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19
一、专业领域简介
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大类中的一个分支专业,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针对有特殊的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在诊断评估的基础上,使用特别设计的安置形式、教学方案、课程开发、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和相关服务支持等促进特殊儿童最大程度开发潜能,并最终达成自我适应、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的教育。所谓特殊儿童,不仅指听觉障碍、视觉障碍等感官残疾儿童,或者智力障碍儿童,同时也包括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与行为障碍等发展性障碍儿童,以及“天才”儿童。
本专业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良好专业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人服务机构和相关康复机构从事高品质服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学习成长为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优良的特殊教育职业道德,扎实的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基础知识、探究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素质全面的特殊教育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规格为:
(一)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与政策; (二)养成优良的特殊教育职业道德,专业的特殊教育精神;
(三)具有较强的特殊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特殊教育教学校或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创造性地解决特殊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建构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反思创新相互支持的卓越品质;
(五)发展终身生涯发展的基础性能力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1年。 五、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学年。
(三)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四)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为3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七、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特殊特殊教育学校或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特殊教育学校或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八、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十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类别 课程 学 分 学 时 开课考核方式 备注 学期 英语 政治理论 1.5 2 2 2 2 2 0.5 3 3 2 2 2 2 2 40 36 36 36 36 36 20 54 54 36 36 36 36 36 1 1 1 1 2 2 1 1 1 2 2 2 2 2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学位基础课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专业英语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专业必修课专 业 选 修 课 非师范类专业补修课 跨专业补修课 教学(含IEP)设计与案例分析 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 特殊教育发展前沿专题研究 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研究 早期干预与家庭服务 特殊儿童语言治疗(或动作治疗) 教育学 心理学 特殊教育学科教学论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0 0 0 0 0 54 54 54 54 54 1 1 2 2 1
十二、实践教学
序号 1 2 3 4 5 6 实践形式 教育见习 微格教学 课例分析 教育实习 教育调查 具体要求 本期至少见习5次、并撰写见习报告。 本期至少8次,并撰写教案及体会报告。 本期至少2个课例分析实例或报告。 集中实习或顶岗实习。 至少1篇教育调查报告。 考核方式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学分 1 1 1 3 1 1 学期 1-2 1-2 1-3 3 1-3 1-3 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1份班级与管理实务报告。
十三、学位专业课简介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内容 介绍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旨在运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本课程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分析和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可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需要,确定重要学习和研究的学科。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特殊教育学》.方俊明著,人民育出版社;《教育部关于印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参考 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7]1号);《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吕美娟等译,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课程与实践》,张文京著,重庆出版社,2002书目 年版。 主要 教学(含IEP)设计与案例分析 内容《教学(含IEP)设计与案例分析》旨在通过对主要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IEP及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特殊教育教学介绍 设计和案例分析。 主要《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张文京著. 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特殊儿童个别化参考书目 教育与教学》,张文京著.重庆出版社,205年版;《特殊儿童个案研究》. 张福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特殊儿童的诊断与评估》旨在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特殊儿童烦人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基本的测量方法以及诸如标准评估测验、生态化评估、动态性评估、课程本位评估、五歧视性评估等技术解决学科中的问题。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特殊儿童教学实介绍 际,注重学生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内容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 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测量(修订版)》,王孝玲 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教育和心理测量与评价原理》,萨克斯著,王昌海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特殊儿童心理评估》,韦小满编 ,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特殊教育发展前沿专题 内容 介绍 主要参考书目 《特殊教育发展前沿专题》旨在对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相关理论,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Heward著,肖非译. 中国轻工出版社,2007年版;《今日特殊儿童与教育译丛》方俊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教育教育大系之特殊教育》顾明远,梁忠义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十四、本专业方向必读书目 序号 名 称 1 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梁建宁:《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出版社,2003年。 4 张景元:《社区康复教材》,华夏出版社,1996年8月。 5 Heward:《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肖非译. 中国轻工出版社,2007年版。 6 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的哲学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7 顾明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之特殊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 8 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9 张宁生:《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 山口薰、金子健:《特殊教育的展望》,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 许碧勋:《幼儿融合教育》,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12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 张世慧、蓝玮琛:《特殊学生鉴定与评量》,心理出版社,2003年。 14 海德.卡杜森、查里斯.雪芙尔:《游戏治疗101》,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6 艾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儿童异常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17 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8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学程(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9 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华夏出版社,2006年。 20 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华夏出版社,2006年。 21 张文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 22 张福娟,杨福义,《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1年版 23 申仁洪,《从隔离到融合: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2011; 24 雷江华,《融合教育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5 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重庆出版社,205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