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心得
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3年版〕)公布以来,便备受体育教师的关注。以下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些心得体会。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3年版课标发生了很多变化,理解这些新变化有助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贯穿新课标的始终。2023版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围绕核心素养的三个核心要素,进而提出课程总目标,表述更为全面细致,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根底和思考方向。在2023版课标新变化的引领下,需要体育教师对自身提出与之匹配的新的要求。
开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打破以技能教学为主线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增强教师课程的整合能力。比方在健康教育课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式、体验式、实操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和生活中去,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法;又或在体能教学课中,以学生兴趣出发,通过情景式、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在各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等精神品质。
注重“教会、勤练、常赛〞教学一体化的实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想让“教会、勤练、常赛〞落地落实,首先要理解“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教会〞三个递进的过程与标志,一是理解了;二是掌握了;三是能用了。“勤练〞包含练得多、练得好两方面。“常赛〞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二是高度重视;三是建立机制。在明确了方向后,需要精准把握各环节,教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开展科学训练,注重“质〞和“量〞;组织多形式比赛,以赛促练。
总之,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到达“健康第—〞的要求,教师还需付出努力,针对学生的身体素养、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