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左传》习题答案

2020-06-03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简要说明《春秋》和《左传》的关系。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西汉时代初无此名。司马迁作《史记》说鲁君子左邱明“成《左氏春秋》”,河间献王立左氏春秋博士,他们都称此书为《左氏春秋》。两汉之际左氏一再立于学官,班固作《汉书》乃有“《春秋左氏传》”之称,意即《春秋》为经,《左传》为接《春秋》经而作。

《左传》有无经之传及经传相异的记载,所以自古有《左氏》“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左氏》不传《春秋》”的说法,其实正如桓谭《新论》说:“《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目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后人好言《春秋》书法,若无左氏详载其事,桓谭以为圣人闭目深思十年不能知的道理,后人也无法读知其微言大义之所在。

《左传》应是以《春秋》为纲领,按年编写春秋时期的历史。此外,《左传》也保存了春秋以前相传的古史旧说。除了《春秋》经之外,《左传》作者可能参用当时存在的《周志》、《周制》、《周秩官》、《周书》、《郑书》、《商书》、《夏书》、《夏训》、楚史倚相所能读的三坟五典八索九邱之书、各国史书、《国语》、《穆天子传》等等,比《春秋》本身丰富的多。

二、简要说一说《春秋》三传的不同。

《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氏传》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公羊传》成书稍晚,据说是“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与齐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 。《穀梁传》的作者据说是鲁人穀梁喜。

1、从体例、内容而言,三传是有区别的,分为两类:

《左氏传》详于记事,少有议论,称为“记载之传”、“史传”,主要是记叙说明《春秋》中人物事件的史实或未曾提及的有关内容。其引用经文比《春秋》多出两年,到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为止;记事则到鲁哀公二十七年,超出《春秋》十三年。《左氏传》用古文写成,因此属于古文经学。

《公羊传》和《穀梁传》则长于解义,少有记叙,称为“训诂之传”、“经传”,主要是用问答的方式,层层解释,阐发经义,其涉及年份与《春秋》完全一致。《公羊传》和《穀梁传》用今文写成,因此属于今文经学。《春秋三传》本来经自为经,传自为传,互不相属,各自成书,后来才将传文分别附属于经文之后,形成现在经传合一的格局。

2、就《春秋》三传的成书次第和来源而言,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曰:“左丘明受经于仲尼,公羊高受之于子夏,穀梁赤乃后代传闻,三传次第自显。”所说次第后世大致认可,而来源则未必可信。

三、简要说一说左邱明与《左传》《国语》的关系。

《左传》相传为左邱明作。左邱明大约与孔子同时。寻绎《论语》所说:“巧言、令色、足恭,左邱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邱明耻之,丘亦耻之。”之意,后人以左邱明为孔子弟子是不足信的。

《国语》和《左传》是记载春秋时代历史的姊妹篇。韦昭《国语解·序》以《左传》为《春秋》内传而以《国语》为《春秋》外传,虽然不很恰当,但此两书其中大部分史料都应出于左邱明的传诵。古代学术,最重传授系统,谁是最初传授者,谁就是作书的人。这

犹如《公羊》《穀梁》写定于汉初而此两书仍说是公羊高、穀梁赤所作。司马迁说:左邱明“成《左氏春秋》”,又说“左邱失明,厥有《国语》”,他把此两书的作者都归之于左邱明,在传授的系统上,应该是有根据的。

《国语》中《周语》、《鲁语》、《楚语》,《左传》都有所徵引,而引用《晋语》尤多。《左传》引用《国语》,往往经过删节润色,言简而意赅,都有改动迹象可寻,即有所增补,删节也比增补为多。

四、简述《左传》编写成书的历史背景。

孔子博学多能,对于历史他随时随地都要注意的。孔子对于西周以来的历史知识是非是非常渊博的,《论语》、《左传》所载有关当时的历史问题以及人物评价,皆成为孔门经常讲习的重要内容。他对于春秋时代礼乐征伐所自出,陪臣执国柄,晋铸刑鼎,子产政绩,皆有所论列,而对于管仲的评价,更不厌其烦地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孔子殁后,孔子遗教有了《春秋》这样一部编年史作为说明,那就更为系统、更为深切蓍明了。

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七二二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五八一年,前后二百四十余年,都是战国时代的人所见、所闻、所传闻的近现代史。当时所存的重要史料,除了《春秋经》以外,还有大量珍贵的口头文献流传于乐官中,由瞽蒙以传诵的方式保存下来。孔子弟子当鲁国礼坏乐崩典籍散亡之时,与太史乐官同时去国,他们从太史接受《春秋》,也从乐官接受这些珍贵的口头文献,这就为《左传》编写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