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课堂教学的悲哀_其他范文

2021-01-07 来源:爱go旅游网
浅谈课堂教学的悲哀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没用主体性的发挥,就没用课堂的精彩生成。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是:自主的高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和生成的高度。课堂的生成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在探究中升华思维,在展示中形成精彩。因此,没有生成的课堂就没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没用发展真实必要的合作与探究,正是课堂教学的悲哀!

最近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手舞足蹈陶醉其中、学生热情高涨、争前恐后,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隐,藏着什么? 老师课堂导入后,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简单探究后就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只是让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或者说是简单的记忆。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也没有对教材进行真正的探究、思考,怎么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时老师拍手示意“停下来”。学生愿意讲、有话说怎么就不让说、就不让讲了呢?老师的干预除了打断了学生的思维、打搅了课堂的“宁静”、

1 / 3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还剩了什么?

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后,学生再进行质疑答疑,“我们的汇报到此结束,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这时我精神为之一振——课堂的精彩来了!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学生汇报后的质疑,原来依然是提问式的教材内容的在现,这种质疑原来也就是用学生的提问代替了老师的提问,将教辅中的问题变成口头式的提问,也许的确是学生探究中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互相的“哗众取宠”,这正是课堂教学的悲哀!

学生的质疑不是深入的对教学内容通过思考、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出真正的“问题”,因而,问题的“价值性”导致了教学的浮华。长此以往,培养的不再是学生质疑的精神、探索的个性、求真的品质,而是虚假的“本真”,让教育走向虚化、浮华,走向伪科学化、伪科学性。因而,长期这样下去,学校将会是培养虚假的“套中人”、无力的“稻草人”,不是求真、求学、求实,而是追求肤浅的“演”。如果一节课不能实事求是的质疑,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真正落实求知的方法和探究的精神,甚至将学生引入“原来这就是学习”的歧途,贻害孩子的一生,这种教育之路还会走多久?

当学生的质疑尚未完成时,老师即“提问到此结束”,学生课堂质疑的权利也被无形的剥夺。将课堂的重点立足于学生的展示环节,就为了删繁就简,实现完整的45分钟。这种伪科学的“赶时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探究的精神。这一环节没有处理好,何必急功近利的“催熟”下一环节?问题是否有价值应充分给学生质疑的权利,

2 / 3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才会有真正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而不是热热闹闹的哗众取宠! 说的简单一点,对于有些学科的有些知识点,学生简单的探究,加之适当的练习,再经过简短的思维训练即完成课堂教学点目的,当堂测试、当堂达标,没有进行教材知识的拓展、没有进行探究技能的训练、没有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注重“花里胡哨”的所谓的“异彩纷呈”,何哉?悲哉!

3 / 3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