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干部群众最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
1、认识问题
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不能呆板教条、搞一刀切。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河道的整治。作为城市延伸的城关村和作为城市补充的城郊村和远离城市的远城村,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形式主义,决不能把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少数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东西。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同时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搞得不城不乡。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营造一个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显的尤为重要。许多城里人,包括不少公务员,总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部门、农村和农民的事,有点茫然和漠视。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兄弟来说,蓝图虽已画出,前景十分诱人,却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感觉,形成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责任的共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强化四种意识:一是谋划意识。建设新农村,不能够短打算,而要长远谋划。二是亲民意识。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要确实从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不包办代替,不层层加码压指标,不相互攀比搞速度,否则,就不是造福群众。三是责任意识。从紧迫的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
防止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四是全面意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联,因此要完整地予以把握。
2、用地和资金
2005年来看,很多农民群体冲突问题,60%集中在土地问题上,关键是在征地问题上,围绕土地出让金分配的冲突,有的已经酿成了恶性事件,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土地问题,如何做好一手抓经济发展保障用地,一手抓严格土地执法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全面推进集中居住地建设中,土地利用规划目前尚未调整,跨组调整承包田问题难以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对基础设施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资金。很多农民习惯于原有的生活、习惯于就近耕种、习惯于原有的居住模式和风俗,不愿意进区集中居住。
从基层的实践看,目前农民集中居住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土地征地难,按照国家土地补偿有关规定,农民在失地以后理应得到相应的赔偿,但补偿款从何而来?二是土地浪费现象较多。农民进入集中居住点以后,老宅基地不能够及时复垦还原,新老房子重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土地与农民生息不相衔接。新的规划点有的距离农民老宅基地一、二公里,农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四是新的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难以落实,这是新农村建设最大的瓶颈制约。
尽管新农村建设在筹资方法上采取“优化环境引一点,政府举债借一点、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奖一点、民间捐资活一点”的办法,使新农村基础设施改造资金基本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矛盾凸现。特别是有些乡镇银根紧缩,经济发展欠佳,群众收入偏低,新农村建设成了“浮萍草”。
3、“零赋税”下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
从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结果来看,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实施农业税全免后,减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农民群众十分欢迎,但与此同时,“零赋税”后,也造成了农村基层集体收入锐减,基层组织运转困难,新农村建设配套投入资金更是难以保证。
4、农村环境
南通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无力采取完备的环境保护措施。有的属于高污染型企业,但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停产;而乡镇企业一般资金、技术力量薄弱,不愿意建设或购买环保设施。同时农村环境保护监督几乎是一片空白,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在农村的企业大多不重视环保工作,再加上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
有的县(市)曾提出过水环境整治,且动员各乡镇督促实施,当时效果很好,但是这一积极举措未能引起全市重视。某些地方,远离住宅的沟塘淤积严重,靠近住宅的沟塘成了村民的垃圾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5、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农民增收致富面临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农民教育负担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没有最终得到解决。这些都是农民致富的难题。
6、农村文化
长期以来,农村没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导向,对农民的教育管理只满足于农民不上访、不闹事,把封建迷信与宗教活动混为一谈,默认封建迷信活动的存在,任其发展。有的地方让联防队员到办白喜事的农户家中收取一定的费用(150元左右)后,便视其封建迷信活动为合法。有的地方官认为,一旦禁搞封建迷信活动,当地的消费市场就会萧条,就会影响经济发展。
二、房价
1、购房费用贵,一般市民和干部承受不起。就是购了房,也是靠贷款。每月还贷、生活质量下降,还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相对于我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市的房价虽在合理范围内,但仍然偏高,群众反映较大。房子是老百姓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因此一定要让房价能够让群众承受得起,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2、炒房者哄抬房价,牟取暴利,严重侵害了大众利益,政府如何加大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运用,提高炒房成本和代价,使合理房价迅速回归。
3、中央明确要稳定房价,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和当前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那么中央的调控措施有没有全部落实到位?我市到底有多少空置商品房?有没有抬价惜售的情况?房价中,竞拍的土地价格成本占多大比例?开发商的利润占多大比例?物价、房管、工商等政府部门有没有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中发挥应有的调控职能?
三、医疗
1、医疗保障问题。我市目前实行的医疗保障还是低水平的,而医药费用近几年来大幅度上涨,参保人员的医保费还经不起几次感冒。更难以承受的是那些城镇无业居民及农民,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的医疗保障,不少人有病也看不起。就南通市来说,不存在农民看病难问题,主要是看病贵,特
别是农民在生了大病以后不能负担高昂的医药费,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进难以取得农民群众的配合,原因在于外出流动人口的增多及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使广大农民对此心存疑虑。
2、医药回扣问题。药品的流动,至少经过这么几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制造商—总代理—分代理商—广告商—药店—医院—工商部门—药品质量监督部门,而药品每流动一个环节,都有巨大的回扣。在这种形势下,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医改局势,不刹住回扣风是不行的;而要刹住回扣风,就必须改变利益集团主导医疗改革的局势。
四、教育
1、小孩上学问题。目前我市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学校师资、教育设施的不平衡问题,致使学生家长为子女择校,而付出高昂的择校费,群众负担重。期望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减轻群众经济负担。
2、中小学乱收费。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各种类型的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并以此自立项目、自定标准进行收费,甚至假借“家长委员会”的名义,明目张胆向学生伸手要钱。
五、农民工
1、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可以进城打工,但难以改变农民的身份,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
2、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有些地方还因此酿成惨剧并引发了社会问题。造成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原因较多,其中一个是拖欠工资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因而政府无法
直接介入。如果仅以劳动契约论,在农民工被拖欠工资一事上,政府并不负有直接责任。但是,当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问题,而农民工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时,政府就有责任利用政策手段,帮助农民工讨要工钱,维护权益。
六、收入差距
市场经济只产生效率而不讲求公平,公平问题应由执政党及其政府来解决。而再分配的天平则过多地向各级领导和公职人员倾斜。因此,每改革一次,领导的收入就与群众拉大一次,公职人员的收入就与其他人员拉大一次。这是目前广大群众对这种变了味的改革产生反感的深层次原因,也是有的地区、有的单位改革力度越大,不稳定因素越多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使低收入人群失衡心态进一步加剧。
七、食品安全
有毒有害食品、“三无食品”、变质劣质食品屡禁不止,社会和群众反响很大。究其原因:一是食品加工企业多、小、散、乱,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二是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三是消费者的商品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四是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体系没有形成,缺乏一个分工明确、信息互通、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
八、公共交通
南通过去作为中小城市,城市布局、尤其是老城区布局较为局促,道路设计难以承受过大的车流量。目前,让许多大城市头疼的堵车问题,在南通也越来越常见。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市区人民路、工农路等主干道车满为患、寸步难行。
九、长江的多通道建设
南通地区乃至整个苏东沿海、苏北地区仅靠苏通大桥一条通道和上海联接还很不够。要使南通市区以及海门、启东、通州、如东乃至整个苏东沿海一带成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上的一个个节点,全面直接接受上海经济辐射;那么,尽快建设崇明岛与海门、启东之间的通道,不仅十分迫切,而且也十分可行。
十、危机事件的信息管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里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也是危机高发时期。如何加强危机事件的信息管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防止突发事件演变成社会危机甚至灾难,是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十一、社会治安
犯罪组织化、暴力化程度加剧;经济犯罪呈抬头之势,许多案件涉案金额较大,危害十分严重;邪教组织的活动有所抬头;一些隐藏较深的社会黑势力尚未受到打击;随着各类新兴行业的增多,潜藏不稳定因素的未知领域和治安盲区不断涌现,给治安行带来更大的难度。尽管司法机关不断增加人力、财力,但社会治安问题还是令人担忧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十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做得怎么样,群众非常关心。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走在社会前列,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开会研讨、写写文章上,要体现在工作、学习、生活的
方方面面和具体行动上。如何考核一个党员干部是否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应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党员干部的不同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评价体系,哪些应该提倡,哪些应该反对,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都应有个规范尺度,使党员干部在践行荣辱观时有标准,考核党员干部时有依据。
十三、腐败
对权利的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处于探索阶段,离真正、完善的监督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一些地区、部门、领域的“中间梗阻”、“贯彻障碍”现象比较严重。经过腐败的原始积累,尤其是经过“圈地运动中的腐败”、“国企改革中的腐败”、“城市拆迁中的腐败”、“金融领域中的腐败”、“股市中的腐败”等腐败原始积累,一些地区、部门、领域的腐败势力形成了以腐败利益为纽
带的“腐败利益共同体”,使得当前反腐败工作处于相持、胶着阶段。
十四、群众“四权”的落实
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干部工作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有关干部工作的宣传渠道比较单一,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还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选拔任用干部的公正性、准确性仍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十五、公车制度
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公务用车费过高,财政负担沉重。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驾驶员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高。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群众反映,
在公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1/3,驾驶员私用占1/3。三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51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
十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逐步上升。青少年生理早熟、行为超前,但缺乏自我约束、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社会上不法经营者,为牟取私利,贩卖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网络垃圾和音像制品,严重侵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居于主导地位,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缓慢,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