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疮疤(chuāng)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肿胀(zhàng) ....B.愧怍(zuò) 门框(kuāng) 惶恐(huáng) 哀悼(diào) ....C.憎恶(zēng) 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 ....D.门槛(kǎn) 晌午(shǎng) 膝盖(xī) 塌败(t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契约 颠沛流离 烦燥 妇儒皆知 B.绝别 为罪潜逃 霹雳 心有灵犀 C.狂澜 悲天悯人 凛冽 千钧重负 D.绸密 耀武扬威 点缀 轰堂大笑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铜仁市交通的日益发达,铜仁人民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B.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C.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潮水般熙来攘往的人群,无不标志着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1 / 10
D.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
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②从天边微波粼粼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③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④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⑤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 A.②①⑤④③ C.③④⑤①②
B.④⑤②③① D.①②⑤③④
7、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或根据下句默写上句。
(1)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 10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幔亭峰②后崖也。,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 ②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 ③不及返顾 顾: __________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
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最后的老师
3 / 10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4 / 10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2、美丽的萝卜花
丁立梅
5 / 10
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着,很喜人。
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液化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盒子里才好看,她说。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最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⑦生活不再优裕。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
6 / 10
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⑩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她的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小小说选刊》)
1.女人的经历可分为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后面两个片断的内容。 (1)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而幸福的家。
(2)男人在建筑高楼时摔下来瘫痪了,女人负担很重,生活贫穷。 (3)________ (4)________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1)“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文中的萝卜花本是雕出来的,但是作者却用了一个“开”字,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2)“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这句话中的“吃”和“看”..分别代表了哪两层含义?体现了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作者以“美丽的萝卜花”为题有什么用意?
4.女人的小炒摊子为什么“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
5.文末画线句含蓄而又深刻,请设计一条警语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四、写作题(40分)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请以“十四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1)用真实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2)把故事写完整,书写要工整。
7 / 10
(3)字数600字以上。
8 / 10
参考答案:
一 B C A B D C
(1)贾生才调更无伦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杨花榆荚无才思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谁家玉笛暗飞声 (7)万里赴戎机 (8)策勋十二转 二
1.①逆流而上 ②延长 ③看,回头看④就是 2.A
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
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
映
三 【答案】
1.(1)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瘸;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2)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难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3)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吃的是玉米粥、窝窝头、腌制的萝卜干。一辈子当一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
2.环境描写,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山村学校的破败与师生学习环境的艰辛。渲染出孤寂、无奈和悲凉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教学点可能被撤销
9 / 10
埋下伏笔,也为学生“她”劝他离开作了铺垫。
3.(1)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和奉献的老师的赞美与歌颂。(2)提醒反思:决策部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不搞 “一刀切”。(3)提出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愿景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现状,启人思考。
4.示例一:最后一所学校被撤销。山区的学校环境确实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她”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希望为曾经生活过的学校里的孩子和恩师谋福利: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恩师生活得更好;作为教育局长的“她”要落实县委的相关政策决定等。
示例二:最后一所学校没有被撤销。“她”感受到恩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她”住在山区时,在与恩师、乡亲的交流中感知到她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她”为自己只是一厢情愿“整合教育资源”而不能为乡亲父老和恩师带去福利感到愧疚等。 【答案】
1. (3)女人摆开小炒摊子,生意很好。 (4)攒足了钱,夫妻俩开了家酒店。
2.(1)作者用“开”字,将萝卜花写得富有生命的活力与气息,既写出了女人的手巧,也写出了萝卜花给女人带来生活的希望,给人们带来快乐心情。 (2)“吃”菜是为了填饱肚子,而“看”菜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女人是一个有精神追求、自强不息、不向生活低头、永不颓废的人。
3.①萝卜花是小说行文的线索,一线串珠,使文章紧凑连贯;②运用象征手法,萝卜花是女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化身;③萝卜花的美丽表现了女人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人们应该像萝卜花一样毅然绽放,在困境中前行。 4.①因为女人干净;②因为她每卖出一份小炒,就在装给顾客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萝卜花,这一美丽的创意带给顾客是诗意、美好、亮丽;③女人的这一做法感动并感染了顾客,激起了顾客对于热爱生活的平凡美的追求。
5.要点: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只要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低头,就一定会赢来雨后的彩虹。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