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经验更加丰富

2022-05-22 来源:爱go旅游网


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经验更加丰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现代教学论也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选编了很多很好的数学活动方案,提供了很多适应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情景。在课改的全新理念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觉探索知识并获得合作、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动手、动动口,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下面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辅以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在“动”中感知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地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利用橡皮泥和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提出问题:正方体的六个面必须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那么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吗?学生立刻开始争论,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得到了多项反馈信息。结果一个学生拿出一只灯泡盒举证:灯泡盒的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而它是一个长方体。最后,老师加以小结。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体验,将原来抽象的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认识。但在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到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际形成能力。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运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老师经常让学生说说动手操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动”中感悟经验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这是学习数学的本源。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景来引导操作,

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逐领悟原先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确切含义。

例如,教学“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时,创设如下情境:下午放学后,同学们都要做值日,有3个小朋友在扫地,又跑来2个小朋友,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爸爸出国,带来10支自动笔,明明送给小朋友4支,你能提个什么数学问题?做值日、分东西,这是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将加减法知识的学习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缩短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自觉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或圆片代替小朋友或自动笔,摆一摆,移一移,在直观操作中理解“跑来”、“送给”等词语的含义,很自然地发现“一共”、“剩余”等数学问题。又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如下情境:这里有10支铅笔,你能帮助老师平均分给5位同学吗?学生踊跃举手,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很容易就将10支铅笔平均分给了5位同学。随后再问: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分对了?学生回答:因为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是2支。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很容易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个人都分到同样多的意思。再如,“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感悟到“有余数的除法”就是分下来还有多余,而且这个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和除数相等时,说明还能分出一份。

三、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在“动”中创造经验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

识水平,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自愿参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辅以直观实物和实践活动

例如: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测量一下黑板、桌面,自己的胸围、臂长等长度。通过实物测量,学生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步骤,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数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例如,在教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后,给学生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要求学生剪一刀可以剪出两种图形。又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要求学生利用橡皮泥和小棒自己动手拼搭立体图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而,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经验的能力便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从而让数学活动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