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提升试卷 含答案

2021-12-05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提升试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2、在问卷调查中,相对封闭式题目,开放式题目优点是( )

A.问卷回收率较高

B.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 C.利于数据处理 D.有利于研究复杂问题

3、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

A.程序化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合作是学习 D.讨论

4、《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

第 1 页 共 18 页

A.联系儿童生活 B.采用韵语形式 C.图文并茂 D.内容生动有趣

5、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西塞罗

6、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7、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 )

A.家庭教育 B.礼文教育 C.侍从教育 D.社会教育

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9、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

A.道德认知发展 B.道德情感发展 C.道德意志发展

第 2 页 共 18 页

D.道德品格发展

10、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11、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12、依据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段理论,学生的兴趣表现为主义、思维状态处于专心,通过教师讲解或提示的方式,获得清晰表达,这教学阶段是( )

A.明了 B.联合 C.系统 D.方法

13、发生在教案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案的评价是( )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4、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第 3 页 共 18 页

15、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 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16、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17、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

A.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C.原始性文献 D.综述性文献

18、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 )

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19、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学友制 B.小先生制 C.学徒制 D.实习制

20、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 )

A.大学自治 B.教授治校 C.科学教育

第 4 页 共 18 页

D.古典教育

21、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戊辰学制”的指导原则,对1922年“新学制”标准进行了调整,特别提出( )

A.“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B.“使教育易于普及” C.“根据本国国情” D.“谋个性之发展”

23、“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4、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76 B.78 C.80 D.82

25、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

A.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 C.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D.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

26、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

第 5 页 共 18 页

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

A.正向显性功能 B.正向隐性功能 C.负向显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27、下列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定序变量的是( )

A.中位数 B.百分数 C.斯皮尔曼相关 D.t检验

28、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

A.写命题作文 B.为班级设计网页 C.诊断电脑故障 D.完成考试单选题

29、“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30、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

A.身体的养育 B.知识的学习 C.德行的塑造 D.礼仪的培养

31、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寅学制 B.癸卯学制

第 6 页 共 18 页

C.子癸丑学制 D.戌学制

32、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民主自治,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 )

A.《福尔法案》 B.《哈比改革》 C.《阿斯蒂埃法案》

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33、“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

A.教育独立 B.教授治校 C.思想自由 D.文理沟通

34、某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小组成员依据“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观察记录表”,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开展课堂观察研究。这属于( )

A.半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半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3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36、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

A.学区制 B.中央集权制 C.地方分权制 D.混合制

第 7 页 共 18 页

37、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 )

A.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B.集中识字和分等识字的教学效果则是差异 C.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 D.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正相关

38、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句话蕴藏着( )

A.负强化 B.替代强化 C.内在强化 D.外在强化

39、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

40、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

A.概念转变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整合

41、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发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 )

A.巴黎机械与化学工艺学校 B.圣苏尔特种军事学校 C.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D.巴黎理工学校

42、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第 8 页 共 18 页

D.福州电报学堂

43、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4、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亲密感 C.自我完善感 D.自我同一感

45、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 )

A.实验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2、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3、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第 9 页 共 18 页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2、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列举教育测量的4种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4、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5、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两天数学课学习“8加1”的计

第 10 页 共 18 页

算,她没有学会。最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1”的例题,她似乎回了,但当换成“7加1”、“9加1”等其它计算题时她又开始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啦?

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利对教学的启示。

2、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人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3、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第 11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D,解析:

本题选D。伦理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承担保护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

2、D,ABC均属于封闭式题目的优点。

3、B 支架式教学指的就是将教师的提示灯作为支架,当学生理解知识后,老师的提示就撤去了,即取消支架。 4、B 5、C 6、B 7、C

8、D 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9、A 科尔伯格主张发展道德认知(道德判断)。 10、D 11、D

12、A 教育学宝典的形式阶段论的内容中有个表格在总结四大阶段中兴趣、心理、思维、教学方法各自的状态。 13、D 14、D 15、D 16、C

17、B 只有教育年鉴有大量的各年份的数据。

18、D 只有A和D是张之洞所为,但张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体西用思想理论化的人物,也就是说A表述有误。 19、B

20、C,解析: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典型,选择出与中世纪大学相对立的点即可,故本题选C。 21、C

22、C,解析:

戊辰学制的七条原则:1.根据本国情;2.适应民生需要;3.增高教育效率;4.提高学科标准;5.谋个性之发展;6.使教育易于普及;7.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23、A 24、B 25、D 26、B 2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变量的变量特点。定序变量中,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它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因此,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斯皮尔曼相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28、D 29、B

第 12 页 共 18 页

30、C 31、C

32、A 福尔法案中提出了高等教育三原则。强化班专门总结出的选择题点。 33、C

34、C,解析:

本题选C。非参与式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被观察对象的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可采取公开的。结构式观察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合理设计,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的可控性观察。 35、C 36、C 37、B

38、C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圆满完成工作就是最好的奖励。这是典型的内在强化,无需任何外在的奖励物。 39、B 40、A 41、D 42、B 43、A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44、D 45、C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案要点:错误。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

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评分说明】本题考察了教育学原理第十章教师与学生中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首先要回答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其次要说明教师专业化与取得教师资格证二者的区别,最后总结,写出对错即可。 2、答案:错误。

英国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应该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3、答案要点: 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

第 13 页 共 18 页

结果。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题要点:课题论证是研究者本人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对课 题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2、答案要点:

(1)掌握知识是提高智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学生认识智力的发展;

(2)掌握知识与提高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智力水平的高低。

(3)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智力的发展,并将两者辩证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防止重知轻能或轻知重能的倾向。

因此,探索两者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3、答案要点:

这是根据测量内容的数学特征划分的。

(1)定名测量:也叫类别测量、定类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它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别的鉴别。在定类测量中使用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和穷尽性。定名测量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其实就是分类。

(2)定序测量:也叫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别。 (3)定距测量:也称区间测量、等距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

(4)比率测量:也称等比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4、答案要点: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评分说明】教育史的大题容易在三个地方出题,一是法案,像 07 年考的就是国防教育法,二是人物及思想,比如去年的孔子的教师观,三是教育事件,就是今年出到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答此题的时候最好先大致介绍下什么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及其总的发展过程,然后再说出其衰落的原因,说明原因是最好分点说明。 5、答案:

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一次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

第 14 页 共 18 页

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答案:

(1)根据学习层次理论,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 ①信号学习

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即是一种信号学习。 ②刺激-反应学习

即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学习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③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是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

④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如将单词组合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⑤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对之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识别,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识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做出正确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而作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

⑦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之间的联合。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即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该学生处连锁学习与言语联想学习阶段。老师在这个阶段不断指导学生,对同一个刺激--反应,即“8加1”进行巩固,而没有进行辨别学习阶段的辅导,学生只能识别已经掌握的一个刺激--反应的联合。不能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引导。具体教学策略:①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加工,力求使所传授的内容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②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④ 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认知策略中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复述策略的基础上,要学会精细加工策略,它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2、答案要点:

(1)二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

梁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教员、学董、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

第 15 页 共 18 页

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

(2)二者的异同晏阳初与梁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病”具体表象的归结;梁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寻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梁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

【评分说明】只写出每个教育方案的要点而不展开论述的,最高不超过4分;能从其他方面较为合理地比较二者异同的,可以酌情给分,每点最高不超过4分。 3、参考答案:

(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提出的。

(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不同。他把强化分为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期待,但他的期待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待概念。传统的期待概念指的只是对行为结果的期待,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一种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那他就很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台勺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例如,学生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

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因此,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3)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

(4)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首先是由Bandura在1986年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涵盖了动机,认知、元认知策略和行为三部分,也就是三部分的整合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Zimmerman(2000)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实现某些具体的教育目标而自发产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是个人根据特定任务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复杂过程”。Winne(1995)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和自我定向的过程”,

第 16 页 共 18 页

即学习者主动制定学习目标,不依赖教师、家长或他人,灵活运用策略达到目标的过程。Endler、Koeorski和Brown lee(2000)等人则认为,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应包括目标设置、努力过程和策略,反馈和自我评价。我国学者周国韬(2001)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认知和行为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控制学习进程、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Bandura的自我调节三元交互系统中,三元指个人的、环境的和行为的三个因素交互影响行为。个人的因素包括目标、自我效能、认知反馈、策略的知识与价值知觉及情感;行为的因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环境的因素包括教室和教学的特征、学业成绩等。它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表现技巧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学业目标的承诺等三个因素的重要性。Zimmerman(1989)进一步指出,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人的、行为的和环境的三个因素交互影响所决定。

(一)个人因素

在这三个因素中,以个人因素为首,它包括自我效能、学生的已有知识、元认知、学习目标和情感五个方面,其中又以自我效能最为关键。1.自我效能:社会认知论者认为自我效能是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一个关键变量,学生的自我效能和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自我监控有关系,而且自我效能和任务坚持、任务选择、有效的学习活动、技巧获得及学业成绩等学习结果也有关系。2.学生的已有知识:它分为描述性知识和自我调节知识。描述性知识是指言语词汇等描述事实的知识。自我调节知识可以分为过程知识和条件知识,他们之间是交互作用的。前者比如知道学习策略的执行过程,后者比如知道何时、何地、用何种学习策略以及知道何种学习策略有效等。3.元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有两重含义,一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二是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所作的调节。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4.学习目标:元认知知识与学习者的长期目标有关,达到长期目标的一个特别有效的策略是设定特定的、由易而难的短期目标。有研究表明,近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技巧。5.情感:自我效能感和情感能影响长期目标的设定和认知控制过程的使用。

(二)行为因素

社会认知论者认为与自我调节学习有关的行为反应有三种类型:自我观察、自我评判和自我反应。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把获得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完成作业、完成实验等作为目标,并对过程进行观察、判断以及对目标的进展做出反应,这些过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彼此交互作用。比如听个人说话的录音带(自我观察)可判断自己的修辞技巧(自我判断),自我判断后会决定个人的继续自我教导练习(自我反应)。自我观察包括规则性、接近性和自我记录三个子过程,系统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能提供有关个人向自己目标前进过程中成败的信息,激励学生自我记录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自我判断指系统地将自己目前的表现和一个标准或目标作比较的反应,标准的形式、目标的特性、目标的重要性、表现的归因等过程会影响自我判断;自我反应指根据自我评估所做的判断,对内心产生的正负面情感的自我反应,它包括评估的奖励(对目标进展评估的自我反应,能激励行为的动机)和实际的奖励,实际的结果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基于学生实际成就给予的外在奖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正向的自我反应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并激励持续的努力工作。但是,负向的自我反应也未必减少自我效能和动机,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具有信心,认为目前的失败是方法不当,他们也可能会自我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

(三)环境因素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在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有经验指导、模仿学习、言语的说服、社会性援助和环境结构等。经验指导指一个人会从成功的事件中获得一些描述性和自我调节的知识,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能感能激励对未来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模仿学习指通过观察他人的有效自我调节策略的示范能改善学习缺陷者的自我效能。言语的说服这种方式受学

第 17 页 共 18 页

习者的语言水平的影响,其效果并不如前述的两种方法。社会性援助包括向教师、同伴、父母等求助,帮助的方式有身体示范、身体协助(用手帮忙)、文字信息等。环境结构指将学习任务从难改变到易,将学习情境从吵闹改变到安静,对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具有影响。

可见,不同心理学家对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自我调节学习本质的理解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笔者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提高学业愿望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认知、动机和情感意志、行为和环境等多种因素,运用有效的策略和反馈技术,实现预定目标的循环提高过程。

第 18 页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