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中要注重选题和选题策划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便是竞争压力的不断地上升,对新闻采写的要求便进一步提高;同样的,新闻采写过程中的选题和策略的选择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本文讨论了新闻采写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选题和策划,通过对其含义进行简单概括,从多个角度重点分析了其分别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闻采写;选题策划;重要性
新闻采写,即新闻的采集和写作,是新闻的重要环节,其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特别是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的需求,帮助受众了解国家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新闻的采集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要密切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采集符合这两方面的新闻主题,才是新闻价值的真正体现。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时,其语言也要贴近人民的生活,用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进行描述,特别是有关老百姓生活的新闻题材,不要用十分严肃的话语交代事件,而要平易近人,如对老年人来说,在新闻排版时,可以将字体放大,尽量用简短的语句描述事件,这样会更受老年群体的喜欢;而对年轻人来说,可以多使用些网络词、新鲜词,“神马”等等。新闻采写是一条新闻报道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慎重对待,而要做好新闻采写,重中之重在于新闻选题的确定和如何围绕新闻选题做好提前策划。
新闻选题简单来讲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也可以说是记者新闻采访的题目,选题将贯穿整篇报道的始终。它是对社会具有重大价值的事件的报道,是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的报道,通过对已有新闻线索和资源的创造性制作,进而去发现新闻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并通过事实描述、采访现场同期声、记者点评进行现场报道、深入报道,使整篇新闻达到媒体工作者所需要的效果和社会反映。对于一篇好的新闻来说,选题的选择非常很重要,这需要新闻记者不能因循守旧,要善于打破常规,用眼、用手、用心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并通过及时捕捉,把“它”及时呈现给广大群众。从而实现“他”的新闻价值。
新闻记者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只有将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宣传政策充分理解并吃透,把握当下的时代脉搏,才能不偏离大的时代背景,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精神指导,更好的服务党和社会。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随时关注党的大政方针,在新闻选题的策划上更要紧跟国家形势,通过新闻报道,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通俗易懂的报道使广大群众了解,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如“三个代表”思想、科技创新、先进性教育、自主创业等等,不仅进行报道,而且还做连续、长期的跟踪,进行反馈报道和民众访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时政新闻以“三贴近”的形式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普遍的关注。
新闻报道的另一个价值是社会意义。在新闻报道中,记者还要时刻保持这样一种“社会价值”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社会价值远远超过新闻报道的本身,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既有现实指导作用,又能在全社会传播一种正能量。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于杨善洲的报道,作为2011年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新闻联播》对其进行了连续四期的报道:《杨善洲:为了山绿水清的承诺》、《杨善洲:永怀一颗赤子之心》、《杨善洲:一片林一生情》、《杨善洲:亏欠“小家”奉献“大家”》,通过这些报道,让人民更能了解一位退休干部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同时也很好的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而关于杨善洲的报道,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日报》便做过专题报道:1982年11月8日刊登的《公仆的正气——记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1997年10月21日刊登《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1999年6月1日刊登《读一读这位老人平凡动人的故事,你会明白什么才是美丽而高尚的人生——一位老人与一片森林》、2003年8月15日再次报道记者钱江的文章《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这些报道文字朴实而温暖,每一个字都能感受到杨老先生的伟大,都能让读者告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存在,能够从中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启迪。
事实上,发现一个好的新闻选题并不容易,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了“猎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比普通人拥有更敏感的新闻嗅觉。这体现了新闻选题要有超前意识,对可能的新闻事件要有高度的敏感度,新闻记者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同时也能准确把握社会热点话题,留心每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最大需求地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与国际、社会接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刻理解“新”的本质,在以新闻事实为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新,发掘其它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使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让其有新闻性,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和观察周围的世界,“以小做大”,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看到新、看到生活,更能看到其新闻背后的价值和事件的本质,满足不同读者群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要走群众路线,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新闻工作者要也随时深入基层,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百姓身边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这样的新闻报道把百姓作为报道的“主角”,百姓才爱看,才成为真的“受众”。对于如何做好一篇关于老年人热衷晨练的报道。笔者认为为了获得一手的鲜活素材,新闻工作者可以在早晨到城市的各个公园搜集素材、进行采访,以生动的语言描写老年人群体的日常生活,并且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其晨练的照片,通过图片展的形式来体现,更为贴近生活,喜闻乐见。同时也要想到,现在晚上也成了老年人锻炼、交友的“好时光”,这也包括了上班一族,晚上各个公园十分热闹,人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或舒缓、或热情,完全是一种忘我的姿态,没有了老年人暮年的“衰老”和上班族白天的死气沉沉,人们对这一活动都抱以积极参与的态度;而在一旁看的人也是跃跃欲试。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对这一现象作一次系统的采访,或者是连续报道。让强身健体的观念深入信心,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晨练的队伍中来,反映社会和谐向上的景象。如此,这片新闻报道才能够称得上是深入群众的报道。第二,突破常规,站在相反的角度,也就是逆向思维同时考虑多方受众的感受也是获得好的新闻选题的一个方法。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方向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模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通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逆向思维的运用,能够使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摆脱众新闻媒体一哄而上的尴尬境界,有人曾形象的将其比喻成”飞蛾扑火”,飞蛾“扑火”的结果只有“死亡”,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以一种观点报道事件,就使得大多数报道角度相似、观点相近,而那些另辟蹊径,从相异抑或相反的角度去报道的新闻,反而会引起公众普遍的关注,最后收获极佳的口碑,称为新闻报道中的上品。所以说,新闻工作者要采取逆向思维,以巧、新、别致取胜,使得选题更加出众,更能吸引眼球,甚至与世界接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