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师 学 科 语文 时 间 教学内容 24.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课时 2课时 第二次备课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利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板书课题: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师介绍鲁迅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以及对课文的印象,确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件稀奇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3)找出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划分课文层次: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一(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二(2、3):写“我”和闰土是主仆,“我”和他认识了。 三(4、5):“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 四(6~18):写闰土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五(19):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学习关于闰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哪些?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快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看看讲了几件事? (3)说说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几件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 五、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少年闰土。我们也很佩服这位农村少年,他竟然会做那么多事情,有机会看见那么多的事物,让人羡慕。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第1自然段。 (2)出示课文图片,用横线画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让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6)全体尝试背诵。 三、出示句子,引导理解 出示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难。根据句子,你有哪些问题? (2)(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四、分析外貌,了解作用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间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3.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两相对比,自主迁移 过渡:“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哪些区别?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选择学生写的片段介绍:“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儿精| 神......” (6)说说为什么样写?有什么好处? 6.结课,拓展。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作 业设 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 科 语文 时 间 教学内容 25.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写作背景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初步感知 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2.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3.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 (梦境、乌桕、新禾、野花......农夫、村妇、村女...天、云、竹...) 四、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定。 2.“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第二课时 2课时 第二次备课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的故事”,了解了故事的大概,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理解课文。 二、重点赏析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赏析:作者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表现|出了鲁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然而然的成为本文的文眼。 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赏析:“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产生一种层次性的变化一—先是在昏沉|的夜里惯慨欲睡,再接着,“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都在表达“我”的感情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 3.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赏析: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暖色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逐渐清晰,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了一个高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板书:美丽、幽雅、有趣) 三、写法探究 1.“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现实一—梦境一一现实)文章从昏沉的夜开始到昏沉的夜结束。在这情结中,以渐渐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板书:现实一—梦境- 现实) 2.结尾处意义深长。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四、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作 业设 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 科 语文 时 间 教学内容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圆圈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 设计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作 业设 计 教 学 反 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 科 语文 时 间 教学内容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2.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3.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4.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课时 1课时 第二次备课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减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一一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一一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一一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减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生犹死 骑人民 恨 对比 虽死犹生 俯人民 爱 作 业设 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 科 语文 时 间 教学内容 习作八:有你,真好 教学目标 1.针对学生实际,训练他们感受生活,表达感情的能力。 2.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又能扣住主旨。 3.训练学生构思能力,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4.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力求表情达意,有能生动吸引人。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 叙述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课时 1课时 第二次备课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父亲》) 2.学生欣赏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总结谈话:父爱如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为了孩子的成长,费尽了心血。当孩子慢慢成长起来,父亲却像一棵大树一样渐渐枯萎了。歌曲中“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这一句感动得无数人流下热泪。想想一路走来,一直有父亲陪伴左右,真想大声喊出一句话“有你,真好”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 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 1.出示: 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 令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 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 令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审题指导: (1)“你”——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路人、对手等等。 (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体会出感情来; (3)“你”——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4.列出写作提纲。 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 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 范文: 有你,真好 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不再那么幼稚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戴”。 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由于你上课的威严,让我们有几分惧怕。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了难题,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都还要坚持给我们上课。 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外亲切温和。 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地健忘,每趟都会忘记带伞,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爸又去三明工作了。“老戴”看见了焦急等待的我,便要送我一程,到了“老戴”家前的那片空地时,她便把雨伞给了我,叫我自己回去,不送我了。因为“老戴”家中有个女儿要照顾,我便拿着雨伞说了声谢谢消失在雨帘中。可我却没有注意到“老戴”为了不让我淋着,又怕我看到会自己跑回家,便把雨伞倾向我,而自己却淋了一身。 还有一回,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因为拉肚子去医院看病而无法按时到校,稍好一些才到学校。一进门“老戴”那双充满些血丝的眼睛就望着我,第一句暖心的话就是: “好些了吗?”我点了点头,便进了教室继续上课。在小学的六年中,有三年都是“老戴”教,在要毕业即将分别的时刻,大家都哭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 是你像蜡烛一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是你像园丁一样,哺育了我们,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有你真好!我的数学老师——戴老师。 2.交流: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假想情境,精心作文 1.出示题目及要求。 【课件4】 题目:有你,真好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断,写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3.写完后读一读,看看事情写得具体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了吗? (板书:事情具体感情真挚)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有你,真好 事情具体 感情真挚 作 业设 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 科 语文 时 间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八) 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课时 1课时 第二次备课 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提纲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3.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4.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教师明确:(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题目 1.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 【课件出示】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草船借箭 “诺曼底”号遇难记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4.教师明确: 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是人,第二组的写作对象是物。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读懂词语意思,领悟深刻含义 1.认真读一读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第一行是修饰词相同,但描写对象不同。第二行是描写对象相同,前面表示范围的词与不同。 3.选择一个词语,注意描写对象与修饰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4.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好,取长补短。 书写提示 1. 出示作品,学生欣赏。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了解柳公权,明确字体特点。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特点: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4.出示柳公权其他作品,引导同学们再次欣赏。 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鲁迅名言,说说懂了多少。 2.指名读名言,教师纠正指导。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看似多情,却是在玩弄感情,这是多情的无情。更加不是豪杰。然而,在成就大义的同时又能顾全自己的子女,比无情的多情少了份悲枪,却多出了许多无法衡量的幸福与快乐。这是多情的多情,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说明中国人中有骨气、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自读积累,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板书 设计 教 学 反 思 作 业设 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