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打入静压钢筋砼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施工作业指导

2022-04-27 来源:爱go旅游网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打入/静压钢筋砼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 施工作业指导 审文件编号: 工程部WD01 第D版第0次修改 生效日期:2005年×月×日 共14页 批准日期:2005年× 编制 ××× ×××核 1 适用范围和执行标准 批准 ×××月×日1.1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打入/静压钢筋砼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基础的施工作业及质量验收。

1.2执行标准

1.2.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2.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 施工准备 2.1需用材料

2.1.1钢筋砼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出厂质量检验实验报告。b5E2RGbCAP 2.1.2钢筋砼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打桩。

1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1.3接桩用的焊条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一般宜用E43焊条。钢筋砼方桩浆锚法接桩用的硫磺的粘结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抽样实验合格。所用的锚筋规格、强度、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p1EanqFDPw 2.2使用机具

2.2.1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或静压式压桩机。桩机的能力满足所打/压桩的要求,桩机的状态良好,机上的有关仪表灵验,在合格检定周期内。DXDiTa9E3d 2.2.2桩帽、送桩器及衬垫与所打/压的桩型、桩径吻合。 2.2.3电焊机、气割工具、截桩器、索具、钢丝绳、钢丝刷、夹具、硫磺胶泥熬锅、垫木、垫板等。

2.2.4经纬仪、水准仪、水平尺、钢尺、垂球等测量工具。 2.3作业条件

2.3.1应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已编审的桩基施工设计或方案。浆锚接桩的硫磺胶泥已通过试配确定了配合比。RTCrpUDGiT 2.3.2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应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理了复核签证手续。

2.3.3已排除架空障碍物,在建筑物旧址或杂填土区施工时,应预先进行钎探,在桩位置将探明的旧基础、石块、废铁等障碍物清除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5PCzVD7HxA 2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3.4施工场地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有防震动要求或使用安全特殊要求时,打桩前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有效的处理。桩平面施工图应注明桩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设置观测点,以便施工过程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jLBHrnAILg 2.3.5场地已辗压平整,其表土承载力应满足桩机安装、移动的要求,其承载力一般不宜低于150KPa,保证桩机在移动时稳定垂直。雨季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xHAQX74J0X 2.3.6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短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做出标志。

2.3.7正式施工前必须先打/压实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以确定桩长和贯入度,并校验打/压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LDAYtRyKfE 3 操作工艺 3.1打入桩

3.1.1桩架应平稳地架设在打桩部位,用钢缆拉牢。打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

3.1.2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垂直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倾斜、移动。

3.1.3起吊预制桩。先栓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50cm处,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放土中。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应留5~

3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0mm的间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120~150mm为宜,在锤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Zzz6ZB2Ltk 3.1.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低锤击一、二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吊线锤纵横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纵横双向校正。dvzfvkwMI1 3.1.5桩在入土前,应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记,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打入深度。

3.1.6打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

3.1.7打桩的顺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序,打桩顺序可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或从一侧向另一侧施打。rqyn14ZNXI <2)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进行施打。 <3)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进行施打。 <4)根据桩位与原有建筑物的距离,宜先近后远进行施打。 3.1.8接桩

<1)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一般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EmxvxOtOco 4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0桩长。SixE2yXPq5 <3)接桩处的焊缝应自然冷却8~10min后才打入土中。对外露铁件应刷防腐漆。

3.1.9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6ewMyirQFL 3.1.10当桩的打入深度和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处的地质情况,即可进行控制。一般以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并且三次十锤的贯入度不能递增。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收锤,移动桩机。kavU42VRUs 3.1.11打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开始打桩时,应记录每沉落1m所需的锤击次数并记录桩锤下落的平均高度。当下沉接近设计标高和贯入度要求时,应在规定的落锤高度下,以每落锤十击为一阵击阶段,测量其贯入度并登记入表。y6v3ALoS89 3.1.12打桩时出现下沉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

<1)打桩过程中发生下沉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弱土层,或桩已被打断,此时应对照地质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土层,应继续施打;若桩身被打断,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桩方案。M2ub6vSTnP <2)桩到一定深度后打不下去,或桩锤和桩突然回弹,原因可能是桩尖碰到孤石或已打到硬土层,这时应减小桩锤落距,慢慢往

5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之后再加大落距,如仍打不下去,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入的土质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解决。0YujCfmUCw <3)施打过程中,若桩头已严重破损,不得再打,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

3.2静力压桩

3.2.1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压桩机的配重应平衡配置于平台上。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eUts8ZQVRd 3.2.2启动门架支撑油缸,使门架作微倾150,以便吊插预制桩。

3.2.3起吊预制桩。先栓好吊装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上部约50cm处,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回复门架在桩顶扣好桩帽,可卸去索具。sQsAEJkW5T 3.2.4稳桩和压桩。当桩尖插入桩位,扣好桩帽后,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当桩入土至50cm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保证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然后启动压桩油缸,把桩徐徐压下,控制施压速度,一般不宜超过2m/min。GMsIasNXkA 3.2.5压桩的顺序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质、桩基的设计布置密集程度以及压桩机移动方便等因素来决定。

6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建筑面积较大,桩数较多时,可将基桩分为数段,压桩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

<2)对多桩台,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心进行,应由中央向两边或从中心向外施压。

<3)在亚粘土及粘土地基施工,应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免地基向一边挤压,造成压入深度不一,地基挤密程度不均。TIrRGchYzg 3.2.6接桩。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可采用浆锚法和焊接法接桩。

<1)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采用浆锚法接桩时:

1)起吊上节桩,矫直外露锚固钢筋,对准下节桩放下,使上节桩的外露锚筋全部插入下节桩的预留孔中,目测上下两节桩确保其垂直和接触面吻合。7EqZcWLZNX 2)稍微提升上节桩,使上下节桩径保持20~25cm的间隙,在下节桩四侧箍上特制的夹箍,及时将溶融的硫磺胶泥注入预留孔内,直到溢出孔外至桩顶整个平面,硫磺胶泥浇注时间不得超过2min,送下上节桩使两端面贴合,等硫磺胶泥自然冷却5~10min后,折除夹箍继续压桩。lzq7IGf02E <2)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宜采用焊接法接桩。焊接法接桩时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桩节间的缝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对称施焊,以减少焊缝变形引起节点弯曲。焊缝应连

7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续、饱满。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接桩处的焊缝应自然冷却8~10min,对外露铁件刷防腐漆后,才压入土中。zvpgeqJ1hk <3)接桩一般在距离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小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0桩长。NrpoJac3v1 3.2.7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1nowfTG4KI 3.2.8压桩应连续,同一根桩的中间间歇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3.2.9稳压。当压桩力已达到两倍设计荷载或桩端已到持力层时,应随即进行稳压。当桩长小于15m或粘性土为持力层时,宜取略大于2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5次,每次1min;当桩长大于15m或密实砂土为持力层时,宜取2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3次,每次1min。测定其最后各次稳压时的贯入度。以上如设计有具体要求时,则按设计要求执行。fjnFLDa5Zo 3.2.10压桩施工时,应由专人或开启自动记录设备做好施工记录,开始压桩时应记录桩每沉下1m油压表压力值,当下沉至设计标高或两倍于设计荷载时,应记录最后几次稳压时的贯入度。tfnNhnE6e5 4 质量标准 4.1一般规定

4.1.1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8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单排桩 10mm。

4.1.2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HbmVN777sL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V7l4jRB8Hs 4.1.3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83lcPA59W9

表1 预制桩桩位的允许偏差工程 允许偏差 盖有基础梁的桩:100+0.01H 1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150+0.01H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2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3桩径或边长 4 <1)最外边的桩1/2桩径或边长 <2)中间桩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4.2静力压桩

9 / 29

项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4.2.1静力压桩是指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4.2.2施工前应对成品桩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也应进行检查。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100kg做一组试件<3件)。mZkklkzaaP 4.2.3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AVktR43bpw 4.2.4施工结束后,应做桩的承载力及桩体质量检验。 4.2.5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主 1控工 2程 3 检查工程 桩体质量检验

桩位偏差 承载力1

一般项目 成品桩质量:外观外形尺寸 强度 2 硫磺胶泥质量<半成品) 3 接电焊接桩:焊缝质见表5 10 / 29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按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 见表1按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见表4 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用钢尺量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直观 见表4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钻芯试压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见表5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桩 量 电焊结束后 停歇时间 硫磺胶泥接桩:胶 泥浇注时间 浇注后停 歇时间 4 电焊条质量min >1.0 秒表测定 min min <2 >7 秒表测定秒表测定 设计要求 ±5 查产品合格证书查压力表读数5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6 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 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mm 7 桩顶标高mm <10 用钢尺量<用钢尺量,L为1/1000 两节桩长L ±50 水准仪4.3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4.3.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桩,接桩用电焊条等产品质量。

4.3.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ORjBnOwcEd 4.3.3施工结束后,应做承载力检验及桩体质量检验。 4.3.4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工程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11 / 29

检查方法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主 控工 程 123 桩体质量检验 桩位偏差承载力

外观一 般 项 目 成品1 桩质量 桩径 管壁厚度 桩尖中心线 顶面平整度 桩体弯曲 接桩:焊缝质量电焊结束后停歇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停锤标准 2 时间 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见表1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 隙±5 mm ±5 mm <2 mm 10 mm <1/1000L 见表5 >1.0 min <10 mm <1/1000L 设计要求 mm ±50 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用钢尺量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直观3 4 桩顶标高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水平尺量用钢尺量,L为 桩长见表5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现场实测或查沉 桩记录 水准仪 注:主控工程:垂直度偏差<1%。 4.4混凝土预制桩

4.4.1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

4.4.2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2MiJTy0dTT 4.4.3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

12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4.4.4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d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

4.4.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主控工程1 2 3 1 2 一 般 3 项 目 检查工程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按基桩检测技术桩体质量检验 范 规范

4 见表1 用钢尺量按基桩检测技术规按基桩检测技术 承载力 范 规范砂、石、水泥、钢材查出厂质保文件等原材料<现场预制 符合设计要求 或抽样送检 时)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检查称量及查试 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预制时) 块记录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 成品桩外形 直观10mm,蜂窝面积小 于总面积0.5%裂缝测定仪,该深度<20mm,宽度成品桩裂缝<收缩裂项在地下水有侵<0.25mm,横向裂缝或起吊、装运、堆蚀地区及锤击数缝不超过边长的一 放引起的裂缝)超过500击的长 半 桩不适用 桩位偏差13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成品桩尺寸:横截面 边长 桩顶对 角线差桩尖中心线 桩身弯曲矢高 桩顶平整度 电焊接桩: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 浇注后停歇时间 桩顶标高 停锤标准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用钢尺量,L为 桩长 用水平尺量 5 mm mm mm mm ±5 <10 <10 <1/1000L <2 见表5. >1.0 <10 <1/1000L 6 min mm 见表5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用钢尺量,L为 两节桩长 秒表测定秒表测定7 min min <2 >7 8 9 mm ±50 设计要求 水准仪现场实测或查沉 桩记录 表5 电焊接桩焊缝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工程 电焊接桩焊缝:<1)上下节端部错口<外径≥700mm) <外径<700mm) <2)焊缝咬边深度 一般 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mm ≤3 mm ≤2 mm ≤0.5 mm 2 mm 2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14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3)焊缝加强层高度 无气孔,无焊瘤,无裂<4)焊缝加强层宽度 缝<5)焊缝电焊质量外 满足设计要求 观 <6)焊缝探伤检验 5 施工注意事项 5.1打入桩

5.1.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桩身断裂

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gIiSpiue7A 2)原因

a.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

b.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c.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d.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e.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直观 按设计要求15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f.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uEh0U1Yfmh g.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2>桩顶碎裂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2)原因

16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a.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asfpsfpi4k b.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c.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ooeyYZTjj1 d.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e.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f.沉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g.锤重选择不当。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BkeGuInkxI 3)预防措施

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PgdO0sRlMo b.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17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c.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3cdXwckm15 d.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

e.稳桩要垂直,桩顶不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

<3)沉桩达不到要求

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h8c52WOngM 2)原因分析

a.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清晰,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v4bdyGious b.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J0bm4qMpJ9 c.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

18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XVauA9grYP d.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e.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3)预防措施

a.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bR9C6TJscw b.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4)桩顶位移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

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b.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c.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d.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3)预防措施

a.同5.1.1、<1)、3)a及b。

19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b.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c.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宜两周左右。pN9LBDdtrd <5)接桩处松脱开裂

1)现象:接桩处经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现象。 2)原因

a.连接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污等。 b.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空隙,焊不牢。

c.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接、不饱满或有夹渣。

d.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3)预防措施

a.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b.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

c.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锤击数次,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裂,如有应作补救措施。DJ8T7nHuGT 5.1.2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与措施

20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打桩施工前应对邻近的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

<2)工人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

<3)打桩时现场工人必须佩戴耳塞或耳罩,防止噪声污染。 <4)电焊作业时工人必须使用防护面罩,戴防护手套,穿绝缘鞋。

<5)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

<6)雨天时不宜进行打桩施工,施工时必须穿雨衣,绝缘雨鞋。暴雨及台风天气要暂停施工。

<7)工人进入工地后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8)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必须听从指挥讯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应经常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发生异常立即检查处理。QF81D7bvUA <9)桩应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起吊,100%方可运输和打桩。 <10)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提出吊点要求时,当桩长在16m内,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在桩端至入0.29桩长处;桩长在16m以上时,须设两吊点,吊点在桩距离两端头0.21桩长;桩长大于25m时,应另设计吊点位置。4B7a9QFw9h <11)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21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3)同桩号<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便于施工。

4)多层的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预应力管桩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可设置垫木,也可以不设置垫木,层间不设垫木时,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楔塞紧,防止滚动。ix6iFA8xoX 5.1.3 环境管理要求与措施

<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一封闭围墙和大门,将现场与与外界隔离。

<2)遵守当地有关环卫、市容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场出口应设洗车台,每辆汽车出场时对其轮胎进行冲洗,防止汽车轮胎带土污染市容。wt6qbkCyDE <3)施工时应严格遵守在当地环保时间内施工,尽量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施工对临近原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的,应根据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隔震、减震、防挤、监测和预防加固措施。Kp5zH46zRk <5)工地临时食堂应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有关制度,炊事员应有健康证。 5.1.4 成品保护

<1)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与控制桩,不得碰撞和振动,以免引起位移。

22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打桩完成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如妨碍桩机行走时,应及时妥善地截除。截割预制桩头,宜用专用截桩器,或用凿子凿去桩头外表砼,再将主筋割断,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或用重型机械侧向冲击。Yl4HdOAA61 <3)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4)打桩完毕的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土体挤压引起的位移和倾斜,甚至断裂。

5.2静力压桩

5.2.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桩身断裂

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引起机台抖动,这时可能是桩身断裂。ch4PJx4BlI 2)原因

a.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b.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c.稳桩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回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d.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23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e.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2)桩顶掉角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掉角 2)原因

a.预制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

b.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c.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

d.沉桩时,桩顶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 3)预防措施

24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

b.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S42ehLvE3M c.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施工。

d.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

<3)桩顶位移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

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b.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c.桩数较多,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d.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3>预防措施

25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d.沉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需要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宜两周左右。xS0DOYWHLP <4)接桩处开裂

1)现象:接桩处经施工后,出现松脱开裂。 2)原因

a.连接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迹等。 b.采用焊接连接时,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的间隙,造成焊接不牢。

c.焊接质量不好,焊接不连续,不饱满,焊缝中有夹渣等。 d.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硫磺胶泥配比不合适,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熬制,温度控制不当等,造成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LOZMkIqI0w 26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e.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在接桩处产生曲折,压入时接桩处局部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3)预防措施

a.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b.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才能使用。

c.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缝应饱满连续,当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特别是配合比应经过实验,熬制及施工时温度应控制好,保证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ZKZUQsUJed 5.2.2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与措施 <1)工人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

<2)电焊作业时工人必须使用防护面罩,戴防护手套,穿绝缘鞋。

<3)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

<4)雨天时不宜进行施工,施工时必须穿雨衣,绝缘雨鞋。暴雨及台风天气要停止施工。

<5)工人进入工地后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6)压桩施工前应对邻近的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观测。

27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7)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必须听从指挥信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应经常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处理。吊运预制桩时,人员应离开吊运范围。dGY2mcoKtT <8)桩应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起吊,100%方可运输和压桩。 <9)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提出吊点要求时,当桩长在16m内,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在桩端至入0.29桩长处,但一般宜用两个吊点,吊点在桩距离两端头0.21桩长处。rCYbSWRLIA <10)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2)垫木与吊点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同桩号<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便于施压。

4)多层的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预应力管桩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可设置垫木,也可以不设置垫木,层间不设垫木时,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楔塞紧,防止滚动。FyXjoFlMWh <11)硫磺胶泥的原料及制品在运输、贮存和使用时应注意防火。熬制胶泥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熬制场地应通风良好,人应在上风操作,严禁水溅入锅内。胶泥浇注后,上节桩应缓慢放下,防止胶泥飞溅伤人。TuWrUpPObX 5.2.3 环境管理要求与措施

28 / 29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同打桩5.1.3环境管理<1)、<2)、<4)、<5)条。 5.2.4成品保护

<1)施工过程应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的控制桩,不得碰撞和振动,以免引起位移。

<2)压桩完成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如妨碍桩机行走时,应及时妥善地截除。截割预制桩头,宜用专用截桩器,或用凿子凿去桩头外表砼,再将主筋割断,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或用重型机械侧向冲击,以免造成断桩和产生横向裂纹。7qWAq9jPqE <3)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4)基坑开挖时,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土体挤压引起桩的位移和倾斜。

29 /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