组成,并由农业局统一下派统一管理。五是实行培训发证制度,对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学员发放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在政策、资金等扶持上向取得证书的职业农民倾斜。

四是坚持依法办事,将农民科技培训纳入大教育框架。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持续不断地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该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农业法》、《农业推广法》对农民教育培训已有明确规定,所以,市政府和农业局在制定农业规划时,会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适当增加优惠政策和投入比重。

五是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强化队伍。一是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农业部门针对当前培训机构手段不硬,队伍不齐,设施不足以及返乡农民工增加的实际情况,应相应加大财政力度,增加农民科技培训的资金投入。二是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再充电,再提高,农业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到农业发达的地区学习工作经验以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三是抓好教学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抓好培训网络的建立健全,在村上设立农家书屋,在县电视台设立农民培训的固定栏目,使培训内容结合农时,关注热点,让农民边干活边听课,躺在床上也能看,吹风下雨也能学,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科技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使农民培训的机构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三、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格用A4纸双面打印,与中期考核审核表、成绩单、论文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列表等材料一起交于学院,参加中期考核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