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淮阳“泥泥狗”的审美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7年9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vl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Sept.2017 第34卷第3期(总第1O1期) Vo1.34 No.3(Sum.No.1O1) 【文化研究】 淮阳“泥泥狗"的审美分析 邹雨辰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地区民间经典的泥玩具,是最初在原始生殖崇拜理念下逐渐 产生的,该玩具属于一种民间泥塑形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造型古朴、装饰特点民间化的 特征,被称之为我国民间美术艺术的“活化石”。在对“泥泥狗”泥塑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中,可以从审美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在把握其审美审美意识和审美内涵的基础上,争取对其 艺术形式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河南淮阳;“泥泥狗”;审美解读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17)03—0122—03 伏羲的特色称之为“人祖猴”,是伏羲精神的化身。在对“泥 “泥泥狗”在河南省淮阳地区是广受欢迎的泥塑玩具, 并且表现出造型古朴、色彩厚重的特色,是我国河南地区原 始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但是在河南淮阳地区“泥泥狗”不 仅仅是一种泥塑玩具,更是所有泥塑玩具的统称,具有丰富 的造型和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与我国神话中的多种 泥狗”的审美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其原 始传说和审美内涵进行深刻系统的解读,保证研究工作的全 面性,有效提高“泥泥狗”研究效果。 二、河南省淮阳地区“泥泥狗”艺术的审美分析 神怪形象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能够看出, 河南淮阳地区的“泥泥狗”不仅是一种泥塑艺术,更蕴含着 河南淮阳地区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所以应该从多角度系统 把握“泥泥狗”的审美特点,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审美解读 对“泥泥狗”泥塑艺术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为传承和发展 河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对河南地区“泥泥狗”泥塑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 程中,要想对其形成系统的认识,就应该积极探索从多角度 对审美内涵、审美意识等加以解读,以期取得理想的分析和 研究效果,为“泥泥狗”审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应的 支持和辅助。 (一)目的性和观念性较强的审美意识 、河南淮阳“泥泥狗”的起源 审美意识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 在对“泥泥狗”泥塑艺术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首 要工作是对“泥泥狗”泥塑艺术的起源形成正确的认识,进 而从其根源上对泥塑艺术进行审美解读。“泥泥狗”也可以 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在对淮阳“泥泥狗”传统民间泥塑 艺术进行深入解读后发现,应该从审美艺术角度进行更为深 入系统的探索。对淮阳“泥泥狗”泥塑艺术进行研究和分 称之为“泥狗子”、“陵狗子”,是河南省地区在举办太昊伏羲 庙会时售卖的重要泥玩具,受到当地人们的广泛欢迎和喜 爱,并且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也通过心口相传的方式得到了不 断的传承和发展,到当今社会,依然作为一种特色民问艺术 形式,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河南淮阳地区“泥泥狗”的起 源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存在多种说法,即伏羲和“泥泥 析,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其始终遵循实用和审美紧密结合的思 想,并且创作的个性化特征相对较为明显,蕴含着河南淮阳 地区古老的原始文化思想和生活习惯特点。而在研究中发 现,尽管“泥泥狗”表现出形态各异的特征,但是不同的个体 却能够彰显出令人赞叹的艺术魅力,供人们不断的深思和欣 赏,从中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从审美意识角度看,“泥泥 狗”的审美意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观念性,其目的性表现 为其是庙会活动中最为典型的祭祀活动象征物品,并且祭祀 活动是对其进行展示的唯一场所,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出 狗”,特别是其中半人半犬造型的“泥泥狗”,更是伏羲形象 的代表,是对狗的尊称。同时在“泥泥狗”造型中也存在一 种特殊的“猴骑狗”,被当地人称之为“人面猴”,也可以根据 收稿日期:2017—06—20 作者简介:邹雨辰(1994一),女,河南周口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122 现。其功利性目的也相对较为明显,当地人希望借助“泥泥 狗”的形象寻求长寿、幸福和其他多种愿望,所以在创作过 程中虽然与当地民俗观念和审美习惯进行有机结合,但是其 仍然具有明显功利性,而正是其功利性,为其传承和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J。此外,从精神性实用意义角度进行更为 系统的分析,发现河南淮阳“泥泥狗”的精神性实用主义审 美意识特点也相对较为明显,能够看出,在泥塑创作活动中, “母子猴”“八高大”等怪诞的艺术形象与古代当地人们在生 活中追求多子多福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同一性,因此能够从其 创作中看出一定的精神审美心理内涵。由此可以看出,对淮 南地区“泥泥狗”的审美意识进行系统的研究,应该同时关 注其目的性特征和观念性特征,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 创作审美心理特点等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争取对其 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审美意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为深入学 习和探索其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应的辅助。 (二)生命无限的审美理想 在研究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民间艺术作品和 艺术创作中蕴含着生命无限的审美理想,能够为其传承和发 展提供良好的辅助。具体而言,民间美术艺术创作活动中,创 作者往往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将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对生命 的渴求作为自身审美理想,并且将其融入到创作中,而将自身 在创作中的功利意愿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为客观征服和改 造世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在我国传统 的神话创作体系中,用泥土塑造人类形象的传统一直存在,并 且受到我国长期农耕生活的影响,古代先人对泥土保持着特 殊的情感,认为泥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所以使用泥土塑造不 同的神怪形象,也能彰显出一定的神秘力量,产生祈福效果。 如在淮阳地区重要泥塑形象猴头人身泥玩就具有明显的生命 本源象征,表现出一定的祝福生育思想。所以在欣赏造型丰 富的“泥泥狗”形象过程中,应该从塑造“泥泥狗”的原始背景 进行分析和解读,在“泥泥狗”造型和色彩方面感受当地人民 的丰富“生命繁荣”审美理想,以及对原始生命价值的基本追 求,体味其中所蕴含的对祖先、对野性的崇拜,感受古代先人 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对生命繁荣审美理想最本质的追求 。 此外,从另一个层面对淮阳地区“泥泥狗”艺术进行分 析,能够看出其在造型方面体现出奇妙的联想,并且创作者对 整体泥塑造型的把握以及对部分艺术形象的塑造,都能够发 现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本源思想,也正式在这种生命无限价值 理想的追求和推动下,淮阳地区的“泥泥狗”造型才能够更为 灵动和自由,其艺术内涵也更为丰富,实现了对主宰自然、改 造自然的理想追求,也正是创作者结合自身理解对“泥泥狗” 艺术形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创作,才让怪诞、神秘的“泥泥狗”艺 术,在怪诞中体现出生命的赞美和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这 已经不仅仅是生命层次上的审美理想,其在发展和艺术升华 过程中实现了对自然形态和客观逻辑的超脱,表现生命美的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人们审美理想的深层次宣泄 以及当地人在创作中心理追求和审美思想的高度和谐统一, 是艺术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有机平衡,能够为研究“泥泥狗”艺 术价值和艺术内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助。 (三)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从整体艺术内涵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淮阳“泥泥 狗”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对立统一的审美艺术特点,即 丰富性和单纯性达到了统一、抽象性和具体性实现了统一, 所以从其简单的艺术造型角度进行分析,其审美特征不仅在 写实性和虚幻性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彰显,并且其艺术内 涵也在创作中得以呈现出来,影响着一代代人,实现了对当 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良好传承。 首先,写实性的审美特征。“泥泥狗”的写实性审美特 征相对较为明显,前期与现代社会研究的三维空间透视写实 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泥泥狗”的艺术创作中,即使是写实性 审美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幻想性 。“泥泥狗”艺人在进行 创作的过程中,一般按照自身对“泥泥狗”艺术的理解以及 长时间创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对固态形象进行创造,在创作 过程中,他们不是对已有形象进行模仿,而是通过舍本逐末、 以神造型的方式表现以神造型的神髓,其外在表现形式却可 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以神造型创作中的兽类造型进 行研究和统计,发现创作者能够使用以幻想写实的艺术创作 方式对形象进行构筑,并且忠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 感,这不仅丰富了“泥泥狗”艺术内涵,也促使其审美特征表 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在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受到 当地人的广泛重视,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其次,虚幻性的审美特征。在淮阳“泥泥狗”泥塑艺术 的创作中,虚幻性的审美特征也相对较为明显,并且是“泥 泥狗”艺术的一大特色。对淮阳“泥泥狗”创作思想进行深 刻的分析和解读,能够发现“连体类”形象、“八高大”形象和 “九头鸟”形象等,都是当地人在创作过程中将神怪形象和 自然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所构筑的超现实的神秘形象,是一 种对现实社会的超脱,不仅对当地生殖崇拜现象做出了最真 实而深刻的反映,还在综合体的层面上实现了对个体自然属 性的超脱,因此在个体创作中也能够彰显出一定的虚幻主义 色彩,促使虚幻主义逐渐成为淮阳“泥泥狗”艺术创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泥泥狗”审美研究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和借鉴 j。所以从审美特征角度对淮阳“泥泥狗”艺术进行 分析和解读,应该正视其虚幻行动审美特征,并将其作为一 个重要的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改善现 状,为深入研究“泥泥狗”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写意性的审美特征。在研究淮阳“泥泥狗”艺术的 过程中,能从多角度对其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并且探索其艺术 审美内涵。在研究中应该明确认识到,淮阳“泥泥狗”是随着 我国原始社会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古老文化出现的,并且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民间工艺美术体,其创 作者在创作活动中受到集体意识思想的影响,更加倾向于将 写意的创作方式融入到造型工作中,希望能够借助写意造型 让整个“泥泥狗”泥塑展现出劳动人民生产过程中对生命的 感悟和对自然的认识 。系统分析,淮阳“泥泥狗”泥塑艺术 在创作中不对外部色彩和形象进行精心雕琢,而是借助大刀 阔斧的手法和简单的描绘展现出古朴自然的生态气息,这种 对写意手法的应用,能够借助意态传达神思,在随意造型中展 】23 现生活气息,凸显审美艺术内涵。所以在研究活动中应该重 点关注其写意特征的解读,希望能够借助对写意审美特征的 把握,对“泥泥狗”艺术创作形成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从对河南淮阳地区“泥泥狗”的审美理想、审 学报,2015(5):20—22. [2]赵晓婉.淮阳“泥泥狗”的审美与生态探析[D].北京:北 京理工大学,2015. [3]谢一帆.浅析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征及发展传承[J].参 花(下),2015(1):136—137. 美特征角度进行解读,能够形成对“泥泥狗”泥塑的全新认 识,对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 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现代社会我国艺术行业呈现 出蓬勃发展态势、传统民间艺术日渐受到重视的情况下,要 想促进“泥泥狗”艺术在新时期背景下获得良好的传承,就 应该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审美分析,希望能够形成更为全面的 认识,为“泥泥狗”泥塑艺术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4]张艳杰.新媒体视角下淮阳泥泥狗品牌构建研究[D].沈 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 [5]袁淞,于炜.基于形式美法则的淮阳“泥泥狗”图腾文化 造型承继与创新设计研究[J].设计,2017(1):69—71. [6]高梓琦.淮阳泥泥狗的传说[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2015(19). [7]魏敏.浅析淮阳泥泥狗的艺术价值[J].艺术品鉴,2015 (8):46. [1]贾怀鹏.淮阳泥泥狗审美意象的生成路径[n.新乡学院 (上接第43页)持续性;对自身身体状况有很好的了解, 但自我锻炼能力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体育 锻炼习惯的最终形成。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 习惯,还需要从重视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理 学报,2001(4). [2]赵苏拮,余卫平.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体育学刊,2006(5). [3]李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 育学院学报,2004(2). 念、加强体育宣传方面等着手,帮助其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 意识,培养其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 康,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高职院校体育教 育是否成功,主要看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否具备,自我锻炼习 惯是否形成,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4]王锡群.民办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林劲松.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探析[J].安顺学院 学报,2008(3). [6]李明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新思路[J].北京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1]郭晓军,吴凡.浅谈大学生体育意识[J].南京体育学院 (上接第72页)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 理,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做自己,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还 可以让学生开展与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的这些活 动,班主任要及时调整思路,给自己和学生“松绑”,解放学 生的同时也解放自己,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指 导。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转变管理观念,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教育创新,启迪 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实 现高效有序的班级管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班级是学生 生,就一定会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优秀班级。 参考文献: [1]徐英.陶行知教育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 教学论坛,2012(5). [2]张淑红.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 学院学报,2016(2). [3]毕明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J].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李如齐,蔡俊.论陶行知道德生活实践思想[J].江苏教 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成长的家园,面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理性 分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爱心对待学生,理解学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