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2020-05-08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每当耳旁听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句西方医学界名言时,思维的线不自觉被牵入医学名人郎景和先生的作品中。

《一个医生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章。

作者郎景和是一位妇产科专家,故事主要从他在协和医院工作近五十年里的视角出发,介绍自己平凡而难忘的经历、记录他工作辛苦而快乐的瞬间、最后诠释医学的科学与人文。与其说他在写,不如说他在记,由众多生活小片段串联而成的每个章节,其朴实而饱含深情的内容充满着字里行间,仿佛带着我与他共同亲历桩桩趣事。

其中印象最深的片段“腹腔里找到丁点儿大零件”,描写的是一次顺利的腹腔镜手术后,发现钳子上的小螺丝不知什么时候脱掉。郎大夫当时撂下碗筷,带领全手术室同事们展开一回彻头彻尾地“大搜捕”,地点从肚子外边、台上台下、手术铺单、纱布沙垫,到肚子里面、上腹下腹、左侧右侧。家属在外面焦急等待两个多小时,郎大夫只说一句话:“必须找到!”最后使用往腹腔里大量灌水,然后抽出的办法,一个比大头针针帽还小的螺帽——现身啦!两页纸让我在短短几分钟感受了惊颤、焦灼、欢呼、沸腾一系列的心理波动。

因为问题是命令!必须找到,是信心,更是使命!医生的这种专注与责任,不正是我们律师身上也同样拥有的吗?

通过这本书我更深刻体会到工作上不仅要有殚精竭虑的信念,还要有强烈的同理心,

因为我们可能也会遭遇类似的痛苦折磨、辛苦恣睢,经受同样的心灵震撼、危险威胁。

这让我不禁想起2018年的一个委托代理合同纠纷案,案情看似不复杂,但仅立案过程却让人伤透脑筋。因为被告的户籍所在地在老家,我方想在本地法院立案,所以必须证明被告的经常居住地在合肥,可被告为逃避债务,事发前已通过离婚方式将房产证过户给丈夫。我四处打听到她在合肥居住的小区,亲临物业办几次,商量让其开具居住证明,可物业都委婉拒绝,接着去街道办同样碰壁。一霎那,很多能想到的“金点子”好像都失去功效。对于原本帮忙的熟人案件,在受理之前,已告知存在的难度,他也明确表示,“标的额不大,没留啥证据,能要来是好事。你都为取证做了这么细致的策划,若要不来 ,我就当它是人生的一节生动体验课,顺便向你请教法律知识嘛。“话音刚落,那股信任、那份期许、那丝理解倏地扑面而来,让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尽力!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所幸我根据物业那边提供的被告具体地址,查询到水电账号并确定她与前夫已在此居住一年以上,同时侧面查找财产线索 ,也许是“心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还意外收获到她在本地刚注册的公司信息,巧!注册地竟然是经常居住地小区的另一套房屋。回想起立案的种种波折,尽管失落过、彷徨过,我想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在客观条件完备的情况之下,律师彰显专业水平,当事人积极配合调证,还有什么不能逾越的高山呢?

促使我饶有兴趣看完这本书,除了好奇心,更多是医生与律师行业的相似性,他们均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向社会提供服务。前者为患者消除或减轻身体及心理的病痛,后者为当事人平息纷争,排忧解难。

想必做个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法律执行者是许多法律人的梦想,相信仁爱之心必有感化之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