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科护理学: 是以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2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 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3精神障碍泛指所有的精神活动障碍,包括轻性精神功能减退和严重的精神紊乱(精神病)。 第二章
1精神疾病病因 (1)生物学因素 遗传
脑发育异常
躯体疾病:脑部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脑萎缩);癫痫病人(脑电活动改变);脑功能改变(感染
中毒,代谢紊乱)
机体功能状态 (2)心理社会因素
性格特征 应付方式 应激(生活事件)
2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症状学分类的原则
3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与护理。
4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本质)
5精神症状特点
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6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 1感觉障碍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焦虑症。 (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
(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 2知觉障碍
(1)。 错觉(illusion)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受许多心理内外因素的影响。其特点是必须有客观事物的存在,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产生,对事物的感知是错误的。 (2)。 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听:病人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声音.是临床最常见的、且具有诊断意义的幻觉。主要是语言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内脏性幻觉:可产生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的内部。病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的扭转、断裂、穿孔,或有昆虫在胃内游走。
错觉与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的区别:
1 / 21
感知觉综合障碍 错觉 幻觉 客观事物 存在 存在 不存在 错误感知 个别属性 整体属性 整体属性
(二)、思维障碍 1联想障碍 (1)。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多见于躁狂症。 (2)。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多见于抑郁症。 (3)。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见于精神分裂症。 (4)。 思维松弛:意识清晰,但思维内容散漫、缺乏主题,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切题,多见于精神分裂。 (5)。 思维破裂:意识清晰,但概念之间联想断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多见于精神分裂.
(6)。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上出现思维破裂,且言语上更杂乱,语句片段,无主题,见于躯体性/器质性精神障碍。 (7).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8)。 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见于精神分裂。 (9).持续言语与重复言语:思维活动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表现在说话时重复第一句话或第一句的最后几个字词,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0)。 刻板言语与模仿言语:思维原地踏步,概念转换困难,表现为刻板的重复一些无意义的词或句子。刻板的模仿周围人的言语,多见于精神分裂。 (11)。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自身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多见于精神分裂。 (12)、思想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支配,体验到强制性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多见于精神分裂。 (13)。 强迫观念: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多见于强迫症和精神分裂. 2思维逻辑障碍 (1)、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 (2)、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3)、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4)、矛盾观念:又称矛盾思维,指同一时间出现两种相反的,矛盾对立的概念,患者无法判断对错。 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定义: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一种个人所特有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
特点:信念歪曲 坚信不移 内容为个人所独有
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有事实的根据。
(1)关系妄想(2)被害妄想(3)影响妄想(4)被洞悉感(5)释义妄想(6)夸大妄想(7)罪恶妄想(8)嫉妒妄想(9)钟情妄想 (三)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2.)注意焕散(3.)注意减退(4.)注意转移(5。)注意狭窄 (四)记忆障碍
1。 记忆增强2。 记忆减退3。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4.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5. 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五)、智能障碍
1. 精神发育迟滞2。 痴呆
假性痴呆: 刚塞综合症 童样痴呆 抑郁性假性痴呆 (六)、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 orientation)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时间定向障碍2地点定向或空间定向障碍3人物定向障碍4自我定向障碍
2 / 21
(七)、意识障碍
1. 嗜睡2。 意识混浊3。 昏睡4. 昏迷5. 朦胧状态6。 谵妄状态 7. 梦样状态 (八)、自知力 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对症状的认识和对治疗的认识。
情绪障碍
(一) 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高涨 欣快 情绪低落 焦虑 恐惧
正常焦虑: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当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产生的情感反应。绝大多数因一定原因引起,可理解的、适度的焦虑属于正常焦虑。
病理焦虑:不适当的焦虑表现,指没有明确的导致焦虑的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称,严重的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
(二) 情感稳定性障碍
情感冷漠 情感麻木 情感脆弱 情感爆发 病理性激情 易激惹性
情感淡漠与情感低落的区别:
淡漠是情感波动性的障碍,表现内心体验缺乏或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患者意识不到本身的变化。 低落是情感性质的改变,负性情绪增加,表现外界的一切均不能引起兴趣,精神活动与外界仍有联系。患者存在症状自知力.*
(三) 情感协调性障碍
情感倒错 情感幼稚 矛盾情感 被加强的情感 病理性心境恶劣 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hyperbulia) 指意志活动增多。
2.意志减弱(hypobulia) 指意志活动减少。常见于抑郁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3.意志缺乏(abulia) 指意志活动缺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时及痴呆。 4.矛盾意向 表现为遇事缺乏果断,常常反复考虑,不知如何是好。 动作与行为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2)蜡样屈曲(3)缄默证(4)违拗症(5)刻板动作(6)模仿动作(7)作态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黄秋梅
一、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
(一)了解掌握患者疾病情况: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 (二)建立护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2。尊重患者人格;
3。体会患者心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如通过模糊床头卡来尊重病人); 4.持续性与一致性的态度; 5。要加强自身修养;
二、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
(一)介绍期---——-最初阶段,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二)认同期与工作期-—---目标是确认和解决患者问题,多为治疗阶段; (三)结束期—-——-——使病人回归社会。 三、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技巧-治疗性沟通 (一)治疗性沟通的要求: 1.保密;
3 / 21
2.以患者为中心;
3.指定相应的护理目标; 4.接受患者;
5.避免过多的自我暴露。 (二)切题会谈(分四个阶段)
1.准备与计划阶段 熟悉资料、准备换机、安排时间,确定目标; 2.开始交谈阶段 ①充分准备 ②良好的第一印象 ; 3.引导交谈阶段
⑴共情:也称“同理心”,指从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⑵提问:可以快速的收集信息
①封闭式提问(效率高但答案受限制) ②开放式提问(有主观能动性但耗时)
⑶倾听,技巧:①少说话,②建立协调关系,③表现感兴趣的态,④眼神接触,⑤反馈,⑥推迟评判,⑦不要猜测,⑧引导话题延续
⑷阐释:基本步骤和方法:
①尽量寻求患者谈话的基本信息
②努力理解患者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和情感 ③将自己理解的观点、意见简明阐释给对方 ④委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非绝对正确
⑤阐释过程让患者明确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 ⑸支持、理解 ⑹沉默
⑺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①对妄想的患者,听为主; ②对缄默不语的患者,表关切;
③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自我保护; ④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诱导述说; ⑤对于木僵或者癔症患者,忌窃谈; ⑥对异性患者,避误会。
4。结束交谈阶段,避免忽然终止,忽然离开 四、影响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 (一)护士自身问题 (二)事前缺少计划
(三)双方存在的差异大 (四)使用非治疗性沟通技巧 (五)其他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一、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一)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 (二)观察的方法:①直接观察法(最重要,最常见,客观真实可靠)
②间接观察法(适用于不肯暴露内心和思维,不合作患者) (三)观察的要求:①观察要有目的性、客观性
②观察要有整体性(对某一患者、对所有患者) ③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 ④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 二、护理记录
(一)记录的方式与内容
4 / 21
1。入院护理评估单;2。入院后护理记录;3。住院护理评估单;4。护理记录单;5.出院护理评估单;6。其他如病历讨论记录,阶段护理记录,请假出院记录等。
(二)记录的要求—-—---客观真实,记录完签全名及时间。 第三节 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
精神疾病的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回归社会。 一、精神疾病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一)急性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二)巩固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三)维持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二、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
(一)精神康复评估(是关键),其中社会功能评估是最基本环节,hall和Baker的康复评 估量表等. (二)制订康复计划 (三)确定康复进程
三、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
(一)始动性缺乏的行为训练:①独立生活技能训练 ②文体娱乐活动训练 (二)1。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程式: ①人际交往训练;②药物治疗自我管理程式;③学习有关抗精神病药物的知识;④学会管理药物的方法和评估药物作用;⑤识别并处置药物副作用;⑥与医务人员商讨药物作用有关的问题。 2.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训练方法
(三)社会技能康复训练
①社会角色技能训练:设计场景,角色扮演,适当指导。 ②人际交往训练:社交训练,交谈技巧,适当利用公共设施 (四)学习行为技能训练
①目的:学会处理、应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技能 ②方法:掌握时间,坐得住、听得进
(五)职业技能康复训练(减少精神残疾的一个重要内容) 工作技能训练:①简单作业训练 ②工艺制作训练 ③就业前训练 第五节 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重点)
一、暴力行为——-——精神科最为常见的危急事件. (一)护理评估
1.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 ①病理因素:(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如急性躁狂状态下)、脑器 质性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②心理学特征
A。心理发展:早期的心理发育或生活经历与暴力行为密切相关;
B。性格特征: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缺乏自尊和自 信,应对现实及人际交往能力差;
C.诱发因素: 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
D。人口学特征:年轻、男性、单身、失业、有暴力行为史. 2。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A.行为:兴奋激动
B.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激动和情感不稳定等表示患者
5 / 21
将失去控制
C.语言:可能有一定的语言的表达
D.意识状态: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 3。评估工具 “攻击风险评估表” 按照严重程度分为4级
(二)护理诊断
有对他人施行暴力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三)护理目标
短期目标:1.患者能够叙述导致暴力行为的原因和感受;2.显示出语言攻击性行为减少或 消失;3。能应用已学技巧控制暴力行为;4。患者没有发生暴力行为 长期目标 能够控制暴力行为 (四)护理措施
1。对暴力行为的预防
①合理安置; ②注意观察病情; ③减少诱因; ④提高患者自控能力 ⑤控制精神症状; ⑥注意沟通交流方式; ⑦加强人员培训 2.暴力行为发生时处理 ①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 ②巧夺危险物品,行为过度迅速 ③心理疏导; ④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 3.暴力行为发生后的护理措施 重建患者的心理行为方式 (五)护理评价
1。是否发生了攻击行为; 2。是否能预知失去自知力的征兆 3.能否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4。是否能是吧应激源并以有效的方法处理压力; 5。人际关系是否改善 二、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自杀原因及危险因素评估
①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②其他生物学与社会心理学因素(遗传、心理素质、个性特征) 2。自杀行为发生的症状评估 ①有企图自杀的病史
②语言信息,如“我不想活了”、“这是最后一次见我”… ③行为信息,整理物理、收集或储藏绳子、刀具等 ④情感信息,情绪低落,抑郁一段时间后无原因的开心 3。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①自杀意向; ②自杀动机(如绝望); ③进行中自杀计划 ④自杀方法; ⑤遗嘱; ⑥隐蔽场所或独处 ⑦自杀时间; ⑧自杀意志坚决者 4.自杀评估工具 (二)护理诊断
1.有自伤、自杀的危险 2.应对无效 (三)护理目标
1.短期:患者治疗期内不会伤害自己;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2。长期:不再有自杀意向;对自己的生活有正向的认识;能够掌握良好的应对技巧 (四)护理措施:
6 / 21
1.心理护理
①与患者建立治疗性信任关系 ②安排患者多与家属及朋友接触 ③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压力 ④可与患者讨论自杀的问题,并讨论如何面对挫折和表达愤怒 2.安全护理(重重点)
①安置重症病房; ②密切观察患者自杀的先兆症状 ③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 ④加强对病房社会安全检查; ⑤发药时仔细检查,严防藏药 ⑥密切观察睡眠情况
3。对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患者的护理(重点) ①一对一护理,活动范围在护士视线内 ②连续评估自杀的危险性 ③暴躁各种治疗的顺利进行 ④一旦发生自杀,应理解隔离患者进行抢救 4.生活护理:营养,睡眠,活动,关心。 5.健康教育(p57理解) (五)护理评价
三、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精神疾病(无自知力、受幻觉、妄想支配、严重自杀观念、活性物质滥用的、嫉妒妄 想等)
2.社会心理因素
⑴封闭管理,生活单调
⑵好转病人,因思念亲人,或早日回家,或急于完成某项工作而出走 ⑶对住院存在恐惧心理
⑷工作人员态度生硬、对患者不耐心 2.出走的征兆评估
①出走历史; ②存在幻觉、妄想; ③对疾病缺乏认识,不愿住院或强迫入院 ④对住院和治疗感到恐惧,不能适应住院环境;⑤强烈思念亲人 ⑥有寻找出走机会的表现 3.出走患者的表现
①意识清楚患者多采用隐蔽的方法
②意识不清,出走无目的、无计划,也不讲究方式 (四)护理措施 1.出走的预防
①与患者建立治疗性信任关系;②给患者创造舒适的修养环境 ③善于观察病情变化; ④督促和组织患者参加娱乐活动 ⑤做好夜间巡视工作;⑥外出治疗及检测时专人陪护 ⑦加强与家属联系,减少患者孤独感 2。走失后的处理
①应理解组织人员寻找;②立即通知家属和单位协助寻找,并及时上报 ③工作人员要管理好病房内其他患者;④分析病房及医院有无不安全隐患 (五)护理评价
五、木僵患者的护理
木僵状态:是指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综合征,表现为患者的动作,行为和 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和减少。
7 / 21
(一)护理评估
分类:紧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器质性木僵、心因性木僵 (四)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2.基础护理:定时翻身,防治压疮;大小便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 3.心理护理 4.重视功能锻炼 5。健康教育
第四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脑部有明显病理改变的精神 障碍.
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脑部器质性疾病或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 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曾被称为“症状性精神病\") 2、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前者):(可见于选择题) (1)阿尔茨海默病(AD):脑变性疾病; (2)血管性痴呆(VD):脑血管硬化; (3)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脑炎、神经梅毒;(4)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 (5)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6)癫痫性精神障碍 。 3、常见的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后者):
(1)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炎、败血症、破伤风、伤寒、流感、狂犬病、艾滋病; (2)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心源性脑病、肾性脑病; (3)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甲亢、甲低、肾上腺皮质亢、经前综合征、糖尿病; (4)免疫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常见综合症
1。常见的器质性综合征 (1)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
(2)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 (3)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 (一)谵妄
1。定义:是病因学上无特异性的急性认知损害综合征,其核心表现是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意识内容的障碍,可表现为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性行为、情绪障碍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2.谵妄特点:
(1)急性脑综合征:急性起病、病情发展迅速、病情短暂(三性:急性、一过性、 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2)三联征:意识障碍 (关键)、感知觉障碍(意识内容的改变)、不协调的精神运 动性兴奋 3谵妄的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核心症状),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表现为昼轻夜重(日落效应); (2)定向障碍有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3)记忆障碍以短时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 (4)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白天嗜睡晚上活跃;
(5)感知障碍最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 (6)情绪紊乱突出,恐怖、焦虑、抑郁、愤怒、欣快等; (7)错觉和幻觉; (8)思维障碍。 4。谵妄的护理诊断
(1)急性意识障碍、感知改变:幻觉、错觉、定向力障碍、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8 / 21
(2)有体液不平衡的危险、焦虑、恐惧、有受伤的危险、睡眠型态紊乱 5谵妄的治疗与预后
(1)病因治疗:是避免脑永久性损害的关键 (2)支持疗法:补充水电解质、营养、Vit
(3)对症治疗:用药控制兴奋等症状、降温(常用安定类等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的氟 哌啶醇)
(4)预后:病程短暂,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二)、痴呆
1。概念: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 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是慢性、进行性、 不可逆的脑部慢性综合征,故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 2。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AD、帕金森病等
(2)颅内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感染、创伤等 (3)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失调:苦心综合征、甲亢、甲低等 (4)血管性疾病:VD
(5)中毒、缺氧:酒精,一氧化碳 3.痴呆的临床表现 (1)记忆减退----常见、必备、早期症状 (2)多缓慢隐匿
(3)思维缓慢、贫乏,注意力受损,定向障碍
(4)人格改变,表现为兴趣减少、主动性差、社会性退缩,“灾难反应” (5)社会功能受损 4。分期
(1)早期表现:
A.最早症状为近事记忆力下降;B。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 C。焦虑、苦闷、易激惹;D.个性改变 (2)中期表现
A。近事记忆明显下降、远事记忆也受损;B.理解、判断、计算、定向力受损 C.妄想;D.行为笨拙、反常 (3)晚期表现
A.记忆力极差;B。自理能力丧失
C.言语理解、表达严重障碍;D。行为刻板;E。大小便失禁 5.护理诊断:
病史,智能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注意与抑郁症等导致的假性痴呆相鉴别。 6.痴呆与抑郁症等导致的假性痴呆相鉴别:
抑郁症以负性情绪为核心症状,痴呆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抑郁症具有典型的抑 郁心境,兴趣缺乏、对生活和工作丧失信心,全身疲乏或不适,睡眠障碍,体重减轻, 食欲、性欲下降。因其思维迟缓、言语较少及对周围事物的不闻不问可导致判断能力下 降,给人“痴呆”的假象。 7。痴呆与谵妄的鉴别诊断:
8痴呆的治疗:
(1)明确病因,对可逆性痴呆早发现早治疗:如VitB1↓、甲低
(2)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以及精神症状、行为问题和患者的家庭与 社区资源等。
(3)治疗原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
9 / 21
(4)重要环节:维持患者躯体健康,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药物的对症治疗. (5)尽量延缓病程 第二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概念:是指由于脑部感染、变性、血管病、外伤、肿瘤等病变导致脑部组织在形态学 上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又称脑器质性精神病。临床表现可概括为急性 和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两种。特点为脑部存在病理生理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三) 阿尔茨海默病(AD)
1。概念:是一中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常起病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是所谓的老年痴呆症. 2。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学假说;(2)免疫学假说;(3)病毒学假说;(4)中毒学说(铝中毒) 3。AD的临床表现:
(1)轻度:A。轻度语言功能受损; B。日常生活中出现明显的记忆减退,特别是对近期 事件记忆的丧失; C。时间观念产生混淆;D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E。做 事缺乏主动性及失去动机;F。出现忧郁或攻击行为;G.对日常活动及生活中 的爱好丧失兴趣.
(2)中度:A.变得更加健忘,特别常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及人名; B不能继续独立地生 活;C.不能独自从事煮饭、打扫卫生或购物等活动;D开始变得非常依赖; E。个人自理能力下降,需要他人的协助,如上厕所、洗衣服及穿衣等; F.说话越来越困难;G.出现无目的的游荡和其他异常行为;H.在居所及驻 地这样熟悉的地方也会走失;I.出现幻觉。
(3)重度:A。不能独立进食;B.不能辨认家人、朋友及熟悉的物品;C.明显地语言理 解和表达困难;D。在居所内找不到路;E。行走困难;F.大、小便失禁; G.在公共场合出现不适当的行为;H.行动开始需要轮椅或卧床不起 4。辅助检查:脑电图、CT、MRI检查、智力测试.
5.预后:病程较长,2~12年,一般维持治疗.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褥疮,肺炎等并发 症引起脏器衰竭而死. (四)血管性痴呆(VD) 1。概念: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既往称多发性 梗死性痴呆,包括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分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进展有阶梯 性、波动性。
2。病因:脑动脉硬化,引起脑组织发生器质性改变。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吸烟、房颤、久坐。 3.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表现为脑衰弱综合征,即头痛头晕、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易 怒、睡眠障碍及食欲不振等,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和局限性痴呆,不易被发现。 (2)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以记忆力下降为主,或有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构 音障碍、中枢性面肌麻痹、瘫痪、失语、癫痫和尿失禁。
(3)晚期:出现人格改变、强制性哭笑、情感淡漠,自私、挥霍、幼稚、懒散、性欲 亢进,甚至违法乱纪等。
4.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脑影像学检查。
5.治疗:(1)早诊断早治疗,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者,可对症处理; (2)有急性缺血发作时,应积极治疗,控制其发作;
(3)应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吡拉西坦、吡硫醇及核糖核酸等
(4)高压氧治疗及紫外线充氧回血;促神经细胞代谢药,促进脑代谢功能。 (5)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发病时可用少量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 (6)对症处理及加强护理。
10 / 21
6。预后:VD存活时间少于AD,多死于心血管疾病或卒中发作。 注:其他老师没有说重点的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看。 比较重点的概念:
1.精神活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 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 生理状态.
2.依赖:指一组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对精神 活性物质的渴求,难以控制,持续服用,耐受性增加,出现戒断状态和强制性觅药 行为。分为精神依赖(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
3.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指一种不适当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方式,且反复使用导致明显不 良后果,一般无耐受或戒断状态。
4.耐受性: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其效应逐渐降低,若欲达到与初期使用相同的效率,必须 加大剂量。
5.戒断状态: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机制 是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突然停用引起的适应性反跳。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措施——谵妄的护理措施
1. 生理功能方面 — “维持生命”
睡眠紊乱:背部按摩、喝温牛奶、轻声交谈;家属陪伴、去除房间暗影、夜间开小灯;正常作息时间内治疗和活动。
满足生理需要: 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等,纠正或防止出现体液失衡;必要时静脉给予. 排便障碍: 包括尿、大便排泄障碍.见下面讲述. (1) 便秘的护理 (2) 腹泻的护理
(3) 排便失禁的护理
(4) 尿失禁的护理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 外部引流 重建正常排尿功能 对长期尿失禁的病人可留置导尿管 健康教育
(5) 尿储留护理
心理护理 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调整体位和姿势 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 热敷和按摩 健康教育 必要时肌内注射氯化卡巴胆碱 导尿术
2. 心理功能方面—“感知觉障碍\"
安全护理 一对一护理 重复指导 态度一致 3. 社会功能方面
定向力障碍:调节灯光、窗户;摆设日历及时钟;提供人名、目的;给予眼镜助听器;摆设熟悉的物件;鼓励家属朋友探访安排固定人员照顾
处理信息困难:以肯定方式给予信息;给予穿衣、进食等协助;注意患者尊严;鼓励家属协助.
4。患者教育
明白告诉患者及家属功能障碍发生的可能因素; 评估患者对自己问题的了解程度;
评估患者对于诱发疾病的应激源的认识程度; 评估患者对继续治疗的必要性的认识程度;
评估患者对如何采用预防性的措施防止再发的认识程度; 住院期间重复指导,直至患者清楚了解为止 护理措施—痴呆的护理措施 1。生理功能方面
11 / 21
--主要是注意患者能量的维持 ①焦虑、抑郁的治疗与护理 ②标示房间的位置
③夜间房间开小灯减少暗影 2.心理功能方面
安全护理 放低床铺、地板装设防滑设施、墙壁装扶手、监督吃药进食防窒息。
维护患者尊严 鼓励患者自我照顾、让患者有做决定的机会、给予现实感的定向力、尊重患者的隐私、倾听患者的诉说。 减低激动
清楚完整的解释、给予做选择的机会、个体化日常生活安排、“真诚”以待患者 3.社会功能方面 (1) 定向力训练
(2) 沟通—近记忆障碍
4.家庭及社区的护理措施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125页: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名解)
126页: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选择题多见)
130页: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选择,填空,简答)(重点)
131页: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预后(了解治疗的分类)
132-13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估,诊断,目标(大概看一下) 135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重点) (重点掌握特殊症状的护理)
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144页:心境障碍的定义(名解)心境障碍的分类
145页:掌握心境障碍的临床症状,能够区分燥狂和抑郁的症状(可能会出选择题或填空题)
12 / 21
148页: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选择或填空)
144页:心境障碍的治疗(治疗的种类以及运用哪些药物)
151—152页:心境障碍患者的评估,诊断,目标(看一下吧!)
152页: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掌握燥狂与抑郁患者的护理措施)
第七章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1、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
2、神经症的共同特征:A、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B、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C、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D、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现实检验能力E、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F、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3、焦虑症:原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以上表现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且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 (名解、填空)
4、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伴濒死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起病急骤,终止也迅速(历时5—20分钟)。发作后一切正常,不久后可再发。发作时始终意识清晰,发作后仍心有余悸,产生预期性焦虑,担心下次再发。可以用以下三方面症状概括:A、惊恐发作B、回避与求助行为C、预期焦虑(填空)
5、恐惧症: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病人对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名解)
6、恐惧症常见的类型:A、特定恐惧症,对象为某些特定情境或物体B、广场恐惧症,对象为某些特定的场所或环境C、社交恐惧症,对象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7、强迫性神经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动作 8、躯体形式障碍:是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个性特征:敏感、多疑、固执 (名解)
9神经症患者的护理措施(简答):(一)保护患者安全(二)满足生理需要,提高躯体舒适度(三)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 A、护士应遵循的原则是:接受患者症状,理解患者;帮助患者认识症状,减轻症状,或者能够带着症状生活。 B、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a、建立良好护患关系b、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c、帮助病人学会放松d、提供机会让病人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阻断的行为技术,以阻断负性思维。当患者出现负性思维时,用一种强
13 / 21
烈的分散注意力的刺激物,例如突然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筋。(四)提高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协助病人获得社会支持,健康教育,家庭功能护理 惊恐发作的护理(五)特殊护理 急性发作期间:脱离应激原,防止焦虑传染,急性期陪同患者,出现挑衅和敌意等焦虑反应,适当限制、隔离,配合药物和心理治疗; 惊恐发作的护理 间歇期间: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参加反馈治疗,适当应用药物,做家属工作,争取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第八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黄秋梅
一、(什么是)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等基本生理功能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一)进食障碍:以摄食行为异常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体重改变和生理功能紊乱的 一组精神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症. 1.神经性厌食症:是以患者对自身体象的感知有歪曲,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以致体重 显著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表现:(1)恐惧肥胖,关注体型;(2)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体重;(3)存在心理障碍; (4)导致生理功能紊乱。
2。神经性贪食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烈进食欲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以及 有惧怕发胖的观念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表现:(1)不可控制的暴食(本病的主要特征);(2)避免体重增加; (3)生理功能受损 (4)心理障碍
3。治疗和预防:进食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 (1)支持治疗:
急性期患者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给予足够维持生命的能量,以 尽快解除生命威胁,恢复患者正常营养状态; (2)心理治疗 :
心理治疗是治疗进食障碍的重要方法,治疗目标在于恢复理想体重和重建正常进食行 为模式,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 (3)药物治疗
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进食障碍 4.进食障碍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体重变化情况及患者所认为的理想体重是多少 2、患者对自身身材和自我概念的看法
3、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包括种类、量、偏好以及对食物的认识 4、节食情况,包括开始的时间等
5、催吐剂、导泄剂以及其他催吐方法的使用情况 6、为减轻体重所进行的活动种类和量
7、与家属的关系以及家属对疾病的知识和态度 8、情绪状况和有无自杀、自伤倾向 (二)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拒绝进食有关 2、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强迫进食有关
3、潜在或现存的体液不足:与液体量摄入减少、自行诱吐、使用利尿剂或导泻剂有关 4、无效性否认:与自我发展延迟、害怕丧失对生活的控制感有关
5、体像改变:与自我发展延迟、家庭功能不良、对自身体像不满有关 6、焦虑:与无助感、对生活缺乏控制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生理护理: 保证营养,维持正常体重
14 / 21
2、心理护理(1)纠正体像障碍
(2)重建正常进食行为模式 (3)其他
一、失眠症 (一)临床表现
主要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疲乏或 缺乏清醒感。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难以入睡,其次是早醒和维持睡眠困难。 “世界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为(2001年始) (二)病因
(1)最常见的原因为心理社会因素 (2)其次为躯体因素
(3)其他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药物和食物因素以及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因素 (4)人格特征、遗传因素 (三)诊断
(1)失眠为唯一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不适 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四)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常用催眠药物主要为苯二氮卓类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嗜睡症 (一)临床表现
表现为白昼睡眠时间延长,醒转时要想达到完全的觉醒状态非常困难,醒转后常有短暂意识模糊、呼吸及心率增快,常可伴有抑郁情绪,部分患者可有白天睡眠发作,发作前多有难以控制的困倦感,常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患者为此感到苦恼、焦虑 。 (二)诊断
(1)白天睡眠过多或失眠发作 (2)不存在睡眠时间不足
(3)不存在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呼吸暂停
(4)无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如猝倒症、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醒前幻觉等) (5)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已1个月
(6)不是由于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三)治疗
(1)主要为对症治疗
(2)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症状改善后及时停药 (3)支持疗法和疏导疗法 三、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也称为醒觉不全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期警醒程度降低和不可抗拒的发作性睡眠。大多数患者常伴有一种或几种附加症状,如猝倒症、睡前幻觉或睡瘫.如全部包括,则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一)临床表现
1、本病最基本的症状是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短暂的睡眠发作,发作时常在l~2分钟内进入 睡眠状态,时间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2、睡眠发作前常有不可抗拒的困倦感,部分患者可无发作先兆,从相对清醒状态突然陷入
15 / 21
睡眠;
3、每天均可发作数次,发作后自然醒转或被他人唤醒,清醒后常有持续数小时的精神振奋; 4、发作性睡病在单调的环境下容易发作,但典型患者可在任何活动中入睡,如进食、说话、 行走中等。 (二)发病特点
1、发病率不高,约为1‰,有遗传倾向
2、起病于儿童或青春期,较易发生余15~35岁的年龄段,80%在30岁前起 病,发病率在两性间无差异
3、病初主要表现为睡眠过多,逐渐发展为猝倒,到中年后病情稳定,有终生带病 的可能 (四)治疗
发作性睡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减少症状发作.可辅以药物治疗,加强 健康宣教,以防意外发生 四、异常睡眠
异常睡眠是指在睡眠过程或觉醒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包括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认知过程的异常 (一)临床表现
1、梦魇症:是指在睡眠过程中被噩梦所惊醒,梦境内容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的恐惧事 件,如被怪物追赶、攻击或是伤及自尊的事件;
2、睡惊症:是出现在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发作,伴有强烈的言语,运动形式和自主神 经系统的高度兴奋状态;
患者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骚动或坐起、双目圆睁、表情恐惧、
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可达150~170次/分),有的还伴有重复机 械动作,有定向障碍,对别人的问话、劝慰无反应,历时数分钟而醒转或继续 安睡,多发生于儿童,以5~7岁者为最多,至青年期消失,偶有成年病例发生; 4、睡行症:俗称梦游症,是睡眠和觉醒现象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模糊状态,主要表现为 患者在睡眠中突然起身下床徘徊数分钟至半小时,或进食、穿衣出家门等, 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但口齿欠清,常答非所问,无法交谈,睡行期内强加 以唤醒,患者可有短暂的意识模糊历时数分钟至半小时,次日通常无法回忆。
发病特点: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期,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11~12岁年龄 段为最多 (二)治疗
对睡行症患者还要保证其睡眠环境的安全性,如睡前关好门窗,收好各种危险物品,清 楚障碍物等,以防睡行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五、睡眠障碍的护理 (一)评估
包括生理、心理和药物史,以及睡眠日志等,有的患者还需要接受多导睡眠仪的测试以 及其他睡眠生理功能的检查 (二)护理诊断
1、睡眠形态紊乱:与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焦虑、睡眠环境改变、药物影响等有关 2、疲乏:与失眠、异常睡眠引起的不适状态有关 3、焦虑:与睡眠形态紊乱有关
4、恐惧:与异常睡眠引起的幻觉、梦魇有关 5、绝望:与长期处于失眠或异常睡眠状态有关 6、应对无效:与长期处于失眠或异常睡眠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对失眠患者的护理:重在心理护理,通过各种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认识失眠,纠正 不良睡眠习惯,重建规律、有质量的睡眠模式;
16 / 21
(1)消除诱因: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疗法; (2)睡眠卫生宣教;
(3)重建规律、有质量的睡眠模式:刺激控制训练、睡眠定量疗法、矛盾意向训练、其他; 2、对其他睡眠障碍的护理;
对嗜睡、发作性睡眠、睡行等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主要在于保证患者症状发作时的安全、 如何消除或减轻发病的诱发因素以减少发作次数,以及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惧心理。 (1)保证患者安全 (2)消除心理恐惧 (3)减少发作次数
第九章 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个体发育阶段(18岁以前)因先天或后天的各种不利因素导致精神发育停滞或受阻,造成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不良.(选择、填空) 2、精神发育迟滞的四个等级 (病例分析) 级别 智能不足的分级 智商 心理年龄 比例 一级 轻度 50~69分 9-12岁 85% 二级 中度 35~49分 6-9岁 10% 三级 重度 20~34分 3-6岁 3—4% 四级 极重度 低于20分 3岁以下 1-2% 3、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分级:(简答) 轻度 躯体、NS 无异常,运动稍迟、精细运动笨 ,言语、学习 较迟、学习困难,抽象思维较差 ,生活、劳动 能自理,从事简单的技术性操作 中度 躯体、NS 少数有迟缓,运动迟缓,言语、学习,发音含糊、词语贫乏、个位加减法 ,生活简单自理,监护下能做简单劳动 重度 常伴癫痫、先天畸形、NS异常 ,运动发育受阻、步态不稳 ,学习简单句、不能有效交流 ,生活需人照顾,无社会行为能力
极重度 大多伴躯体畸形,不能行走甚至坐立,完全、原始性情绪无语言能力,完全依赖他人,无防御能力
4、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最常见形式,多起于婴幼儿,男性多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0.02%-0。12%,男女患者比例为(2。3-6。5:1)(选择、填空)
6、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选择)
第十章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人格(Personality)是由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构成的,具体体现在对人或对事的态度、信仰、欲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人格障碍的特征
1.对外来压力不能适应和应对 人格障碍病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压力,他们常或是焦虑、紧张,或是恐惧、忧虑,或是固执、强行。
2.在工作和爱情方面无能 由于人格障碍病人对人对事在观念上的与众不同,以及行为上的古怪孤僻,他们很难与其他人建立持久的真正感情,最终在爱情和工作等方面始终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17 / 21
3.易与他人发生争吵 在不稳定的人际交往中,人格障碍病人总有敌对和剧变的特征,他们缺乏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常惹人讨厌,招人烦感.
4.能在感情方面攫住他人 人格障碍病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能力,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可以消除与别人的界线,在短时间内与别人建立难以置信的情感关系。 常见人格障碍病人的护理
偏执性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以极度的敏感和多疑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护理诊断:偏执多疑 与缺乏信任感有关
社会功能障碍 与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有关
护理措施:建立治疗性信任关系 1。 建立满意的病护关系是消除病人多疑的第一步.如果护士能以关心爱护的方式把握住病人,那么在病人
心目中护士便成为很重要的人物,通过与护士的交往,病人知道应该去信任他人。
2。指导病人以一种自己和他人都满意的方式参与日常活动:护士应首先帮助病人找出并表达影响社交的因素和感受,然后再纠正受损的社交技术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主要特征是对抗社会或有犯罪行为,男性多于女性. 护理诊断:1.有对他人施行暴力行为的危险:与不能控制冲动、充满敌意和情感不成熟有关
2.应对无效 与急切满足眼前的欲望或心愿、自私和操纵行为、错误的认知有关
护理措施:1.护士的感觉与反应 护士应始终调整心态,尽管病人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护士应使病人感到自己
始终是在接受和护理他们。
2.针对操纵的护理 针对病人操纵行为的护理措施是建立明确、现实的限制,约束他们的异常行为。①
建立现实可行的限制;②使病人意识到限制的必要性,清楚、温和、坚定地告诉病人不限制的后果;③限制应由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建立,应由全体工作人员始终一致地执行。
3.针对冲动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探究诱发冲动的因素,讨论这些行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危
害及痛苦,或用其他的方式代替冲动。
4.针对进攻的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应与病人一起,找出诱发进攻的因素,即察觉坏的兆头,鼓励病人用语
言表达感受,发泄受挫感,而非采用进攻行为。
5.针对分离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与他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认识到交流的意义,提高交流技
能,从而增强自信心。纠正行为异常也可采用如下方法:①群体疗法:靠群体的作用引导病人改正异常行为;②塑造榜样:为病人创造学习的榜样;③行为限制,用奖惩的方法纠正病人行为;④家庭治疗:将家庭作为一个护理单位。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属于情感脆弱类人格障碍,它以情感脆弱、依赖、性情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承受压力无能为特点,女性多于男性。
护理诊断:有对自己施行暴力行为的危险:与性情不稳定、易冲动及自我认识扭曲有关
应对无效 与情绪不稳定,内心空虚而采用自残行为有关
护理措施:1.建立病护治疗关系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充分理解病人,并帮助病人找出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2.确立限制 保护病人及其他病人的安全,安全是第一重要的。当病人提出某种额外要求时,护士应平静地加以限制。 3.针对操纵行为的护理 当病人企图操纵护理人员时,护士应采用始终一致的管理方式和态度,坚持客观
事实,不被分裂
4.针对自残行为的护理 当病人有自残行为发生时,护士应积极抢救,但不要过分注意伤口情况,而应注
意导致自残的想法和感觉。
5.家庭宣教 护士应指导家庭成员处理好病人的焦虑,防止焦虑的升级,因为焦虑升级可导致冲动行为
(自残或伤他人).
常见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偏执性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以极度的敏感和多疑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主要特征是对抗社会或有犯罪行为,男性多于女性。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属于情感脆弱类人格障碍,它以情感脆弱、依赖、性情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承受压力无能为特点,女性多于男性。
18 / 21
依赖型人格障碍:缺乏自信、过度依赖;
分裂型人格障碍:行为和观念奇特、情感冷漠、孤独偏爱、脱离社会及人际关系差;
表演型人格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用过分夸大的言行来表现自己,想方设法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自恋型人格障碍:过高评价自己
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谨慎、严格要求或追求完美但内心有不安全感为特征; 冲动型人格障碍:情感爆发,难以控制; 焦虑型人格障碍:经常性的焦虑为特点。
第十一章 精神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1。抗精神病药亦称精神阻滞剂。用于治疗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类精神障碍。 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
①消除/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 ②激活或振奋作用(改善阴性症状)
③非特异性镇静(控制激越、兴奋、躁动或攻击行为) ④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适应症: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偏执性精神障碍 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应用原则:初始用药从一般小剂量开始,经过1~2周逐渐加至有效治疗剂量。
老年、儿童患者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为成人剂量的1/3
首发病例、缓慢起病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需2~5年,多次发病者终生服药。
抗精神病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锥体外系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约50%~70%
(1)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严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处理:采用减少药物剂量或
加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
(2)急性肌张力障碍:挤眉弄眼,似做鬼脸,眼球向上凝视,四肢与躯干扭转性痉挛。处理:肌注东莨菪碱。 (3)静坐不能:轻者主观感受为心神不宁,重者出现来回走动、焦虑、易激惹。处理:口服心得安、安定
等。
(4)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口、舌、身体、四肢有不自主的怪异动作,如伴鬼脸、伸舌头、咀嚼动作、
不停眨眼、手足耸动挥舞等。预防为主.
2。体位性低血压
处理:将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记录。严重者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遵医嘱使用
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1~2mg加入5%GS200~500ml,ivgtt;禁用肾上腺素,因其可使β-R(+),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向外周及脾脏,从而加重低血压反应.年老体弱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
3.体重增加
处理:①充分理解尊重患者的心理需求,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药物和体重增加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建
立持续用药的信心;②指导患者合理摄入饮食;③鼓励患者增加活动量;④指导患者消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矫正不良行为,对饮食、运动制定合理计划,并进行自我监督。⑤无效时考虑换药.
4.过度镇静
处理:轻者可不予处理,可逐渐适应或耐受.重者遵医嘱减药 5.胃肠道不良反应
处理:多出现于服药初期,多数在治疗过程中可自行消除.注意饮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与水果),增加活动。便
秘患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等通便药物.
6。尿潴留
处理:鼓励患者尽力自行排尿。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10~20mg口服,Tid。若无效,遵医嘱行导尿术. 7.白细胞减少症
处理:监测血常规、预防感染、给予升高白细胞的药物 8.恶性综合征(NMS)
临床表现: ①高热 ②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肌肉强直、运动不能等) ③意识障碍
19 / 21
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流涎、心动过速、血压不稳)⑤急性肾衰 ⑥循环衰竭
处理措施:遵医嘱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
遵医嘱给予支持治疗: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②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 ③物理降温;
④保持适当体位,防止发生压疮; ⑤预防感染;
⑥保证充足营养。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2.抗抑郁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间脑,特别是下丘脑,其次是边缘系统。用于治疗抑郁状态和预防抑郁障碍反复发作.部分抗抑郁剂对强迫、焦虑、惊恐发作、躯体化症状有效。 抗抑郁药是临床最常用、发展最快的精神药物。 1.适应症:
适用于各类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还可治疗焦虑症、惊恐发作、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性
贪食等。氯米帕明可治疗强迫症。 2.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疾患禁用,孕妇尽量避免使用。癫痫、青光眼、肠麻痹、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等。
3。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对CNS的影响
(1)镇静作用:嗜睡、乏力、软弱 (2)诱发癫痫:TCAs可能诱发 (3)共济失调:双手出现细微震颤
处理措施:①遵医嘱应用抗胆碱能药可对症处理.
②建议患者服药期间应避免从事驾驶、机器操作等任务.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处理:多为一过性反应①饭后服药②小剂量开始 3。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处理:①积极宣教药物知识使患者认识到,随着机体对药物适应性增加,躯体不适的感觉会减轻;
②提示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③遵医嘱对症处理及按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药。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处理:定期监测血压、检查ECG,一经发现异常,立即遵医嘱减药或停药. 5.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心境稳定剂既往成为抗躁狂药,除抗躁狂作用外,对双相情感障碍尚有稳定病情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主要包括锂盐(碳酸锂)和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等。 (一) 碳酸锂
1、适应证:主要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的情感症状、冲动攻击行为.
2、禁忌证:肾衰竭、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室性期前收缩、重症肌无力、妊娠头3个月以及缺乏、低盐饮食
患者禁用。
3、应用原则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后口服。由于锂盐的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十分相近,在使用中要密切监测
药物的副反应。急性期治疗血锂浓度0.8~1.2mmol/L,维持治疗0.4~0.8mmol/L,超过1.4mmol/L易产生中毒反应。
4。处理①用药前,护士全面评估,完善检查;
②用药过程中,护士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钠盐;
③护士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日常生活及用药后的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④密切监测锂浓度变化;
20 / 21
⑤做好卫生宣教;
⑥上述不良反应能耐受者,不做特殊处理,不能耐受者应遵医嘱减药或换药.
注意:患者出现反复呕吐、腹泻,手细颤变粗颤、无力,且困倦或烦躁不安和轻度意识障碍
4.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和明显自责自罪的患者。 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的患者。 3、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患者。
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 (二)禁忌症
1、大脑占位性病变及其他增加颅内压的病变 2、新发的颅内出血
3、导致心功能不稳定的各类心脏病 4、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 5、视网膜脱落 6、嗜铬细胞瘤
7、各种导致麻醉危险的疾病
5、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术后护理(简答):1、卧床休息,做好监护:呼吸、意识情况,直至呼吸平稳、意识完全恢复后解除血氧监测,一般监护15分钟至30分钟.2、安全:患者完全清醒后方可离开恢复室,起床时给予扶持,严防坠床、摔伤。3、饮食: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方可少量进食进水。切忌大量、急切进食,尤其是固体食物,由于治疗中使用麻醉剂的肌松剂的残余作用易导致噎食等严重意外情况,可先进食少量流食,待下顿进餐时间再进食普食。4、观察不良反应:有无头痛、呕吐、背部及四肢疼痛、谵妄等。5、做好告知:患者及家属请勿开车或操作有危险机械等,否则可能会由于患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不灵敏而发生危险。6、做好嘱咐:治疗后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意识障碍,治疗全程要有家属或护士陪同并细心照顾患者,以免出现走失、摔伤、交通事故等意外。
21 /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