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教材
本课的原型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四单元第一课《电池》,本课让学生在理解电池的基础上,尝试点亮小灯泡,知道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在体验点亮小灯泡的 成功喜悦中,产生对电的研究兴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电是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并且一般的学生知道灯泡亮起来需要电池,但对电流需要通过灯丝不理解。对灯泡的研究 兴趣会大于对电池的研究。所以本课的设计以理解灯泡的结构为起点,在尝试点亮灯泡的过程中探究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基于以上学情,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重难点
1、通过观察灯泡,理解灯泡结构。尝试用导线、干电池点亮小灯泡。 2、在点亮过程中如实记录点亮和没有点亮的各种连接方式,并且在这些连接中寻找规律体验到“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成功点亮小灯泡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电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4、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短路”“断路”,初步具备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动手和合作交流中知道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完整的电路,电需要流过灯丝才会发光。 教学难点
根据发光的电路推测电流的路径。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灯泡剖面图、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图例。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美丽的城市夜景图片导入
提出问题,激发对灯泡亮起来的研究兴趣 2、理解灯泡的结构 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
PPT展示灯泡结构图,结合图片理解灯泡的各局部 3、观察电池与导线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电脑展示台,观察电池及导线的构造,猜想各局部的作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且利于实验材料的发放,避免了学生在没有观察前就盲目的连接电路。 3、尝试点亮小灯泡
(1)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完成的学生可尝试多种连接方法,利用记录表画没有点亮和点亮了的情况。
此环节利用信息手段表现学生活动考前须知,讲解记录单的连画方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利用计时器倒计时,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 ,表达其主体性。 (2)汇报交流不同的连接方式
小组成员利用多媒体展台演示每一种连接方法,直观的显示灯泡是否被点亮,利用纸质的灯泡模型在黑板上贴出每一种连接方式。 (3)观察被点亮电路的特征,猜猜电流路径 利用比照理解的方法归纳点亮电路的特征
利用PPT动画演示电流在电路的中的流动路径,知道灯泡亮起来的原因是形成了回路,电流通过了灯丝这个概念。 结合动画区分回路、短路、断路电路 (4)辨一辨,谁能成功。 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安全用电知识讲解
这个课借助实物和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亲历多次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真正的明白小灯泡被点亮的原因,更是点亮孩子
们对电学知识的好奇心。感受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