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1-06-14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漆,一种从漆树皮层采集的纯天然涂料,在我国亦称“国漆”。漆树在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采割生漆是讲究技巧的辛苦活儿,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我国髹漆(以漆涂物)工艺历史悠久,1972年在长沙出土的西汉漆器依然色泽鲜亮,饰纹清晰……如今,随着合成涂料在家居装修中的使用,生漆产量日益减少,在日常生活中地位日渐式微,但它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涂装海底电缆、地下水管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如今,生漆在我国的产量日益减少的原因是 A. 适合漆树生长的区域缩少 C. 生漆的用途范围逐渐变小

B. 手艺精湛的割漆人减少 D. 生漆使用的技艺不成熟

2. 生漆作为涂料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生漆的 A. 抗腐蚀性强 C. 生产成本低

3. 为了促进我国生漆使用技艺的传承,应该 ①禁用化学合成涂料 ②加强髹漆工艺培训 ③推广环保家居装修 ④培育优良漆树品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色泽保期长 D. 环保无污染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漆树在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采割生漆是讲究技巧的辛苦活儿,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可知,适合漆树生长的区域较广,不会因为其生产区域导致其产量日益减少;同时,采割生漆技巧讲究,需要手艺精湛的割漆人,劳动强度大,且由于“百里千刀一斤漆”,生漆的生产效率低,所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手艺精湛的割漆人减少,生漆的产量日益减少,A错,B正确;虽然生漆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式微,但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其用途范围并没有变小,C错;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生漆工艺历史悠久,生漆使用的技艺成熟,D错。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如今生漆在工业中的应用较广,如海底电缆和地下水管等,说明生漆的抗腐蚀性较强,与其色泽和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关系不大,A正确,BD错;生漆的采集效率低,所以其生产成本并不低,C错。故选A。

- 4 -

【3题详解】

生漆有限的产量并不能满足规模庞大的涂料市场,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生漆使用技艺的传承,并没有必要禁用化学合成涂料,应该加强髹漆工艺培训,①错,②正确;由于生漆是纯天然涂料,对环境的污染小,因此可推广环保家居装修,从而提高生漆的市场需求量,促进生漆使用技艺的传承,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生漆使用工艺较为成熟,生漆品质高,并没有必要培育优良漆树品种,并且培育优良漆树品种与促进生漆使用技艺的传承关系不是很大,④错。故选C。

来,因外来人口的减少,天津市总人口增长有所减缓,但人口分布仍然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围扩展的趋势。读天津市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4. 2000~2018年期间,天津市 A. 中心城区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C. 近郊四区人口老龄化有所延缓

B. 滨海新区外来人口迅猛增长 D. 远郊五区劳动人口逐年减少

5. 近年来,天津市人口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围扩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中心城区经济辐射作用减弱 C.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环境变差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天津市虽然总人口增长有所减缓,但总人口依然在增加,而图中中心城区和远郊五区显示的是占全市人口比重下降,在总人口依然增加的前提下,比重下降并不能代表人口数量或者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AD错;根据材料“近年来,因外来人口的减少,天津市总人口增长有所减缓”可知,虽然滨海新区人口比重上升,但并不是外来人口迅速增长,且2010~2018年人口变化幅度也不大,B错;近郊四区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迁入增多,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 4 -

B. 外围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多 D. 外围的居住成本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天津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区地租上升,居住成本上升,而外围地区居住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人口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围扩展的趋势,D正确;由于中心城区仍然是核心地区,所以其经济辐射作用并没减弱,A错;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言,市区内外工资成本差异不大,若伴随着产业转移,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多向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城市或地区转移,所以外围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增多导致人口向外围扩展的可能性不大,B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区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等问题,但公共服务环境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中心公共服务环境变差导致人口向外围扩展的可能性也不大,C错。故选D。

1854年3月,英国动物地理学者华莱士前往马来群岛,在海岛间流浪八年,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他在研究中发现婆罗洲与苏拉威西岛、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两边的陆生动物分开,该线以西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以东是典型的澳洲动物,如袋类。为纪念他,科学界将该线称为“华莱士线”(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两侧岛屿 A. 曾分离甚远 C. 被海洋包围

B. 地形特征差异大 D. 分属南、北半球

7. 华莱士在马来群岛采集生物标本时,可能会经常遇到 A. 火山喷发 C. 丛林山火

8. 马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沃 C. 纬度较低

【答案】6. A 7. D 8. C

- 4 -

B. 台风袭击 D. 雷电暴雨

B. 气候类型多样 D. 无人类活动干扰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其西侧为典型的亚洲动物,东侧为典型的澳洲动物,而现今该界线两侧岛屿距离位置相对较近,所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两座岛屿曾经分离甚远,生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演化,相互交流甚少,A正确;该区域岛屿地形特征差异并不大,B错;海洋虽然能够隔绝物种交流,但不能解释西侧为典型的亚洲动物,东侧为典型的澳洲动物(即是说明西侧岛屿曾经距离亚洲大陆较近,东侧岛屿曾经距离澳洲更近),C错;婆罗州和苏拉威西岛均地跨南北半球,D错。故选A。 【7题详解】

该群岛附近可能会出现火山喷发或丛林山火等情况,但不是会“经常”遇到,排除AC;该区域所处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弱,台风袭击相对较少,B错;该区域地处热带,对流运动的旺盛,多雷电暴雨等天气,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该区域地处低纬,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类型并不多样,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并不肥沃(即便考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但土壤肥力也不是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AB错;由于该群岛纬度低,热量丰富,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所以生物资源丰富,C正确;马来群岛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强,D错。故选C。

【点睛】一般而言,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样的洋面不仅要求海水温度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二是在台风形成之前,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三是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使周围的空气流入低气压(注意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较小,不利于台风的形成);四是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减少潜热平流出去从而不利于暖心形成和维持)。

西溪河属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一级支流。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1986年在西溪河上建设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4 -

9. 西溪河 A. 属于内流河 C. 冬季出现凌汛

10. 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原坝址的上游河段 A. 两岸侵蚀严重 C. 主河槽淤积

11. 推测西河水坝被拆除的直接原因是 A. 流量减少,发电能力减弱 C. 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 【答案】9. B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西溪河属乌江水系,为外流河,A错;流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B正确,D错;河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且河流不存在结冰,无凌汛现象,C错。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拆坝前后上游河道断面形态可知,拆坝三年后,河道向两侧扩展减弱,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主河槽被侵蚀,含沙量增大,河水并没有变清。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注意材料关键信息“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坝体高则蓄水量可能较大,随着坝体老化(该水坝1986年建成),坝体薄,出现安全隐患,威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被拆除,B正确;流量大小主要与流域补给方式以及流域用水等因素有关,因流量减少导致被拆除的可能性小,A错;拆除水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修复生态的作用,但不是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C错;采用浆砌石筑坝,漏水应该很少,该水坝自1986年建成发电,至2013年才被拆除,说明其建坝条件应相对较好,库区蓄水情况应较好,

- 4 -

B. 流量季节变化大 D. 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 河水变清 D. 流速加快

B. 坝体老化,出现安全隐患 D. 库区岩溶发育,难以蓄水

且D选项与材料所体现的关键信息“坝体高而薄”关系不大,D错。故选B。

二、综合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布提全国人口约96万,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由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项目规划面积约48.2平方千米,包含老港改造区、港口功能区、商贸物流及出口加工园区。该项目采

用“前港-中区-后城”发展模式(如下图),预计2045年全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非洲最大的自贸区,也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截止2019年底,已吸引20多家企业入园设厂,初期重点发

展粮食及食品加工、包装生产、纸业等简单的出口加工业。目前,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埃塞俄比亚。

- 4 -

(1)从吉布提国情考虑,说明园区初期重点发展简单出口加工业的原因。 (2)说明目前埃塞俄比亚成为吉布提国际自贸区主要服务对象的原因。 (3)推测该项目全部建成后老港区发生的用地类型及城市景观的变化。

(4)简述“前港-中区-后城”发展模式对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项目整体建设的益处。

【答案】(1)吉布提人口少,劳动力不足;自然资源缺乏,加工原料对外依赖性强;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农业落后,粮食等食品缺乏;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工业用水不足;国内市场消费狭小,以出口为主。

(2)埃塞俄比亚为吉布提陆上邻国,距离较近;属内陆国家,对外贸易海运通道缺乏;工业发展快速,原料和产品进出口量大;与吉布提有铁路和公路连接,交通运输便利。

(3)用地类型变化:(港口)交通用地为主转变为商业用地为主,(商贸服务活动频繁); 城市景观变化:人口流量增多,高层建筑增加。

(4)多哈雷新港区(前港)先行建设运营,可形成便利的物流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 (中区)依托

港口有利于发展产业园区;借助港口与产业园区带来的人口和产业基础,促进老港区(后城)的转型成为中央商务区,实现成片区域的相互联动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城市功能用地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合作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题中应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国情可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分析,简单出口加工业可从“简单加工”和“出口”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作答。根据材料“吉布提全国人口约96万,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可知,吉布提劳动力不足,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有限,适宜发展简单加工业;其次,农业基础薄弱,粮食等食品缺乏,区域内气候主要

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工业用水不

足,适宜发展简单加工业;由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人口少,所以国内市场消费狭小,因此加工业以出口为主。

(2)该题解答需要注意图文材料关键信息。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毗邻,空间位置上距离较近,并且,根据图中“国界线”信息可知,埃塞俄比亚属于内陆国家,对外贸易缺少海运通道,物资的输入和出口需要经过吉布提转运;根据图中“铁路”、“NT公路”等信息可知,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有铁路和公路连接,交通运输便利;最后,根据材料信息“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埃塞俄比亚”可知,埃塞俄比亚目前工业发展快速,原料和产品进出口量大。

(3)该题需要注意图示信息:“后城,最后老港区业务外迁,转型为新的商业中心”。因此,老港区开始以交通用地为主,转型为新的商业中心后,用地类型转变为以商业用地为主,随着城市主要功能区的转变,城市的人口流量增多,高层建筑增加。

(4)该题需要注意图中前港、中区和后城各自承担的主要职能差异以及建设时间的差异。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前港为多哈雷新港区,于2017年4月率先建设运营,可形成便利的物流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以便促进后期的建设和发展;②中区产业园负责商贸物流和出口加工,可以依托港口便利交通,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③后城在最后进行业务外迁,谋求产业转型,可以借助港口与产业园区带来的人口和产业基础,促进老港区的转型成为中央商务区。综上分析可知,“前港-中区-后城”发展模式使得该自贸区各区域分工明确,前后发展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区域的相互联动发展。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

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而成的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

- 4 -

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沙山沟特大高架桥铁路穿行于沟谷之中,但风沙对其影响较小。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该区域春夏季盛行偏北风,秋冬季盛行偏南风,且偏角较小。

(1)说明沙山沟两侧沙山的地质形成过程。 (2)指出沙山沟内表层砾石的来源。

(3)分析沙山沟内的风沙对高架桥铁路影响较小的原因。

(4)为保护敦格铁路行车安全,请判断图中甲处和乙处哪个更需要建立风沙防护体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受构造(地壳)抬升后,裸露岩层经风化、侵蚀(水蚀、风蚀)形成丘陵台地,颗粒小的沉积物(细沙)被风力作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 (2)两侧沙山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岩屑掉落;阿尔金山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砾石在此堆积。

(3)沙层厚度较小,且沙源少;盛行风向与铁路走向大致相同,利于疏导风沙;受沟谷“狭管效应”,风力强劲,沙子不易沉积

铁轨上;沟内沙丘低矮,采取高架桥形式,减少风沙掩埋危险。

(4)甲处。原因:甲处为沙漠区,地势平坦,沙源充足,易受风沙危害;乙处属于戈壁砾石滩,沙源供给缺乏,风沙活动对铁路影响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敦格铁路建设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地理过程的推演、内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题干设问的审题,加强对题干设问中关键词的获取。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而成的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可知,沙山和沙山沟最开始均属于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来地壳抬升,沙山所在地区岩层裸露,经风化、侵蚀

- 4 -

形成丘陵台地,即为沙山的基底。但沙山基底之上有上覆沙层,主要是风力搬运沉积形成,颗粒小的沉积物被风力作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

(2)首先,该区域存在季节性河流,洪水期,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粒径较大砾石在此堆积;其次,沙山沟两侧为高50m以上的沙山,该沙山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虽有沙层但沙层厚度较小,所以两侧沙山的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岩屑掉落,也构成了沙山沟表层砾石的来源。

(3)该题可从沙源、沙粒沉积条件、“高架桥梁”等方面回答。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沙山沟内多砾石和低矮沙丘,所以沙层厚度较小,沙源较少;其次,根据材料“该区域春夏季盛行偏北风,秋冬季盛行偏南风,且偏角较小”以及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盛行风向与铁路走向大致相同,一是有利于疏导风沙,二是盛行风向在受沟谷处会出现“狭管效应”,风力强劲,沙粒不易沉积;最后,注意题干关键词“高架铁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沙沟内沙丘低矮,采取高架桥形式,减少风沙掩埋危险。

(4)该题需要注意图中甲乙两处附近地理事物的差异,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为沙漠区,地势平坦,沙源充足,春夏季节受偏北风的影响,易受风沙危害;而乙处属于戈壁砾石滩,沙源少,风沙活动对铁路影响小。综上分析可知,甲处更需要建立风沙防护体系。

【点睛】该题的第(2)小题,分析沙山沟内砾石的来源,多数同学可能只能想到洪水的搬运堆积作用,但还有一个来源是两侧沙山基岩风化剥落,这是一个很好的答题点,也是我们难以想到或忽略的“踩分点”,对于这类题目,需要加强积累和总结,从而为以后的解题积累思路。需要注意的是,砾石属于典型的河湖相沉积物,但是两侧沙山基岩属于地质时期阿尔金山的山前冲积扇,也属于河流搬运沉积而形成,因此沙沟内表层砾石的来源也有“沙山基岩风化剥落”这一“踩分点”是合理的。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达古冰川风景区位于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地带,冰川、雪峰、湖泊、红叶彩林、藏情等资源丰富。目前景区主要以“冰川与彩林”结合的独特美景吸引游客前往观赏,现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冰川旅游地。每年8月、10月、11月游客约占全年客流量的70%,客源78%以上来自川渝及其周边地区。近几年来达古冰川景区游客增长速度有所缓慢。

简述近几年来达古冰川景区游客增长缓慢的原因,并为当地进一步吸引游客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原因:“冰川与彩林”景观季节性强,最佳观赏时间较短;游客来源集中在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较小。建议:开发多样化旅游项目,打造不同季节特色旅游;推出优惠政策,提高周边地区游客的重游

- 4 -

率;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知名度,开拓客源市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来自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及区域旅游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针对达古冰川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详解】①原因:根据材料“每年8月、10月、11月游客约占全年客流量的70%,客源78%以上来自川渝及其周边地区”可知,一方面,“冰川与彩林”景观季节性强,最佳观赏时间较短,导致游客在旅游时间上较为集中,其他季节或月份游客数量少,景区游客增长缓慢;另一方面,游客多来自川渝及其周边地区,游客来源地集中在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较小,所以游客增长缓慢。②建议:根据材料“达古冰川风景区位于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地带,冰川、雪峰、湖泊、红叶彩林、藏情等资源丰富”,而该景区目前主要开发“冰川与彩林”,所以可以开发多样化旅游项目,打造不同季节的特色旅游,提高客流量;其次,该景区客源市场较小,主要来自周边地区,所以可以开拓客源市场,一方面,可以加大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知名度,拓展较远距离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推出优惠政策,提高周边地区游客的重游率。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的黄河第一弯曲部(如下图),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在玛曲段的补充水量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5%,被称为“黄河蓄水池”。20世纪80年代,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玛曲县约90%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和盐碱化现象,湿地出现大面积干涸。近年来,玛曲县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析玛曲县被称为“黄河蓄水池”的原因,并指出生态修复后对黄河水环境的影响。

【答案】原因: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气温较低,蒸发弱;天然草原、沼泽湿地分布广,其涵养水源能力强;黄河干流流经玛曲县河段长,其沿途有众多支流汇入,补给黄河的水量大。影响:黄河上游流量增加;调节洪峰,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水质变好。 【解析】

- 4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同时学会对题干设问进行拆解分析,提高审题能力。

【详解】①原因:注意对“黄河蓄水池”进行拆解分析,“蓄水池”表明水源蕴含量较大,“黄河蓄水池”表明该区域对黄河水量的补给作用大。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气温较低,蒸发弱,同时境内天然草原、沼泽湿地分布广,其涵养水源能力强,蓄水能力强;根据材料“黄河在玛曲段的补充水量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5%”以及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黄河干流流经玛曲县的河段长(几乎沿县域边界走向从而形成黄河第一大弯),且沿途有众多支流汇入,补给黄河的水量大,所以玛曲县被称为“黄河蓄水池”。②影响:生态修复对水环境的影响可从水量大小及季节变化、水质等方面加以分析作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玛曲县约90%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和盐碱化现象,湿地出现大面积干涸,所以采取了生态修复,所以随着天然草地和湿地的恢复,玛曲县作为“黄河蓄水池”的功能再次凸显,对黄河上游径流量的补给增加,导致黄河上游流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能有效调节洪峰,使得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最后,生态修复后,泥沙可在沼泽大量沉积,所以黄河含沙量减少,水质变好。 【点睛】该题可类比2019年全国2卷环境保护题“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详情可自行搜索该题目)进行类比作答,只是高考题分析对“环境”的作用,因此不但涉及到了水环境(如水量、水质、水生生态系统)等,还涉及到水环境的改善对局地气候的作用。该题只是分析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从水量(大小与变化)、水质等角度分析作答。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高考题答案的分析和解读,这对我们的答题思路的拓展帮助较大。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