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05 世界近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核心考点

2020-12-19 来源:爱go旅游网
专题05 世界近代史

一、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知道:

1.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

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历史进程,民族意识增强,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因素及形成时间

统一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意识。15世纪末,英、法两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理解: 君主专制: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二、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知道:

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A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B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 C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D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 E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新航路开辟的基本情况 时 间 国 家 人 物 航 线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 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 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环球航行 十五、十六葡萄牙王迪亚士 世纪之交 室资助 达·伽马 西班牙政哥伦布 府支持 麦哲伦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积极方面:

(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 (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

(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知道:

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

发源地:意大利。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理解: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2)进步:从注重基督教的神到注重世俗社会的人,反映了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在强调人作用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道: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2.英国内战的简况:

1640年 “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2年 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1644年 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 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击败王军 1648年 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叛军 1649年 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8年 克伦威尔去世

1660年 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3.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畏惧革命时期的战争和动荡,因此决定发动宫廷政变,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信奉新教的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这次政变由于没有发生流血斗争,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

理解: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助议会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自此英国的王权完全受制于议会,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了统治,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在议会的框架内解决,符合英国政治文化传统,保证了英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五、启蒙运动 知道:

1.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18 世纪伏尔泰、孟德斯鸡、卢梭和狄德罗

2.思想主张:伏尔泰主要思想:批判封建教会,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提倡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鸠系统论证了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理,卢梭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社会契约论》中,是主权在民 理解:

1.启蒙运动的背景: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于是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而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宣扬自由和平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和研究领域是极其丰富的,包括对神学的批判,包括文学、儿童教育 … … 但是,最本质的、对工业文明影响最大的是批判君主专制,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严格意义上说是政治体制)和宣扬自由和平等,这是他们的共性。在对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模式设计上,不尽相同,卢梭的直接民主制更激进性;在对自由、平等的解释上,也不尽相同,卢梭的社会契约和法的观念更深刻些。这是各位启蒙思想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和社会经历不同而决定的,这是他们的个性。知识理性、自然法则、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是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和宣传自由平等的旗号和理论依据。 六、美国独立战争 知道:

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进程:

1775年4月 列克星敦的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1775年5月 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国统帅在约克镇投降

1783年,双方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理解: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统治者的殖民阻碍了北美大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一个独立的美利坚民族屹立在北美大陆,为独立的民族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并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使美国以后政局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权力间相互制约权力,达到平衡,从而限制总统权力的无限扩大,保证美国式民主的实现。 七、法国大革命 知道: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进程: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革命开始。随后君主立宪派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吉伦特派掌权,废国王,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 1793年,雅各宾派掌权,严厉打击敌对分子和投机奸商,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军。 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

3.拿破仑帝国建立和结束的时间:1804年——1815年 理解:

《法国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并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从法律上确定下来,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并通过战争,在欧洲其他地区推行,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八、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道: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棉纺织业: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制成水力纺纱机,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现代工厂的诞生。 动力:1782年瓦特研制蒸汽机 交通运输业: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理解:

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1)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3)“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4)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5)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2.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2)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产生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3)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4)同时城市发展又带来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九、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理解: 现代工厂制度

概念:现代工厂制度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资本主义早期手工工场阶段的分散、无组织等状态,真正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组织性、劳动分工的精密性以及专业化,从而能够大规模制造产品,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产生原因:现代工厂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历史作用:工厂制的优势要突出其专业化、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以及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知道:

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优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初步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缺点: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们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现途径的设想上都存在不足,故只能是空想。 理解: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历史条件及标志: (1)历史条件:

A、工人运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B、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2、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十一、法国巴黎公社 知道:

1. “三月十八日革命”的时间和结果:1871年;起义者占领巴黎市政厅以及其他政府机关,临时政府逃亡。 2.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1871年3月28日 3.巴黎公社的措施:

(1)“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人民政府人民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基本政治原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借鉴意义。

(2)“公社委员及所有公职人员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工人与公职人员的经济平等,对防止公职人员的腐败具有借鉴意义。

(3)“实行免费劳动介绍、禁止克扣工资、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立法”,对于建立公正、公平、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和世俗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对于今天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体现社会主义平等,具有借鉴意义

(5)“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和侵略战争”,对于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巴黎公社的原则: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新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十二、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知道: 1.领土扩张

美国经过19世纪上半叶的拓展成为“两洋国家”:

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让美国取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那一 地区,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

19世纪中期:形成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的领土范围。 2.南北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

原因:(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2)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其领土扩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激烈。表现为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一系列利益问题的处理上。

(3)1860年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点燃了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经过: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争形势;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是内战转折; 1865年,李将军投降。

结果: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理解:

南北战争的意义: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基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废除了黑奴制;为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十三、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知道:

1.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即指战争与暴力(军队),普鲁士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去完成国家统一的任务。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 2.德意志崛起

德意志崛起的表现:20世纪初,工业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十四、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知道: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作用 时间:1689年

作用:使俄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为沙俄扩张准备了军事条件,但是落后农奴制依然存在。 理解:废除农奴制改革 1.原因:

(1) 落后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既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改革的根本原因。

(2) 克里木战争俄国的惨败是由于农奴制度导致俄国在军事、经济上的落后。因此英法对俄的胜利本质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农奴制度的胜利。沙皇深刻认识到俄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但是决不是强国。

(3) 部分贵族已经认识到如果不把土地资本化还是以农奴小块的土地分散经营,那么农奴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是低下的,当然民主主义者的宣传为改革作了舆论准备。 2.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自由的身份;以赎买的方式获得自由和份地。

3.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使农奴获得了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农奴获得土地时,必须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十五、日本明治维新 知道:

从锁国令被迫开关的重要史实: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武力叩关,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理解: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1)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消除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经济: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大力引进西方的技术,推动工业发展。 文化:文明开化政策: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移风易俗,进行西化革新。 军事:征兵制度:建立近代化的军队。

(2)影响: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保留了大量的军事封建残余。这些负面问题导致日本成为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十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及相关领域的变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 核心内容:电机发明和运用。

相关领域的变化: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建立。

理解:

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形成的垄断资本,竞争更加激烈,扩大了社会两极分化,最终由于无序竞争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的动荡。 十七、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知道:

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程度空前激烈,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