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2024-04-29 来源:爱go旅游网
 -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前驱

作为我国多学科卓越专家的茅以升,允为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前驱,20世纪30年代,其担纲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身世商人家庭

茅以升先世做生意,祖父为举人,思想进步,偏向革命,曾开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诞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开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即,今,下注“*”者同)。 茅以升诞生于江苏(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5岁读私塾,7岁收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开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有。

3.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博得了荣誉。1921年获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82年被选为。

4.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

1921年,应恩师教授之邀,回国到母校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副主任兼总务主任。以后历任(演变成今天的、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校长、交通大学*校长、(今)院长、杭州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5.曾任北京市科协主席等职

建国后,历任、(由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华北交通学院组成)校长,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技术科学部委员,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高级会员,会员。

6.钱塘江大桥等工程技术设计者

1933年,30年代,茅以升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绩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另眼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进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79年应邀访问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

-

1982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5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踊跃提倡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主要生平

1.从小勤学上进 茅以升从小勤学上进,擅长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很多人。这一不幸事件繁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必然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无论它是石桥仍是木桥,他老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念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碰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2.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及五湖四海,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路留在祖国各地。通过5年的尽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9月26日,是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74周年纪念日。 钱塘江大桥动工于1934年。那时,正在兴修,要与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著名的险恶之江,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约束,若遇台风解决,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以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桥梁事业,后又负笈美国,于康奈尔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专攻桥梁专业并获博士学位。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很是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康奈尔大学同窗任总工程师,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建桥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日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速了工程进度。建桥碰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慢慢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成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速。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日军飞机常常来轰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突然沉箱里电灯全灭。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钱塘江桥冒着仇敌的轰炸,终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做出了杰出贡献。建桥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暴发,在

敌机轰炸下日夜赶工,铁路公路接踵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百

2

-

过江,数以数十万计。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纵火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毅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那时先生留下‘不恢复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料,辗转后方。”为了阻断仇敌,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这是何等悲壮的义举。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当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他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使沪杭与浙赣两条铁路相连接,使钱塘江两岸由天堑变通途。通车65年以来,他为我邦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本地经济的繁荣成立了不朽的功勋。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量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材。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伶俐才干,展示了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界的前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咱们为祖国的繁荣强盛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3.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动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三个月。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武汉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上层为公路桥,宽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基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米,连同两头公路引桥,总长米。大桥将和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域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4.修建人民大会堂要有他的签名作保证 1958年在北京修建时,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超级信赖,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5.一生功效卓著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6.把终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桥梁建筑事业 他自1954年起被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他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前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领导兼总工程师,北方中邦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及五湖四海,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路留在祖国各地。通过5年的尽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动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

3

-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茅以升,解放后任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副主席。自1954年起被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

提起钱塘江大桥,人们都会想到茅以升。茅以升自己也曾在连年后回忆:“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几十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当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的。

上世纪30年代,正在兴修中的浙赣铁路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又称钱江,地处入海口,潮水江流,汹涌彭湃,风波甚为险恶,其潮头壁立的钱江潮与随水流变迁无定的泥沙是建桥的两大难题。茅以升在造桥进程中,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他曾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保证了大桥工程的进展,

至1937年,大桥快要完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暴发了!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利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茅以升说,在“八一三”的第二天,即8月14日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那时他正在6号桥墩水下30公尺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

4

-

问题,突然沉箱里电灯全灭,一片黑暗,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这第二天机轰炸是江、浙一带的第一次。

工程未完,战火已烧到了钱塘江边,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未完工,墩上的两孔钢梁无法安装,在尔后的40多天里,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冒着仇敌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早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在通车的当日,输送大量军火物资的列车就开始陆续从这座大桥上通过了。 尔后,上海的抗战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同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的一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并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后说:“若是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南京政府的文件上,要求炸毁钱江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南京来人还透露,炸桥所需火药及爆炸器材已直接由南京运来,就在外边的汽车上。

集两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桥,铁路方才通车,就要自己亲手去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同工程技术人员商量和慎重考虑后,最后订下了炸桥方案。

当天晚上,所有的火药就都安放到了南岸第二个桥墩内和五孔钢梁的杆件上,100多根引线,从一个个引爆点连接到南岸的一所屋子里,只等一声命令,就把大桥的五孔一墩全数炸毁。

11月17日凌晨,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因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公路部份必需于当天全面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方才装置了火药,因此事是高度保密的。大桥公路的路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完工了,只因怕敌机轰炸,尚未开放,此刻何以又叫通车呢?原来,杭州三廊庙到西兴的过江义渡,平时天天就有一、二万人来往,上海战事暴发后,过江的人更多了,渡江的船本来就不够用,不意在16日又因故沉没了一只,等待过江的人太多,加上战事更紧,形势严重,迫不得已省政府才决定开放大桥。当日,大桥全面通车,这一天,取得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远道而来,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到六和塔下的钱塘江边,乃至连六和塔上也都站满了人。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场面十分动人。但有谁能知道,数百千克火药此时就安置在桥身上,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桥在落成之日,竟然就已面临着被炸毁的命运!

12月22日,日军进攻武康,窥伺富阳,杭州危在旦夕了。钱江大桥上南渡的行人更多,固没必要说,而铁路方面,上海和南京之间已不能通车,钱江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据那时的铁路局估量,22日这一天有300多台机车和超过2000节客货车通过大桥。

5

-

第二天,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数就绪。他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黑压压涌过来的难民,心头涌起对日寇超级的愤怒。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然隐约可见,茅以升命令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

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洒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恢复桥不丈夫”。

大桥炸毁后,桥工处全数撤退,茅以升带着在钱塘江大桥建设进程中的所有图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资料一路撤退。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一家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舍弃了许多家什,却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尽数保留下来,解放后移交给上海铁路局和浙江省档案馆,成为国家重点档案中的珍品,并为探明杭州市水文情况及建设钱江二桥节省了大量资金。这是后话。

抗日战争胜利了,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全数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又从头飞跨在钱塘江的波涛之上。

至此,茅以升主持的钱江大桥工程,前后14年,经历了建桥、炸桥、修桥三个时期,这是古今中外建桥史上从未有先例的事情。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