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全管理)第一章_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

2024-04-22 来源:爱go旅游网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页

第一章 旋挖钻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 总 则

1.1 为正确使用旋挖钻机,确保设备完好及施工质量、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包括:一般规定、施工准备、钻探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及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等内容。

1.3 旋挖钻机操作人员在作业时,除必须按本规程执行外,还应认真执行钻机的操作维护保养手册。

1.4 旋挖钻机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以便修订与完善本规程。

二 、 一般规定

2.1 在使用、管理或进行各种作业前,必须仔细阅读制造商提供的各种技术、管理资料。

2.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钻机的构造、性能、熟练操作方法及保养规定,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2.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未掌握钻机的使用、润滑、保养、维修等要求前,不得操作机器。

2.4 操作人员工作前、工作中严禁喝酒及服用有可能削弱操作能力的药物及其它食品或饮料。

2.5 对钻机资料中注明的安全警示标志必须充分理解,严格遵守。 2.6 钻机各部件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任意拆卸或更换,如有拆卸或更换时,应提出改装方案和安全措施,方可实施。

2.7 钻机运输、安装、调试、行走都必须由熟练的操作人员操作,并由专职人员指挥。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2页 2.8 钻机进入施工现场前,操作人员必须对现场有充分的了解(如电缆、煤气、管线、暗沟、周围建(构)筑物、高压输电线路等),钻机必须有充分的作业空间,场地必须满足设备承重及平整要求。 2.9 钻机行走时,主动轮应在后面。施工在平地行走距离不超过100m时,可不放下桅杆;上下坡时桅杆必须放平,将回转台制动,上下坡度不得超过30°,上大坡时应用外力协助,下坡时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坡上换档变速及空档滑行。严禁横向穿过斜坡。

2.10 钻机转弯不应过急过大。若弯道过大,应分次转弯,每次不得超过20°。

2.11 通过桥涵、管道时,应首先了解其承载能力。通过铁道路口时,应预先跟铁道部门取得联系,并铺设木板或草垫、胶垫,严禁在轨道上转向。

2.12 旋挖钻机连续行走1km,应停下来使行走系统冷却不少于30分钟。履带可采用自来水冷却方式,行走减速机要自然冷却。 2.13 装运旋挖钻机时,必须做到:

2.13.1旋挖钻机运输必须采用平板拖车。平板拖车的拖运能力必须满足所运钻机的重量及规格要求;

2.13.2上平板拖车时,应通过装卸坡,装卸坡应有足够的长度、宽度、强度。其坡度不宜大于15°;平板车相对地面不得有移动或滑动现象,严格处于静止状态。

2.13.3上平板拖车时,钻机应停在拖车后面,使钻机中心线与平板拖车中心线一致。驱动轮应放在钻机后部,倒行开上平板拖车。

2.13.4钻机应尽量停在拖车中心,停稳后将所有的制动器置于制动位置,用三角木塞住履带,用合适的缆绳加以合理牢固的固定。 2.13.5当没有足够合适的拖车运输钻机时,也可以分解运输。可将配重、动力头、钻桅卸下分装运输,钻桅过长也可三节分解后运输。 2.14 旋挖钻机卸下平板拖车时,由于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务必保证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3页 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必须做到:

2.14.1平板拖车应停在较为密实的地面,确保拖车相对地面无运动。 2.14.2保证拖车后方有足够的空间停放钻机。 2.14.3装卸坡有足够的长度宽度和强度。

2.14.4下车时,保证平稳慢速直线行走。特别在通过平板拖车与装卸坡的结合处时,要保证钻机处于平板拖车的中位。

2.14.5下车时要注意动力头不能碰撞地面,若与地面接触,要提升动臂,使动力头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

2.15 钻机不论在作业或行走时,机体和架空输电线路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见表1和表2),如不能保持安全距离,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或停电后方可工作。

2.15.1对达不到上条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增加屏障、遮栏或防护网,并悬挂醒目的标志牌。

2.15.2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电工负责监护。

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在最大弧垂时对机械设备顶部的最小垂直距离表 表1 线路电压<1 (KV) 最小垂直距离(M) 1.5 3 4 6 7 1~20 20-40 60-110 220

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在最大弧垂时对机械设备任何部位的最小水平距离

表2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4页

输电线路电压 (KV) 最小水平距离 2 (m) 3 4 8 10 1以下 1~20 35~110 154~220 330~500 2.16 对上条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变更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2.17 遇大风、雷雨、大雾天气和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在高压线附近作业。

2.18 在存在地下管线、电缆等区域附近作业时,必须查清电缆、管线的走向,用明显标志、标识标注,施工时应保持钻机在2.0米以外的距离。如不能满足以上要求,需会同有关人员和部门研究,采取其它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方可作业。

2.19 在悬崖下或超高工作面工作时,应预先作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2.20 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驾驶室。任何人员不得在钻机回转半径范围内停留或通过,钻机行走过程中严禁靠近履带及回转范围;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其它设备停滞或运行情况,防止碰撞、伤人等事故发生;严禁其它机械在钻机回转半径范围内同时作业。

2.21 设备在运转时,禁止进行任何保养、润滑、调整和修理工作。对桅杆顶端滑轮和钢丝绳进行检修、保养或拆换时,必须使桅杆平置后进行。

2.22 钢丝绳的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该设备的规定要求。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排列整齐,并将绳端头与卷筒卡牢。放出钢丝绳时,最后应在卷筒上缠留三圈以上,以防止钢丝绳末端松脱。

2.23 要经常检查钢丝绳接头和钢丝绳与绳卡结合处的牢固情况。绳卡的规格数量和间距应按规定使用,并根据钢丝绳直径按标准排列。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5页 2.24 严格注意卷筒内钢丝绳的排列,不得缠乱、挤压,并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断丝、破损情况,发现超出安全使用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更换处理。 表3 钢丝绳允许最多断丝量 总线数 141-160 161-180 181-200 201-220 221-400 绳类型 不扭曲 不扭曲 不扭曲 不扭曲 不扭曲 6倍直径长度最大断线数量 6 7 8 8 10 30倍直径长度最大断线数量 13 14 16 18 19

2.25 操作钻机之前,必须观察、了解钻机四周有无人员停留、物体摆放等异常情况,并鸣笛示警,确认安全后方准开机操作。

2.26 钻机上的提升设备严禁吊装超过其额定提升力的物体;严禁斜拉重物。

三、 施工准备 3.1现场准备

3.1.1 开钻前,应现场踏勘,查清施工场地条件及架空线、地下电缆、管道、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基本情况及确切位置。应注意以下要求: a、机体与架空输电线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1、表2的要求。

b、钻机距地下通讯电缆、构筑物、管道及其它地下设施边线的水平距离应为2m以上。

c、机体就位应与地面高大及重要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d、施工场地满足平整度及承载要求。 3.1.2 施工前应做好以下“三通一平”准备工作: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6页 a、按通行宽度及坡度要求,修好通往施工现场的道路、桥涵。

b、按设备所需电压和功率,接好通往施工现场的电源或备好临时动力设施。

c、按施工用水量要求,接通水源。

d、按旋挖钻机施工规定的场地范围要求,平整、填压施工场地。 3.1.3 开工前,应按工程所需数量和规格配备钻具、配制泥浆的材料及其它设施、材料。

3.2、 旋挖钻机的安装与调试

3.2.1 安装、拆卸钻机前,必须对动力系统、升降系统、桅杆各部件及有关辅助工具进行认真检查。

3.2.2 安装、拆卸钻机时,任何人不得在桅杆起落范围内通过或停留。 3.2.3 起落桅杆时,一定在桅杆平举至高于驾驶室顶部进行。操作必须平稳、准确,钻机卷扬应低速运转,以保持桅杆升降平稳。同时应有专人协助观察及指挥。

3.2.4 起落桅杆时,应注意钢丝绳等附件所处的工作状态。在立桅过程的前半段因钻杆重力不能带动钢丝绳运动,故钢丝绳不能太松,防止当桅杆举到一定的角度后,钻杆突然前冲造成事故。当副卷绳与发动机上方盖板干涉时,不要打开副卷扬浮动放绳,应采用手动放绳或降低动臂变幅高度,使钢丝绳远离盖板,防止盖板变形或磨损钢丝绳。 3.2.5 安装钻杆时要特别注意:

a、旋挖钻机的加压油缸要全部伸出,动力头处于钻桅的最低处,钻桅前傾4—5度。

b、要安装好钢丝绳与回转绳头的连接销,同时打开开口销。 c、钢丝绳头不能冲撞主卷滑轮。钻桅要呈垂直或略微后倾状态。 d、当钻杆方头刚进入动力头托盘时,须有人统一指挥、协调动作,由两名辅助工扶住钻杆,钻机操作要缓慢、平稳、听从指令,使钻杆准确键进入动力头内。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7页

e、提升钻杆时要特别注意钻桅上端限位开关对钻杆的限制。 3.2.6 钻机安装完毕,应进行全面检查,然后进行试机运转。 3.2.7 拆卸机械设备时,机身上卸下的零件应妥善保管,外露油路孔眼必须封堵。连接螺丝、螺帽、轴座、销子等单个零件,拆下后应妥善保管。

四、 钻探施工 4.1、 准备及开孔

4.1.1开钻前应根据地层岩性、技术要求确定钻进方法和选用适合的钻具。

4.1.2根据地层条件及试钻情况调整钻杆类型及钻头类型和直径。钻头的选用可参照下表4

表4

非饱和粘土 或含粘土的砂层 挖泥钻头 挖砂钻头 挖泥短螺旋钻头 钻岩短螺旋钻头 钻岩管形钻头 钻岩硬质合金管形钻头 钻岩牙轮管形钻头 ● ● 饱和粘土或松散砂层 ● 砂层和胶结砂夹层 ● ● 较厚的胶结砂层或软岩 ● ● ● ● 砂砾卵石层 ● 注:●为该类地层所对应的钻头形式,某些地层适应几种钻头形式单独或互补使用。

4.1.3 工地应配备泥浆参数(性能)测试仪器,并进行泥浆试配制作。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8页 4.1.4 工作前,应对发动机、传动机构、作业装置、制动部分、液压装置、各种仪表、警示灯及钢丝绳等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班前保养工作。

a.开钻前,检查各种仪表、警示灯是否灵敏可靠。特别应对深度仪及垂直度仪进行校核。

b.检查各液压系统油路是否畅通,电磁阀是否灵活,液压锁是否可靠,各油缸是否有外漏或内漏情况。

c.检查燃油油面时不低于液位计三分之二;检查发动机机油液位时应在最高液位与最低液位线之间;检查液压油时,在设备处于运输状态时,应不低于液位计三分之二,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液位应高于主泵最高排气筒10cm以上;检查冷却液是否加满。 d.试验各按钮和手柄是否灵活可靠。

e.检查各高压油泵和水泵有无异常及渗漏现象,如发现问题,及时检修或更换。

f.检查钢丝绳接头和钢丝绳磨损情况,如不符合(表三)的要求,要及时处理或更换。

g.对各部加注润滑油料:按照各润滑表中规定的润滑周期、润滑部位和使用的油料进行。

h.要对所使用的钻具进行严格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钻具。 4.1.5 根据地层、地下水条件,考虑环境要求,设置稳定液循环、净化和排放系统。泥浆坑应有足够的容积,循环沟应有足够的长度和断面尺寸;废弃泥浆不能随地排放,应妥善处理,符合有关安全、环境要求。 4.1.6 开孔时应由熟练的操作手操作,必须使钻孔的开孔段保持完整、准确、垂直。

4.1.7 开孔时应起吊钻具对位,找出桩位中心后,开挖孔口。并根据地层及水位情况决定是否下入或打入护口管。

4.1.8 开孔时,应使用专用短钻具钻进,并采用慢转速、轻钻压钻进,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9页 防止钻杆晃动造成孔斜。

4.2、 钻进施工

4.2.1 不得使用不合格钻具。钻具质量检查方法和标准如下: a.外观检查。主要凭借肉眼和有关量具、工具进行。

b.内伤检查。用超声波或电磁探测法进行。

c.要经常查看钻头与钻杆的连接销,发现连接销有裂纹或弯曲,要及时更换。

4.2.2 钻具活门处销轴是否正常,提引器处销轴及绳卡子情况是否正常。钻具必须连接牢靠,钢丝绳与钻杆连接的提引器要确保转动灵活。 4.2.3 钢丝绳不得超负荷使用。钢丝绳的磨损如果不符合表3的要求时,应更换新绳。

4.2.4 下钻前,应对钻头的外径和出刃以及底盖锁销磨损情况和开关底盖的拉簧、钻具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如磨损过多应及时修补。 4.2.5 下钻时,应先将钻头垂吊稳定后,再导正缓慢下入钻孔。进入钻孔后,不得全松刹车,高速下放。提钻时,开始应缓慢,提离孔底数米未遇到阻力后,再按正常速度提升;如发现阻力,应将钻具下放,使钻头转动方向后再提,不得强制性提拉。

4.2.6 钻进中,发现塌孔、缩径、斜孔时,应及时处理;发现缩径时,应在缩径处轻扫钻孔,修扩孔壁。

4.2.7 钻进中,操作手应注意下列操作事项:

(一)在粘土层钻进,应采取慢进尺、常修孔方法,防止由于缩径或孔壁不圆整而造成的卡钻、憋钻事故。

(二)钻进砂类地层时,宜采用较小钻压、中等转速钻进。 (三)在卵、砾石地层钻进时,应轻压慢钻,钻进中发生卡钻时,停止动力头转动,查明情况进行处理。

(四)钻进中,操作手应经常注意系统压力、钻头所受阻力、钻进效率、孔内传出的响声、钻具上有无掉块,并配合记录员取样鉴定地层。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0页

(五)操作人员在作业时,不应一次钻进过深,以不超过0.5m为宜。

(六)钻进中应利用深度仪、垂直度仪随时监测深度、垂直度。 (七)钻具未提离钻孔不得转向;提出钻孔后,也不得用钻机转台以回转动作横向拨动重物(或泥土),以防钻杆横向受力断裂。

(八)钻具满载悬空时,不得变换桅杆倾角。

(九)在清除钻具中的泥土时,不应过急,应轻轻打开底盖,抖动钻具。严禁在钻头底盖打开的情况下高速旋转钻具。

(十)采用泥浆护壁时,钻进中应根据孔深、岩性特点和稳定情况,随时调整钻孔内泥浆指标。保证钻进泥浆性能参数的稳定,不同地层条件的泥浆性能指标可按表5执行。

(十)在松散、易坍塌地层中钻进时,应用优质泥浆护壁。 4.2.8 终孔时,应采用调整回次钻进深度,利用平底钻头清理孔底沉渣。严禁超挖沉淀孔。

4.3、 护 壁

4.3.1 应根据地层条件、水源情况和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泥浆护壁。 一般地层采用泥浆或水压护壁,钻孔应安放护口管。 4.3.2 护口管的设置应遵守下列规定要求: (一)护口管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

(二)护口管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平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三)旱地、筑岛处护口管可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性土必须分层夯实。

(四)水域护筒埋设,应严格注意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和两节护筒的连接质量均需符合上述要求。沉入时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方法。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1页

(五)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出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

(六)护筒埋设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设深度宜为2~4m;特殊情况应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

(七)护口管连接处要求管内无突出物,应耐拉、耐压、不漏水。 4.3.3 用泥浆护壁时,应根据需要及时测定制作泥浆和钻孔内的粘度、密度、含砂量和失水量等指标。根据钻进地层的岩性、稳定状态、胶结程度以及含水层的水头压力等条件,钻孔内泥浆指标可按表5选用。 钻进不同岩层适用的泥浆性能指标 表5 泥浆性能指标 地层岩性 粘度 (Pa•s) 粘性土层 粉、细、中砂层 粗砂、砾石层 碎石类土 15~16 16~17 17~18 18~19 相对密度 1.05~1.08 1.08~1.1 1.1~1.15 1.1~1.2 含砂率 (%) ≤4 ≤4 ≤4 ≤4 失水率 (ml/30min) ≤20 ≤20 ≤20 ≤20 酸碱度 (pH) 8~10 8~10 8~10 8~10 注:①地下水位高时,指标取高限,反之则取低限;

②地质状态较好,孔径或孔深较小时取低限,反之则取高限。

4.3.4 膨润土泥浆具有相对密度低、粘度低、含砂量少、失水量少、泥皮薄、稳定性强、固壁能力高、钻具回转阻力小、钻进效率高、造浆能力大等优点,因此膨润土作为旋挖钻机成孔配制泥浆的主要原料,其一般用量为水的8%。对于粘性土地层,用量可降低到3% ~5%。较差膨润土用量为水的12%左右。

4.3.5 水作为配制泥浆的主要原料,一般在有条件的时候尽量使用自来水。没有自来水时,只要钙离子浓度不超过100PPM,钠离子浓度不超过500PPM和pH值为中性的水都可以搅拌泥浆。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2页 4.3.6 当泥浆指标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视需要加泥浆处理剂调整,常用处理方法及配比应遵守下列规定要求:

(一)纯碱(Na2CO3)处理:可提高粘度,降低含砂量和失水量,加碱量可用试验确定。一般可加入调制泥浆所用膨润土重量的0.3%~0.5%,pH值以8~10为宜。

(二)聚丙烯酰胺(PHP)处理:可增加絮凝作用,降低失水量和提高粘度。掺入量为孔内泥浆的0.003%。

(三)加重剂处理:可提高密度,常用加重剂为重晶石粉(BaSO4),其用量可按下式求得:

ρ (ρ1-ρ2) P= ρ -ρ 2

式中:P 配制1m3泥浆所需加重剂的重量(t) ρ 加重剂的密度(g/cm3) ρ1 加重剂后的泥浆密度(g/cm3) ρ2 加重剂前的泥浆密度(g/cm3)

(四)羧甲基纤维素(CMC)处理:可增加泥浆粘性,使土层表面形成薄膜而防护孔壁剥落并有降低失水量的作用。掺入量为膨润土的0.05%~0.1%。

(五)铬铁木质素磺酸钠盐(FCI)处理:可改善因泥杂有土、砂粒,碎、卵石及盐分等而变质的泥浆性能,可使上述钻渣等颗粒聚集而加速沉淀,改善护壁泥浆的性能指标,使其继续循环使用。掺入量为膨润土的0.1%~0.3%。

(六)硝基腐殖碳酸钠(简称煤碱剂)处理:其作用与FCI相似。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粘质土表面形成结构性溶剂水化膜,防止自由水渗透,能使失水量降低,粘度增加,若掺入量少,可使粘度不上升,具有部分稀释作用,掺入量与FIC同。两种分散剂可任选一种。

(七)纸浆、干锯末、石棉等纤维素物质处理:其掺入量为水量的1%~2%,其作用是防止渗水并提高泥浆循环效果。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3页 4.3.7 在粘性土层中钻孔,钻进前只需调制少量的泥浆,可在钻进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层粘性土造浆、补浆。而在砂类土、砂石土中钻进时,钻孔前应备足造浆原料,其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ρ2-ρ3

m =Vρ1= -ρ1

ρ1-ρ2

式中:m 每1m3泥浆所需原料的质量(t); V 每1m3泥浆所需原料的体积(m3); ρ1 原料的密度(t/m3); ρ2 要求的泥浆密度(t/m3); ρ2=Vρ1t(1-V)ρ3;

ρ3 水的密度,取ρ3=1t/m3。

4.3.8 配制泥浆,一般应用泥浆搅拌机,由专人管理,并及时检验和调整泥浆指标,以适应钻进和护壁的需要。

4.3.9 泥浆池中应防止雨水和地表水渗入,也不得随意加入清水。

4.4、 土样的采取与地质编录

4.4.1条 钻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地质描述和取样,土样的采取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所取土样能准确反映原有地层的岩性、结构及颗粒组成。

(二)采取鉴别地层的土样,要在每层中取样一次,变层时还应加取。可直接在钻具中取样,进行地质编录。

4.4.2 岩(土)样的分类和定名应按表6的规定执行。

土的分类和定名标准 表6 类别 名称 定 名 标 准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4页

卵石 碎 石 土 类 圆砾 角砾 砾砂 砂 土 类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粘 性 土 类 粉土 碎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 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 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全重25~50% 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75% 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75% 塑性指数 317 注:①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②野外临时定名,可采用一般常用的经验方法。

4.4.3 岩(土)样的描述应按表7的规定执行。

岩(土)样的描述内容 表7 类别 碎石土类 描 述 内 容 名称、岩性成分、浑圆度、分选性、粒度、胶结情况和充填物(砂、粘性土的含量) 名称、颜色、矿物成分、分选性、胶结情况和包含物(粘性土、动植物残骸、卵砾石等的含量) 砂土类 粘性土 名称、颜色、湿度、有机质含量、可塑性和包含物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5页 4.4.4 在钻探过程中,应对水位、漏浆位置、孔壁坍塌、涌砂、地层变层深度等进行观测和记录。

4.4.5 钻孔深度应用同一量具测量,读数精确到厘米。终孔后,应检查孔深,测量误差不得大于0.1%。

4.5、 终 孔 4.5.1 终孔后,应按设计及有关规范、标准对钻孔深度、垂直度、直径、

泥浆指标、沉渣厚度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交。 4.5.2

因各种原因造成钻孔静置时,应随时补充合格泥浆保持孔壁稳

定。严禁向孔内加注清水及含砂量较高的泥浆。 4.5.3 因时间较长造成沉渣较厚时,应及时回钻捞渣。

五、 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5.1 发动机的使用与维修

5.1.1 发动机启动前的检查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一)检查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启动系统是否完备正常,油和冷却液是否充足适量。

(二)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燃油,不得将不同牌号的机油混合使用。不得将不同牌号的液压油混合使用。

(三)检查各传动部位是否正常,各连接部分的螺栓是否紧固可靠。 (四)检查风扇皮带的紧张度是否适当,并向水泵风扇皮带注油点加注适量黄油。

(五)检查蓄电池的容电量是否充足(电压不得低于1.75v),线路连接是否牢固。

(六)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清洁,及时放掉油水分离器中的水。 (七)检查各部油位是否正常。

5.1.2 电启动时,每次按通电源不得少于15秒,每两次间歇时间不得少于30秒,若启动2~3次仍无效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严禁强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6页 行启动。

5.1.3 发动机机油压力必须在最初15秒内在压力表上检查,如果没有压力,立即停止发动机,防止机器损坏,要确保不缺机油。

5.1.4 冷天启动发动机时,慢慢增加发动机转速,确保轴承的正确润滑和机油压力的稳定。

5.1.5 运转中的使用和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一)发动机启动后应先低速运转5~10分钟,检查机油压力和冷却水循环是否正常,仪表有无报警,如有报警,马上停机检查。一切正常后逐渐增加转速。待机身温度上升至400C时再提高转速带负荷工作。

(二)运转中,注意倾听查看机器的声音和排气颜色是否正常,观察各种仪表是否正常,如仪表失灵,应及时检修或更换。

(三)新机或经过大、中修的发动机,应降低20%额定转速和负荷运行50小时后停机检查,更换润滑油,再逐步提高转速和负荷。当运转200小时后再更换一次润滑油,方可投入正常运转使用。

(四)确保冷却水的正常循环,冷却水温度一般保持在70~800C,不得超过900C,如温度过高或冷却水因故中断应立即停车检查。机身温度较高时,严禁骤加冷水,必须待机身温度降至30~40℃时再加水。

(五)机器在运转中,注意观察各系统有无漏水、漏油、漏气、异响等现象。如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

(六)发动机运转时不要加燃油;热车时要特别注意燃油泄漏。 (七)发动机在运转时不要调整风扇皮带和柴油泵,更不要润滑机器。

(八)禁止无负荷转动发动机时间过长,超过10分钟会因燃烧室的温度下降,燃油燃烧不完全损坏发动机。

(九)严禁发动机在最大加速状态下以低于扭矩转速运转时间过长。 (十)在发动机过热的情况下,要降低发动机转速至怠速,将温度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7页 降到正常值,若温度降不下来,立即停止发动机。

(十一)检查电气系统是否正常。蓄电池外部应经常保持清洁,禁止在上面放金属工具。

(十二)、正常停机应先减去负荷,将转速降至500~600转/分,运转2~3分钟后,再实施停机。

(十三)冬季停机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将冷却水放净。使用防冻液的最低结冰温度,应低于施工现场最低温度的30%,以防气温陡降。

5.2、 设备的保养

5.2.1 润滑系统的保养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润滑油必须符合机器出厂时厂家所加的同类型粘度的油。各部位见表8的规定。

表8 部 位 类 型 粘度等级 80w-90 行走减速箱 壳牌/SPIRAX 80w-90 动力头减速箱 壳牌/SPIRAX 15w-40 发动机 壳牌/SPIRAX CAPELLA WF100 空调压缩机 — 80w-90 主卷扬 壳牌/SPIRAX 80w-90 副卷扬 壳牌/SPIRAX 80w-90 动力头基础减速箱 壳牌/SPIRAX 80w-90 动力头马达减速箱 壳牌/SPIRAX 80w-90 回转头管 壳牌/SPIRAX 80w-90 清理器马达减速箱 壳牌/SPIRAX 80w-90 加压卷扬 壳牌/SPIRAX 10w-30 绳 壳牌/SPIRAX b、润滑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同品牌的锂基脂,包含二硫化钼。

c、经常被润滑部位的检查时间间隔应符合表9和表10的规定。 油润滑点总结表 表9 序号 被润滑部位 检查间隔(h) 1 500 主卷扬 2 500 副卷扬 3 250 回转减速箱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8页 4 5 6 7 8 9 10 行走减速箱 空调压缩机 发动机润滑系统 动力头基本减速箱 动力头上减速箱 动力头减速箱连接壳 长螺旋回转头 250 500 10 250 250 1000 25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脂润滑点总结表 表10 被润滑的部位 润滑工具 间隔(h) 250 主卷扬筒轴承 黄油枪 250 副卷扬筒轴承 黄油枪 500 门轴 黄油枪 50 回转齿圈 黄油枪 500 履带调紧装置 黄油枪 500 履带伸缩装置 黄油枪 50 支架支承套 黄油枪 50 倾斜点套 黄油枪 50 大臂油缸套 黄油枪 250 回转接 黄油枪 10 桅杆导轨 抹 刀 50 桅杆上延伸接套 黄油枪 50 倾斜接支承 黄油枪 50 微开关传递套 黄油枪 100 滑轮轴承 黄油枪 绳 刷 子 经常 1000 动力头内套 黄油枪 50 地脚接头套 黄油枪 50 倾斜接板 刷 子 50 法兰轴销 黄油枪 50 长螺旋清理器 黄油枪 50 地脚缸销 黄油枪 5.2.2 冷却系统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发电机的正常运转,其保养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19页 a、要求使用壳牌防冻液,为了减少沉淀物的形成阻止腐蚀,水不得超过以下极限:

硬度/总硬度 300/1000000 氯化物 100/1000000 硫化物 100/1000000 b、冷却系统应每隔1000h定期清洗。

c、发动机工作时,应时刻检查冷却管有无渗透现象。 d、要注意保护好节温器,不要碰伤皱纹管或让污物堵塞。 e、要求传动风扇的三角皮带松紧适度,在皮带中段加30~50N压力时,皮带能压下10~20mm为宜。

f、水箱的散热片要经常清洗外表面的尘土,防止堵塞。 5.2.3 各油类供给系统的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a、必须保证各油料品质优良、清洁。

b、各油料的加注部位其时间间隔和加注数量应符合表11的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各部位加油点总结表 表11 被加部位 油类 试机中间隔(H) 通常间隔 数量(升) 250 2000 16 回转速箱 机 油 3 雨刷罐 清洗液 — — 250 1000 4.5 主卷扬 机 油 250 1000 3.5 副卷扬 机 油 440 柴油箱 柴 油 — — 250 2000 5+5 行走减速箱 机 油 2000 1.35 空调压缩机 机 油 — 500 2000 460 液压油箱 液压油 2000 45/15 发电机冷却液 防冻液 — 50 500 20 发电机机油 机 油 2000 转盘 润滑脂 — 26(公斤) 250 1000 15 动力头上减速箱 机 油 QN 1 动力头上减速箱连接箱 液压油 — 250 1000 82 动力头基本减速箱 机 油 250 1000 2 加压卷扬 机 油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20页 16 回转头 250 1000 1 机 油 c、各油类滤芯的保养应符合表12的要求。

各油类滤芯的总结表 表12 序号 滤芯类型 试机中间隔(H) 通常间隔(H) 清理间隔(H) 1 50 500 柴油滤芯 — 2 50 500 发电机机油滤芯 — 3 50 250 液压油呼吸器 — 4 50 250 液压油滤芯 — d、在各配件的拆装过程中,要保持高度清洁。

5.2.4 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的保养应在工作2000h后进行,在多尘区应提前保养,如发现破损或脏污严重时,则需换新。保养时切忌用水或油清洗。

5.2.5 电起动系统的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5.2.5.1蓄电池的保养

a.要保持蓄电池外部清洁,不得有油污、灰土等脏物。

b.每格电池的透气孔要保持畅通,导线连接柱要牢固,连接柱上要涂敷黄油以防连接柱、导线、螺栓等氧化锈蚀。

c.添加电解液时,要求液面高出极板顶部10~15mm。

d.要注意检查电液密度,要求在充足电时,电液密度应为1.28 (15℃)。

e.要经常保持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充电电流要求为蓄电池容量1/10~1/8。

f.要预防蓄电池极板的硫化现象。不使蓄电池放电后长期搁置不充电。不使用比重过高的电解液,不使液面长期处于低于极板的情况下工作。

5.2.5.2起动机的保养

a.经常检查起动机紧固件的连接是否牢固,导线接触是否紧密,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21页 清除积污,涂以少许润滑脂,以防锈蚀。

b.经常检查导线绝缘有无损坏。

c.定期拆去防尘带,检查整流子表面是否光亮,炭刷在刷架内是否有卡阻现象,炭刷弹簧压力是否正常,并清除积尘。若炭刷磨损过多,整流子表面烧毛严重和其它故障,应拆下修理。 5.2.5.3电机的保养

a.发电机安装时,确定皮带有适当的张力,应符合第5.2.2条第五款的规定。

b.发电机两端的滚珠轴承,其润滑剂要采用钙基复合润滑脂,并要确保不含杂质。

c.整流子表面如果有烧黑斑迹,应用“0”号木砂纸打光,如有油污,则用清洁的布块蘸少许汽油揩净。

d.炭刷磨损过多,应及时更换新刷。炭刷和整流子之间接触面不应小于炭刷面积的3/4。

e.转子在转动时,不应与其它零部件相擦触,如发现轴承有径向松动,应更换新轴承。

5.2.6 液压操纵系统的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a、往油压系统加油时,必须经过带滤网漏斗,从油箱上回油管处注入。

b、经常检查油箱内油位的高低,必须符合机器正常使用的要求。 c、回油管路上的网状滤油器应每经三个月至少打开一次,取出用汽油或其它溶液清洗,如有损坏须更换新件。

d、拆装油压系统的部件时,必须特别小心并注意清洁。 e、油压系统的用油应符合下表13要求。

表13

部 位 液压油箱 型 号 ARNICA 46 AGIP(BP.N46号或长城46、68号)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22页

液压系统 ARNICA 46 AGIP(BP.N46号或长城46、68号) 5.2.7 正常情况下,各级技术保养及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5.2.7.1每班保养。(在每班工作前、工作中或工作完毕后进行) a.检查发动机燃料是否充足;

b.检查水箱的水是否充足; c.检查发动机机油是否充足; d.检查操纵系统的油是否充足;

e.检查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得有漏水、漏油、漏气和不正常的敲击声音。低速、高速均需运转良好。

f.检查钢丝绳状况,特别是连接的紧固情况。 g.检查蓄电池、发电机、喇叭、照明灯等是否完好。 h.检查各种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i.各部加注润滑油料:按照各润滑表中规定的润滑周期、润滑部位和使用的油料进行。

j.检查各机构的工作情况:离合器、制动器、回转、行走机构、液压系统、动力头、提引器、滑轮、吊钩等。并进行试操作,如遇故障,及时排除。

k.清理机身上的尘垢、油污。 5.2.7.2一级保养(一般周期保养要求100h)

a.进行每班保养的全部项目。

b.清洗柴油滤芯、空气滤芯和机油滤芯。 c.放出燃油箱内的沉淀物和水。 d.检查高压油泵的机油量。 e.检查调整风扇皮带的松紧度。 f.排除漏油、漏水和漏气现象。

g.检查蓄电池的电压和电液浓度,要求充足电的电液比重在温带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23页 地带为1.285,寒带冬季为1.31,热带夏季为1.247。

h.检查各齿轮箱和减速箱的油面,如缺油应添加,如油变质则应换新油。

5.2.7.3二级保养(一般周期保养要求300h)

a.进行一级保养的全部项目。 b.清洗发动机润滑系统。

c.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气门间隙。 d.清洗燃油箱。

e.检查起动机,发电机的安装和工作情况,必要时进行紧固调整。 f.检查各制动器的工作情况,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g.检查发动机支架、水箱支架、主副卷扬轴承支架等的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应及时加固。

h.检查开斗机构是否灵活。

5.2.7.4三级保养(一般周期保养要求为1000h)

a.进行二级保养的全部项目。

b.清除进气管、排起气管、燃料室和活塞顶积炭。

c.检查喷油嘴的工作情况,必要时调整喷油嘴的喷油压力。 d.清洗冷却系统。

e.检查发电机和起动机,更换已损坏零件。 f.检查和调整各离合器及制动器。 g.检查所有齿轮箱内的油面及油的粘度。 h.检查清洗液压操纵系统,更换液压油料。

i.检查、调整和拆修传动链条、摩擦制动带、皮碗、垫料、护油圈、轴承等。

j.检查主卷扬、副卷扬、吊钩、滑轮和钢丝绳。

5.2.8 在试机情况下各功能组的保养内容和时间应符合表14的规定。

旋挖钻机施工操作与保养规程 第24页

表14 时间间隔(h) 最初50 最初50 最初50 最初50 最初50 最初50 最初50 最初250 最初250 最初250 最初250 最初250 最初500 最初2000 功能组 所有部件 履带底盘 驾驶室 发动机 发动机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履带底盘 回转 卷扬 动力头 套 液压系统 履带底盘 保养工作 检查螺栓和螺母 检查滑块螺栓紧度 检查和重新调整皮带紧度 更换柴油、滤芯 更换机油 更换滤芯、呼吸器 检查管和接头的紧度 更换行走减速箱油 更换回转减速箱油 更换主卷扬和副卷扬油 更换基本减速箱油和上不减速箱油 更换回转头油 更换液压油 检查磨损区的磨损情况 5.2.9条 在特别高的负荷下或连续24小时工作时,各功能组的保 养内容及时间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表15 间隔(小时) 每10 每10 每10 每10 每10 每10 每10 每10 每10 每10 每50 每50 每50 每50 功能组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绳 套 回转 驾驶室 发动机 发动机 保养 检查柴油位(AWB) 用电泵加柴油(AWE) 用加油器加柴油(AWE) 从柴油箱底放沉离的水(AWB) 检查机油油位 检查冷却液位 检查液压油位(AWB) 放掉油箱底沉离的水(AWB) 检查磨损 润滑内部密封和回转头 润滑齿圈 检查清理空调冷凝器 检查该系统和检查是否有柴油泄露 检查和清理主散热器

续表

每50 每50 每50 每50 每100 每100 每100 每100 每10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25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液压系统 桅杆 桅杆 绳 驾驶室 驾驶室 发动机 电器系统 桅杆 所有部位 履带底盘 履带底盘 发动机 发动机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 卷扬 卷扬 桅杆 桅杆 绳 动力头 动力头 动力头 套 履带底盘 履带底盘 履带底盘 履带底盘 转盘 转盘 检查和清理油散热器 润滑销套 润滑缸套 检查末端卡子的紧度 检查雨刷器罐和冲加 检查雨刷器片的磨损 清理滤芯和空滤的排放阀 检查电瓶液位和加满 润滑滑轮 检查螺栓和螺母紧度 检查行走减速箱的油位并加满 检查滑块螺栓的紧度 清理电泵管道滤芯 更换机油 更换液压油滤芯 更换呼吸器 检查管和接头的紧度 检查电瓶液位并加满 检查电瓶液的密度 检查开关并调整 检查各接头的紧度 润滑主卷扬筒支承轴承 润滑副卷扬筒支承轴承 清理润滑侧轨道 检查滑轮的紧度 检查卷扬上绳端卡子的紧度 检查基本减速箱油位并添加 检查上减速箱油位并加满 检查滑轮磨损 检查回转接头的油位并添加 检查和调整履带紧度 检查液压回转接头的紧度 检查支重轮和引导轮的紧度 清理和润滑履带伸缩机构 润滑门轴 检查桅杆支座的磨损 续表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500 每1000 每1000 每1000 每1000 每1000 每1000 每1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每2000 WN WN WN

转盘 驾驶室 驾驶室 驾驶室 驾驶室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 卷扬 卷扬 卷扬 卷扬 卷扬 动力头 驾驶室 卷扬 卷扬 卷扬 动力头 动力头 动力头 履带底盘 回转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液压系统 动力头 套单元 履带底盘 驾驶室 发动机 检查配重处理系统 润滑室门轴 检查和清理外空气滤芯 检查压缩机冷媒并添加 检查压缩机皮带的紧度 更换柴油滤芯 检查进气橡胶管的磨损 更换机油滤芯 检查冷却系统的橡胶管的磨损 检查电瓶充电器电流 清理和拧紧电瓶极 检查主卷扬的油位 检查和调整主卷扬压轮 检查副卷扬的油位 检查和调整副卷扬的压轮 检查加压卷扬的油位 检查滑块的磨损 检查空调压缩机的效率 更换主卷扬油 更换副卷扬油 更换加压卷扬油 更换基本减速箱油 更换上减速箱油 润滑套 更换行走减速箱油 更换减速箱油 更换空气滤芯 放掉冷却液 清洗冷却系统 加满冷却系统 更换冷却液滤芯 更换液压油 检查连接套油位 更换回转头油 更换任何磨损件 更换压缩机皮带 续表

清理柴油滤芯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N WL WL WL WL WL WL WL WL WL 缩写: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 桅杆 绳 绳 绳 绳 绳 动力头 动力头 动力头 套单元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发动机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 电器系统 放柴油清理油箱 更换柴油管 给系统放气 重设机油位 重设冷却液位 更换发电机皮带 通过滤芯加油 更换接头和管 检查操作压力和重设 更换电瓶 检查保险和更换 检查保险、二极管、电极和更换 检查继电器和更换 更换滑轮 清理和润滑 更换主卷扬绳 更换副卷扬绳 更换加压卷扬绳 更换自举配重器 更换接头壳油 更换滑块 更换滑轮 检查连接的锁止和紧度 检查柴油油位 更换空气滤芯 检查机油油位 检查冷却液液位 检查和清理主散热器 检查液压油位 更换液压油滤芯 检查和清理油散热器 检查电瓶充电电路 需要时 警告灯亮时 工作开始时 工作结束时

WN --- WHEN NECESSARY

WL --- WHEN THE WARNING LAMP SWITCHES ON AWB---AT WORK BEGINNING AWE---AT WORK END

5.2.10 要求各项保养的具体内容必须填写有关记录,并按要求准时填写

设备运行记录。

六、 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6.1 事故的预防

6.1.1 施工前,应掌握施工地段地层的岩性、结构、稳定状况及以往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6.1.2 工作中随时注意事故征兆。发现事故苗头,必须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6.1.3 施工现场应备有常用的事故处理工具。

6.2 事故的处理

6.2.1 事故发生后,当班负责人应判明情况,积极处理。性质复杂或重大事故应由机台负责人主持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6.2.2 当井壁不稳定时,事故处理中应始终注意作好保护井壁工作。 6.2.3 必须根据事故原因、性质、部位及孔壁稳定等情况决定处理方案。 6.2.4 强力起拔事故钻具时,必须考虑卷扬机、钢丝绳、吊钩等的起重负荷能力。打捞工具应设置保护绳。操作人员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6.2.5 出现钻孔坍塌事故进行处理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应首先将钻具提离孔底,并尽快将钻杆钻具提出孔外。

(二)处理前,应先弄清坍塌的深度、位置、塌孔部位的地层、孔内泥浆指标、淤塞情况等,查明塌孔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三)当塌孔发生在孔口时,如未安设护口管,则应立即安放;如已安放,但不合要求,则应提出重新按要求安放。

(四)当塌孔发生在钻孔上部砂层时,应迅速加长护口管,并用粘土封闭,然后清除钻孔下部的坍塌物,增大孔内泥浆的密度和粘度,继续钻进。

(五)当塌孔发生在钻孔下部砂层时,一般可加大泥浆密度和粘度

的方法处理。若调整泥浆指标不能排除事故,则应填入粘土,将坍塌部分全部填实。然后加大泥浆密度,再重新开孔钻进。 6.2.6 在处理卡钻事故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上卡不得强提,可将钢丝绳稍松,将钻具下放活动,待卡钻部位松动后,再轻轻上提。

(二)下卡不得强提,可将钢丝绳绷紧,用力摇晃,再上提解卡。

(三)因塌块、杂物坠落引起的其它卡钻,不得强提钻具,应设法使钻具向孔底移动,使钻头离开塌块或杂物,再慢慢提升钻具,解除事故。

(四)因缩孔或“螺旋体”井壁发生卡钻时,可使钻具边回转边提。 6.2.7 埋钻事故处理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发生埋钻事故时,首先必须加大泥浆的粘度和密度,然后再处理事故。

(二)当埋钻不甚严重时,可用钻机卷扬强行提拉钻具。 (三)当埋钻较严重时,强行提拉不动时,宜视孔内具体情况可先用空气压缩机或泥浆泵清除上部沉淀物后,再强行提拉。

(四)提拉阻力较大时,可强行提拔,视孔壁情况配合空气压缩机、泥浆泵冲洗,以减少阻力。

(五)在强力无法提动时,可试用正反转来松动钻具,转动后结合提拉,提拉时结合转动。

6.2.8 当钻具折断或脱落时,应遵守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打捞断落钻具前,必须详细摸清事故钻具的位置、深度、靠壁情况及有无坍塌淤塞等情况,必要时可下入打捞器探测。

(二)根据事故的不同的情况,一般可采用捞钩、捞针、钢丝绳套等打捞工具,进行钩挂、拧套打捞。在接上或套住断落钻具之后,应先轻轻提动,确定套牢后再提升。

(三)断落钻具倒靠孔壁时,打捞工具上应带有导向器或先下入扶

正器扶正后,再下打捞工具套取。

(四)当打捞工具已套上断落钻具而又提拔不动时,可参照处理卡钻或埋钻方法进行。

6.2.9 当出现桩孔弯曲事故时,可采用下列方法纠斜。

(一)扩孔法:采用大于原钻孔直径的钻头进行扩孔,操作时应轻压慢钻,进尺不得过快。

(二)导正法:在钻孔不斜的孔段加导正装置,使纠斜钻具在保持正直的情况下钻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