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针灸手法中的文化内涵

2024-04-08 来源:爱go旅游网
 临床医药实践 2019年5月第28卷第5期 

·399·

浅议针灸手法中的文化内涵

周乃忠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针灸是华夏先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医疗技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科教文卫组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针刺手法本质就是毫针驾驭经气的过程。如何更好地发挥针刺疗效,除了正确辨证、准确取穴外,还与针刺手法的选择、手法的操织把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作为一种“内病外治”的治疗手段,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有效方法。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直至当代,由于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以及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的突出疗效,仍然被广泛应用。本文探讨的主要是针灸手法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治疗过程中表现的艺术特征。1 针灸具有文化与科学二重性,是一种独特的医学文化体系1.1 针刺手法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针刺手法是针灸医学的基本操作形态,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针灸医家经过长期医疗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个性化、实践性、艺术性的针刺手法,丰富了针灸医学的组成,也是针灸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因为针灸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只注重针灸技术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的传承,尤其是传统文化,将极大影响针灸学的发展[1-2]。1.2 针刺手法中蕴含的艺术性来源于实践艺术,古代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艺术的内涵是广泛的,概念也是多元化的,其中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艺术审美需求,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手段来巧妙构思,带给人美的享受及质的提升,则是艺术的应有之义。中国古代艺术家非常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对自然和生活世界的深入观察,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内涵的高度统一[

3]

。许多艺术家之所以能取得杰出的艺术成就,都与他们对生活的深入分不开。同理,针灸手法中包含的艺术性也离不开针灸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所悟所得。艺术性作为对一门技艺或技术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其追求的是表现手段所达到的完美程度。缺乏艺术性的针灸,在古人看来不可接受,文化与艺术是一个民族永久的精神与历史财富,针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亦是如此。作、手法产生的得气效应等密切相关。中医针灸学习关键在于针法的运用,针法演变中凝聚着传承者的智慧,也显现出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

4]

。针刺手法具有的艺术性,像武术一样是讲“功夫”的,把针扎好了,行针的过程就像艺术表演,这样才能使针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5]

。1.3 针刺手法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探讨针刺手法艺术性的本质、寻求针刺手法艺术性客观的根源时,都必须坚持针刺手法艺术性来源于广泛的临床实践,艺术性与临床实践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原则。艺术性要求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内容与形式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形式是外在的,而内容是内在的。面对针刺手法,首先接触到的是它的形式,然后再去领会这种形式的内在意蕴,即领会其内容。针刺手法中的艺术性体现的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此外,形式美有相对的独立性。艺术中包含的形式美一旦适应了内容被创造出来,它就会以独特的功能反作用于内容,从而达到强化内容,使内容完美显现的作用。表现在针灸临床上,就是针刺手法的形式美,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被固化后,常常会反作用于治疗要求,大大促进了针灸疗效的提高。2 针刺得气手法与补泻手法的文化内涵2.1 针刺得气手法的文化内涵一般来讲,针灸手法可分为得气手法和补泻手法。得气是判断针刺治疗能否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6]

。提插捻转是针刺得气的基本手法。此外,还有辅助手法如循法、刮法、弹法、摇法、飞法、震颤法、雀啄法,都是在基本手法的前提下,加快加速得气的催气手法。从字面理解上,就大致体会出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和兼有的文化内涵,其手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既能提高疗效,又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2.2 针刺补泻手法的文化内涵中医典籍《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并且《内经》还明确·400·

提出了“迎随、徐疾、呼吸、开阖、深浅、导气法、方员”等7种7]补泻手法[。不同的补泻手法有着不同操作技巧。例如:徐 ProceedingofClinicalMedicine,May.2019,Vol28No.5 

家传手法就很有文化内涵,也是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例如,其手法中的二龙戏珠法、喜鹊登梅法、金钩钓鱼法、白蛇吐信法、怪蟒翻身法、金鸡啄米法、老驴拉磨法、鼠抓刺法等等。还有众多的针灸名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手法,在保障治疗有效的前提下,辅以充满艺术性的手法,此刻针灸的有效性与艺术性得到了完美统一,极10]

大地丰富了针灸医学的文化内涵[。疾补泻法中,手法先深后浅,即疾入徐出为泻法;先浅后深,即徐入疾出为补法。三进一退也就是徐进疾出,为补法;一进三退,即疾进徐退,为泻法。其蕴含的补泻之效全靠手法体现,一进三退、三进一退,一紧一慢中针刺的文化内涵就已体现,还有该手法以三为节点,意指三生万物、万事俱备、无三不生、无三不立、无三必灭的道理,到了三,身体就开始发生变化,气机通畅,越来越好,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针灸在治疗一些顽疾痼症和一些证型复杂疾病方面,常常使用混合补泻手法,如烧山火(补法)、透天凉(泻法)、阳中隐阴法(先补后泻法)、阴中隐阳法(先泻后补法)。烧山火(补法)手法就是由徐疾、提插、九六、捻转、呼吸、开阖等法组合而成。此法采用三进一退的方式,即将一个穴位深度分成8]

三段,为天人地三部,将针分三次刺入[。医者重用指切押4 结  论针刺手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着针灸不仅是“技”还是“艺”的学科特征。这种直观、意象定势下的思维方11]

法为中医学理论及实践的构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同时,也丰富着中医学分支针灸医学的文化内涵。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医疗手段,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伴随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日臻完善。目前,针灸疗法已经走入8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其手法中蕴含的艺术之美、艺术之雅,更使得针灸的魅力无限,更使得针灸文化大放异彩。在治疗的同时,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不断丰富着针灸不仅是“技”还是“艺”的学科特征。参考文献:[1]

肖芒.“非遗”光环下的保护与传承:人类学视野下

中医针灸的文化探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8(1):117-119.

[2]蔡荣林,胡玲.试论针灸研究的传承、创新与回归

J].中国针灸,2016,36(8):785-787.[

[3]皮龙风,张岸,夏小琳.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艺术

性探讨[J].地球科学信息学报,2016,18(1):96-100.

[4]任秀梅.中医针灸哲学思想源起与辨思[J].中国针

灸,2017,37(12):1323-1327.

[5]谈太鹏,张静,张缙.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及启示

[J].中医学报,2017,32(9):1648-1650.

[6]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

1988:514-516.版社,

[7]刘炜,王朝阳,陈思思,等.内经针刺补泻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2):141-144.

[8]于彦平.针灸手法对针灸疗效影响的探讨[J].陕西

中医,2012,33(3):328-330.

[9]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327-329.

[10]郑魁山.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集[M].北京:学苑出

版社,2007:83-90.

[11]陈少宗.中医科学与中医文化有关问题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13,34(4):1-3.

收稿日期:2018-10-17

(本文编辑:王作利)

手,令患者自然鼻吸口呼,随其呼气将针浅刺入第一段天部后,这时再令患者用鼻子吸气一口,用口呼气五口。术者拇指向前捻转九次,同时配合紧按慢提的手法,九阳行毕;再刺入第二段人部,同前法进行操作;再将针刺到第三段,仍同前法施术。待患者感觉热时,将针缓缓地退出皮肤,并要用干棉球急闭针孔,勿使真气外越。据《周易》:九谓阳爻,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五为奇数,为阳。所以,该手法一般用于补正气,助阳气,祛除寒证、阴证。临床多用于冷痹顽麻、沉寒痼冷、命门火衰、元气不足等虚寒之证,其操作过程对施术者有很高的要求,非达到一定的造诣者不能实现。这其中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数字的一种沉重而庄严的观念,即[9]

“天地以数而运,人物以数而生”,运用于针刺概莫能外。3 各类针刺手法蕴含的文化内涵长期的针灸实践可以证实,没有精练的手法,很难针到病除。千差万别的疾病,不可能只用一种手法全部解决,手法是针灸取效的关键环节。古今中外众多的针灸名家、大家,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手法独特、疗效卓著的针刺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针灸医学的文化内涵。针对不同的治疗需要了解穴位的穴性特点,针灸医家们还利用中医学常用的取象比类思维方式,创立了苍龙探穴法、赤凤迎源法、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大鹏展翅法、引蛇出洞法等针刺手法。这些手法借鉴了各种动物形体活动特点,形效合一、形神合一,很好地体现了手法的艺术与文化内涵。郑魁山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被誉为“西北针王”,其作者简介:周乃忠(1970—),男,天津市人,硕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医院文化管理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