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小麦产需和市场形势回顾及2011年展望
申洪源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河南郑州 450046)
中图分类号:TS210.2
文献标识码:B
2010年,我国小麦再次丰收。据机构预测,小麦总产量达11,510万吨,连续第五年产量突破亿吨;国内小麦消费保持平稳增长,进口量较上年大幅增长,出口量为零。国家10月份再次调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三级白麦为0.95元/斤,混麦/红麦为0.93元/斤。预计2011年我国小麦依旧是丰收年景,但增产难度较大;整体市场行情将在国家政策调控下小幅上升、稳步前行,主产区小麦市场价格底部将是“竞价交易底价加上出库费用”,平均价格将在2,160~2,260元/吨区间运行。
1 2010年国内小麦产需形势回顾1.1 我国小麦依旧丰收,产量较上年小幅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09,872千公顷,比上年扩大886千公顷,增长0.8%;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27,421千公顷,扩大38.4千公顷;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比上年减少39万吨。
图1 近年我国小麦产量、种植面积图
数据来源:2000~2009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0年数
据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0年12月预测值。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预测值,2010
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432万公顷,较上年增加3万公顷;产量在连续六年增产后首次出现小幅下滑,为11,510万吨,减产2万吨。减产主要原因是去年小麦生长期出现多次灾害天气导致单产下降。
1.2 种植区域变化不大,成本收益同比略增
由于小麦生长属性较为稳定,种植区域变化较小,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应变化都不大。部分地区种植面积有所改变,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城镇化
收稿日期:2011–01–30
文章编号:1008―9578(2011)03―0031―04发展及交通设施建设占用部分耕地,导致局部区域种
植面积减少;但也有部分产区开荒造田或利用河道荒滩进行种植,种植面积也会相应扩大;二是,由于种粮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部分地区改种经济作物或发展其它产业,也会占用部分耕地,导致区域布局上略微改变。
据调查,2010年我国小麦种植成本同比有所增加,由于我国在小麦种植期遭遇较多次天气灾害,不同地区所采取方式不尽相同,加上实际情况也不太一样,所以调查出种植成本相差较大,但基本上每亩地成本在400~500元之间。其中,种子费、化肥费同比减低,农家肥、农药、人工同比提高,土地成本保持不变。由于2010年市场小麦价格涨幅较大,虽单产有所下降,但农民亩均收益并未减少,如小麦按市场平均价格1.00元/斤,平均亩产650斤计,农户亩均收入在200元左右。
1.3 2010年我国小麦消费平稳增长
2010年,我国小麦国内消费量为108,490千吨。制粉消费81,500千吨,占总消费量75%,其中面粉61,125千吨,次粉4,075千吨,麸皮16,300千吨;饲用消费、工业消费分别为11,500千吨和10,800千吨,各占10.6%和10%;种用量4,690千吨,占4.3%。
图2 2010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相比上年,我国小麦整体消费量呈增长态势,其
中,饲用消费增幅较大,为9.52%。主要原因:一是近年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料、麸皮等消费需求量增大;二是2009年因端午期间连续降雨,导致芽麦量增加,这部分芽麦主要转为饲料和工业之用。且口粮和工业消费也有不同幅度增加,这与人口刚性增长及加工企业对小麦深加工利用率提高具有很大关系。
1.4 我国小麦生产继续产大于需
2008年前,我国小麦产需关系较为紧张,特别是
32 粮食与油脂2011年第3期
2000~2006年间,由于耕地减少,导致全国小麦产量大幅减少。从2004年开始,连续六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吹响全面反哺农业进军号,“多予、少取、搞活”方针政策深入民心,有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至2009年连续6年实现丰产,自2006年起我国小麦产量再度跃上1亿吨台阶,结束我国小麦生产徘徊局面。
从2006年以来,国家启动并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政策发布期提前到每年秋冬种之前,并依照每年经济情况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目前,最低收购价政策已成为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坚强保障,对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积极推动作用功不可没。2010年我国小麦生产继续产大于需,完全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要。
图3 近年我国小麦产需形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1.5 2010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大增,进口小麦价格连涨
截止2010年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21.3553万吨,已超过上年全年进口量31.9893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而小麦出口量至今仍为零。
图4 2000~2010年度我国小麦进出口对比图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2010年数据统计至2010年11
月份)。
需要看到,我国小麦进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政
府宏观调控影响。我国近两年小麦进口关税配额为960多万吨,但仅有10%可由民营企业支配。今年进口量增长主要原因是,在今年7月份前,国际小麦行情处低迷态势,而国内小麦行情一直处于高位,加
上加工企业对进口小麦需求不减,导致进口量同比提升。而对于出口,由于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至今无出口。
从海关数据得知,我国进口小麦到港完税价格一直处波动上行态势,主要原因依旧是国际小麦价格。在7月份后东欧及澳洲受天气影响而出现减产,特别是俄罗斯等国宣布今明两年限制小麦出口,及美元汇率持续低迷,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飙涨,加上后期多个国家和机构调低全球小麦产量和期末库存,更使CBOT小麦保持高位波动。且其金融属性及基本面形势,加上国际资金炒作等因素导致国际小麦价格短期内难有下调。
2 2010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回顾2.1 我国小麦市场前半年平稳,后半年走高
2010年上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一系列气候灾害;但从整体看,我国小麦市场行情依旧保持平稳。从6月份新麦上市始,收购市场日趋火爆,新麦价格逐日攀升;在7月份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新麦收购回归理性,价格止涨趋稳,部分地区小幅回调。进入11月份,受宏观经济因素及相邻农产品行情影响,在市场供应渠道偏紧情况下,主产区小麦行情开始由点及面,稳步走高,山东、河北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冲至2,240元/吨。为防小麦价格波动对面粉价格造成影响,国家先后通过“定向销售”和“调整小麦交易细则”等手段对小麦市场进行调控。从12月中旬开始,各主产区小麦及主销区面粉价格开始止涨回稳,部分地区价格还有所下滑。
图5 2008~2010年我国小麦(三等白麦)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上半年,国内陈麦入厂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主要
原因是:首先,市场供应渠道多元,商品流通量稳中有增。自年初以来,面粉加工企业采购渠道多种多样,不仅有占有主导地位最低收购价小麦常时常量交易投放,还有3月份以来中央及地方储备轮出、贸易商销售、农民自有小麦销售、国家临储进口小麦投放等,加上最近针对面粉加工企业最低收购价小麦专场交易,供应渠道多元化使采购小麦十分便捷。而托市小麦从年初300万吨,扩大到400万吨,继而从4月中
2011年第3期 粮食与油脂33
旬增加到450万吨,面粉厂专场交易投放量达500万吨;且从去年11月底开始到目前基本结束的临储进口小麦投放量也将近有700万吨。
其次,消费需求难有改观,面粉调价压力较大。今年以来,面粉行情整体表现是“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制粉企业普遍反映面粉出库速度较慢,面粉贸易商采购积极性较低。虽大型面粉加工厂能保持较高开工率,但中小型厂多数开工率在50%左右,甚至更低。由于移库小麦在非主产省成交率较高,导致产区面粉加工企业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销量呈下滑趋势。加上季节性和消费习惯因素,面粉需求一直没出现大幅增长势头。由于需求不畅,面粉企业上调出厂价格也面临重重压力。
第三,临储进口小麦投放也压制国产小麦市场价格。自去年11月底开始投放临储进口小麦,由于其较低交易价格和较高加工品质,对国产小麦,特别是对国产优质麦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托市收购政策和竞价交易底价托底,市场虽呈现“供大于需”局面;但市场行情始终保持“底部坚实,上涨乏力”态势。
从6月中旬后,新麦市场收购行情快速走高,在经历中秋、国庆节期间短暂平静后,小麦价格再度上扬。简单分析,后半年行情“火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农民对粮价预期抬高收购价格底部。由于受前几年收购价格走势影响和今年种植成本提高,农户普遍对自己小麦售价有着较高预期。虽在新粮上市前期价格相对较低,但随晾晒完成、小麦水分降低、杂质减少,售价自然提高,在开秤收购时价格高开也是顺应这种趋势。
其次,抢收心态成为推动价格高走原动力。在新麦全面上市前,市场已有“僧多粥少”心理预期,特别是今年,不仅中储粮参与入市收购,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也都被批准参与收购,加上国有粮库、民营企业、商贸公司、加工企业等,使新麦收购市场热闹非凡。以河南为例,去年河南中储粮批准收购库点约2,900多家,今年达3,500多家,超出去年600多个收储点。如此众多收购点集中等待收购,增加收购市场紧张气氛,于是各收购主体纷纷“先下手为强”;而一些规模较大企业处于自身战略需要和加工需求,更是高价挂牌收购。
第三,“农户惜售”导致市场供应相对减少,价格高位坚挺。部分企业“步步高”式收购方式加剧售粮农户对“后期价格还会走高”预期,使农民捂粮惜售成为一种正常反应,任何一个农民都希望再等等看看,价格会不会再涨上去。
过分激烈收购行情引发国内各界密切关注,为防止原粮价格波动向消费领域传导,对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形成影响,国家有关部门自6月份以来连续下发政令通知,并采取措施对小麦市场进行调控。调控取得部分成效,部分地区小麦市场行情出现小幅回落。但从10月下旬起,部分主产区小麦价格又
开始上行,很快引发产区小麦及面粉价格全面上扬。而这一期间价格变动原因:一是宏观经济数据(如CPI,货币供应量等)连续走高,流动性过剩加剧市场对通胀预期,加上国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期货行情大幅走高等因素,市场对小麦后期价格走势预期不断升温;二是近几年我国虽小麦连续丰收,但气候因素导致小麦地区间产量、品种间质量、收购区域存量等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短期内无法消除,难免行情趋于走高。
2.2 201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同比大减
据统计,截至9月30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新疆等10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0年新产小麦5,191.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824.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025.8万吨,占收购总量77.6%。
截至9月30日,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湖北5省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小麦2,240.9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55.7%,比上年同期减少1,763.3万吨;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在新疆收购国家临时存储小麦74.9万吨。
我国今年小麦收购出现一些有别于往年几个特点:一是价格涨势迅猛;二是多元化主体入市收购;三是收购企业出现外资成分;四是市场行情高于托市收购价格水平,导致停收时间早;五是托市收购总量大幅低于前3年。纵观今年乃至前几年托市收购进程,可看出,中国小麦市场政策属性依旧浓厚。首先,在小麦连年丰收、国有库存消费比持续提升背景下,市场价格并没因供应增加而出现回落;其次,今年市场价格在今年开秤收购初就以较大幅度高于托市收购价格水平,造成这种局面根本原因就是连年提升托市价格,抬高市场对未来预期;第三,从市场行情可看出,主导价格走势力量依旧是国家调控政策,部分企业虽在某些地区挂牌收购价格较高,但只是“市场行情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导者”;第四,托市收购进度相比减缓,在执行托市收购省份中,河北由于市场价格远高于托市价水平而未能启动“预案”,而其他各省份由于后期价格上涨迅猛也陆续暂缓托市收购。2.3 托市交易特征明显,“细则”调整影响深远
2010年我国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整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投放量明显放大,
成交量居于往年最高。从数据看,2010年、2009年和2008年周均投放量分别为437万吨、178万吨和189万吨,周均成交量分别为73.4万吨、72万吨和66.2万吨。
其次,成交均价走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4月中旬前,成交均价呈波动向上态势,特别是从3月初,成交均价从1,830元/吨附近涨至1,875元/吨,主要原因是当时市场需求出现好转,同时对后期粮食价格走高抱有预期。第二阶段
34 粮食与油脂2011年第3期
是从4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由于国家加大投放,同时由于需求稳定、采购不积极等因素,成交均价整体平稳,始终在1,880元/吨上下波动。第三阶段是10月底至12月底,成交均价波动走高,徘徊在1,910元/吨上下;主要原因与市场状况紧密相关,当市场处于价格不断走高且需求渐旺时,加工企业及贸易商将加大从托市交易中采购量,从而推高成交均价。
第三,大幅修订补充小麦交易细则,并对重点面粉企业进行定向投放。2010年国家在托市小麦投放上采用多种手段平抑小麦面粉市场价格,先是在7、8月夏收时分两次举行面粉行业专场交易会,以期吸引加工企业从托市交易渠道采购小麦,稳定市场行情。在11月份,国家有关部委又组织国内五家大型面粉企业座谈,通过“打招呼、共协商”方式协助政府稳定市场面粉价格。这种方式成效显著,从12月份开始,五得利、古船、中粮等企业均不同程度调低销售价格;而作为回报,国家以“底价加出库费”价格向上述五家企业定向供给280万吨小麦。
继而国家对托市小麦交易细则也进行大幅调整与完善,并于12月29日开始实施。细则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调整和补充:一,细则名称从《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细则》调整为《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小麦)竞价销售交易细则》,这也就意味今后参与竞价交易小麦不仅只是托市收购小麦,还包括其它渠道交由国家进行交易临储小麦。二,“细则”对买受人资格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采购量和面粉出库作出严格限制。此举极大缓解竞价交易激烈性、减轻采购成本、防止囤积居奇和投机行为发生,有效加大市场供应量,缓解市场面粉价格上涨问题。三,在国家有关机构下发《关于严肃纪律切实做好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的通知》后,在新“细则”中再次明确“违约处罚”办法,特别是对买受人行为进行较详细规范,保证买卖双方合法权益。出于管理通胀预期、缓解物价水平过快上涨目的,交易细则修订体现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意志和决心,是完善国家粮食流通体系、维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一个重要措施。
3 2011年我国小麦市场展望
近几年,我国小麦耕地呈现恢复性增加态势,但我国土地质量相对较差现实不容忽视,在以“改造中低产田、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原则下,预计2011年小麦种植面积不会有大的变化,整体趋势为小幅波动、略有增加。
但我国小麦产量增减与单产水平有着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国气候多次出现异常,干旱、病虫害、冷空气、连绵阴雨等灾害对小麦产量影响甚大。特别是从2010年10月份以来,我国主要冬麦区降雨量极少,土壤失墒严重,导致小麦个体偏弱,苗情较为复杂,对于小麦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小麦作为可逆性较强粮食作物,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灾害来临时做好补救,将单产变动在可控范围之内。预计2011年,我国小麦将是丰收年景,但增产难度较大,预计产量将在11,450~11,550万吨之间。
对于小麦价格走势预计,主要因素:一是市场供求及品种结构;二是国家政策及宏观调控;三是国际行情及宏观经济状况;四是相邻农产品比价关系。
从目前大形势看,我国小麦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亿吨以上,国内供求稳定,特别是对于目前“供应渠道多样,消费结构单一”局面,由于供求紧张而引起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甚微。
但从品种结构看,2010年后半年导致小麦价格走高内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麦结构上出现较大矛盾,即优质小麦数量与普通小麦数量间矛盾、普通小麦质量差距较大矛盾、国家临储小麦投放不均衡矛盾、收购价格与销售预期矛盾等。而这些结构性矛盾将在2011年依旧不同程度存在,最关键的是,如果在2011年小麦能“数量、质量”双丰收,这将对缓解这些矛盾意义重大。
国家政策及宏观调控对未来小麦市场价格将会起到较大影响。一是因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依旧主要围绕托市收购价和竞价交易底价确定;二是为防止物价大幅波动,国家随时都有可能出台应对性措施以平抑粮价。在库存消费比不断提高、市场供应大于需求背景下,小麦“涨有所压、跌有所托”行情走势将体现出较为明显“政策属性”。
国际行情及宏观经济因素对国内小麦价格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虽目前我国小麦价格与国际小麦价格并不完全接轨,但国际上金融、能源行情变动将对进口小麦到国内成本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国内小麦,特别是优质麦行情。同时,国内物价总水平、通货膨胀情况、农民收入水平等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小麦市场价格。随着信息交互越来越快捷顺畅,从生产到消费、农民售粮到企业加工,都会对大的经济形势有更快判断和解读,从而也会直接在价格上及时体现。
相邻农产品比价关系也不容忽视,特别近几年,小麦、玉米、稻谷甚至大豆价格联动性越来越紧密,这一点在期货市场上反映较为明显;如2010年10月份国内农产品期货联动上涨就是最典型例子。而且,这些品种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替代关系,所以,相关比价关系也对小麦价格形成影响。
总体来看,我国鼓励粮食价格缓步上调政策方向不会变,限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尚不全面,所以目前对小麦等相应农产品调控手段显得有些过于“强硬”;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和市场进一步规范,使小麦价格形成将更趋合理。预计2011年,我国普通小麦市场价格底部依旧是“竞价交易底价加上出库费用”,平均价格将在2,160~2,260元/吨区间运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