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问题与处理

2020-09-02 来源:爱go旅游网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问题与处理

【摘 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其社会危害性不亚于城市房屋建筑工程。本文根据施工经验分析了市政道路建设质量问题 ,提出了市政道路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应急补救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the municipal services road now problem and processing

Duan Lun-chao1,Qi Yu-chun2

(1.The Shenyang City create the interest municipal services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2.Shenyang city of the municipal services group limited compan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The quality problem of municipal services road engineering, direct relation go to people crowd of line safety, it society the bane bear comparis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ity house.This text according to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alysi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municipal services road problem, put forward municipal services road construction the meet an emergency of problem of the item quality remediable measure.

【Key words】Municipal services;Road;Quality

1. 市政道路建设质量问题的表现

1.1 路面不平,防护工程和结构物表面粗糙。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很快。如果道路不平,会降低车速,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的操作人员水平较低;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另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是混凝土结构物表面不光滑,外观不美观。

1.2 高填土、软土地基超限沉陷下沉。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施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

1.3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或一、两年内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施工控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行。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的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此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雨雪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

1.4 沥青水泥路接茬处、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由于沥青路和水泥路的接茬处、桥头填土的沉降有差异,以及伸缩缝、桥头搭板做得不好,在接茬处、桥台处形成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路面、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1.5 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如某工程预制T型梁,因波纹管不畅而未引起重视,导致压浆不实,经超声波无损检测后发现孔道内出现空洞,最终废弃,给施工单位造成经济和声誉的损失,给业主造成工期的延误。

2. 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补救措施

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房屋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要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的质量问题,要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更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选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

(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事故,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方案,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如托梁换柱,稍有疏忽将会引起整幢房屋的倒塌。

(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3. 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2)重视消除事故的原因。这更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地基由于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浸入的原因,制定防治浸水的措施。

(3)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例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柱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5)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质量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就匆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常会进行重复处理。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

比较,择优选定。

4. 质量问题处理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具备以下资料: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区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建筑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等;事故调查分析报告。报告包括:

(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事故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

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能力不足所造成。

(4)事故评估。查明事故对建筑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应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设计、施工、使用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5. 质量问题处理的方案

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常见的处理方案有:封闭保护、防渗堵漏、复位纠偏、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例如,结构裂缝,根据其所在部位和受力情况,有的只需要表面保护,有的需要同时作内部灌浆和表面封闭,有的则需要进行结构补强等。在确定处理方案时,必须掌握事故的情况和变化规律。如裂缝事故,只有待裂缝发展到最宽时,进行处理才最有效。同时,处理方案还应征得有关单位对事故调查和分析的一致意见,避免事故处理后,无法作出一致的结论。处理方案确定后,还要对方案进行设计,提出施工要求,以便付诸实施。

[文章编号]1619-2737(2011)04-19-91

齐雨春(1981.2.12-),女,籍贯:辽宁省沈阳市,职称:工程师,单位: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