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写作文观察方法

2021-04-13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学生写作文观察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许多老师对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头疼不已,下面是我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几点经验,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积累写作的材料 阅读有利于写作,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引发学生的思维规范,阅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模仿的范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注重了以下工作:1.利用好校内图书室的资源。

对于农牧区的学生而言,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机会,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语句;2.要求学生每天抽课余时间看作文书,要读通读顺,准备一个摘抄本,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并给取个好听的名字,并且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在班内向大家推荐好词好句;3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我先把好文章印给大家,再和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分析,遇到好的语段,我还和学生一起朗读,背诵;4.利用好我们的教材。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每一课都有好词佳句,教师在上课时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在“积累本”上,时常复习并学会运用,这样就达到了积累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兴趣,而且还汲取了写作营养。

学生内化了这些营养,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样习作水平会越来越高,习作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二、降低习作难度,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法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十次习作,每次习作都有要求,但有些内容的要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关于写作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如果机械地照教材行事,学生不仅写不出好文章,而且会越来越对写作不感兴趣,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降低了习作难度。例如: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中第8次习作,要求写去年春节时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还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部分学生拿到作文题感到为难。

这时我就降低了习作难度,让他们写一件令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就行了。我还在班上承诺,只要把事情写清楚就可以。

难度降低了,而且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能获得高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与世隔绝,应让他们走出校园,接触大自然,亲身体验。

记得有一次,我布置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植物》,课前我让学生细致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长势、动态、静态等,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尝一尝、闻一闻植物,调动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来充分了解植物的特点。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牵牛花的花托是甜的,花瓣是苦的;有的说葱白中间的粘液虽然像鼻涕,但是味道却很辣;还有的为了观察夜间植物的变化,竟然一夜没睡觉,他说牵牛花的花瓣夜晚慢慢合拢,黎明时分悄然舒展。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察心得,我又引导他们写好细节部分,因此那次作文同学们写得非常好。 写人、写景和写动物的文章也是如此,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文章必须经过细致的观察。

我们班写《春天》这篇文章时,我带领孩子们到田野里去观察大自然,那天天上白云朵朵,地下芳草如茵,春风轻柔,春意浓浓,什么“生机勃勃、鸟语花香、五彩缤纷、春色满园、春意盎然……”一个个优美的词语都从孩子嘴里蹦出来了,那一次的作文课非常成功。就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他将为你描述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四、扩大习作阵地,让练笔的机会多起来。 单凭一学期8篇作文的练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大训练量,增多练笔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渐渐提高。

我在班上开辟了下列习作阵地:1、周记。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交给老师,老师择优朗读评讲。

2、在班级墙壁上开辟“班级佳作欣赏栏”,不定期地把学生的佳作张贴出来,并加上评语,供全体师生欣赏。尤其是原来写作水平不太理想的学生,一旦有习作选上,我立即大加宣传、表扬。

时间长了,有许多同学主动要求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张贴出来。 五、上好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这时,老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反而容易束缚学生。

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最有益、最熟悉的内容来写。正如扶学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虽小心扶持,但时时不忘放手”。

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可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六、习作时要求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1、说真话,“一字真言”。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

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

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 在作文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1.从玩中观察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记得在指导写《记忆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时,正赶上学校秋游香山植物园。

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之中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著的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

回来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诞生了:叶背是红红的'红背桂';叶子象七个手指的'七叶葵';叶子很小但很香的'九里香';长满小刺的'仙人鞭'等等,真让人目不暇接。作文的第一步--'画'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在第一节作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

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从这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是仔

细观察了。

作文第三步--'写',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得人了。

有的同学写到: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

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

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2.在活动中观察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劲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六年级毕业前夕,要写一篇《我爱我的学校》的作文。

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天天见到),又陌生(熟视无睹)的校园的印象,我在班里开展《校园一角》摄影比赛。每人选出3张优秀的作品参赛。

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学校》为题,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课堂学习的动态。学生们行动起来,背上相机,走遍校园去选景,选角度,还真像个小摄影师。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

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 作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我利用一些电教手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1. 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记得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喜动物》一文时,我从学校找到了《小白兔》的录象。

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

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白兔外形时,录象采用定格,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全身雪白的小白兔,真惹人喜爱。

然后在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左到右,由远到近地进行观察。指导过程

中,强调观察的顺序。

各部分仔细观察之后,再把录象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乐和旁白,从整体上加深观察印象,最后训练学生说一说到写下来。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

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

[小学生观察作文]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小学生观察作文.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小学生作文《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

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 面,学生写出的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小学生观察作文〕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良好的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的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建议:一、什么叫观察日记?人们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叫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与一般日记是有区别的,这区别主要表现在写作目的上。一般日记是把自己一天中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起到备忘的作用。

而观察日记的写作目的却是为了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进行写作技能的基础训练。观察日记的写作内容也由观察日记的写作目的所决定。

二、指导小学生写好观察日记的策略1、掌握格式,真实具体。题目。

在第一行写。以往写日记不要求写题目,不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要新颖,观点要明确。

如连续观察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小标题。题目下写清楚所在省、市、县(区)学校及年级,空一格写作者姓名。

如果在自己日记本上写,可省去,如果将日记整理投寄报刊编辑,就相当重要了。第三行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最好把天气情况稍带说明,以备日后查考。

正文。如查正文要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像写其它文章一样,分成几个小段来写。

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正文的写法灵活多样,以二类见多,一是表格式和坐标式记录,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其形象直观;二是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形式表达,如动物植物新现象新发现等。

观察自然本身就是进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其结论具有科学性,这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2、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1)、定向观察所谓定向观察,是指预先确定了范围或目标的观察。

这种定向观察活动,由于有准备,所以事前可以研究观察目的,选择观察重点,规定观察时间,安排观察顺序,从而能收到预期的观察效果。进行定向观察,时初学观察的同学来说,可以较快地帮助他们把握观察的要领和方法。

2)、机遇观察所谓的机遇观察是指预先没有确定范围或目标,而偶然引起注意的一种观察。机遇观察,因为目标引人注意,给予观察者的感受特别强烈,而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所以更能引起我们观察的兴趣。

在进行机遇观察时,我们要善于迅速地抓住事物的特点,积极参与思考分析活动,透过现象去发现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3)、五官观察法。

一眼睛观察法,就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如实表述出来,例如:描写春天的美丽,就有看到的五颜六色的鲜花,翩翩归来的燕子,嫩嫩的小草,等孩子们都可以说出来。二鼻子观察法:就是鼓励学生把自己闻到的各种味道写出来。

例如:描写春天的美丽,就有闻到了鲜花的什么香味。等三耳朵观察法:鼓励学生把耳朵听到的声音和想象的情境写出来,,例如在春天孩子们听到什么声音,想到什么情境,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四皮肤观察法:就是鼓励学生把自己感觉到的东西写出来,例如在春天把春风吹在脸

上和冬天的风进行比较,把春天的雨和冬天的雨淋在手上的不同感觉写出来。3、观察要有点有面,边看边想。

不论什么景观和事物,首先要对整体、全貌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观察。这样写出来才形象、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特别要注意借景抒情,山川景观、动物植物本身没有什么情,然而我们人,却因经历不同,认识、爱好有别,所以看事物也自然有了感情色彩。所以写日记要把观察时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这样的观察日记才新颖有趣。

4、观察细致有序。所选择的对象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若不讲究观察顺序,会将观察到的内容搞得本末倒置,观察日记也就变了模样。

由于观察对象的不同,所采取的观察顺序也不一样。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此外,为了使观察的内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还要抓住重点内容把细节部分写具体,其余的内容则略写或一笔带过。

5、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习以为常以后,良好的观察习惯便养成了。

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已经证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

那些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是不留心各样事情的人。只有坚持不懈地记,才会取得惊人的成绩。

因为写日记本身是个学。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

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

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 在作文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1.从玩中观察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记得在指导写《记忆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时,正赶上学校秋游香山植物园。

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之中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著的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

回来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诞生了:叶背是红红的'红背桂';叶子象七个手指的'七叶葵';叶子很小但很香的'九里香';长满小刺的'仙人鞭'等等,真让人目不暇接。作文的第一步--'画'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在第一节作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

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从这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是仔

细观察了。

作文第三步--'写',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得人了。

有的同学写到: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

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

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2.在活动中观察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劲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六年级毕业前夕,要写一篇《我爱我的学校》的作文。

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天天见到),又陌生(熟视无睹)的校园的印象,我在班里开展《校园一角》摄影比赛。每人选出3张优秀的作品参赛。

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学校》为题,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课堂学习的动态。学生们行动起来,背上相机,走遍校园去选景,选角度,还真像个小摄影师。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

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 作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我利用一些电教手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1. 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记得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喜动物》一文时,我从学校找到了《小白兔》的录象。

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

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白兔外形时,录象采用定格,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全身雪白的小白兔,真惹人喜爱。

然后在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左到右,由远到近地进行观察。指导过程

中,强调观察的顺序。

各部分仔细观察之后,再把录象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乐和旁白,从整体上加深观察印象,最后训练学生说一说到写下来。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观察与联想相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

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

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认真观察,并把它记录下来。作品欣赏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陶冬雪我家的楼顶花园有几个蚂蚁窝。

星期六,我突发奇想:蚂蚁最喜欢吃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问题,我拿着白糖、火腿肠、大米和菜叶这几样东西上了楼,放到蚂蚁窝边上。不一会儿,蚂蚁们就爬了出来。

可能是饥不择食,它们有的搬火腿,有的搬白糖,有的搬菜叶,有的搬大米。搬火腿的蚂蚁,趴在火腿上,使劲地咬下来一小块,一步一步搬到洞里;搬白糖的,轻而易举地搬起一粒白糖,很快地回到了洞里;搬菜叶的,两只蚂蚁把它抬起来,一摇一晃地搬到洞里;搬大米的,一只蚂蚁吃力地举起米粒,遇上了同伴,就齐心协力地抬回洞里。

我奇怪了:甜食、肉类、蔬菜、粮食都有,为什么所有的东西它们都搬呢?带着这个问题,下午,我又拿着这四样东西上了楼。这次,蚂蚁们都去搬火腿和白糖,菜叶和大米却无“人”问津,一点也不受欢迎。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蚂蚁最喜欢吃甜食和肉类呀!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终于发现了蚂蚁的秘密。同时我明白了: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耐心。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季承豫星期天,我在老家的地上玩耍,发现了一个蚂蚁洞,于是,我决定观察蚂蚁喜欢吃甜的还是喜欢吃咸的呢?我找来一勺盐和一块糖,分别放在蚂蚁洞口的左面和右面。大概两分钟左右,几只玛依先后出来了,它们先用触角碰了碰甜的,然后围着甜食转了三圈,就回洞了。

我想:它们一定是去搬救兵了吧!过了一会儿,那几只小蚂蚁叫了一大群蚂蚁来了,他们马上开始了疯狂的搬运行动。有几只“大力士”蚂蚁想独自搬运食物,可是,它们的搬运没有成功。

这些蚂蚁头对头,向一块糖发起了进攻,他们搬呀搬,怎么也搬不动。于是他们又叫来了许多帮手,开始了第二次进攻。

这回,它们有的用触角搬,有的用身体搬,有的触角和身体都用上,不一会儿,这些糖都运回了洞。没想到,蚂蚁的力气竟然这么大,小蚂蚁可真厉害。

这次观察,让我知道了蚂蚁喜欢吃甜的,还让我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翟诺星期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玩,发现了一个大蚂蚁洞,我刚好要观察蚂蚁爱

吃什么,就连忙准备了一些东西。

我准备了一个放大镜和一点白糖、面包渣、菜叶和雪饼渣,送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蚂蚁。我把美味的大餐洒在了蚂蚁洞的四周,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不一会儿,十几只削蚂蚁从洞里钻了出来,它们有的用它细细的触角碰了碰白糖,有的用触角碰了碰面包渣,就搬了起来。

但是,有两只小蚂蚁又钻进了洞里,我想:难道它们吃过东西了吗?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从洞里钻了出来,排成了整齐的队伍来搬运那里的美食了。我用放大镜看到小蚂蚁是用嘴巴上的夹子来搬东西的。

开始它们把白糖一粒一粒地搬回了洞里,然后又把面包渣搬回了洞里,还有几只强壮的小蚂蚁正在搬雪饼渣呢!最后一只小蚂蚁回家的时候好像在说:“谢谢你送给我们的食物,再见!”最后,我发现菜叶却一丝不动。我从这次发现中终于知道蚂蚁原来跟我一样爱吃甜食呀。

[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一、个人叙述文章的写作 1.起步作文的写作 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刚刚起步,教师对写作的指导必须具体、细致,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比如在第一人称记叙文写作指导时,教材里有这样的一段引导语: 第一人称叙述的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实故事。当你叙述自己故事的时候,可以用这里提供的学生作文作为模式。

接着,是写作指导要点: 好的开头告诉读者你要叙述的事件。细节帮助读者想象发

生的事情。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们就要求学生写作时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种开头直奔主题直抒胸臆、中间运用细节和证据证明中心、篇末点题的三段论方式,成为美国学生作文的组织和结构方式的特征。

2.描写类文章的写作 描写,严格地说,它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一种文章类型。可是,美国语文却把它作为单独的类别,作为写作专题,训练学生如何写作描写。

同样,在写作专题训练前面有这样的引导语: 描写是用词语绘制的画面,它可以帮助读者去看,去听,去品味,去感觉,去闻一闻你正在写的东西。在你自己做描写之前,先以学生的作文为示范。

如何进行描写?教材提出指导要点: 好的开头告诉人们要描写的东西。好的描写包括表示感觉的词语,如:大的,小的,高的,短的,矮的,黄的,灰的,等等。

好的描写使用细节。 这是对一年级学生描写表达方式的训练提出的要求。

不同年级的描写要求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四年级的描写要求就比一年级略高: 好的开始句告诉读者将要描写什么;准确、生动的词语在读者脑中构建心理画面;按照时间、空间和重要性来安排细节先后;感觉词语能帮助读者想象描写的画面;结尾概括描写的内容。 五年级的描写要求比四年级又会略有提高: 开头交待要描写的内容;形象化的描述让读者想象它看起来、听起来、闻起来、尝一尝、摸一摸是怎样的;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心里产生清晰的画面;按照时间、空间或重要程度的顺序安排细节;结尾总括全文。

这种对描写表达方式的写作训练一直持续到高中阶段。可见,他们把具体细致的描写当成一种踏实的文风,当成写好作品的关键元素来强调。

3.剧本的写作 小学一年级的文学聚焦就有剧本。一年级学生怎么写作戏剧作品?教材所安排的教学思路,以及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或许会有一些借鉴作用。

文学聚焦板块与其他写作专题一样,指导按照一定步骤层层推进。首先,学生应该知道剧本的定义。

什么是剧本呢?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讲述故事,它可以用来大声地朗读或扮演。有时剧本有一个叙述者,讲述剧本发生的故事。

每个人物的名字都出现在他(她)说的话语前面。当你参加戏剧表演的时候,读人物的语言,脑子里想象出这些语言是戏剧人物说出来的。

接着,学生不是很快进入写作的步骤,而是先阅读几篇戏剧作品,比如《狮子和老鼠》等寓言故事,然后,再开始写剧本。教材称这种写作方式叫创作,实际上它是一种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教学方式。

怎么写作剧本呢? (1)思考一个你想要讲述或复述的故事。 (2)决定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3)选择人物,决定是否需要有一个叙述者。 (4)写作每个人物的名字,以及你希望他们要说的话语。

写完之后与他人一起分享你的剧本。你甚至可以自己扮演他们! 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剧本创作指导。

严格地说,它只是从剧本的外延上进行介绍,没有涉及到概念的本质特征。四年级还有一次聚焦戏剧的任务,而这一次,教材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的解说就比较接近戏剧概念的本质特征了。

戏剧为什么这么有趣呢?因为它们是发生在人们眼前的活生生的故事。戏剧不仅观看起来让人觉得精彩,而且阅读时也会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剧本是用一种特殊的格式写成的,这种格式有助于使你想象自己就好像是坐在电影院里观看一样生动。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讲述的故事。

(1)戏剧被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叫作幕或场。 (2)剧本的开头列出人物名单,说明戏剧人物有哪些,作文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3)环境描写说明情节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4)对话正是演员在舞台上所说的内容,人物的名字出现在台词前面。

(5)舞台提示告诉人们演员做什么,转移到哪里,怎么说出台词(动作和神态)。 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提出如下要求: 写出人物列表和简短的环境描写;对话中,用大写字母写出人名,然后是冒号和人物说的话;用圆括号进行舞台提示;记住,必须是人物自己说出或演出每件事。

学生进行戏剧创作或表演活动,则必须符合本州语文内容标准,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内容标准中相应的条款有: 阅读:大声流利地朗读 听?蛐说:使用声音?蛐手势 而这些与课程标准相关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写作项目同时呈现给读者。 4.传记类文章的写作 小学二年级开始聚焦传记,三年级还有一次同样内容的文学聚焦活动。

这时的传记是为别人写的叙述故事。五年级的文学聚焦则是自传。

教师在教学自传的写作时,首先让学生明白自传的特征,自传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写作之前,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这种体裁的特征和写作方法。写作一篇自传,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知识:作文必须是第一人称,。

第一、激发兴趣,创设灵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于兴趣”。因此人们说:兴趣是成功的向导。

学生的写作也是这样,如果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打开思维的窗口,自觉地练习,从而自己铺就一条开阔的作文之路。多年来,我通过学习优秀老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明白了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做到以趣引思,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才能激发不吐不快之情。

特别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以趣促学,以趣促写显得很重要。第二、科学命题,唤发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作文题目往往能唤发学生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作文命题中,我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命题,做到“实”、“活”、“新”、“趣”。给他们一个适合的“窗口”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如在讲完鲁迅的《故乡》后,我渗透进去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以“变化”为话题,启发学生说出家乡有哪些可爱、独特之处。这时学生中有的说是:“家乡的红椒”,有的说是:“家乡的教育”,还有的说是:“家乡的路”等。

然后我又要求学生选择题材,以点带面,拟出的作文题目《我爱家乡的红椒》、《我爱家乡的路》、《家乡变了》……这样作文题目定了,但写作要求没降低,表达中心没有变,反而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丰富、生动。

如有的学生通过写家乡的红椒,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反映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以家乡“路”的建设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之路前景光明辉煌。

还有一位同学开头这样写:“你要问我人间天堂有多少?不知道,只知道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你要问我人间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告诉你,它在我心里,那就是我的家乡——人民渠”。

合适的标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因此教师出题一定要科学,合符实际,让学生了解并喜欢。

第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作文只有入境入情,才能情动而发。

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激情,心灵的火花,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文章。在过去的教学中。

我常采用创设情景法,练习作文。如“吹泡泡”比赛,做“贴鼻子”游戏,组织“洗手帕”等。

尤其是做些科学小实验,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的心理,产生浓厚的情趣。如做“滴水不漏“小实验。

(老师课前准备一杯水,一张纸)上课时,我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想表演一个魔术,请大家注意观察。”我将杯口倒过来,这张白纸能将杯里的水托住。”

起先,学生个个不信,当我把手中杯口倒过来,纸紧紧贴在杯口上,水却一滴不漏时,学生见了,便感到好奇、有趣,纷纷要求自己也来试一试。置身其境后,我要他们说说刚才做这个“小魔术”的过程和观察时的心理等等。

再要他们讨论为什么能把杯水托住的科学道理。在以上的活动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利用情景教学这种有效的办法,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着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少年好动阶段,让他们自己观察、动手,就能写出好文章。第四、关注生活,创设契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学生作文亦是这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拥有丰富的

生活素材,而这些素材又从何而来呢?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我帮助、引导学生收集素材、积累素材,让他们不为无“米”而发愁。入境取材。

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写作语言。俗话说:靠山吃山,傍水吃水。

农村学生没有课外书读,没有图书室可供自己展翅翱翔。那么,走向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不过的语言了。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小河流水,万物复苏,天寒地冻等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神采艳逸的语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千古名句,不也正是大自然原汁原味的语言吗?观察、了解大自然,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赏心悦目,情感奔放,获得写作信息。

即兴捕材。本学期学校组织了篮球赛,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比赛的场面,每个队员的动作、神态等。

然后在篮球赛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与篮球赛内容有关的文章。班上有的同学以《精彩,风采,请看咱女生球赛》为题,有的以《篮球之魂》为题,有的同学在作文中描写夺球的激烈,有的描写进球的兴奋,还有的在文中写道:“打篮球开的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的球技,只有平时勤奋苦练,关键时才能获胜,打篮球如此,干其他事也是如此。

其实,每个人身边随时都有可喜可悲的事情发生,只要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并及时

为文,抓住灵感光临之佳机,日积月累写作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为学生练笔提供了机会。

深入生活,决不当旁观者。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新收获。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 一、习作总要求 写观察中的新发现及趣事或连续性的观察日记 2, 连续性的观察日记,即写一个过程。

如:观察花开的过程、豆芽生长的过程 可以选择以上其中的一个写一写,写之前先要观察。 观察的时候除了用上眼睛,看看能不能用上耳朵、鼻子、嘴巴、手其它四员大将。

1, 连续观察一种植物,比如自己在家里种绿豆芽,先观察绿豆长得什么样?你用什么容器培植绿豆芽的?放了多少水?绿豆芽刚刚开始冒芽时是什么样的?多大?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容器里有什么味道?后来豆芽长高了一些?有多高?多粗?颜色有什么变化?又高了,形状、颜色、大小又有什么变化?绿豆原来的外壳怎么样了?在水里还是在豆芽顶上?绿豆壳什么时候掉的?有看到了什么?小绿叶苗?用手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滑的还是糙的?硬的还是软的?凉的还是热的?)摘下绿豆芽,让妈妈炒给你吃,什么味道?记住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用了多长时间,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哟! 2, 写自己(早上或晚上)刷牙的过程。先对这镜子照一照,看看牙齿的颜色,牙缝里有没有嵌着东

西准备用什么牙刷、牙杯、什么牙膏?牙刷是什么样子?牙刷柄、牙刷头什么颜色?牙刷毛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如何排列?刷牙杯子什么样子的?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图案?牙膏是什么牌子?包装是什么颜色?挤牙膏之前是什么样子?你挤了多少牙膏?有变成什么样子?闻一闻,牙膏是什么味道的? 刷牙时先喝一口水吗?还是直接刷?刷牙的方向是上下刷还是左右刷?为什么?牙膏在嘴巴里变成了什么样?嘴巴里的牙膏什么味道?你用多长时间刷牙,刷好牙以后嘴巴里什么感觉?在看看牙齿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写作提示 1, 观察环境的描写 2, 观察过程的记录(要注意事物的变化,在观察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分析与想象) 3, 观察后的结果,或感受,或想法,或收获。

范文:月季花 春天,百花盛开。只有月季花还有累累花苞,过了一周、两周到了夏季它才慢慢盛开。

说起月季花呀,我家门前就有许多株呀!我家门前的月季花的颜色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一次我帮奶奶剪花枝,结果一不小心就被月季花的刺给划了一下子。月季花的茎是墨绿色的,花儿的叶子是暗红色的。

别人家的月季花我估计都得二米了吧!他们可能很长时间没剪枝了吧?秋天的时候工作人员都把树枝剪秃了。我看着真好笑,它就花储羔肥薏堵割瑟公鸡像一位没了头发的老爷爷。

更多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尽在小学作文教案大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