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语文》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2)【精选30练】

2023-11-17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文言文阅读

1. (甲)(《三峡》全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

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

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6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2)常闻峡中水疾 ..

(3)每至晴初霜旦 (4)泠泠不绝 ..

16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168.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6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170.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2.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348.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 又何间焉/黑白相间 ....

B.可以一战/俭以养德 公将鼓之/旗鼓相当 ....

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 视其辙乱/重蹈覆辙 ....

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 肉食者鄙/鄙夷不屑 ....

349.依据上下文,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他的乡人说:“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理解: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爱国热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所以追赶他们”。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350.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鲁庄公、召公、汉文帝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

3.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_________)②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_) ..

③对镜帖花黄(_________)④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 ..

345.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46.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347.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3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 ②咸来问讯 ...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寻向所志 ..

33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3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333.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5.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0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②但当涉猎 但: ...

③见往事耳 见: ④即更刮目相待 更: ..

30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徐以杓酌油沥之 ..

B.屠惧,投以骨 公亦以此自矜 ..

C.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

D.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以刀劈狼首 ..

305.翻译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97.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了战争的过程,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

298.“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9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

29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B.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 ....

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29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B.文章开头写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C.文章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的过程,准确生动地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充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96.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8.文言文阅读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27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曾经) .B.久而不去(离开) .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若中道而归(好像) .

27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以钱覆其口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C.以就懿德 .D.还以与妻 .

27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B.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C.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D.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2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9.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26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1)或王命急宣 或: _______________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奔 :_______________ .

(3)哀转久绝 绝: _______________ .

(4)四时俱备 倶: _______________ .

27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71.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72.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0.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261.结合语境,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 ..

26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B.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 ..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入之迂也 ..

D.舜发于畎亩之中/以君之力 ..

26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6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甲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D.乙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最终一定会“有志者事竟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江西钟傅,以勇毅闻于乡里。好射猎。一日,有亲属酒食相会。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去家二三里,溪谷深邃,有虎黑文青质,额毛圆白,眈眈然自中林而出,百步之外顾望前来。仆夫见而股栗,谓傅曰:“速登大树,以逃生命。”傅.时酒力方盛,胆气弥①粗。即以仆人所持白梃②,山立③而拒之。虎即直搏傅,傅亦左右跳跃,挥杖击之。虎又俯伏,傅亦蹲踞。须臾,复相拿攫④。如此者数四。虎之前足搭傅之肩,傅即以两手抱虎之项。良久,虎之势无以用其爪牙,傅之勇无以展其心计。两相擎据

⑤,而仆夫但号呼于其侧。其家人怪日晏⑥未归,仗剑而迎之。及见相捍,即挥刃前斫。

虎腰既折,傅乃免焉。

——节选自《钟傅搏虎》

(注释)①弥:更。②梃:棍子。③山立:像山一样屹立。④拿攫(jué):搏斗。⑤擎据:僵持。⑥日晏:天晚。

25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一狼洞.

其中(_____________) (2)止.

露尻尾(_____________) (3)仆夫见而股.

栗(____________) (4)及.

见相捍(____________) 2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眈眈然自中林而出,百步之外顾望前来。

254.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B.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C.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D.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

255.甲文中的屠户和乙文中的钟傅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遗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19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

B.顾野有麦场 顾:只是 .

C.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 .

D.乃佯睡以俟 佯:假装 .

19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97.上面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8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以我酌油知之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即更刮目相待 ...

18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5.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对乙文做出分析。

186.这两篇短文分别给了你什么启示?(可用成语概括,也可用自己的话概说)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55.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其一犬坐于前

35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 .

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 .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

357.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358.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59.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60.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15.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

17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 饿:_________________ (2)法家拂士 拂:_________________ ..

(3)昭公出亡 亡:__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反:_________________ ..

17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177.(甲)文论证了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说明了(甲)文中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78.(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16.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期:________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雨:________ .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

1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17.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①而入胡②。人皆吊③之,其父曰:“此何遽④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⑤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⑥。此独以跛⑦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亡:逃跑。 ②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③吊:对其不幸表

示安慰。④何遽:怎么就。⑤引弦:拉开弓弦。⑥十九:十分之九。⑦跛:瘸腿。

1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

(1)近塞上之人有善.

术者(___) (2)汝.

亦知射乎(___) (3)但微颔.

之(___) (4)其子好.

骑(___) 139.用“/”划分句子停顿(限划一处)。

丁壮者引弦而战

140.下列句中加点词跟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堕而.

折其髀。 A.而.

钱不湿 B.康肃笑而.

遣之

C.马无故亡而入胡 .

D.睨之,久而不去 .

1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42.甲乙两文在简短的故事中分别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18.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3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晓雾将歇 歇:消散 ..

B.夕日欲颓 颓:坠落 乘奔御风 奔:奔驰 ..

C.夏水襄陵 陵:河岸 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

D.属引凄异 属:连接 五色交辉 交:交相 ..

1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7.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 ,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③犹割股以啖腹 ④若耽嗜滋味 ..

12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学而不思则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以为朕之耳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1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131.(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

20.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三处。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111.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身:自己。②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③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④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⑤跣(xiǎn):赤脚。⑥被:同“披”。

105.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欲使无穷(________) .

(2)以子之所长(________) .

106.翻译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07.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

108.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109.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出来(至少两种)。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梅直讲书①

苏轼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②,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③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④,非亲旧为之请属⑤,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梅直讲:梅尧臣,北宋诗人,曾任国子监直讲。本文为苏轼写给梅尧臣的

信。②升斗之禄:微博的俸禄。③执事:指梅尧臣。④容:疏通关系。⑤属:通“嘱”。

8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皆若空游.

无所依《小石谭记》 B.其后益.壮/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C.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狼》 D.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心乐.

之《小石谭记》 86.下列选项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全石以.为底《小石谭记》 B.卷石底以.

出《小石谭记》 C.以.其境过清 《小石谭记》 D.能以.

径寸之木《核舟记》 8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2)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88.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的原因是什么?苏轼认为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

23.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狗乎?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

5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结友而别 .而知新 .

B.博学而笃志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温故..

5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因很久没有猎到野兽而愧对自己的家人和知心好友。

B.有人劝齐人要得到一条好狗才能打到猎物,他于是很想得到一条好狗。

C.在努力耕田的情况下,齐人变得很富有,于是有钱买了好狗,最终屡屡打到野兽。

D.“好猎者”先因“狗劣”而“不得兽”,后因“良狗”而“猎兽之获,常过人矣”,二者对比,告诉我们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努力是必要的条件,但更需要抓住重点。

5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其所以不得之故 .

②人不对 .

③市良狗 .

④百事也尽然 .

54.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24.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梁末,海宁等县多盗贼,近县苦之。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郡守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黟、歙以拒景。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以主盟。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与神茂相应。神茂为景所破,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及景败,子荣退走,灵洗复据新安。进军

建德,擒贼帅赵桑乾。

天嘉四年,周迪重寇临川,以灵洗为都督,自鄱阳别道击之,迪又走山谷间。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因推心待之,使其子文季领水军助防。因进攻周沔州,克之,擒其刺史裴宽。

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光大二年,卒于州,时年五十五。

4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和“华皎之反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何陋之有 .

C.汝心之固 .

D.称善者久之 .

4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程灵洗勇力过人,乡里之人都敬畏他,能日行二百多里,还擅长骑马游泳。

B.程灵洗在侯景叛乱之时,攻下新安,和刘神茂遥相呼应,共同抗拒侯景叛军。

C.程灵洗平定了周迪叛乱,华皎派人来引诱他造反,他斩杀了来策反他的使者。

D.程灵洗对待部下十分苛刻,情急之时,就用鞭棍抽打,因此士兵们都心生不满。

4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前后郡守恒使召募少年 恒: .

②周迪重寇临川 寇: .

③躬勤耕稼 躬: .

50.翻译下列句子。

①海宁等县多盗贼,近县苦之。

②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

25.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

汉孝惠帝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③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股肱:重要。

4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召诸将议之”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B.学而时习之.

C.何陋之.有 D.久之.

,目似瞑 4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季布认为秦王朝对匈奴用兵,引起了陈胜等人造反,带来了巨大创伤。

B.有人说季布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皇帝因此未晋升其官职。

C.季布反思了一个月,终于明白自己没有功劳却做了河东守,这是罪过。

D.皇上准备重用季布,想要将河东这个重要的郡交给他治理。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数窘汉王 窘:__________ ② 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_____ ..

③ 将兵四十余万众 将:__________ ④ 人有言其贤者 贤:_____ ..

46.翻译下列句子。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②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③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

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①牸牛:母牛。②孳zī:繁殖。③庵:小草屋。

39.下列选项中“之”与“以衫蒙其头”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母以告允济 所益

B.公亦以此自矜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

4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A.张允济是隋大业年间的武阳县县令,致力予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很怀念他。远近的人都称赞允济,他的政绩尤其卓著。

B.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过问题。

C.老妇人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

找到了盗葱的人。

D.曾有个赶路的行人,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他返回找到了衣衫。

4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及将异居______ .

②谓妻家人曰______ .

③但归______ .

④路不拾遗______ .

42.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②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

2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③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④也。”

(注释)①赵襄王:赵襄子,赵国的国君。②王子期: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人,王良。③道:同“导”④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30.下列语句中选取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

与子期逐 俄而:不久 B.三易.

马而三后 易:改换 C.尚何以调.

于马 调:调动 D.此君之所以后.

也 后:落后 3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A.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人 / 心调于马而后可 / 以追速致远

B.凡御之所贵马 / 体安于车人 / 心调于马而后 / 可以追速致远

C.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D.凡御之所贵马 / 体安于车人心 / 调于马而后 / 可以追速致远

3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子期认为自己的驾车技术已经全部教给赵襄王了,只是赵襄王觉得王子期有所保留,子期觉得襄王太过分了。

B.赵襄王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车的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C.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王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D.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33.下面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A.现在你落后了就想比我快,先于我就想抓住我。

B.现在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

C.现在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先于我就想抓住我。

D.现在你落后了就想比我快,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

28.

译文:

弈秋是闻名全国的下棋能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

(二)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

B.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

C.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

D.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

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29. 伤仲永

宋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父异焉 .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④卒之为众人 .

14.下列各项中“以”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或以钱币乞之

A.以我酌油知之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辞以军中多务 D.盖以诱敌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16.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0. (甲)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选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7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_______) .

(2)丝纱、麻之属(_______) .

(3)便要还家 (_________) .

(4)老人引杨氏入山(______) .

1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

B.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 ..

C.杨氏谢而从之 成礼而去 ..

D.不可取食于人也 达于汉阴 ..

181.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18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

2.无

3.

4.

5.

6.

7.

8.

**科目模拟测试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文言文阅读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1.

166.(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167.(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168.(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169.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170.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解析】

【分析】

16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空隙、缺口。

(2)大意: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疾:快。

(3)大意: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4)大意:声音清越,很久都不消失。绝:消失。

167.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虽,即使。奔,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疾,快。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书记,书本记载。悉,都。戒,劝告。

168.这道题考查筛选提炼语句的能力。通读文段,读懂大意,然后作答。“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乙文与此意思相同的语句是“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思是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乙文与此意思相同的语句是“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169.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相同点在于:都写了三峡、都写了猿鸣来渲染烘托;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不同点在于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既是写景,又是诗人心情的表达。根据写作背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可知,这首诗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则反映三峡人民的悲惨生活,流露出作者悲哀、凄凉的感受和心中对苦难的三峡人民的同情之心。两则的语言风格也不同:渔歌是民间创作,更更通

俗易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是李白的诗句,文学色彩更浓一些。

170.这道题考查课外拓展积累能力。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的意思是: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根据“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可以概括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或者“百闻不如一见”。

【点睛】

甲文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

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文译文: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度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美丽的。”等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2.

3.

344. ①记下 ②有余 ③帖通贴,贴上 ④城

345.①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怎么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②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346.扑朔迷离

347.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

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任选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等。

【解析】

344.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强:有余。词类活用,策,名词作动词,登记。通假字,帖,通贴,贴,粘贴。

34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走:跑。安:怎么。火伴: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皆:都。

346.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由“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34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表现其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归来后辞官回家,表现其英勇善战,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机智聪明。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赵一曼、秋瑾、蔡文姬、刘胡兰等,写出

其中一位即可。

【点睛】

译文: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

330.①整齐的样子 ②都 ③ 对 ④寻找

331.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见。②(村里的人)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332.C

333.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等,回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330.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2)大意:全都来打听消息。咸:都。

(3)大意: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为:对。

(4)大意: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寻:寻找。

331.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互相听到。

第二句是一个省略句:(桃花源人)见渔人,(桃花源人)乃大惊,(桃花源人)问

(渔人)所从来。重难点词语有:乃,于是、就。

332.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错在“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应该是桃花源人不希望世外之人来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为下文渔人再寻桃花源而不复得路埋下伏笔。故选C。

33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以看出桃花源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淳朴的社会风尚。由此可以看出,《桃花源记》一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点睛】

译文: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5.

303.①当道,当权;②只,只是;③了解;④另,另外

304.A

305.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解析】

【分析】

30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卿今当涂掌事”翻译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当涂”意思是“当权,当道”。“但当涉猎”翻译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意思是“只,只是”。“见往事耳”翻译为“了解历史罢了”,“见”意思是“了解”。“即更刮目相看”翻译为“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意思是“另,另外”。

304.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

A.都是“用”的意思;

B.把 / 凭,凭借;

C.凭 / 用;

D.来 / 用;

故选A。

305.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中“今”意思是“现在”,“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才略”意思是“才干和谋略”,“非复”意思是“不再是”。据此翻译即可。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6.

297.示例一: 因为全诗重点要表现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不是为了写战争本身。示例二:因为全诗重点在于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深明大义、不慕荣华、勤劳善良的品质以及保家卫国的热情。战争的过程与本文表达的中心关系不大,故采用略写的方法。

298.(不慕荣华) 淡泊名利,热爱家乡(热爱亲人)。

【解析】

【分析】

297.本题考查内容详略的安排。文章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的需要来决定的。与中心关系紧密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是次要材料,要略写。本文主要表现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表现她的不慕荣华、勤劳善良的品质以及保家卫国的热情,战争的

过程与中心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29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木兰不用尚书郎”意思是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可见天子赐给木兰的是高官。木兰辞官,表现了她不爱慕荣华富贵,不喜欢高官厚禄,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送儿还故乡”写出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热爱,表现了她淳朴的女儿心。

【点睛】

参考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7.

293.C

294.D

295.B

296.(1)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2)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解析】

【分析】

29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C.句意为: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故选C。

29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而:表顺承/而:表转折,却;

B.自:自己/自:从;

C.射:射箭/射:射箭的技术;

D.于:在/于:在;

故选D。

29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B.根据“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不是精通射箭,而是明白其中熟能生巧的道理。故选B。

29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 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2)亦,也。惟,只、只是。尔,罢了。

【点睛】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8.

273.D

274.A

275.A

276.(1)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艺)!(2)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解析】

【分析】

273.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D项解释有误,句意“如果半路回来”,“若”,如果。故选D。

274.本题考查虚词一词多义。例句“以”是用的意思。

A.用;

B.认为;

C.来;

D.把;

故选A。

275.A.表述错误,从文章结尾“康肃笑而遣之”的“笑”中理解,陈尧咨认识到自己的傲慢,有些尴尬,也有解嘲的意思,所以“笑而遣之”,没有“赶走”卖油翁的意

思。故选A。

276.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尔,你;安,怎么;射,射箭的本领;感,被……感动;返,回家。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甲)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乙)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

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一点儿都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一根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9.

269. (1)有时 (2)飞奔的马 (3)消失 (4)全,都

270.(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7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是欲界之仙都。

272.《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解析】

【分析】

26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

(2)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奔,飞奔的马。

(3)句意为: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

(4)句意为:四季常存。俱,全、都。

27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曦月,日月。(2) 颓,坠落。鳞,借代指鱼。竞,争相。

27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三峡》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良多”一词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与赞

美。《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意为:实在是人间天堂。以“人间天堂”形容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

27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三峡》中写猿鸣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秋天三峡的凄清肃杀的气氛;《答谢中书书》中写猿鸣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的是早晨山林间猿鸟相鸣的情景,以此来突出早晨山林充满生机与活力。

【点睛】

译文:

三峡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

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0.

261. kòng hè

262.D

263.(1)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2)(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64.A

【解析】

【分析】

261.本题考查汉字注音。“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资财缺乏”,“空”读作“kōng”;“荷担者”意思是“能挑担子的人”,“荷”是“肩负、扛”的意思,应读作“hè”。

26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曾:同“增”,增加∕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B.其: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C.入:指国内∕进入;

D.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故选D。

263.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同“增”,增加;叩,敲、打;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264.A.表述错误。甲文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从而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故选A。

(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乙)选自《列子》 作者:列御寇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乙)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

呢?再说,往哪儿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11.

252. 挖洞 仅,只 大腿 待,等到

253.(1)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双目透着凶光从林中走出,就在百步之外边看边走来。

254.C

255.两者均有勇有谋,临危不惧。

【解析】

【分析】

252.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挖洞;“止”,仅,只;“及”,待,等到。

253.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1)“径”,径直;“犬”,像狗一样。(2)眈眈然:目露凶光的样子;顾,看。

254.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钟傅平常就能喝酒,这一天(他喝得)大醉,只有一个小仆人陪(他)同行,等到晚上才回家。故可断句为:傅素能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故选C。

255.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根据甲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和乙文“虎即直搏傅,傅亦左右跳跃,挥杖击之。虎又俯伏,傅亦蹲踞。须臾,复相拿攫。如此者数四。虎之前足搭傅之肩,傅即以两手抱虎之项”分析,都显示了他们勇敢,不畏凶险,既有勇气,又有智慧的性格特点。

【点睛】

参考译文:(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

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江西有个叫钟傅的人,(他)凭借勇敢强悍闻名乡里。喜欢打猎。有一天,有亲戚请钟傅喝酒吃饭,钟傅平常就能喝酒,这一天(他喝得)大醉,只有一个小仆人陪(他)同行,等到晚上才回家。离家有二三里路,溪谷幽深,有一只青毛黑色花纹,长着白色圆形额毛的老虎,双目透着凶光从林中走出,就在百步之外边看边走来。小仆见到吓得腿直颤抖,告诉钟傅说:“快爬上大树,好逃命。”钟傅这时酒劲正发作,胆量更大,就用仆人手中拿着的白色木棒,像山一样屹立在那里挡住老虎。老虎径直过来和钟傅搏斗,钟傅也左右跳跃,挥动木棒打老虎。老虎又趴下来,钟傅也蹲下了。过了一会儿,(钟傅和老虎)又开始搏斗,这样反复了四次。老虎的前爪搭在钟傅的肩膀上,钟傅就用两手抱住老虎的脖子。(两者相持了)很久,老虎的姿势使它无法用它的爪牙,钟傅虽有勇力却无法施展他的手段。双方僵持,但仆人只是在旁边大声喊叫。他的家人奇怪(他)天晚还没回来,拿着剑来迎接他。等到看到两者相持的情景,便上前挥剑一砍。老虎腰被砍断,钟傅才脱离险境。

12.

195.B

196.(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197.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本性不改的本质。(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9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顾野有麦场: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顾:看,视。故选B。

19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少时,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犬,像狗一样。(2)乃,才。悟,知道。寐,睡觉。盖,原来是。以,用来。

19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可知,两篇文章中的狼都是阴险、狡诈的。2)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甲文作者对狼的态度是讥讽、嘲笑狼的狡猾。结合“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可知,乙文作者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点睛】

译文:

(甲)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一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相处地相安无事。两只小狼渐渐长大,很容易驯服,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怒吼之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富室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富室主人(发现)两只狼观察他的动静,想要咬他的喉咙,忠心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为了

提醒主人发出怒吼声。富室主人就杀了狼,剥了它们的皮。狼有凶恶的本性,确实不虚妄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还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本性不足多说,为什么富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3.

183.(1)自夸 (2)凭,靠 (3)历史 (4)另外

184.(1)陈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您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

185.写鲁肃对吕蒙的惊叹与结友而别,从侧面衬托了吕蒙的才能今非昔比。

186.《孙权劝学》:开卷有益;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等等。(能回答出1条,言之有理即可)《卖油翁》:熟能生巧;要谦虚,不要仗着自己有本事就自夸等等。(1条即可).

【解析】

【分析】

18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以”,凭,靠;“往事”,古今异义词,历史;“更”,另外。

18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射,射箭的本领。

(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又;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185.考查侧面描写的赏析。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乙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吕蒙才略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由此分析,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和“结友”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186.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感悟能力。解答此题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文章主旨谈启示。《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另外,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老翁却沉着镇静,从容不迫。陈尧咨的作为告诉我们不要自夸,不要仗势欺人,要谦虚;卖油翁的为人处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要苦练本领。《孙权劝学》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

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另外,“蒙乃始就学”,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告诉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从孙权用现身说法劝学,告诉我们劝人要讲究策略。

【点睛】

参考译文: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14.

355.其一/犬坐于前

356. 敌对,攻击 大腿 回头看 打洞

357.D

358.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59.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360.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

【分析】

355.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根据翻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故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356.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①句意: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敌:敌对,攻击。

②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股:大腿。

③句意: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④句意: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洞: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35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错误,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仅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而且还要善于斗争;

B.错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错误,“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故选D。

358.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句中“并”意思是“一起”,“驱”意思是“追赶”,“故”意思是“原来”。据此翻译即可。

35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在与狼的较量中,开始“屠惧,投以骨”,他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希望狼得到骨头能停下来,但“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最终“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他开始寻找有利的地形,“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准备抵抗。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决定进攻,“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至此屠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据此理解作答。

360.本题考查狼的形象及文章主旨的把握。回答本题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狼的形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的贪婪、凶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写出了狼的狡诈阴险。结尾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运用议论阐述了看法,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另外我们可以从屠户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

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5.

175. (1)使……受饥饿 (2)同“弼”,辅佐 (3)逃亡,流亡 (4)通“返”,返回。

176.(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17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恒过,然后能改 谄谀者众

178.示例:①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②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

【解析】

【分析】

175.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注意词类活用词,饿,使动用法,使……受饥饿;通假字词,拂,同“弼”,辅佐;反,通“返”,返回。

17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衡”,通“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②重点词语:“闻”,听到;“过”,过失;“是以”,因此。

177.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第一空,甲文,开始连续排比六位古圣先贤从贫

贱起家的成功事迹,暗示出成功和忧患之间的内在关系,接着在大肆铺陈“大任”前的磨难中自然地得出结论,突出成功的来之不易。接着再将这一道理推广到治国,最后画龙点睛:“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托出一篇主旨。第二空,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意思是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也就是宋昭公犯错之后开始反思亡国的原因,与甲文“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一致的;第三空,根据乙文中“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一句,可知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谄谀者众”。

17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土”强调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乙文中“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也强调了取于直谏的臣子对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乙文中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强调了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乙文中“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也表现了宋昭公对于过错的态度,知错能改。

【点睛】

译文

甲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患

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乙文,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君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16.

10. 约定 下雨

11.难道能够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吗?

12.从魏文侯的言语中能看出他是一个很守信用的人。不管有什么好的事情,他都停下来去赴约。这则短文要告诉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不去做,不能违背约定,做人要诚信。(意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期:动词,约定日期。

(2)句意:这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雨:动词,下雨。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中的重点词有:“岂”,难道;“会”,赴会,见面;“期”约定的日期。

12.本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理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自己的理解。短文写魏文侯因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这则短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

【点睛】

参考译文: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这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7.

138. 擅长 你 点头 喜欢

139.丁壮者/引弦而战

140.C

141.(1)陈康肃公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2)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相互保全生命。

142.甲文:熟能生巧;做人需要谦虚低调。乙文:祸福相依,好事和坏事可能会相互转化,要时常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

【解析】

【分析】

138.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翻译为“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善”意思是“擅长”。“汝亦知射乎”翻译为“你也懂得射箭吗”,“汝”意思是“你”。“但微颔之”翻译为“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意思是“只是”。“其子好骑”翻译为“他的儿子喜欢骑马”,“好”意思是“喜欢”。

139.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丁壮者引弦而战”翻译为“壮年男子都拿

起弓箭去作战”,其中“丁壮者”是主语,所以停顿为:丁壮者/引弦而战。

14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例句中的“而”表承接关系。

A.表转折;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修饰;

故选C。

141.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一句中,“忿然”意思是“气愤的样子”,“尔”意思是“你”,“安”意思是“怎么”,“轻”意思是“轻视”“射”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射箭的本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句中,“独”意思是“唯独”,“以”意思是“因为”,“故”意思是“缘故”。

据此翻译即可。

14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

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18.

135.D

136.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37.《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解析】

【分析】

135.A.溯:逆流而上;

B.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C.陵:山陵;

故选D。

13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素”,白色;“湍”,急流;“清”,清波。

137.考查学生对两文的分析比较能力。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根据两文作者所描写的不同的情境来分析理解。甲文,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乙文,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通过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渲染出清晨欢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气氛。

【点睛】

译文

甲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9.

128.①使…痛苦 ②在国内 ③大腿 ④喜欢,特别爱好

129.B

130.①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②如果以损害百姓来奉养(君王)自身,就好像割自身大腿的肉来喂自己的肚子。

131.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解析】

【分析】

128.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使……痛苦。

②句意: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国内。

③句意: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股:大腿。

④句意:如果一味沉溺吃喝。嗜:喜欢,特别爱好。

129.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表顺承,然后/表转折,但是;

B.因此,所以/因此,所以

C.代词,代指他/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无实义;

D.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自己独立性,无实义;

故选B。

130.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

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同“增”,增加。”句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②重点词语:“若:如果。以:来。犹:好像。股:大腿。”句意:如果以损害百姓来奉养(君王)自身,就好像割自身大腿的肉来喂自己的肚子。

131.考查句子与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句子意思,然后比较二者的异同点。甲文中的句子意思是: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个句子说明治国需贤臣辅佐,还说明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强调了外因也能导致亡国。乙文中句子意思是: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完全看到天下的事情,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太平无事,四海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这个句子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将两个句子相比较可以看出,二者都强调了一个国君要想治理好国家,有贤士贤臣的辅佐很重要。但不同的是,甲文还指出了有“敌国外患”也是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而乙文则没有提到这一点。

【点睛】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

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抚恤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还有,我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灾祸。如果一味沉溺吃喝,沉湎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导致灭亡。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完全看到天下的事情,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太平无事,四海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

20.

110.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11.因为马援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

【分析】

1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意思是: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所以其停顿为: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1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言行来概括人物特点。因为马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坚,老当益壮’”,可以看出他志向坚定;从马援常感叹“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并且“乃尽散于亲旧”等语句可知,马援常赈施钱财,可见他不看重钱财。因为以上两点,隗嚣敬重马援。

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想要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

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听说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21.

105. (1)贫穷,穷困 (2)用、凭

106.你们编织了麻鞋是用来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给人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的。

107.有一对善于编织和纺纱的夫妻,想要迁徙到越国去。有一个人劝他们不要去,因为这两种手艺在那里没有用。

108.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109.①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决定行动,否则,非碰钉子不可。做事情不能想当然,要经过实地考察,或多方面收集相关材料。②不要依靠旧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③发展事业要善于扬长避短。④坚持自己的主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结合起来。

【解析】

【分析】

10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要想不穷困。穷,贫穷、穷困。

(2)句意为:凭借你们的专长。以,用、凭。

10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子;履:穿鞋;跣:光着脚;缟:白色的生绢;冠:戴帽子;被:同“披”,散开。

107.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细读文本,疏通文意后可知,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鲁国的一对夫妻,丈夫擅长编鞋,妻子擅长纺纱,他们想要迁到越国去。有一个人劝他们不要去,因为越国人不穿鞋,也不戴帽子,他们在那里,只会越来越穷。据此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10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意为: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能办得到呢?这句话交代了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109.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旨。鲁国这对夫妻没有经过考察,不了解越国人的生活习惯,就想着去越国生活,从中可以得出道理: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决定行动,否则,非碰钉子不可。做事情不能想当然,要经过实地考察,或多方面收集相关材料。这对夫妻学得自己有鲁国靠做鞋和纺纱的手艺生活的很好,就认为到越来也不会错,从中可得出道理:不要依靠旧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夫妻两人到越国生活,想要靠手艺在越国发展,却不知道他们的长处到了越国就会完全无用,从中可得道理:发展事业要善于扬长避短。夫妻两人要到越国去,有人来劝说他们。从中可得道理:发展事业既要坚持主见,又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不能一意孤行。

【点睛】

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鞋子,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很穷。”鲁国人问:“为什么?”这个人回答说:“鞋是(人们)用来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人们)用来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能办得到呢?”

22.

85.C

86.C

87.(1)(我)回来后思量这件事,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但也不应徒劳于贫贱的生活。

(2)我不久又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文风。

88.因为苏轼文“有孟轲之风”。苏轼认为能够结交像欧阳修、梅尧臣这样的大贤人,并有机会向他们学习,成为他们的学生。这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

【解析】

【分析】

85.A.游:交游/游动;

B.益:日益/好处;

C.都解释为“到”;

D.乐快乐/以……为乐;

故选C。

86.例句中的“以”意为:因为(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

A. 即“以全石为底”,可译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把;

B. 即“卷石底而出”,可译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意同“而”,表顺接;

C.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

D. 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以:在;

故选C。

87.考查句子翻译。要注意翻译出重点字(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固定句式与特殊句式。

(1)中,重点词是“退(回来)、苟(苟且)、徒(徒劳)”;本句中“苟富贵”即“苟于富贵”,“徒贫贱”即“徒于贫贱”,状语后置,翻译时最好要还原。本句省略了主语“我”,翻译时要添上;

(2)中,重点词是“既而(不久)、其(指代我)、以为(认为)”。

88.考查内容理解。要尽量从原文中找线索,引用原文作答。由“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可知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的原因是“有孟轲之风”;苏轼对欧阳修、梅尧臣仰慕已久,“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现在能够“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亦何以易此乐也!”可知:能够结交像欧阳修、梅尧臣这样的大贤人,成为他们的学生。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

【点睛】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随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共同议论文章。从那时起,我日益成长,才能够读先生们的文章词赋,想象出先生们的为人,领会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因为我当时刚刚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进见诸位先生,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到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查我们。我没有想到自己,竟得了第二名。我不久又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文风,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因此我能留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

推荐,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我)回来后思量这件事,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但也不应徒劳于贫贱的生活,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很值得自负了。如果凭一时的侥幸而得意,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能代替这种快乐啊!

23.

51.C

52.B

53.①缘故;原因 ②回答 ③买 ④这样

54.(他)想要得到好狗,但家里贫困没有办法(得到好狗)。

【解析】

【分析】

51.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例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却。

A.表顺承,就;

B.表并列,不译;

C.表转折,却;

D.表顺承,就;

故选C。

5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根据“君宜致力于耕作”可知有人劝齐人努力耕作,而不是“要得到一条好狗才能打到猎物”,“想得到一条好狗”是齐人思考总是找不到猎物的原因时想到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在他人劝说下想到的。故选B。

5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为:(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故,缘故、原因。

②句意为:那人不回答。对,回答。

③句意为:买一条好狗。市,买。

④句意为: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然,这样。

5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欲,想要。良,好。则,但、却。无以,没有办法。

【点睛】

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 ,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24.

47.C

48.D

49.①经常、常常;②侵犯,入侵;③亲自、亲身

50.(1)海宁等县有很多盗贼,邻近各县的百姓深受其苦。

(2)朝廷十分赞赏他的忠心,增强了他的防备兵力。

【解析】

【分析】

47.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华皎之反也”中的“之”的用法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代词,代指“这件事”;

B.宾语前置的标志;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音节助词,无实义;

故选C。

4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结合“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可知程灵洗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部属也因此而依顺归附他;

故选D。

4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①句意:前后几任守长常常派他招募年轻人。恒:经常、常常。

②句意:周迪第二次进犯临川。寇:侵犯,入侵。

③句意:亲自耕田种地。躬:亲自、亲身。

50.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苦:以……为苦。”句意:海宁等县有很多盗贼,邻近各县的百姓深受其苦。

②重点词语:“嘉:赞赏。其:代指程灵洗。增:增强。”句意:朝廷十分赞赏他的忠心,增强了他的防备兵力。

【点睛】

参考译文: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年轻时以骁勇有力闻名,一日能步行二百多里,熟悉骑马善于游泳。梁朝末年,海宁、黟、歙等县和鄱阳、宣城郡边界上多有盗贼,邻近各县深受其苦。程灵洗一向被乡里人敬畏,前后几任守长常常派他招募年轻人,驱逐拘捕窃贼强盗。

侯景作乱时,程灵洗聚集众人据守黟县、歙县抵御侯景。侯景的叛军攻占了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逃投靠程灵洗,程灵洗尊奉他主持抗侯联盟。刘神茂在东阳树起义军旗帜抗御贼寇,程灵洗攻下新安,与刘神茂相呼应。神茂被侯景打败,侯景的偏军之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程灵洗退守黟县、歙县。到侯景失败,吕子荣退走,程灵洗又进据新安。进军到建德,擒获贼帅赵桑乾。

天嘉四年,周迪第二次进犯临川,天子任程灵洗为都督,从鄱阳的另一条道进击,周迪又从山谷间逃走了。华皎反叛,派使者招引诱惑程灵洗,程灵洗斩杀华皎的使者,并且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朝廷十分赞赏他的忠心,增强了他的防备兵力,于是推心置腹地对待他,又派他的儿子程文季率领水军协助防守。程灵洗于是进攻周的沔州,攻取并活捉了该州刺史裴宽。

程灵洗性情严厉急躁,管理部下非常苛刻,士卒有点小罪,一定按军法惩治,鲁莽情急的时候,便用鞭棍抽打,但却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部属也因此而依顺归附他。程灵洗生性喜欢播种栽植,亲自耕田种地,至于水田旱地所适宜栽种的庄稼,收获时令的早晚,即使老农也比不上他。光大二年逝世在州任上,时年五十五岁。

25.

43.B

44.C

45. ①使……窘迫 ②迎合 ③带领 ④有道德,有才能

46.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②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解析】

【分析】

4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例句中的“之”是代词。

A.助词,的;

B.代词;

C.宾语前置的标志;

D.凑足音节,无义;

故选B。

4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C项“自己没有功劳却做了河东守,这是罪过”理解有误,文中“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意思是“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这是季布自谦的说法。故选C。

45.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数窘汉王”翻译为“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窘”意思是“使……窘迫”。“诸将皆阿吕后意”翻译为“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阿”意思是“迎合”。“将兵四十余万众”翻译为“率领四十万大军”,“将”意思是“率领,带领”。“人有言其贤者”翻译为“有人说他很有才能”,“贤”意思是“有道德,有才能”。

4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谀”意思是“阿谀奉承”,“面”意思是“当面”,“欲”意思是“想要”,“动摇”意思是“使……动荡不安”。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夫”是句首语气词,“以”意为“因为”,“誉”意为“赞誉”,“毁“意为“毁谤”。

据此翻译即可。

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任性好侠,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意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

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26.

39.C

40.C

41. ①到 ②告诉、对……说 ③只 ④遗失的东西

42.①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

②(张允济)曾经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

【解析】

【分析】

39.A.把;

B.凭借;

C.与例句都是介词,用;

D.与“为”连用,认为;

故选C。

40.C. “老妇人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错误,应是: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张允济,张允济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故选C。

4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注意古今异义词,谓:告诉、对……说;但:只。

4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尔”,你;“何”,怎么;“至”,到;“此”这里。

②重点词语:“尝”,曾经;“逢”,遇到;补出句子的主语“张允济”。

【点睛】

参考译文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怀念他。

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这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

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圆形草房在那里守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他,他便把总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

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这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远近之人都称赞允济,他的政绩尤其卓异。

27.

30.C

31.C

32.A

33.B

【解析】

【分析】

30.C 调:协调。故选C。

3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2.A.“王子期觉得襄王太过分”文中无依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

33.根据词语的意思:则,就;欲速臣:想追上我;逮:及,到。这里是追上的意

思。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技术)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但是你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28.

20.C

21.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22.A

【解析】

【分析】

2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

2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如”,如果;“异方”,各在一方;“何忍”,哪能忍心;“是”,这样。

22.A.有误,不仅是柳宗元请求与刘禹锡交换,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故选A。

【点睛】

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29.

13.①对……感到诧异 ②拜访,拜见 ③相配,相符 ④最终,最后

14.C

15.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②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16.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解析】

【分析】

13.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句(1)意为: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异:对……感到诧异;

句(2)意为: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谒:拜访,拜见;

句(3)意为: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称:相配,相符;

句(4)意为:最终成为了普通人,卒:最终,最后。

14.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以”意思是“用”。

A.以:凭;

B.以:认为;

C.以:用;

D.以:来;

故选C。

15.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自是,从此;就,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释,放下;睨:斜着眼看,轻视的意思;去,离开。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比较能力。首先仔细阅读文章,了解大意并归纳主旨,然后比较分析作答。文段中的方仲永从小天资聪颖,但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结果由天才变成了普通人;而吕蒙成年后才开始学习,由于学习勤奋,最后学有所成。从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学习不能只依靠天赋,后天的勤奋更重要;学习使人进步。据此分析,选择恰当的角度作答即可。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

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30.

179. ①对……感到惊异 ②类 ③同“邀”邀请 ④带领

180.C

181.D

182.①(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朝了。

②这个人想来(你家),(你)可以容纳(他)吗?

【解析】

【分析】

179.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异:对……感到惊异。

(2)大意:丝纱、麻枲这类东西。属:类。

(3)大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

(4)大意: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山上。引:带领。

180.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A.代词,这/助词,的;

B.用来/因为;

C.表示顺承关系/表示顺承关系;

D.介词,从/动词,到;

故选C。

181.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D.错在“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根据“杨氏谢而从之”可知,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故选D。

18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是一个省略句:(桃花源人)问(渔人)今世何世,(桃花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重难点词语有: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第二句是一个省略句:此公欲来(你家),(你)能相容(他)否?重难点词语有:此,这。容,容纳。

【点睛】

甲文译文: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

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乙文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吗?”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